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2
  • 12848阅读
  • 41回复

虎虎虎之《虎啸龙吟》——王字虎头的前世今生(下)——转自鱼爸鱼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子期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楼 发表于: 2012-12-30
— 本帖被 子期 执行取消置顶操作(2013-02-03) —

(1956年上海中山公园金鱼展览会上的两尾红虎头。右下一尾呈高头型,左上一尾呈寿星型。关于中国虎头鱼的头型变化,留存的资料几近为零,故很难考证。叶嘉供图)


(拆迁前的官园鱼市,鱼盆、鸟笼都让人备感留恋。)

冬去春来,《虎啸龙吟》这篇迟迟不敢落笔。去年秋天,我曾在阜城门内福绥境胡同的那片平房院落间逡巡,希望能打探到刘景春后人的音讯,徒然,人去鱼亡,那座草木葱笼、绿水悠然的四合院已夷为平地,唯见高楼蛮霸。不想两月后,又闻官园鱼市即将整体搬迁的消息,我提早跑去拍些影像,雾锁灰墙,灯影如豆,不时遇见同来“凭吊”的老玩主,一脸恓惶。那时分,真叫拔剑四顾心茫然。

而我的思路,并不想在那片废墟上多作停留。这时代轰隆行疾驶的列车什么都可以轧过碾过趟过,何论小小金鱼?我要追问的是:为什么王字虎头这一中国金鱼的高端品种会江河日下,几近灭绝?而在未来的时日,它能不能抖落满身的疮痍和尘土,重振虎威?为此,我拨通了原北京花木公司金鱼场场长、与金鱼打了四十多年交道的李振德先生家的电话,请他指点迷津。“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坑塘养殖的兴起。王字虎头三四年头冠才成型,且在坑塘里退化明显,从经济效益上比不过一年就能出卖相的狮子头、鹤顶红等大路货,没人养,很快就衰落了。”李振德说。

与王字虎头同命运的,还有鹅头红、蛋绒球、鼓眼帽子、虎头龙睛、丹凤、翻鳃等等传统品种,它们或存在于老辈人的记忆,或定格在老的画册或邮票上,即使残留世间,品相也让人不忍细看。而它们被冷落甚至遗忘,并非因为品貌不佳——许多品种有着难以替代的风姿和神韵——而是受制于一个字:“钱”。

金鱼金鱼,当人们赞美它“活的艺术品”时,却常常忽略一个现实:艺术,是人在温饱之后、闲暇之中的审美创造。如果成天为柴米油盐发愁,那么谈“玩物”,谈玩得多么高雅多么精致,本就是奢侈的——穷玩至死者有,但多半疯半痴——对普罗大众来说,窝头总是高于金鱼的。更何况,金鱼又是不折不扣的人造艺术品,比之捏泥人、画鼻烟壶啥的,它一点不缺技术含量,可论体力付出,它也一点不比耍中幡、拉大弓的来得少。用“金鱼徐”第十代传人徐立才的话说:“养鱼这行当,是个粗中有细、细中有精的活儿,好人不爱干,赖人干不了,毕竟是个苦差使,需要耐心、细心和恒心。”这些心力的投注,处处都是成本。这成本谁来扛?玩家。而金鱼如任何产品一样,越是高端——以培育难、精品少、欣赏价值高等为参数——成本越高,以至超出平民百姓所能承受的范围。因此,中国金鱼之高端,自古就是由皇门公府、达官显贵、富贾巨商、文人雅士撑起来的,这一点,从中国金鱼的源流说,则唐肃宗的放生池,宋高宗的德寿宫、金章宗的鱼藻殿、明神宗的赛鱼会,每每都是例证,而最典型的,莫过于因“宫廷金鱼”而闻名的“金鱼徐”的家世沉浮。

离线子期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2-12-30

(1963年金鱼明信片上的金鱼。其中,红虎头仍为高头薄鳃一路,硬鳞红白蛋球颇有韵味,现在已不多见。但珍珠为橄榄型,只够当下商品鱼的档次。叶嘉供图)

