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2
  • 3793阅读
  • 34回复

鱼脉鱼情(下)——转自林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子期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楼 发表于: 2013-10-13
— 本帖被 子期 执行加亮操作(2013-10-13) —
    点此链接阅读:鱼脉鱼情(上)——转自林海












下(记于2008年岁末)

  
    2008年12月23日,接到许祺源老先生的电话。其时,我的《鹅、鹅、鹅》之《寻鹅》、《品鹅》篇刚在《水族世界》发表不久,正担心他会就“许鹅”、“宫鹅”对我不依不饶,没想到老先生只字未辩,只说读了我的文章后,依稀看到了自己童年的影子,很开心,还说要给我寄些过往的资料,供我参考。

    之后,我把《鱼脉鱼情(上)》打印下来,寄给了他。想想上次通话还是2007年8月的事,时光匆促,那篇《鱼脉鱼情(上)》本想表达对老先生的敬意,不想一时疏懒,闲置至今一年有余,老先生竟未曾读到。

       2009年1月13日,许先生的挂号信从无锡寄到,大牛皮纸信封,撕开后,内有书信两封,金鱼等图片12张,一叠报道他的报刊文章的复印件,一本他撰写的《金鱼饲养百问百答》。

    第一封信写于2009年1月1日:“林海先生:您好!您的高作收到,感谢你对我的鼓励和鞭策”——这一句让我长长舒了口气,因为《鱼脉鱼情》上篇中的一些片断,是我在和老先生通话时潦草记下的,加之他的江浙口音,个别词句难以辩听,生怕文中有错谬之处,以至贻误鱼友,过莫大焉。

   “今天,为了交上你这位朋友,使你对我一生与金鱼朝日相伴的经历(有所了解,疑似丢字,笔者补上),所以,将过去一些报刊、杂志记者专访稿寄给审阅,谬误之处,请指正。”

    这几篇专访我读了一遍,并无多少惊喜。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撰文者对金鱼所知不多,大多是把一些趣闻逸事、书刊目录抄来抄去。不过既然是史料,我也不妨将《鱼脉鱼情》上篇里没有提及的再抄录几段,作个备案——

    一则说的是许先生在孩提时代就是个“金鱼迷”。1954年他在江南中学读书时,就对校后金鱼园里的红帽子龙睛流连忘返。为了求鱼,他放学后经常帮助园主干活,给金鱼喂食、换水、刷池。半年后感动了园主,同意割爱,且坚决不肯收钱。得鱼那天天寒地冻,屋外滴水成冰,许先生双手捧着饭盒回家,等到把宝贝安置好之后,才发现手指已被冻成胡萝卜,此后更是患上了严重的冻疮。

    二则说的是1960年,许先生得知苏州金阿二师傅培育出一种罕见的“珍珠”品种,曾三次登门虔诚求教。当时金师傅身患重疾,许先生即用其岳父传授的医道——许先生的本职是无锡清名桥中学的校医——热心为金师傅治病。病情转好,金师傅送了四尾蓝花珍珠鱼给他。许先生拿回去培育后,发现一尾雄鱼种质不纯,产下的后代不太理想,便再度上苏州求购。

    金师傅看他确实是一个金鱼行家,深谙鱼性,又一次被他的诚意感动,让老婆取了尾背鳍半截且无一粒珠鳞的不伦不类的蓝珍珠送他。许先生嘴上不说,心里却嘀咕:怎么选了这么不成器的鱼儿给我。之后,许先生用此鱼与家中的“五花珍珠”远缘交配,最终培育出凤尾五花珍珠和素兰花珍珠,一时全城轰动,上门参观者络绎不绝。许先生这才意识到,金师傅给他的是一条原种亲鱼。

    三则说的文革“破四旧”,养鱼成了罪过。许先生每天凌晨三四点爬起来去河边捞鱼虫,还是被人盯梢、监视。造反派曾多次突击抄家,把他的鱼从三楼摔下,甚至让他生吞下摔死的金鱼——在《鱼脉鱼情》上篇里,我曾写到许先生将鱼藏在水壶里,放在熄了火的炉子上才躲过一劫的故事,没想到还有更令人发指的。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野兽。而在兽性大发的年代里,当我们如履薄冰般地去呵护弱小的生灵时,不也是在呵护着人性微弱而不屈的火焰吗?

