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2
  • 5700阅读
  • 67回复

大滇说茶1001夜之12 再论烘青与晒青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16-07-14
大滇说茶1001夜之16 普洱江湖那些帝国--下关篇(下)
    堂堂的下关茶厂,国营三大厂,我已经花了一个晚上来说。整体上,对“三大帝国”,准备中茶用2个晚上,大益3个晚上,下关2个晚上。由于时间关系,请谅解不能事无巨细都讲到。我们只讲最精华的部分。下关,我们上次已经讲了重要的两个问题,晒青和烘青,肯定了下关的烘青配方是存在的,然后又讲述了下关的烟味。新进群的茶友可以翻看以前的群记录,或者查阅大滇说茶系列。今天我们依然只讲一些关键的东西,或者给大家一些推荐。更多的是要回顾历史,让大家在购买老茶方面不要受忽悠。今天我们首先要讲的是下关铁饼,然后是下关的常规货。 5Vc~yMz  
uK%0,!q  
    下关铁饼,什么时间开始生产的呢?到底50-60年代,下关生产过铁饼吗?我仔细翻阅下关茶厂厂志,以及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志,这两个比较官方的东西,然后再询问一些老同志,得出一个结论。1981-1982年,是一个比较可靠的年份,也就是说下关铁饼最长的历史不过30年而已。大家可以去考证,那些超过30年的下关铁饼,谁在卖,你就可以断言谁是B货。不信,打电话给下关茶厂。所以,有时鉴别年份,我们不需要装的。 %MCJ%Ph  
aH7@:=B  
    我曾看见中茶的很多老同志是这样鉴别老茶的:拿起来,左闻又闻,又看包装,又开汤,又胡扯半天,然后才告诉你肯定不是正货。其实在一瞬间他就可以确定的,但是要故意搞得很高深。虽然结果是一样的,但他不告诉你真正的原因。跟你谈转化,谈茶气,谈汤色,谈很多……其实,他一看包装就知道啦。但如果都像我这么直白,岂不是没有深度了?怎么显示大师们高超的水平?为什么是B的?因为茶厂没有生产过,这个,就是我的理由。这些1981-1982年做的铁饼,现在已经基本找不到了。能找到的是1986年生产的,著名的8653。刚有一个茶友私下问我,说台湾某大师的几十年铁饼,怎么回事。我不知道,反正不要跟我说是下关铁饼就行了,那个时候还没有铁模。 Aflf]G1  
:jy}V'bn$  
    我们回来继续说8653。谈8653,必须说一个人,陈宝航先生,1986年驻香港的商人陈宝航先生,通过广东鼎山茶叶进出口公司,向下关茶厂订购铁饼。下关茶厂没有出口权,这等好事,自然是要通过省茶叶公司,因此就有了详细的记载,陈宝航先生一下子订购了数十吨。所有的铁饼茶都是用纸箱包装,每箱12筒,每筒7个饼。由于出口的需要,所以七子茶饼不是用传统的笋叶包装,而是用纸包装。茶的编号为8653。1983年至1986年,这段时期应该算是下关铁饼生产比较多的时期,但在出了8653这批茶,也就是香港茶商订了这批茶后,1987和1988两年,下关茶厂中断了铁饼的生产。1989年开始少量生产,原因很简单,不好卖啊。所以,我们从这样的角度,先不谈那些非常烦恼的,没有统一标准的口感,仓储,起码咱们知道,可以排除某些不可能存在的东西了。鄙视那些卖老茶的商人吧,当他拿出超过30年的下关铁饼的时候…… %0 p9\I  
lFp:F5  
    然后进入一个比较深入的问题,蓝印铁饼和红印铁饼。这个最大的忽悠茶,居然被说成是50-60年代的茶……抱歉,许多人要失望了,还是在那个时期,1981-1982年生产。这个就是所谓印级茶,汗一个,居然被提前到50-60年代,早出世了20-30年。我知道得太多了,所以很害怕…… <S^Hy&MD>  
6&"*{E  
    由这个茶说开去,在很长时间内,下关茶厂一直是中茶旗下茶厂里产量最大的。因为主要供应边销茶。下关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距离西藏最近。而下关茶厂的原料,一直是全省各地的原料都有,并非只是大理本地的料。早期的下关茶,非常多勐海料和易武料。而且,非常搞笑的事,是普洱的历史是可以重演的,当需要炒作的时候,是可以颠倒黑白的。印级茶,是什么茶厂制作的?炒大益的时候,都说是勐海茶厂生产的;现在,则说是下关茶厂生产的。自上世纪50年代初,下关茶厂生产了现在称为“印级圆茶”的红印、绿印、蓝印等甲乙级圆茶。目前,起码这种说法我认为是靠得住的。 eN'b" _D  
V~_6t{L  
    在早期勐海、下关厂的相关史料中,发现了勐海厂早期只有经营原料收购、调配业务,并无生产成品的记录。勐海茶厂,建厂的时候,目标是做红茶。后期,调配原料给下关和昆明茶厂。我不是下关的托,只是给大家汇报一下,比较靠谱的说法。呵呵,休息下,中间大家可以自由提问10分钟,然后继续下面的内容。 hbe";(  
m2%n:  
    下关这么一个庞大的茶厂,这么多历年的茶品,我们也只能简单地过一下。大家不要奢望简单的一晚上会掌握很多东西,能得到某一点有价值的东西就已经很好了。还是回到下关称霸四方的沱吧。我个人认为,下关当年的沱为什么这么出名,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重庆沱茶的影响。下关长期给重庆供货,持续不断若干年,重庆自己也制沱,所以整个巴蜀大地,都是下关沱的销售重点,现在也是。历史久的东西,有时不是因为他好,而是因为只有他做。第二个原因, 是烘青配方。记得在80年代,以我爷爷以及我老爸喝茶的浓度,一般的茶都没法喝,家里除了滇青绿茶,就是下关沱。这个阶段,我对普洱的记忆完全为零。下关的烘青配方导致的高香和浓酽,是云南本土人比较喜欢的。如果没有那个烘青的香味,我估计我老爸不会舍得花1毛5买一个沱茶,那是我3天的早餐钱。但是到了年底,一般没喝完的下关沱都是丢弃的,从来没有习惯留到第二年。 1! j^  