想当年,“金鱼徐”的先祖正是因乾隆皇帝对金鱼玩兴大发,由济南府迁居北京城。“乾隆年间,宫中金鱼来自南方各省及北京金鱼池。总督、巡抚、道员各级官吏,每当发现奇特金鱼,辄进贡以邀宠。”(成善卿、李连仲《北京金鱼随笔》)皇家垂范,京城玩金鱼蔚然成风,王公望族长年雇用鱼把式,争奇斗艳,为一尾上品一掷千金在所不惜。金鱼行业由此风声水起,涌现了金鱼池著名的三大家:“徐一窝”、“牟一寨”、“张一片”。其中,“徐一窝”便是“金鱼徐”,宫中金鱼由徐家代养,徐家每年上缴宫鱼,可得皇家赏赐。“金鱼徐”乃乾隆御赐封号,对一户民间手工业者来说,足可光宗耀祖,煊赫门庭。

虽没有金鱼的实物图片存世,但我们不难推想,当时的金鱼以至金鱼文化已释放出金鱼在那个历史时段的所有潜能。至光绪年间,“慈禧太后尤喜金鱼,对朝野鱼工刻意培育的‘红鹅头’、‘蓝望天’、‘白玉簪’、‘玉美人’、‘喜鹊花’、‘绛紫龙背’、‘五花丹凤’等珍异品种爱若掌上明珠,并拨银饬令内务府造办处监制鱼桌、磁缸、龙虎头泥盆、四喜花木海(四面嵌有铜雕的柏木大盆)等赏鱼器皿……”“虎头盆,叩之有金石之声;以陶盆论,讲究用‘鳝鱼青’”(同上)。由此可见,从鱼品到赏器,中国金鱼的传统范式其时已趋近成熟,臻至完善。

不想,几声炮响把满清轰出了龙廷,吃不上“皇粮”的“金鱼徐”顿然失了安生。民国以降,“金鱼徐”多在乱世中苦苦讨营生:徐世英每天清晨到北京南苑航空公司当脚行,下午到戏院当茶房、卖票,晚上散戏后又到金鱼池姚家冰桥拉冰;徐国庆在中山公园养出了红玉印水泡,为防日本人抢掠东挪西藏,鱼活活被折腾死……再看“牟一寨”传人牟庆增的回忆,正可作一映衬:“我从十四岁起,就挑担子走街串巷卖小金鱼。那时吆喝一天也赚不了两斤杂合面钱。碰上地痞、流氓、国民党伤兵,抓了金鱼,你若要钱,伸手便打你个鼻青脸肿,有次连鱼挑子也给你砸了。”这些段子,以前读时还怀疑有为新旧对比而刻意加工的成份,这回听李振德先生讲刘景春往事,忽而看得真切:“解放前那会儿,金鱼徐家平时常给刘家送鱼虫,徐家缺面的时候,刘家就给徐家拎出一袋面来……”是啊,纵你有御赐的牌匾、御赐的扁担,没钱撑着,你照样要靠送鱼虫接济生活,你照样要为一袋白面折腰。人犹如此,鱼何以堪?在哪样的生活境况下,人,怎么可能安心做鱼?鱼,怎么可能精益求精?

“金鱼徐”的一起一落告诉我们,只有雄厚的物质基础作后盾,才有金鱼的富锦繁华。因此,李振德《话说宫廷金鱼》一文的论断切中肯綮:“金鱼的发展和我国陶瓷的发展有更多雷同之处。中国陶瓷之所以享誉世界与历代统治者的关注密不可分,代表每一时期顶尖艺术品无不出自官窑。因为当时只有在政府行为作用下才可能有足够的物力、财力、技术整合集约化,这是民间个体所不及的。宫廷金鱼在金鱼发展史上的进步意义在于它促进了民间金鱼饲养业的发展。”



离线子期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12-12-30

(昔日北京动物园金鱼场,采用的正是盆池互用的模式。   独来独往供图)


(北京双桥农场黑庄户一带典型的囤鱼池子。坑里起出来的金鱼圈在池里,品相差点的论斤卖。)

