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2
  • 4449阅读
  • 27回复

鱼脉鱼情(上)——转自林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子期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楼 发表于: 2013-10-13
— 本帖被 子期 执行加亮操作(2013-10-13) —




——我与许祺源先生的两次交往

    近日结识一位年纪与我相仿的北京玩主,其父曾是刘景春先生当年在39中任教时的学生,其少时,亦曾在刘先生的鱼盆旁逡巡流连。他认为,刘先生所育之鹅头红、王字虎可执北鱼之牛耳,而无锡的许祺源先生所育之红顶寿星,则是海派之翘楚。特别是,许先生在文种鱼上造诣非凡,墨蓝花珍珠、十二红蝶尾等品种皆开一时风气。刘景春于2005年仙去,《北京金鱼文化概述》泽被后人,而其生平往事却如雾海沉舟,令人扼腕;许祺源先生年逾古稀,虽笔耕不辍,毕竟心力不济,其平生的养鱼心得,还有“许多许多的经验和教训、所见所闻”,未能与世人分享。笔者才疏学浅,幸与许先生有尺牍对谈之机缘。本文所述,即笔者与许先生两次交往之点滴,且表中国鱼人那一份九曲回肠的鱼脉鱼情。

上(记于2007年孟秋)

    七月流火,暑气渐消。在网间潜水多日,偶尔上来冒个泡,不亦乐乎。近些日子,鱼送友的送友,送上帝的送上帝,缸中留下两三尾,看着惬意,心里也不觉寥阔了许多。翻看平日里搜罗的金鱼书籍和网文,每有所感,总愧疚于过往心浮气燥的日子。其中一本,便是许祺源所著的《东方圣鱼》一书。之前读过一二遍,都不如这回觉得熨贴。毕竟是一位养鱼半个多世纪的老人的经验之谈,言之有物,论之有据,比那些道听途说的胡编乱造不知强过多少。

    碰巧,上周从大苏打那里得知,许先生看了我发表在《水族世界》上的《传统与玩家》一文后,很想和我聊聊,于是周五,不揣冒昧地给老人拔了电话。

    知道他是无锡人,还怕江浙话听着费劲,还好,电话那头半熟的普通话字正腔圆,且嗓音高亮,抑扬有韵,并不像是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

    起初只想问个好,表示下晚辈的敬意,不想一聊竟是半个多小时,我勿忙间拿出本小贴士,潦草地记下几笔。全程我大概说了十来句,其余都是听他说,揣想老人平日里总会有几分寂寞吧。

    话间自然要提到“许氏鹅头红”。老人说,“许氏”之名并非自封,而是《水族世界》的总编拜访他时提出的。这里多少有些误会。老人不上网,对中金网那段鹅头红的南北之争不甚了了,自不知是先有“许氏鹅头红”,后有《水族世界》。而依我在《传统与玩家》的观点,许氏鹅头红也好,红顶寿星也罢,只要是好鱼就好,名位倒在其次。老人说,为了培育“许氏鹅头”,他前后花了几十年的功夫,一代代地提纯、复壮……我忽而意识到,这是一个民间玩家对“知识产权”的自觉维护,耿耿于怀也在情理之中。

    转而又想,如果红顶寿星真是在许先生那里定型的——目前,红顶寿星的正品率已经比较高,可以视为一个独立品种——那么大江南北红顶虎头的养殖者饮水思源,都是该向许老道一声感谢的。

    再者,便是鱼“大”为美的问题。老人说了个笑话,一次全国金鱼品赏会上,一位落榜的四川业者发牢骚:“这哪里是选美呀,分明是在选举重运动员。”为什么呢?因为他的鱼个头儿小,赛不过福州的。许先生说:“品鱼品的是个美字,鱼要协调均衡,光图大就走偏了。”这点,我举双手赞成,但我依然认为,两条鱼,在其他标准上难分伯仲时,大者胜。在《传统与玩家》里,我曾说:“以大为美”固然不妥,但大,确是美的重要维度……福州鱼场的一大功绩,就是让金鱼的体格有了飞跃……看半尺有余的巨寿在池里悠然而行,那雍容自持的气度绝非几条“珍珠丸子”可比。”当然,此“大”指形体之大,更指精神之“大”;所谓“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正是中国美学的传统追求。