>u\'k +=  
    下关的沱茶,最出名的自然是甲级沱了。甲级沱茶是下关厂生产时间最久、产量最大的常规产品。甲级沱茶于1951年投产后,一直延续生产至今。注意这个关键词,1951年!耶!可以使用中茶牌商标了!所以就有了这个判断题:我有一个下关甲级沱茶,1940年代的!中茶牌的!这样的话说出来,你就可以拿起一个下关铁饼,砸他的头!然后又有人拿出一个60年代的中茶牌下关沱来,100克,下关甲级沱!好茶!大滇又拿出一个下关铁饼! 又砸下去了。头上两个包了,再好的脾气也要对大滇发作了!干嘛又砸我?且听我温柔地告诉你,早期的甲级沱茶,规格只有250克、125克两种。要做假,拜托专业点,拿出点敬业精神来。先去大滇说茶1001夜里学习几年,把基本因素搞清楚,做出的假不要那么容易被识破。好啦,这个老乡,又拿出一个沱说,咱这个2000年的下关甲沱,话音未落,又是一个包…… 因为大滇眼神还算敏锐,看见那个包装上印着中茶两个字。而1991年后,下关甲沱,使用的是松鹤商标……这个时候,额头上三大包,手里的铁饼也断了……另外还有纸张方面的区别,因为涉及到比较专业的内容,从印刷纸来鉴别,就不在这里说了。大家记住基本的年代就行了,1951,1991,250克,125克,关键词。那么,100克的甲级沱茶是从什么时间开始有的呢?70年代。这个年份,更精确的时间,我目前还没有查明。 * V_b/Vt  
J8B0H1  
    甲级沱茶完了,再说乙级沱茶,或者一级沱茶,其实都是一回事。回顾这段历史,我的脸就像大姑娘进洞房,红了…… $0cE iq?Hf  
VtzBYza  
    有人看不过去了,说的理由太过直白。为解决省茶司中低档毛茶原料过量积压问题,1988年下关茶厂开发投产乙级沱茶。因考虑到消费者心理接受力,更名为一级沱茶。此后两种名称时有混用。茶品规格为100克,乙级,一级,原来是这么个意思哈!大滇流泪了。哥,以后咱再穷也要喝甲级,不喝一级茶……因为,咱心理承受能力差……各位,你的心理做好准备好了吗? 一级沱茶。嘿嘿,甘肃的茶友有福了,赶紧去淘金。大滇绝密消息,标注“乙级”的主要销往甘肃,标注“一级”的则主销其他省份。最早的绝版乙级,只在甘肃,因为甘肃人民的心理承受能力强。 y1h3Ch>Y  
SmS6B5j\R  
    更杯具的事来了,大滇脆弱的心理又碎了……千呼万唤,丙级沱茶来了!带着风,带着雨,骑着白马从天上下来了!丙级沱茶投产于1988年,同乙级沱茶一样,是为解决省茶司中低档毛茶原料积压而开发的产品。1991—1997年间一度停产。1998年恢复生产,茶品配方与1988—1990年间的丙级沱茶不同。且因考虑到消费者心理因素,更名为大众沱茶。大众沱茶,诸位,你们都应该喝的是甲级吧?我眼泪汪汪地看着,喝丙级沱茶的兄弟在哪里? 我崇拜你,厂家把你当做心理承受能力最强大的人!感谢十一届三中全会,感谢改革开放,劳动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导致了特级沱的诞生! A4*D3\>%u  
3!h3flE  
    时光到达2003年。定制茶,定制的特级,压倒了甲级。特级沱,嘿嘿,粉墨登场!要定制,当然,定制最好的。茶好不好,我不知道,起码名字要压倒!比甲级响亮些,那就特级吧!记住了,2003年!特级沱诞生之年。然后是苍洱沱,这个是招牌菜了,诞生于2001年,随便就扯到了1959年,以及1979年; 这个苍洱沱作为国庆礼品送给外宾,证明我们苍洱沱是有历史滴……悠久的历史……可是,这跟我们平民有相关吗?当初又没送过给我,不知道是不是真有这回事。苍洱沱,正经来说,比甲沱用料好多了。大家再穷也要喝甲沱,稍宽裕点就喝苍洱,不然,心里太苦了……嘿嘿,最后就是销法沱啦。 r]'[qaP  
E9w"?_A)  
    既然是销法,就别指望人家喝生茶啦。法国佬显然不是咱中国人民,吃苦耐劳,所以只能喝熟茶。销法沱,就是大的250克,小的100克。这个,自从1975年后熟茶开始搞,就有了,出口法国。因为法国当初是咱们的盟友,唯一肯跟咱们社会主义国家玩的西欧国家,咱们搞出点好东西,当然要屁颠屁颠地送给人家尝尝,赚点外汇。另外呢,也要感谢一个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中茶欧洲总代理,普洱茶各种商标在欧洲的独家持有人,甘浦尔先生家族,纯知识产权垄断。要在欧洲卖普洱,没他家许可不行。说起来霸道了点,可是我们会看到硬币的另一面,普洱本来是这么不入流的一个东西,可在欧洲,却有这么一个伟大的家族,坚持经营了30多年,年销售超过1000吨。我敬佩先生30多年的经营。先生今年应该现在超过80岁了!上次见他女儿,好像都有50多了吧?她并没有因为喝普洱,看起来像30多岁的人! HqI[]T@  
BI<(]`FP;s  
    大滇说茶,滇疯言语,快意普洱,下次,我们继续的,是老茶头。 *Z+U}QhHD6  
    大滇说茶1001夜,今晚到此结束,谢谢。OVER! </B:Zjn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16-07-14
大滇说茶1001夜之17 老茶头
   普洱熟茶的发酵以及老茶头的产生。关于老茶头,有很多故事,比如说珍品,比如说精华,比如说……我想大家耳朵都听腻了。 z.:IUm{z  
g1q%b%8T  
    第一,老茶头是发酵的废品 n{E + r  
P' k`H  