“宫廷金鱼”,采于民间,收于皇家,其内涵重点不在标识出处——有鱼友问,宫廷金鱼是你们北京在摆谱吧,非也——而意指一套高端金鱼的赏玩理念和培育手法,其核心在“精养”,而“精养”的标志又在“盆养”。中国金鱼的演化史,呈现的是“野生—半家化—池养家化—盆养家化”的清晰路径,“盆养”是最后也是最具有决定性的一次飞跃。较之池养,盆养的建造成本和空间要求相对较低,便于摆放和观赏,有利于金鱼普及;更重要的是,较之池养,盆养与鲫鱼野生环境的差异更为悬珠,有利于提高金鱼的变异机率,更有利于饲养者对变异进行观察、提取、定型,精挑细选,精雕细刻。金鱼,本质上是人工选择的产物,而“盆养”作为人工选择的最佳方式,无论就品种的繁盛还是品质的精粹而言的,都是金鱼发展的沧桑正道。

需要说明的是,“盆养”并非说养金鱼一定要摆出个虎头盆、紫砂缸,“盆养”实质上是对养殖空间的先行限定。什么空间范围内更利于养出精品金鱼?以笔者的识见,当在半平米至四平米之间。再小,生长受限;再大,脱“文”入“野”。而在这半平与四平的之间,又有不同的手法和用途。曾听一北京玩主说,公园里的老鱼把式能一眼看出来一条鱼是在90公分盆里“蹲”的,还是120公分盆里“蹲”出来的,玩法之“精”令后辈汗颜。

但问题随之而来,“盆养”、“精养”的成本较“池养”、“粗养”远远为高,照顾一方二百平米的大池与照顾二百个一米见方的小池,心力付出绝非一个量级。我曾问过在福州开池养鱼的朋友陈枫,敢不敢把池子都改成虎头盆?对方连连摇头:“那还不赔个底掉儿。光每天换水我的人手都不够。”或许有鱼友会说,我在家也用盆养,没见有多费劲啊?但玩鱼为乐是一回事,养鱼求生是另一回事,买几条成品鱼养着玩和繁殖、育成、出售一条龙,绝不能相提并论。而当玩家的消费能力无法承受“盆养”的单位成本时,业者只能选择“池养”乃至“塘养”。谁不愿养出精品呢?非不愿也,实不能也,这是很多金鱼业者心知肚明、引而不发的事。

这一点,看看同为“金鱼徐”第十代传人的徐建民的尴尬境遇,会感触更深。虽然他有坚守祖辈“宫廷金鱼”这份文化遗产的决心,有把“宫廷金鱼”送上奥运展出的梦想,有为“宫廷金鱼”抛家舍业而不悔的勇气,但最终,还是沦落到坑塘养鱼、地摊卖鱼的地步。原因何在?依我看,这不过是一次历史的轮回。
[ 此帖被子期在2012-12-30 18:45重新编辑 ]
离线子期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12-12-30

(四川几位鱼友从北京引进、饲育的王字虎和鹅头红。 天池供图)


(新加坡迎春鱼展上惊现的两尾鹅头型王字虎头。此种鱼在中国本土恐已绝迹,望有识者能设法引进,再续香火。)


(一些中国的传统品种在海外发扬光大。这是马来西亚玩家刘天来先生上传网间的长尾鹅头红和短尾皮球珍珠,品味之正在中国本土已不多见。)

解放初期,“公私合营”,政府把公馆大宅和民营鱼场的金鱼收归各大公园,徐国庆与徐金生父子二人在中山公园养鱼,第一次拿到了足够维持生活的工资。接下来便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毛主席也到鱼园看鱼了!父子俩激动得彻夜难眠;中国为印度总理尼赫鲁祝寿的金鱼,就是由徐金生护送去的……这些礼遇,恐怕比乾隆御赐“金鱼徐”封号还要提气。

