前辈的问题也常常在我的脑袋里转悠 7I w^
5PeYQ-B|
标准,肯定是要有的,而且一定是存在的。不管这标准有形还是无形,都是存在的,不然每年的网络大赛评什么,怎么评? Yf9E0po
其实,在人类生存的领域中,任何事物只要进入公共空间,只要进入市场语境,就肯定需要标准。 Vc9Bg2f5
K>.}>)0
只是,金鱼作为一种诉诸于审美的产品,与一般的工业产品不能相提并论。一是不可量化,二是诗无达诂。 MV$E_@pg
但这并不意味着艺术没有标准。不然,为什么我们一提诗,就说盛唐,就说李杜,不说张三李四王二麻子呢。 :a)RMp+^0
W'@G5e
艺术的标准有两个层面,一是可以把握的,就诗而言,他的韵、节奏、用典等等,是可以分析的。 fpQFNV
如同我们看一条鱼,总会看它的头型、背型、尾型一样。 wT!?.Y)aj
一是不可言传的,就是诗的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东西。对于一条鱼来说,就是气质。 `uPO+2
xL_QTj
对形的把握,上过学堂的基本都会。就像看一条鱼,你把日寿的标准——人家就摆在哪里——学一遍,再多看点鱼,都不会太离谱 %TN$
对气质的把握,关乎人的审美能力。有人靠后天培养而得,有人靠天赋。有学而知之者,有生而知之者,最让人没折儿的,是学而不知者。 ,YM=?No
rR@]`@9
因为审美中有不可言传的因素,因此也最容易授人以柄。责难者的理由,无非有二: ]_B<K5
一是空间上的:凭什么你说的就是标准,我说的就不是标准;二是时间上的:事物总是前进的,你的标准早晚会过时 Ag0w8F
转译到兰寿大赛上,就是:凭什么这个网评的就对,凭什么这些评委有资格,凭什么……其实,没有那么多凭什么 V z
Qc*p+N+$
谁是裁判?一,还是时间,这标准能不能禁得起时间考验,二,还是空间,这标准能不能被更大范围内的民众认可 !b!An; ',
李杜的诗经受了时间与空间的双重考验,故而称之为经典;回到鱼,则宗家、宇野被公认为一代宗师 BTr
oe=R
bTeuOpp
当然,艺术也是在发展之中,唐诗完了是宋词,宋词完了是元曲 I(VqtC:K.
但这种过渡,不是时间上的自然转移,而是一种艺术向另一种艺术的蜕变与转型, axC{azo|
当转型成就了新的成熟风格后,就标志着新的艺术时代的确立——词,早在唐就有了,为什么偏偏称“宋词”呢? hJ8&OCR }
7hn[i,?`
H
国寿现在处于什么阶段。见仁见智。 )XonFI
我个人认为,国寿远没有到风格成熟的时候。形制上的多元不是其成熟的标志,恰恰是其不成熟的表现。 r&R~a9+)
更不客气地说,是一种混乱,无论是养殖上,还是品评上。 )R
`d x
83vZRQw
我想,天山总版搞了那么多俯视与侧视图,只是在做一种艰难的却也是表层的努力 .CEC
g*f
那就是尝试着制定型制上的也即第一层面上的标准。这一标准不求“精确”,也不应教条,因为它直接受制于对第二层面的领悟。 I_f%%N%
从鱼友的选择上,我们已经能感受到国寿标准的存在。特别是,这是一种不同于日寿的型制,本身已证明了民族审美的深层力量。 E!}'cxb^
g0biw?
基于如上思考,我认为标准的确立是必然的 fsOlg9
虽然,它对业者来说会是一种制约,一种挑战,但同时也是一种机遇。 PtuRXx
BDfMFH[1
从近期本版的一些评鱼贴来看,鱼友们心中对国寿的标准已经越来越高了,这是不可扭转的趋势 X_X7fRC0
国寿达不到,就会趋使鱼友向日寿或泰寿转移。而为此放弃标准或放低标准,我想对任何一方,都是一厢情愿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