      大家可以看到,第二个图的茶等级高些,芽头比较多。第一个图严格来说,不是茶头,只是发酵中结成的块。但从发酵状况来看,这个块完全可以分拆。在重发酵的前提下,粘接在一起的,我们叫做焦心的茶。第二个图则是真正的老茶头了,发酵近乎5成熟,外熟内不熟。我在无数场合讲过,老茶头不是熟茶,是发酵不均匀导致的副产品。严格来说,是发酵的废品。为了做一个比较具体的说明,我们从普洱熟茶的发酵开始说起。在普洱的发酵过程中,首先是在发酵池或者发酵车间,说得再通俗一点,就是一间屋子,下面是水泥地,堆了一堆晒青毛茶,然后根据毛茶的等级,确定撒多少分量的水。这个比例,依据天气以及茶青等级确定。详细内容大家看我博客,普洱熟茶发酵过程。 5{#ya 2  
U&6f:IV  
       洒了水,要让茶叶发酵,自然必须给他穿上一件衣服,让他发热。于是就给他穿上衣服,不,盖上被子,捂起来发热。这样就会有一个问题,茶的堆子中心的温度较高,堆子外层的茶温度较低。自然,发酵是不均匀的。同时,由于发热,芽头比较多的茶就会出汗了,汗滴下来。因为是所谓的果胶,(大家看过树上会滴下一些所谓的油脂样的东西),就把周围的茶粘接在一起。这些汗滴比较多,就粘接成了一块,最糟糕的情况就发生了。 MLn?t^v-  
!7uFH PK-  
       由于这层所谓的果胶,中间的茶不能得到发酵所需的热量,变成了外酥里嫩。中间的茶发酵程度不够,粘接在一块。我们再回头照顾第一次堆砌的堆子,表面那层也是一样,温度不够。发酵程度不够的茶,在估计堆子中的温度适当,大约在65度左右的时候,为了避免烧堆,就有必要翻堆了。把外面的翻进里面,里面的翻到外面。就这么折腾几次吧,里里外外大致都熟了,就开始开沟干燥。呵呵,太阳底下晒晒也是有的,屋内自然干燥也是有的。当然,只有菜鸟发酵师,无师自通那种,才会拿到太阳下晒。轻轻一晒,重量减少10%,嘿嘿,不用问我为什么,这个就是所谓的经验。等到要开沟了,霍然发现,很多堆块,越嫩的茶青越多堆块。要是在以前,我们伟大的发酵师傅或者领导(车间主任),一般是大喝一声,拿锄头来!敲碎!这个过程,叫做解块。嘿嘿,但有些茶块解不开,只有敲成灰,拿去做袋泡茶,或者迷你沱(这个是2000年以前的做法)。所以,2000年以前是没有老茶头的。 -\~x^5K  
Q#I?nBin  
       我不知道从什么时间起,老茶头成为了珍品;总之,我得佩服,台湾同行的创造力!他们慧眼识英雄,与卑微之中,化腐朽为神奇,发掘出了普洱珍品,国之瑰宝——老茶头!我必须得同意,这个真的是创造和发明。而且,经我试验,确实有道理。老茶头,论茶味,感觉比较淡,显嫩香,介于生茶与熟茶之间,喝起来老少咸宜,绝对不会有任何负担。 也就是,绝对不会刺激你的胃口。男女老少喝老茶头,好像喝起来,就像喝茶一样。多有文化的事,可以一泡茶头,从早到晚。说普洱熟茶难喝的人大有人在,尤其是从不喝茶的人。但喝老茶头,说难喝的比较少,起码说不难喝。当然,这个是指陈年的老茶头。我也认同了老茶头芽多,果胶,营养物质比较多的说法。但我们到底是喝口感,还是喝营养? 向左走,还是向右走? V7>{,  
W.<I:q`eO  
       OK,我得客观说,再好的老茶头,口感都不如好的熟茶。但是,好的熟茶是如此难于寻觅,以至于某种时刻,老茶头变成了中庸之选。当我喝腻了01布朗、02笋壳、20年老茶,我再试许多熟茶都很失望,以至于再无选择的时候,我会对儿子说,来,泡一壶老茶头!久之,儿子习惯了喝老茶头和易武茶,以至于我想,孩子爱喝的东西,应该是反映了人的天性,我又何必耿耿于怀,为他到底是生茶还是熟茶反复思量?不会让我惊喜,不会让我难受,这就是老茶头。当然, 是比较好的老茶头。 OSCeTkR  
-MeO|HWm  
       休息片刻,10分钟后,我们继续来讲,怎样泡老茶头。 JZ0u/x5  
iLkP@OYgQ  
       老茶头的冲泡。我个人建议的冲泡方法是,高温冲洗2遍,不是最好的方法。正确的方法是,第一遍用清水洗,浸泡2-3分钟。温水或者冷水,这个是洗灰尘。第二遍,高温洗,正常洗茶。下面就开始如正常的泡茶。当然啦,老茶头都是这样,开始泡,味道比较淡,甚至洗茶的时候,发现茶汤不是红色,只是淡黄色;然后越泡越浓。正常的茶头,泡20泡~30泡都不是问题;然后再回光返照一下,死命煮茶。煮茶,才是精华。这个时候,即便是2008年的茶头,煮出来都会好喝。所有的堆味杂味,都在之前的过程中散发了。这一壶茶,醇香之极,是所谓精华所在。顺便说一下,嫩香,当然也有人说是荷香;在3级茶以下,是不可能出现的。而在老茶头中,这个应该是基本的味道了。而老茶头的营养,无非就是说所谓的果胶,也就是发酵中的汗滴;不见得茶头里的茶很嫩,但你却能泡出嫩香来。这个道理很简单。一个美女亲了你一口,你回家后,有人发现了不属于你的味道……嘿嘿,你总不能说,你个大老爷们有嫩香吧,呵呵。 qgsKbsl  
%D*yXNsY  
       最后说下茶头的造假。由于某些原因,比较好的茶头高于一般散茶的价格。所以,在某些特定的时期,出现了一些假冒的茶头,是泡不开的。这个,是因为用了一种有机粘结剂。如果一个茶头真的泡不开,那就有问题了。另外一种方式,就更简单了。把散茶蒸下,类似于压饼那样,压成不规则形状,当茶头卖。简单易行,在家里就可以操作。 Z+x`q#ZQr  
W_G'wU3R  
       最后是我的总结。茶头,口感一定不是最好的,不会比好的熟茶口感更好。也许,喝的就是果胶,喝的就是平淡,喝的就是经久耐泡…… z,=k F I  
}5Pzen  
       茶头,是一种耐人寻味的饮料…… nYO4JlNP  
       大滇说茶1001夜,今晚到此结束,谢谢。OVER! #3Jn_Y%P.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16-07-16
大滇说茶1001夜之18 易武正山