当时的人民政府之于金鱼,扮演的是民间艺术庇护者的角色,只是与封建王朝不同,养金鱼要“为人民服务”。前几日看有“北徐南姚”之称的杭州姚家传人、89岁的姚兴发讲述他解放后在杭州动物园的养鱼故事,颇有莞尔心会之感:“动物园最严时,一年规定要做10个新品种……那时候园里弄了本意见薄、让群众提意见,有些品种就是根据群众意见弄出来的。”这种按政府计划执行、群众推波助澜的方式,无疑让金鱼步入了又一个繁荣期。却不想转眼间,山雨欲来风满楼,“破四旧”运动把一切传统物件砸得七零八落,金鱼也遭受灭顶之灾,“那时各大公园都被迫撤掉金鱼,只是园林局考虑到金鱼这一物种有保存价值,不能把品种都毁了,才允许保留花木公司(当时叫花卉管理处)一家鱼场,把园林局内各大公园流散的金鱼归拢过来。”李振德回忆说。

文革后,各大公园又恢复了金鱼展出,民间纷纷涌现“家庭鱼坊”,房前屋后,楼顶露台,游弋着尾尾金鱼,农民农闲,工人下班,都可养点金鱼玩玩卖卖。至九十年代初的十余年间,金鱼迎来了小小的黄金期。笔者犹记那时在金台路鱼市,卖鱼小摊沿河排出数百米,柳荫下人影如织的景象。鱼友座右记述,那时京津两地的家庭作坊“饲养面积一般不会超过100平米,几乎都是在院内或木海、或瓦盆来饲养,一人到二人打理整个金鱼作坊的工作。”“在天津80年代一尾正品的皮球珍珠价格就要卖到300元一尾,而且和作坊主没有一定得交情,你还买不到!”说的应是那个时段。回头看,那正是历史更替间的一个喘息:“盆养”—“精养”的作坊式养殖还未被人遗忘,规模化养殖还在胎中孕育。

这期间有段小插曲,1985年后,北京各公园开始实行经济承包制度,金鱼展览因年年亏损又陆续被撤掉。“官办”金鱼无奈谢幕,“民办”金鱼唱起了主角。那几年,北京市面上或可见到一些珍稀品种,知情人会告诉你,那是从哪家公园里“流”出来的。但不出几年,这些品种便销声匿迹——全被汹涌的商品经济大潮呛死了。
[ 此帖被子期在2012-12-30 18:46重新编辑 ]
离线子期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2-12-30

(东海鱼场发行的金鱼挂历,一可见金鱼品质之标准,二可见经营手法之成熟。)


(梦鱼兄所绘王字虎图。待到虎啸龙吟时,愿它肋生双翼,遨游海天。 梦鱼供图)


(南京金鱼俱乐部从北京引进、饲育的王字虎  曹峰供图)


(九亭吴刚鱼场培育的老版虎头 我容易吗我供图)

如果说公园金鱼是象牙塔里烧出的青花瓷,那么游入商海的金鱼则和大白菜没什么不同:赚钱才是硬道理。在北京,东郊高碑店、双桥一带自古就养殖金鱼的历史,特别以塘养草金而知名。“1982年,双桥农场场长派了两伙计到花木鱼场学习,带了些种苗回去。起初在池子里养,后来又转到鱼塘了。没两年,村里的农民纷纷效仿,坑塘养金鱼就这么兴旺起来。”李振德说。随着坑养的“狮子头”、“琉金”、“鹤顶红”大批涌上市场,新的成本底线、价格底线确立了,金贵的“盆养”劫运难逃,“池养”则在规模化上寻求生存空间——客观上,出口贸易也挽救了中国金鱼产业的半壁江山。“单个鱼池的水面由几平方米、十几平方米,扩展到水面以亩计量……以房前屋后为限的农家副业金鱼池,已被数以几十亩、几百亩的大型金鱼养殖场取而代之。”(陈镇平《中国金鱼之现状》)

市场竞争,成本是悬在脖子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什么鱼好卖就养什么”,“一年出鱼,一年出个儿,一年出效益”,“质好不如量大,精品风险高,不如养垃圾”,成为众多业者的不二法门。与同期日趋升温的锦鲤、龙鱼等观赏鱼种相比,金鱼的品位却日渐走近,沦落到论斤卖的地步;“慢功出细活”的鱼种日渐淘汰,王字虎头、鹅头红几成一时绝响。这引发众多金鱼玩主对规模化养殖的诟病,以至有“中国金鱼被利欲熏心的人毁掉了”之类的感慨。