    否极泰来。许先生最风光快意的时候,或许是文革后的二十余年。他的专著、论文多有发表,他培育的珍品金鱼屡屡拿奖,他与伍惠生先生、张绍华女士一同被中国水产协会授予“发展金鱼事业荣誉”奖,全国只此三人。1986年11月25日,许先生在无锡城中公园“多寿楼”举办了该市首例个人“中国观赏鱼展”,展示中国金鱼品种40多种158尾,另有热带鱼、锦鲤数十尾。展期11天,参观者达数万人次。次日,无锡日报便在头版作了专访,市广播电台、市电视台在新闻节目中均有报导。

    不知为什么,看着许先生手握金鱼,兴致勃勃地向围观群众讲解的老照片,我忽而怀念起那个意气风发而又不乏纯真的年代。据我所知,这可能是国内第一次、迄今也可能是国内唯一一次业余玩家举办的个人金鱼展。而当下,人们更擅长的是忽悠、作秀,搔首弄姿,瞒天过海,像那般绿水盈盈的心态与心境,似乎已无处寻了。

    毕竟岁月不饶人,如今许先生已逾古稀,且患有眼疾,无力弄鱼了。“由于我视力太差(高度近视+白内障,手术后效果欠佳),所以写字吃力,东歪西斜,望原谅……否则我还有许多许多的经验和教训、所见所闻,写出来供鱼友们参考。”

    这实在是我辈的遗憾。记得前几日有人问我国内金鱼书籍时,我推荐的正是许先生撰写的《东方圣鱼》:“是他几十年的亲身实践,对家庭养鱼比较适用。”而手边这本许先生相赠的《金鱼饲养百问百答》,我本就藏有一册,也是看了又看,画了又画。在扉页上,许先生写到:林海先生,“中国金鱼界非常欢迎您,而且十分需要你们有作为的年轻人。我衷心希望你成为金鱼界后起之秀,为中国金鱼事业的开拓和发展作出卓越贡献。”字,写得颤颤抖抖,一笔不苟,让我一字一句,看得真真切切。

    这封信、连同书与图片本会早些日子寄出的,不想我寄《鱼脉鱼情》上篇时用的是单位搬迁前的信封,地址与先前告知的不符,许先生不敢冒然邮寄,打电话过来询问,一来二去,又写下了第二封信。看信的落款,“09.1.8晚10:53”,想起老先生灯下伏案的样子——因眼力不济,写字时需趴在纸上,一指距离方能看清——更生了几分感慨。

    “只因我们无锡市前两天下雨夹雪,不能外出邮寄,又迟了二天,望谅。”

    这封信,谈鹅头红比较多。“我看到你为鹅头红花了许多笔墨,写了上、中、下篇《鹅、鹅、鹅》,你真像我年轻时一样爱鹅如痴(此鹅非彼鹅,笔者注),几十年来吃尽苦头,饱尝了其中的甜、酸、苦、辣,我才培育、纯化成今天的许氏鹅头红(赠名)。我给你的四张照片,均不是同一条鱼,是祖孙几代了,弓背型是最年轻的子孙,也是最难留下的后代。我希望你爱上鹅头红,饲养鹅头红,优化纯化、创新改良出更完美的鹅头红,成为许氏鹅头红培育的后起之秀。”

    “培育一个品种绝不是3-5年的事,要保留好一个纯种金鱼(鹅头红)也非3-5年,因为企业家、个体户,讲的不是要精益求精(几年后往往被杂交掉了),而是效益、“钱”。这也不能怪他们,他们要养家糊口,养男养女,养老人……你说对吗?”

    这两段话,于我真是“心有戚戚焉”。近期,我在中国兰寿网主持《国寿雄风》版块,当一个个讨论贴让我一步步地逼近国寿式微的真相时,我愈发感受到两个字的份量——“传承”。为什么信中,许先生会特意说明“我给你的四张照片,均不是同一条鱼,是祖孙几代了,弓背型是最年轻的子孙,也是最难留下的后代”,我想,正是因为他深知“提纯”、“复壮”等等对于“品系”塑造的重要性——我进而怀疑,中国老一辈的金鱼业者,他们对品系的痴迷和守护,并不亚于我们津津乐道、甚至顶礼膜拜的日本业者,不然不会有下一段的记述:

    “当时金师傅与他约法三章(指上文金阿二送蓝珍珠一事),鱼种不允许外流。数十年来,他一直恪守诺言,不让育种外流,有时繁殖数量多了,不得不把多余的鱼苗想法处理掉,为此也得罪了不少业内求购者。有人还为此编了一段顺口溜:“许祺源的鱼像个宝,向他买,他不卖,向他讨,交情达不到,只有抢和偷。”

    由此可见,“原种”就是业者的“传家宝”,“品系”就是业者的“金字招牌。”我忽而明白,许先生为什么对优异品系的外流痛心疾首。他曾对一个想高价求购十二红蝶尾的英国客商说:“我真的不是嫌鱼价低。老实告诉你们,该品种的遗传基因还没有完全稳定,我们正在继续培育优化……”

    而反观国寿,能传过三代的“传家宝”有几?能持续十年的“金字招牌”有几?对不少国寿养殖者而言,建立亲鱼之谱系简直是天方夜谭。当年留种的鱼都是次年产籽后就迫不及待地卖掉,以防压上手里增加风险。如此,怎么能成就品系遗传的持久性?要得到正品,或许只能靠庞大基数中的大浪淘沙,但代与代之间少有专注的选择和承继;或者只能利用杂交试试运气,但即使撞上了大运,走俏了几年,有如何呢?之后,又会陷入到大浪淘沙的恶性循环之中。

    我想,这就是雄壮浑厚的国寿从我们的视野中蒸发的直接原因,这就是国寿精品难求的直接原因。虽然,“这也不能怪他们,他们要养家糊口,养男养女,养老人……”,但国寿却因此江河日下,甚至有自暴自弃、乞食度日的趋势。平心而论,主持“国寿雄风”我时常会有“沙上建堡”的感觉——天时、地利、人和,这个版块能占几分?或许它只是一次螳臂挡车的努力,或许它的命运,注定会像荒废的鱼场,杂草从生,一片狼藉……

    但心底里,我还是相信四个字:“事在人为”。我一步一步地坚信:如果鱼的“传承”要靠文化的“传承”,那么文化的“传承”最终要靠人的“传承”,心的“传承”。

    “在金鱼上我没有卖过一尾鱼,挣过一元钱。只有大把大把花钱,因为我一不吃烟,二不喝酒,三不赌钱,四不跳舞,所以养金鱼研究金鱼成了我唯一嗜好,也是一种“癖”、“瘾”。”这是许先生信中的话。许先生说从我的文章看到了他童年时的影子,其实从他的信中,我何尝没有看到自己的影子?不过,那是耄耋之年的影子,如果我的鱼儿能陪伴我活得够长的话。

    后记:鲁迅先生曾上了“进化论”当,而我观同侪鱼友,也多沉迷在“进化论”的自我幻觉中。特别是引进东瀛兰寿后,更有些“江山代有才人出”的豪气了。其实呢,比之刘景春、许祺源等老辈玩家,我辈还差得远。玩家,我想一则要培育至少改良出让世人公认的优良品种,二则要有不为浮名所羁、不为阿堵为累的境界与情怀。由是观,则我辈鱼友,虽然在网间熙熙攘攘,好不热闹,但多如过江之鲫,最多讨个自娱自乐罢了。故而,此文于我亦是警策,那份悠远的鱼脉鱼情,终归是不能断的。



相关阅读:
点此链接阅读:鱼脉鱼情里的一次拥抱——转自林海
点此链接阅读:行万里路之2013_无锡——转自林海
[ 此帖被子期在2013-10-14 15:11重新编辑 ]
1条评分兰寿币+500
蓝色港湾 兰寿币 +500 传承...许老先生等是真正的践行者,还有天上总版和林海版主等爱鱼人。大家期盼林海版主再出山。 2013-10-13
离线子期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3-10-13
岁月苍老的是容颜,沉淀下来的是对金鱼不改的痴恋,祝愿许老重阳佳节愉快,永远可爱!
离线shenjianguo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13-10-13
先看上再回来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13-10-13
我说我怎么养不好鱼呢,原来和我又抽烟又喝酒有关
为什么我还在继续养鱼呢,也许是因为我不赌钱不跳舞的缘故吧
离线丫丫朋友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3-10-13
祝重阳节愉快!健康长寿!
离线三江鱼友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3-10-13
每天都能看见子期转载的好文章,辛苦了
离线dwtyjimmy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3-10-13
看看
离线我要_问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3-10-13
再一次感动!
在线阳台蝶尾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3-10-13
心的传承,学习了。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3-10-13
好 再顶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提到某人:
选择好友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