    今天晚上,我们进入到另一个环节,易武茶。易武茶,是一个统称,也许应该说是一个流派。如果说布朗走的是刚猛的路线,则易武走的就是阴柔路线了。而且,我们回顾普洱茶的历史,会发现普洱,本来就是一个从粗犷到柔润,再到目前百花齐放的历程。是的,普洱茶在历史上,是粗茶,是边销茶。因为云南本身就是边疆区,历史上属于西南蛮夷之地,少数民族众多。所以,从饮茶传统方面,本身并没有太多讲究;包括运到西藏的边销茶,也是粗枝大叶。 3S~Gi,  
.m]"lH*  
    到了清朝,这个茶成了所谓的贡茶,开始变得阴柔起来。那么,今天晚上,我们的主要话题,就是到底给皇家进贡的是什么茶?这个问题,很多人想不通。历史上,从云南运到北京,3个月到半年的时间。难道普洱茶的陈化有那么迅速, 可以从晒青绿茶变化为老生茶?让我们回顾一下有关说法。有风吹雨淋,快速发酵的说法;有在马背上驮着,马汗发酵,普洱快速陈化说。为了这些说法,我也考证了很多,基本上否决了普洱茶在3-6个月运到北京,就能变成近似于熟茶的口感这些说法。 j[Y$)HF  
x"9e eB,  
    回到源头,进贡给皇帝的茶,实际上是以易武、倚邦、蛮砖、攸乐,这些古六大茶山的茶,而且以芽尖茶为主。 大滇认为历史上进贡的茶并非是现在的普洱紧压茶,而是晒青绿茶,以芽尖为主的晒青绿茶。很多人会以普洱茶入贡作为值得炫耀的历史,事实上,同期上贡的茶有数十种之多,包括各地名茶。也就是说,凡是各地有名的茶,都得把最好的进贡给皇帝。普洱作为地方名茶进入皇宫,不会显示出超然的地位。记得大滇曾经说过,如果把老曼娥、老班章之类献给皇帝,估计得灭九族。 q`l%NE  
+y$%S4>0tp  
    红楼梦里也曾经说过,贾宝玉喝普洱的故事。当时,并无熟茶,显然喝的是所谓女儿茶。贡茶:芽尖茶,易武系,攸乐,倚邦的茶是主流。尤其是倚邦曼松的所谓贡茶,因为其香,更得宫廷喜爱。同样,困鹿山皇家茶园的茶,也是以柔和为主。所以,我们定义了,在清代的普洱茶,包括各种老的号级茶,实质上是以易武地区的茶为主流的普洱茶。这样的传承,直到1949年后停止。我个人看法,在解放后,大约10年的时间内;整个手工制作普洱的工艺就已经停止了。也就是所谓传统手工,石磨压制的茶,消失了。这个消失,并不是突然的。自1940年,福海茶厂的建立;几个海归,引入机器制茶以来,追求产量就是时髦的话题;在当时,是一个进步的标志。新中国成立后,追求的是粮食,吃饱肚子成了首要的;手工业成了公有化的目标。这个过程,直到1990年后才发生了改变。我很好奇,对普洱茶的现状,因为在1990年前,绝对没有什么私有茶庄来生产普洱茶的,茶厂都是国营。省公司下属的茶厂,大家都很熟悉,1-4号;接下来就是一些县级茶厂了,包括澜沧古茶、勐库戎氏这一类,都是县级茶厂,规模极小。昆明茶厂、勐海茶厂、下关茶厂、普秀茶厂,算是四个大厂了。 KTm^0:V[Oy  
ur,!-t(~t  
    在易武,1995年前,是连一个手工制茶的茶庄都没有的,所谓传承百年的老号,一个也没有连续存在。这充分说明了,现代易武茶的历史,最多就是15年,而且,现代易武人学做茶的历史,就不会超过15年。而易武是手工做茶的发源地,其他地区手工做茶,石磨压制,就更晚了。这样,我们对易武茶的认知,就有了如下几点结论。第一,易武茶作为普洱茶,是有比较深的历史渊源的,号级茶,印级茶的存在,证明了易武茶的越陈越香,是可以指望的。第二,现代易武茶,历史并不长,最长不过15年;所以,迄今为止,易武茶没有出现一家独大,具有统治性优势的企业。这是易武的作坊式生产方式决定的。 d@a FW  
Cz%tk}2  
    接下来,说说易武正山的概念。其实,易武正山并不存在,这个只是一个误会,以讹传讹的结果。台湾的茶人,在90年代中后期到易武做茶。易武有一个叫做郑家梁子的地方,人称为郑山——易武郑山。后来传至台湾,就成了易武正山。这个小插曲,导致了易武茶后期,我们称为大易武茶区和小易武茶区的茶。我们把易武地区的茶称之为易武正山,言外之意,就是比较正宗的易武茶。说到比较正宗,那么就必须提到一点,易武茶的产量。易武古树茶(老树茶)的产量,以及台地茶(小树茶)的产量。这又涉及到一个历史性的时刻,80年代,政府推广良种,导致台地茶小树茶的种植普遍化。而在60-80年代,茶业是副业,所以大家可以看到易武有很多砍头树,少见非常粗大的茶树。所谓落水洞的茶王树,看了叫人流泪,最多有我大腿粗…… 其口感,轻,汤中带甜、回甘较好,但条索不同,而且汤质滑厚还不如一般的易武(2010年)。 3:Mq4 0]x  
9Q<8DMX^  
    西双版纳州古树茶考察队的数据里摘录的一点资料:全县古茶园的茶叶总产量约为350吨,其中易武240吨,象明100吨,曼腊10吨。240吨就是易武古树茶的数字。这个数字说明,易武的古树茶是不少的。我相信,至少有2000以上的商家来分这杯羹。这包括大益、下关、中茶,以及各种大大小小的茶庄茶业。据说大益2010年产量在1万件以上的易武正山,100多吨;下关绿大树红太阳,老同志、中茶 ***……我们可以轻松计算到超过3000吨易武茶,包括最近的澜沧古茶抱诚大砖,土林易武正山…… \<}4D\qz  
xV_,R'l  
    所以,今晚的最后,我必须讲点有价值的东西,冒充易武茶的一些东西。第一点,注意,是易武茶的苦,易武茶如果很苦,是说不过去的;第二点,是易武茶的涩,如果一点不涩,是有问题的;第三点,外观,易武茶,是不漂亮的,如果漂亮到很显毫,那就有问题了。 ,F,\bp}  
,dTRM  
    简单来说,冒充易武茶的,主要来源于江城茶,小景谷茶。江城茶冒充易武台地的非常多,主要是显毫,涩低,香气高扬不太稳;条索特征比较容易区分。而小景谷地区的茶,条索上不易区分;但口感上苦涩味较重,甜度不如易武。 *ydkx\pT  
>VQP,J{  
    关于这些,大家可以细细品味,麻黑和苦竹山的区别。 hGPo{>xR  