    有趣的是,北方乃至江浙的业者,谈起福州鱼时,总会端出后者生长期长的优势,而似乎忽略了这样的事实:日本与北京基本同纬度,其成年组照样可拿出20余公分的巨寿来。我想,比生长期,大概都是“一年决胜负”的观念在作祟——当然,背后更有行业现状与市场竞争的客观制约。

    而许先生和我谈的最多的,则是中国金鱼的没落:好品种纷纷流到国外,新品种无法保持长久……诸多感慨,虽然我在过往文章中已有述及,但当一个前辈在耳畔言之切切时,一时间真有些心绪杂陈,一言难尽……

    想来,许先生的家可能最接近于《传统与玩家》里提到的家庭鱼坊。他本业是中医,养鱼是业余爱好,不为稻粱谋,故可以沉下心来“做鱼”:“一个好品种可不是两三年就能培育出的,急功近利要不得。”他说。





[ 此帖被子期在2013-10-13 22:05重新编辑 ]
1条评分兰寿币+500
蓝色港湾 兰寿币 +500 有深度的文章。金鱼文化的发展不能仅停留在爱好、谋生...需更多的像许老先生那样心境和传承... 2013-10-13
离线子期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3-10-13
    许先生另一个特点,是介乎于鱼农与科研专家之间。鱼农以赚钱为本务,迎合起市场他们并不傻,而如果让他们为一个品系苦心造诣地传承几年甚至几代,简直是痴人说梦。科研专家似乎对鱼的物种遗传兴趣更大,鱼对他们来说,与其养在盆中,不如搁在显微镜下。相较于鱼农,许先生多了份文化涵养——故才有国粹没落的忧思;相较于科研专家,许先生又多了份与鱼相亲的情意,故说的是行内话,且能说到点上。

    我想,许先生称玩家是当之无愧的。在他身上,可以读出中国金鱼传承的悠远流脉。在这一流脉中,金鱼作为鱼匠们的创造,至少可以上升到“民间艺术”的层次。他们会像描画一只美轮美奂的鼻烟壶那样,忘情地培育自己心爱的“棋盘子”、“元宝红”、“凤尾五花大珠鳞”、“十二红”……他们会为一个新品种的诞生呕心沥血,魂牵梦绕——在文革时,许先生竟然把鱼藏在开水壶里,才躲过红卫兵抄家的劫难。正是他们,造就了中国金鱼的异彩纷呈,也是他们,让世界人民领受到中华民族的智慧与美感。此刻,当老人家把日久积郁的情感倾吐之时,怎能不让人为之动容?

    而许先生对中国金鱼现状的忧虑与激愤,我想也是因为玩家的没落吧。在《传统与玩家》里,我提出“文化、闲暇、真情、财富”于玩家一个都不能少,而这对中国的当下而言,显然是有几分奢侈的。在我们追慕日本业者的艺术精神时,却常常忽略,艺术本是奢侈的,或在物质层面,或在精神层面,而中国的当下正缺少化育玩家的土壤。

    若是细说从头,则在“金鱼徐”先辈们那里,这玩家的四条“腿儿”,或可东拼西凑地补全,而改朝换代后,少了王公贵族的支撑,靠金鱼养家糊口便成了难事。在我早先的记忆里,那些走街串巷叫卖小金鱼的,多是小农户或城市平民,《鱼事与人事》中讲的老师傅即是一位,而他家的生活境况只能用差强度日来形容,哪会孤注一掷地想着“做鱼”。稍好些的,是那些被收编进公园或科研院所的养鱼人,这些吃官粮的“公家”人,在相对封闭的环境里,还有些“做鱼”的心气儿——即使是在解放前,“金鱼徐”在中山公园里也是能金屋藏娇的。但随着全民皆商时代的到来,最后的后花园也被捣毁了。

