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想法一直萦绕在我的心中,每天晚上睡觉前我都坐在阳台的摇椅上筹划我新一轮的折腾。自从感受到了滴流过滤的效率和易于打理,我就想让自己变得更懒一些,不想提着水桶每个鱼缸换水了。为什么不能把鱼缸里的水引到马桶里,每次抽水就是换水,省事而且节约用水,少而勤的换水频率对鱼儿也更合理。我的阳台和卫生间一墙之隔,有进行这个计划的先天条件,当然每次换水不能逮着一个鱼缸抽,所以必须把所有的鱼缸连接起来。 "},0Cs 就这样我一有空就开始研究阳台的几个鱼缸,考虑各个鱼缸的高度差,水流路径,水流方式,后来这简直就变成了一场虐心之旅。但我深知要实现它不是那么容易,四个鱼缸必须全部清理,鱼儿必须妥善安置,春天马上来了,各个鱼友都要开始繁殖,只有趁着现在让他们暂时收留我的鱼儿,再加上我的主力底滤缸已经运行三年没有清理了,缸底的淤泥肯定老厚了,我怕经不起春天的洗礼,所以必须马上动手!!! l!r2[T]I@7
h#_KO-#.[ 都是金鱼玩家 为了我的锦鲤和草金,买的全新75cm盒子
-+1_ 1!
M0Eq
7:Ba 滴流将是这个系统的核心,购买9个周转箱用作第六盒子 加上原来的三个过滤盒子一共1.5m 加上底座 将构成2m的滴流塔
M#<U=Ha
<cC 0l-= 全部开孔
tE&@U$0>o
nR%ASUx:Y 原来的三个是用在这里的
06hzCWm# 这次作业非常匆忙,两三个鱼友从早忙到十一点干了两天才出来框架 后面的细化 调整更不用说 所以施工图片很少 为了弥补 做了几张效果图说明情况
%N((p[\H
"J51\8G@@ 这是当时施工现场忙碌的场面,借了干湿吸尘器 水钻 切割机 各种工具
~W?F.
.MNi)+ 这是俯视图 用来说明各个鱼缸的位置 和大体的水流思路
S"t6 *fWr
z4qw*. 5 这是全部的水流路径图
.KzGb4U 一号四号串联 二号三号串联 然后再并联起来 形成整个系统
Af*e:}} 原来的L型底滤缸只保留最后两仓 用作物理过滤仓和泵仓
rByC6HV" 物理过滤仓采用BM过滤袋及支架
-e#~CE-
$raxf80A 过滤支架适合十个以上玻璃厚度 在亚克力支架上加入硅胶垫片 让其适合5个厚的底滤
t9zPUR
Vz=ByyC 下面是调试时拍摄的出水口 不是最终方案
82w;}(!
c
eH8 泵仓的水泵经过几次测试流量最终放弃了变频泵 采用闽江九星的85W扬程泵 静音效果出色
UNx|+
9\2<#,R1q 水泵把水打入滴流塔 过滤后经过滴流塔底的两条水路分别进入一号 二号鱼缸 通过底部的两个球阀调节水流
2oY.MQD7iW
4<`Qyul- 二号缸沿用了原来的双重溢流上下水 二号缸的水串联流经三号圆缸
\*>r[6]*&5 三号圆缸是系统的核心之一
~3]ZN'b\ 他通过一个同位器与一墙之隔的马桶联通 运行水位与马桶保持一致 马桶抽水 就会自动用圆缸的水来补充 这时圆缸回流进底滤缸的水流减少 泵仓水位下降 浮法在浮力的作用下开始工作 向泵仓补水 保持泵仓水位 泵仓达到预设水位 浮法关闭 系统正常运行
93Z/|7 如遇停电 整个系统的冗余水量会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回底滤缸 泵仓水位升高 这时泵仓的虹吸溢流管开始工作 把水排到隔壁的卫生间下水口
f?KHp| 圆缸在系统完全停止时的水位 同马桶里的进水管高度一致 保证停电的时候再用马桶 马桶不会再用圆缸进行补水
. X(^E 圆缸同底滤缸完全虹吸联通 圆缸水位取决于下水口最高点的位置
n-HQk7=mQ 下水口在末端设置驼峰 如图标注的A所示 通过旋转调节驼峰高度 可以调整圆缸的水位
e_eNtVq 系统来电 水泵打水 泵仓水位下降 系统又开始自动补水 直到系统运行水量平衡关闭
{_#~&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