4;]<#u  
    如果娓娓道来,易武大树茶的特点,就是采摘条索较长、梗长且汤色金黄,苦轻涩稍重,香气较好,汤中带甜,陈化较快。而江城茶,条索较紧结,芽细长,较显毫,香气较尖锐。如果你去易武乡政府所在地,任何一家都堆有大量的毛茶。不敢说100%,起码90%以上是江城茶。所以,我对易武人的评价,是他们是所有茶区里最聪明的人。顺便说一句, 易武纳么田方向9个茶队的茶,只有正常易武茶价格的一半左右。易武靠近橡胶地,传说中是农药打得最厉害的地区。在座的各位茶商,要找便宜的易武茶,请去易武茶队,7队8队…… H\Y5Fd9)  
v-k~Q$7~  
    大滇说茶1001夜,有时讲得有意思,有时没意思;有时有点用,有时一点没用;有空就姑且听之,无聊就斗斗地主。下回要分解继续的,是易武的几个重要寨子。 eDh]uKg  
''{REFjK7  
    大滇说茶1001夜,今晚到此结束,谢谢。OVER!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16-07-16
大滇说茶1001夜之19 熟茶的稳定性
  今天晚上,大滇说茶,回应昨天有茶友谈的一个问题,就是所谓每一个批次的大益7542 或者7572到底有什么不同的问题。这个问题,实在是非常普遍的问题,其实已经讲过很多遍了;所以,这个也让我有点头痛,总不能每次都这样,解答了一个茶友的问题,过几天又来解答同样的问题;所以,我想,用一种比较好的形式,把这些资料放在大家可以查询的地方,就不用反复回答了;所以,我们在建设一个论坛,新的论坛,只属于大滇号茶友的论坛。预期,将在1月18日开放。届时,所有的文档以及资料,以及茶友的问题;都可以让大家看到,就不会浪费时间了。 i;flK*HOZ9  
  今天晚上,还是来谈大家关心的问题。我其实已经无数次说了,大益的7542以及其他茶,第一批和第N批,并无本质不同。不存在第一批是春茶,其他茶是夏茶秋茶的说法;但很多人又因为第一批比较贵,总觉得有什么不同。事实上,比较起来,第一批的不同,仅仅因为是笋壳包装,利于存储;所以藏家比较喜爱而已。笋壳包装,也是厂家相对成本高一点的做法。初期,一些老的收藏客或者茶商宁愿出高一点价格,也要买第一批的,就是为了方便存储。而且第一批的茶相对来说,转卖的时候,证据比较充分一点。客人较少怀疑真假。举例说901批,跟909批,可能大部分茶友,多年后并不能确定是否出过909批,却可以不用怀疑901批的存在。作为茶商来说,消费者的信任度是最可怕的事。 也许真的出过909批的茶,但是知道909批的人是真的很少,或者很多新茶友根本不知道。这样的话,销售老茶的难度就大了很多。所以,茶商开始愿意出稍高价格去收购*01批的茶,仅仅是因为这样的原因;但是,到了现在,已经是一个病态了。
fY4I(~Q  
lm;Dy*|<  
  为什么说第一个批次和其他批次的茶差不多。事实上,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某一年,*02批的7542,好过*01。但这个话,无人相信,只有茶商自己知道。从厂商的角度来说,并无故意把*01批做得特别好的理由。如果把*01做得很好,其他批次做得很差;那么第一,其他批次的茶,就很难销售;第二点,如果*01批的茶做出来品质较差,也许全年的茶,就很难销售了。所以从主观角度来看,厂家并无故意的行为。所以,我个人认为,大益厂家应该出来发个通告;说我的配方是稳定的,每个批次差别不大。 但是,这样一来,就缺乏了炒作题材,损害了很多茶商的利益。从出厂价格来说,第一批和第二批的价格是一样的。 但拿到第一批的商家,都有一个超额利润,就是消费者的心理误区导致的。一件货一般会比*02批多卖500-600元以上,仅此一项,每年就给茶商送上了上千万的超额利润。其实,茶叶作为农产品,是肯定有差别的。一年出5-10个批次,从里面挑出一批最好的,也属于正常。但这个正常,应该是出完了,消费者最后比较,再评价的结果。但现在,都默认了第一批最好。所以,大滇从来不买第一批大益的茶,除非价格达到大滇的预期。 ]C;X/8'Jf5  
   =JkPE2mU  
  回头来说说拼配。为什么要拼配,其实之前已经讲过,主要就是想保持成本的稳定和品质的稳定。关于成本的稳定,这个之前讲过很多次了。举例来说,大益要做7572这个茶,不可能事先去发酵一堆茶,指定了要做7572的。他大致通行的做法是,去年计划做熟茶5000吨,那么我就发酵100个堆子,每个堆子50吨。这些堆子,发酵好了,然后就按等级和发酵水平分好,最后才开始拼配。1000吨熟茶,分出宫廷-10级茶,各若干吨。这1000吨中,发得过轻的,有200吨;发过了的,有300吨;发到8成熟的,有500吨;放到一边。然后再选3级茶,7-8成熟,200吨;8级茶,7-8成熟,300吨。这样得到了1000吨茶,就可以开始生产了。3级茶做面茶,8级茶做里茶,7级茶为主。
o>6c?Xi&  
43VBx<"  
  这样生产了第一批,先出300吨。*01批,这个时候,市场火热,1月出来*01,2月就销售一空。2月赶紧出*02批。1月的*01,只出了100吨,2月可能出300吨,*02;5月出*03批,600吨。注意,这个时候料用完了,可是市场仍然有需求;那么,就用另外的一批料,按相应的方法来做,仍然是勐海料。这个时候,可能口感跟上批差别就比较大了。也许更好,也许更不好。这个是一种市场好的情况。如果市场不好,*01批100吨不好卖,*02就只能做50吨或者100吨,卖到年底卖完。一个新的一年又开始了,*01批又来了,可能原料跟上批还是一样的,但是因为压制时间的不同,口感稍有区别。有茶商又说了,*01批的就是好。如果你说,这批跟去年那批口感差不多!茶商又说了,**大厂的技术就是好!品质稳定!