    传统的废墟上,横生的是规模化、产业化的养殖模式。以北京黑庄户为代表,金鱼从盆养到了池养,最后坑塘放养,与之相伴的,则是鱼越养越粗放,越养越鄙俗。“老祖宗经过千年的驯化,才把它从野生池塘养到了盆里,现在却又养回到池塘里了,这分明是倒退!”听得出,老人有些痛心疾首:“我们不能只想着赚钱呀。1981年,我的十二红才10公分多大,新加坡鱼商就一百美元一条要收,我不卖,一是这个品种还没定型,二是这个种气我要保留。不能把好鱼都送走了,自己家却留不住;不能再搞恶性竞争了,让外商把便宜占个够……”

    我倾听着,一时竟有些麻木、茫然。类似的话,我也曾说过、听过许多,但有什么办法呢。且不说那些鱼农们为生计而生的短视,是多么的情有可原,即论是许先生这样享有良好口碑的养鱼人,又是什么境遇呢?据他讲,同为金鱼名家的伍惠生先生,竟然因为搞的是金鱼研究而评不上高级工程师,因为有关部门认为,搞金鱼是不务正业。“再者,即使玩家培育出一个好品种,又能有多少应得的回报呢?层层盘剥下来,往往是得不偿失的……”老人话语中又透出几多无奈。

    是的,为了心中的中国金鱼梦,我说过养殖户,说过中间商,说过消费者,可如今想来,在一个貌似处处讲文化实则处处没文化的时代里,又能希求什么呢?我一直弄不清中国的那些道貌岸然的政府衙门成天都在想什么,都在做什么,但可以想见,让他们向许先生这样一辈子爱鱼如子的躬行者鞠个躬,是很难做到的。

    当然,我也曾寄望于网络。但当领教了虚拟世界的本质后,我更愿闷口气潜入水下,看云水间,戏台上,人来人往,鸡鸣狗吠……

    而今天,这位不上网的老前辈,却让我时时心潮起伏。谈话中,许先生多次提到:“看到你写的文章,知道还有许多年轻人都在关心着中国的金鱼事业,心里特别地高兴,希望你能继续用你的笔,为中国金鱼的振兴呼吁,千万不要让咱们中国的宝贝丢掉了……”拳拳之心,眷眷之意,可我又能做什么呢,我只能由衷地送上一份祝福——

    老人家,祝您身体健康,晚年幸福。有机会去无锡,一定去您家中探望……


点击链接阅读:鱼脉鱼情(下)——转自林海


相关阅读:
点此链接阅读:鱼脉鱼情里的一次拥抱——转自林海
点此链接阅读:行万里路之2013_无锡——转自林海






[ 此帖被子期在2013-10-14 15:14重新编辑 ]
1条评分兰寿币+500
蓝色港湾 兰寿币 +500 有深度的文章,金鱼文化的发展不能仅停留在爱好,谋生...需更多的像许老先生那样的心境和传承... 2013-10-13
离线子期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13-10-13
转自林海老师旧帖,看来履行诺言了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13-10-13
沙发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3-10-13
金鱼事业的功臣;值得赞赏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3-10-13
言之有物 论之有据 拜读了
离线着手成春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3-10-13
读读这么有深度的文章,反省自己,才发现自己的肤浅。
文化,闲暇,真情,财富,缺一不可。只能祝愿在大家日子过得好的时候,都能提升自己,真正做好中国金鱼的玩家。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3-10-13
拜读全文后,感觉,楼主,想表达的是,不要让金鱼文化的流失,物质固然重要,必然是承载文化的载体,但是精神上追求,千万不能丢。
1条评分兰寿币+126
子期 兰寿币 +126 收获蛮大嘛~ 2013-10-15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3-10-13
精彩 顶
离线金鱼满缸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3-10-13
拜读!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提到某人:
选择好友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