而我,既没那么清高,也没那么悲观。从直观印象上讲,当下商品金鱼的平均可观赏水平远高于二三十年前——这说的是切身体会,问心无愧。我常和一些“愤青”鱼友开玩笑:“你还真别瞧不上黑庄户坑里起出来的鹤顶红,三十年前你要能得到一条头冠这么发达的,就算福份了。”个中原因,我认为关键一点就是“规模化”。金鱼是海选出来的,“精品”必须以“海量”为基础,规模化形成了海量的优势,百里挑一与万里挑一,造就的是两副天地。依据王春元教授的理论:在任意交配的封闭群体里,每一世代的雌雄亲本数至少应在40-50尾以上,才可使近交系数明显降低,说明金鱼育种同样要以规模化为保障。李振德曾说刘景春每年都会到花木公司鱼场交流品种,梦鱼兄也曾记下刘景春到石家庄引进鹅头红远亲的故事,皆规模不足使然。即使公园鱼场,如果做的品种过多,也会面临种亲不足、优选基数不足的问题。我看老金鱼图册,常纳闷为什么一些鱼瑕疵明显——按说上画册的当是上上品——现在想来,怕是公园也池中羞涩、无鱼可选吧。

其实,“规模化”自古有之,即使在“盆养”出现之后,金鱼业者手中依然“池养”乃至“塘养”并存,这在北京、扬州、无锡等金鱼传统区都有所记载:北京民国时的知乐鱼庄“池院广阔、院中陈有鱼缸百数十具,砖砌鱼池八九个……院内鱼塘和鱼塘之间都有曲径相通。”(胡瑞峰《金鱼池史话》)扬州广储门“门内筑土为垣,甃砖为池、池方广可三四丈,并置砂缸多只,分蓄金鱼。”(《扬州金鱼史话》)盆、池、塘并存,原因之一,我想是细分市场之需。《扬州画舫录》卷三:“上等选充金鱼贡,次之游人多买为土宜(注:土宜,土产之意),其余则用白粉盆养之,令园丁鬻于市。”可见,金鱼自古就分三六九等,以供不同层面的玩家消费。又有同治年间李静山诗《增补都门杂咏》:“天坛北面水池深、大小鱼池映绿阴。曲径游人欣玩赏,手持气凸(注:气凸,小圆玻璃缸)岸边寻。”可以想见,当时游人所购之鱼多半出于塘间。原因之二,就是金鱼选育之用。据老辈鱼人讲,即使宫廷金鱼,也是盆池互用,在选苗与育成、“蹲养”与“放养”间灵活掌控。“池养”出规模,“盆养”出“精品”。因此,李振德先生才会说:“所谓精养是点面结合即精品与规模协调发展…… 没有规模数量为基础就没有精品的源头保证。没有精品就没有金鱼饲养业的发展。”

至此,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从塘到池到盆,就是由粗到精、由规模到精品、由低端到高端的过程。精品金鱼,正如金字塔的塔尖,若没有恒河沙数般的石块垒作塔基,就是空中楼阁。这一规律,古今皆然。而当代的中国金鱼,正在完成一次对传统的螺旋式上升,简言之,就是由政府到市场,由公办到民办,由家庭作坊到农业产业化为主导的转型。这一转型,与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是同步的,虽然和其他领域一样,也会纠结于传统与现代、利益与道德、现实与理想的辩难之中,泥沙俱下,或而误入歧途,但“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如果相信中国之崛起,就请相信中国金鱼绝不会甘于平庸。
  
那咱的王字虎、鹅头红、蓝丹凤呢——别急。任何事物的诞生,都要有造育它的土壤,产业化便是土壤的底基。当下,我所见所闻的所有对中国金鱼未来命运的思考——无论出于坑塘里讨生活的鱼贩子,还是背负着传统之重的“金鱼徐”后人——指向的都是农业产业化的构成要素:市场导向、规模经营、科技进步、区域优势、品牌价值、行业协会……证明产业化已是业界共识,不可逆转。