~WjK'N4n5  
=bBV A0y  
  说到这里,又得大滇自己现身说法。大滇吴印良品,2008版本和2009版本,完全是一样的原料。2008年的,是发酵出来,立刻压制,压成泡饼。2009年的茶,是放了一年压制,紧压,然后存放一年出来。嘿嘿,我也可以品质做得如此稳定,因为原料本来就是一堆。当然,你也可以说有差异;因为口感,因为工艺不同,压制时间不同,有了差异。所以,关于茶的品质稳定,以及所谓配方的威力;未来,大滇会用自己的实践证明,作为小厂,只要你想,一定可以做得品质稳定的。
L">\c5ca  
J dM0f!3  
    现在继续刚才的话题。所谓的稳定配方,是建立在几个基础上:原料的稳定,发酵程度的稳定等。我们说,原料的稳定是可以解决的。比如,持续用布朗山的茶发酵,春茶一堆,夏茶2堆,秋茶1堆,发完后再筛选。春茶7级,夏茶7级,秋茶7级,然后再筛选。春茶A,发酵程度8成;夏茶B,发酵程度8成;秋茶A,发酵程度8成。这样的茶,无论按何种比例拼配,叶底的匀净度都是很好的,看不出叶底杂乱来。大家可以看到,大厂5000吨熟茶,可能是100个发酵渥堆,最后变成了可能。1000堆茶,按原料产地,按等级, 按发酵程度,这样分下去,每堆茶可能只有5吨了。以这样的单位来拼配或者做茶,自然可以得到较理想的结果,从口感到叶底都令人满意。这个也是有一天,大滇所想做的事。
o2 ;  
V0l"tr@  
  事实上,我认为这个是可以做得到的事。只要有心做,愿意做。同样,小厂也可以这样做,只是这样做的成本更高。在这样的情况下,小厂有几个选择。第一, 只能按等级分;第二,只能按口感分;最后的结果是 ,叶底混乱。为什么这么说呢?按等级分了,但是可能发酵程度不均匀;按口感分了,可能都是布朗山的。但是 各种等级,长长短短,发酵程度不均,也无法得到一个漂亮的叶底。  
pjN4)y>0  
tD~ n PbbB  
  关于漂亮的叶底,大家可以看勐海之星。同样,大家看澜沧古茶的0085 ,口感大家都认为不错的。但是叶底,没法看。发酵程度不均,长长短短,有生有熟;所以,看叶底,可以看出很多问题;看出整个茶厂的生产实力,以及技术。而口感,反而不那么明显。
Y&XO:jB  
Sx0/Dm  
  说到这里,又有人说,我又要叶底漂亮,又要好喝。这样的熟茶到底在哪里?有的,一定有的,只是比较少。普洱茶的精制,一定会走向那一天。只是现在,因为整个行业的问题,整体水平较低,没有人愿意做这样的投入,并非技术达不到。
`<Q[$z  
y}F;~H~P  
  勐海之星,之所以贵,很多人看不懂,觉得口感也不怎么样;但其计算实所费的人工,我心里是很认同的;可惜,发酵程度轻了点。如果,发酵程度达到8成,叶底挑选均匀,那就是我理想的普洱熟茶了。我一直在说,好的熟茶是很难找的,非常难,不像生茶。有人说以口收茶,但是有些时候,你收茶的时候是那样,放一段时间口感会截然不同的。这个是一定要研究原料产地,以及发酵程度的。否则,当时的口感会骗人的。除非你立刻来喝完。很多低等级的茶,8-10级茶,在新茶阶段都会比4-6级的好喝很多,但这些在未来,一个是走上升路线,一个是下降路线。具体来说,2001年的布朗砖 和2002年的笋壳砖,这个就是这样的情况。01布朗,仍然有上升的空间;02笋壳,就只适合现喝了;再过3年, 走下坡路是一定的。
|AQU\BUj  
BXb=N E  
  大滇说茶1001夜,今晚到此结束,谢谢。OVER!
离线nipponkoi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16-07-16
樓主寫的淋漓,看的無話。感謝!
离线nipponkoi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16-07-16
壽網少有的驚與喜。

只看该作者 16楼 发表于: 2016-07-17
大滇说茶1001夜之20 临沧茶 (上)
    今天的内容比较复杂。因为新进群里的茶友比较多,提的问题比较多;所以,我想今天重点谈一下临沧系的茶。版纳那边,勐海 易武等大家已经很熟悉了,可是现在,冰岛、昔归似乎是新贵。普洱天下,似乎临沧系占据的位置越来越显著。 ']>9 /r#  
:hs~;vn)  
    鉴于群里谈论股市理财的很多,所以我们在大滇论坛,增加了这么一个“谈股论金”的版块。未来,大滇希望能够请到一些各行业的专家入驻大滇论坛,打造一个小范围的,但却是很精致的生活空间。 Bm,Vu 1]t  
j'U1lEZm2  
    临沧的茶,在大滇说茶的最早几节课,就讲过:勐海苦,临沧涩,思茅淡。我们所熟知的临沧茶,有下面几种:勐库、冰岛、昔归、忙肺等;其实,这短短的几个品种,远远不能说明临沧茶的特性;往下面挖掘,还大有潜力。起码可以再挖出几十个小的寨子来,就如老班章那样的……未来,我们可以预见的是,临沧某些寨子的茶,会越来越出名,越来越贵。 h@NC#Iod  
M_Ag *?2I  
    今天,群里一个朋友来到店里,问有没昔归的茶。昔归,短短数年,已经从一个非常不出名的地区,到了类似老班章这样的地位,实在让我啧啧称奇。大约在2006年,我知道冰岛的古树茶,也就百把块钱1kg;到2010年,飙升至500-700元的价格。临沧茶的上升幅度,超过了其他任何地区。在这里,我想强调一个理念,就是大滇做茶,如果只是追求利润,可能我2010年会做老班章的茶,也会做昔归的茶。但我真的不想做。一个做茶的人,在生产茶赚钱的同时,也得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不去助长某些不好的风气。我一直认为,老班章、麻黑、景迈、 冰岛、昔归,这些茶,应该是等价的。比如,2009年的老班章,收料价格在600元1kg左右,我认为是一个比较公道的价格,所以做了。2009年从大滇买过茶的朋友应该知道,当时预定的价格是350元 (400g大饼+100g小饼);2010年,如果正常做下来,应该是700的价格(500g饼),翻了一番。这样的价格,我个人觉得是对茶友的不负责任。为什么这么讲呢?这些地区的茶,都是各自有自己独特代表性的茶,没有谁应该比谁高出一等。虽然是大家自愿购买,但还是觉得,自己做了损人不利己的事。 EpNN!s=Q  
vG'#5%,|  
    那么,对于昔归的茶,我也想在这里公开答复:不是大滇坚决不做,要做,也只是在时机合适的时候做。我相信,无论老班章也好,昔归也好,这样的时候,这样的价格,都是充满泡沫的价格。我会选择在比较好的时机来做茶。在一个浮躁的年代,太多冒名顶替的茶了,太多B货了。等人家炒作过了,咱们再去收老班章,昔归什么的。那个时候,也不怕别人什么掺杂,拼配其他茶了。炒作起来的时候,问题不仅仅是价格,还会有采摘过度、品质下降,以及纯料不纯的。所以,还是呼吁茶友们淡定,茶,一直是有的喝的。顺便说一句,各地区的茶,真实的价值,在大滇的天平上,是一样的。我不认为麻黑就会比班章强,也不认为就比忙肺强。不同的口感,不同的风格而已。所以,我在这里,会强烈推荐忙肺地区的茶(我做了),也会推荐邦东地区的大树茶(我没有做)。为什么我要这么推荐呢?忙肺茶,群里很多人喝了,都认为是非常好,物超所值。 ZLxa|R7  
~v;+-*t  
    而邦东大树茶,价格仅仅是昔归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再说一句,我知道市场上太多用邦东茶做的昔归了,所以你不如直接买邦东的茶。同样的冰岛,在2010年非常疯狂……难道,2010年的冰岛会比2009年的强?2009年的冰岛,价格只有2010年的一半左右。Ok,按这个逻辑,就2010年的茶,我会推荐勐库东半山的茶。一样,起码是冰岛90%的口感,而且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说法。甚至,有人认为东半山的茶好于冰岛。但冰岛这个名字实在太神奇了,我们中国人的文字,充满了诱惑力;但如果换成丙岛,你还会这么激动吗? [tof+0Y6  
=k.%#h{  
    因为那个时候,我基本上属于只买贵的,不买对的那种。原来的地名是,丙岛这样的音,结果搞成了冰岛后,很多人说喝出了冰*味,原谅我说真话,其实我一直不敢苟同。冰岛古树茶,是那届昆明茶博会,我唯一买的一饼茶。印象里很好玩的一件事,是一个晚上,我们大约6-7个人去,喝出了所谓的冰*味,终于觉得自己喝明白了,一直都是那个味。配上云南山泉的水,云南山泉,本来就有点甜,而且,我依然认为,冰岛茶,实际上仍然是茶气非常强劲的,非常强大的茶,并不温柔;当然还要强调回甘生津有特点,很猛。 _J!&R:]$  
hHmm(~5gR  
    冰岛茶,给我最大的印象还在于,持嫩性好。一般地区的茶,是摘到一芽二叶,第三个叶子杀青揉捻后,就是黄色的了。冰岛茶,给我一个惊奇,第四个叶子仍然很嫩,所以,冰岛茶是可以摘到第四个叶子的。这个在我后期接触到的古树茶里实属罕见。但除了能采摘到第4个叶子,其他地方,并不比双江勐库其他地区的茶特别多少。 2b"DkJj'  
u>.a;BO  
    冰岛和昔归的茶,由于价格比较贵,茶农已经知道珍惜和爱护茶树了。其他地区的采摘,在我眼里,太粗糙,太随意。大家注意到忙肺这个茶里,马蹄是最明显的。马蹄是什么?马蹄就是硬伤,活生生把茶芽连带枝干掰下来的硬伤。在采摘技术良好的地区,马蹄是很少的,只有不小心才会带上一些来。但是忙肺……差不多每一片茶叶上面,都带了马蹄。这个说的还只是鲜叶的采摘,后面的加工,大家也可以感觉得到,杀青方面的欠缺;在我们的强烈要求下,大滇的茶算是杀得比较轻了,但依然有一些可以分辨的糊味。在揉捻方面,却又揉捻较轻,揉得条索偏松,这个,只能是继续叮嘱茶农改进了。所以在初制方面,临沧茶是有很多缺点的,跟勐海茶的初加工比,差了很多。当然,这个只是大滇的个人看法;对于很多所谓尊重茶农的人来说,可能就觉得大滇的话有问题了。很多茶商以惟茶农论的观点来批驳大滇,但大滇总是用实证加逻辑的力量去证明,惟茶农论是错误的。OK,我们就来说明这个逻辑的错误。 @L~erg>8=  
Sx QA*}N  
    第一,临沧的茶农手工杀青是重杀青,请注意,是重杀青。而普遍采用的机器茶青,则青味重很多,属于轻度杀青。 bA,Zfsr6#  
aIFlNS,y  
    第二,勐海布朗山地区的人杀青适度,巴达的杀青稍重,但都比临沧轻。 -*4*hHmb  
j\IdB:}j  
    那么,哪里的茶农对呢?按照逻辑,应该是布朗山的对,因为布朗山人做茶的历史比临沧的多了几百年上千年,而勐库茶的历史,不过四、五百年而已。因此大滇的结果是正确的。当然仅仅是历史逻辑的力量,还缺乏说服力,所以我们就解析以下的事实。 KS93v9|  
KzO"$+M  
    大约500年前,勐库茶才从勐海引进,然后再引种到临沧的其他地区。忙肺地区的茶,最老的不过150年而已,大部分茶都是几十年的茶。临沧大部分地区的茶,是为了制作红茶而生产的。茶农做红茶的经验比较丰富,做晒青的历史并不是很久。滇红,是临沧的优势茶;我调查过很多茶农,家里都是有烘房的,烘红茶用的。对于做晒青,他们都是直接承认,从05后才开始学习的。除了凤庆,勐库地区的茶农,做晒青要稍微早些。临沧大部分地区,做晒青并不久。而且,在普洱茶没有兴起的时候,做红茶的收益远比普洱茶高。 m!Z<\2OP  
z/xPI)R[  
    临沧茶做普洱,在10年前,基本都是被人鄙视的。我有易武的茶,勐海的茶青可用,为何要用临沧的茶? 临沧的茶,做普洱,没有传承的,目前还需要证实转化的效果。 而易武茶,上百年的历史,早就证明了,是可以陈化出好茶的。 vio>P-2Eho  
$Q8 &TM}E  
    大滇说茶1001夜,今晚到此结束,谢谢。OVER!