虽然尚处于初级阶段,但产业化的威力已然显现。由于养殖设备的现代化和科技含量的注入,中国金鱼正在做自下而上的“翻新”:“塘养”本是低端,但蜚声海内外的东海琉金就是大池里养出的,挑出一尾上品让老鱼把式看看,有几个不心悦诚服?过去喜鹊花龙睛、十二红龙睛据称是凤毛麟角,今天你去如皋逛一逛,就会明白什么叫“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有人说,传统品种少了,但只要你让养鱼人衣食无忧——比如每月发个工资啥的——那么绝大多数的绝迹品种,他们都能在一二十年内给你找回来。前提是,你别以原教旨主义者自居,认定要和原初一模一样——对金鱼这等活物来讲,有绝对的纯血统吗?有人说,只有传统手法才能养出好鱼,但别忘了,1977年徐金生第一次见到日本金鱼时,就连连呼吁要向日本学习,研究现代科学养鱼技术。传统不是固步自封,更不是炒作资本。拿陈枫鱼场来说,五六年间他把兰寿的色,从红、红白、五花、紫、蓝、黑到齐鳃红、六鳞、三色、黑白花、紫蓝花、雪青、紫身红头等等,全都做了出来,这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相形之下,如果传统技艺不能与时俱进,就算戴上“非物质遗产”的帽子,又有什么说服力呢?

当然,产业化绝非万能,比如“盆养”,比如“能养不敢养”等等,而这些如前文所说,更多受制于玩家。玩家,需有钱有闲,这一点随着中国大款小款、大资小资的涌现,不难;进而,需有真情、有文化,这一点在金钱上位、信仰虚位的世风下,有点难。但最终,玩家引导市场,文化引导产业,中国金鱼之高端会以玩家的硬实力、软实力为坐标。近几年,随着日寿的传入,中国鱼人对日本金鱼的鉴赏理念、养殖方法、协会组织、赛会制度等逐步有了认知,虽然日本之优长大多能在中国传统中寻到渊源、发现端倪,但日本人诚然做得更精粹、更专注,更深情(原谅我用这个煽情的词)。在日本金鱼的镜鉴下,我们正可反思传统,激励现实。我常爱引用日本业者伊东先生的一句话:“我们有我们的人格,我感觉鱼也有鱼的‘鱼格’,我称之为‘兰寿格’,这个‘鱼格’不是鱼表现出来的不同的姿态和体型,而是养育者的艰辛与心血溶化成鱼的‘心’,通过鱼表现出来,我认为这才是真正的‘鱼格’。同时,我自己的座右铭也是‘拥有兰寿之心’(ランチュウは心なり)。”在我看来,这是中国业者乃至玩家罕有达到的深度和高度。坦承差距,沉心潜志,做鱼做人,拿鱼说话,我们别无选择。

王字虎,王字虎,在传统与现代交汇的湍流里,你投我以惊鸿一瞥,竟如此牵人肚肠。提笔之际,我也常扪心自问,你,一尾鱼,优哉游哉,于我忧从何来?可你,真的不只是一尾鱼啊,你可知你身上蕴寄着多少人、多少世代的情趣、美感、心血、智慧、梦想……可再看看你的样子:噫!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诸位看官,愿你如我一起,享受这为鱼而疯而痴的时刻,而当你临水深鉴,看鱼幻化为虎,看虎幻化为人,鱼与心言,虎与人游,难道未曾听见那震响于莽莽山野中的虎啸龙吟吗?


[ 此帖被子期在2012-12-30 18:52重新编辑 ]
离线海鸟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2-12-30
离线龙寿锦鲤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2-12-30
子期1234楼都占了,我就看看
离线游龙戏凤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2-12-30
过去式
离线鱼随水影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2-12-30
欣赏,美文。
离线123707570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2-12-30
学习了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提到某人:
选择好友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