只看该作者 17楼 发表于: 2016-07-17
大滇说茶1001夜之21 临沧茶(中)
  首先我们来解密这次派茶的茶样A,也正在论坛公布答案。 V|MGG  
  这个茶,是2009年的茶,大滇0520爱情故事,一款拼配茶。大滇0520爱情故事,云南存放一年,广州存放大约半年。用的主料是临沧地区的小乔木茶青,外加了部分野生茶。野生茶,主要目的是提升香气。大家具体的口感,可以发布到论坛来研讨。选择这样的茶,是方便大家来感觉变化中的茶,不要以新茶的口感来判别茶品的质量。现在商家为了讨好客户,往往在新品阶段做一些文章,让喝新茶的时候,口感比较出色,但存放一段时间后,口感会下降或者根本无味。
NZq-%bE  
BkB>eE1)Ea  
  大家在试茶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几个要点:第一, 洗茶,闻叶底,强烈的晒青味(或者太阳味),这个是晒青茶的特点。当然,也有人说是臭青味。这个是普洱茶加工中正常的工序,日光暴晒揉捻过的鲜叶留下的气息。第二,注意春茶的特征,马蹄非常明显,这个是临沧茶采摘比较粗糙的原因。第三,注意陈化中,茶叶有发酵,完全跟生茶那种爽口的感觉不同,有点暧昧。第四,就是感觉临沧茶的特点,有点涩,有回甘。这些是需要自己体会的。总之,作为临沧的小乔木茶,就是这样的基本情况。在今晚这讲的后段,我们会讲解临沧茶区的生态环境,并仔细讲解临沧大雪山以及冰岛茶。当然,这个茶,如果有喜欢的朋友,今天晚上也会安排秒杀,限量10套,做特价。
:x\[aG9  
n(F!t,S1i  
  这里,我要介绍一位新朋友,让他给大家带来财运,多挣钱,多买茶。我在这里,就隆重邀请海波出场。海波的简历,我已经发在大滇说茶论坛了,欢迎他来跟大家交流;我也欢迎有其他特长的朋友,来群里做系统交流。
{q0+PzgP  
c1'@_Is  
  下面回到我们今天要讲述的临沧茶。我们在上期的时间里,大致把临沧茶的基本情况讲述了一遍。下面,我们就进入比较细节的内容。谈临沧,不能不谈勐库;谈勐库,就不能不谈勐库大雪山。勐库大雪山,现在已经在传说中成为临沧茶的起源,一举把临沧茶的历史提升到上千年。最早的历史是这样传说的,大约400多年前,勐库的一个土司从版纳引进了大叶种茶树,是作为药来引进的;这个就是所谓冰岛茶的由来。由冰岛,到勐库,再到其他地方。冰岛母树茶成为临沧茶的祖先。然后,10多年前,我不记得精确的年份了,好像是1997年,一个干旱的年份,由于外围的树干旱而死,在大雪山发现了超过千年树龄的茶树,纯野生种的。然后,出于商业利益也好,或者地方利益,后面的所有资料都把临沧茶的历史提前到了上千年前;临沧很多普洱茶厂出的产品上,都悍然印刷了千年古树茶的说法。关于这个问题,我一直不敢苟同。冰岛茶400-500年的说法,是实际用科学方法测算了树龄,而且是栽培型的茶树;而野生茶,虽然上千年了,但也就只有那几棵树而已。在没有发现那片野生茶树林之前,没有人得出临沧茶有制茶历史超过500年的结论。 野外长几棵树,能说明什么? 并不能说明栽培茶制茶的历史就有上千年。不过,这也给临沧茶带来了一个机遇。大雪山出野生茶,而且这个茶,是适合人饮用的甜茶。无论从直接或者间接的效益来讲,大雪山野生茶的发现,实实在在带来了巨大的利益。现在一说野生茶,要么镇沅,要么大雪山,在制茶人这里,已经成为铁律。
&$~fz":1!  
tUv>1) [  
  关于野生茶,我个人是不推荐的;但是作为制茶人,又是必须了解的。因此,我在后续不会再制作纯野生茶。因为大雪山的茶,和镇沅的野生茶,通过这两年的制作,已经非常熟悉其茶性。知道了,明白了,就可以了。那么又会有人问了,野生茶有没有卖的?到底有些什么样的野生茶?我仍然可以坦言相告,野生茶也是可以分几种的:一种是几百年的野生茶,(不说上千年,搞不清楚,因为树高十几米);这种,属于野生茶,长在野外,自始至终,无人干涉。就是我们已经做的那个茶饼,野茶。另外一种是,茶农移植的野生茶;现居住在茶林附近的立所寨、五家村、豆腐寨、大富赛,小富赛的村民,每每到古茶林内采挖幼苗直接植入自家茶园中。就是所谓的有性繁殖,茶果落到地上,自然生长,最后长成大树。目前这种栽种的野生茶叶比较多,但树龄现在都很小;茶香跟野生茶一致,但是香气比较飘,后面几泡就淡了,不耐泡。关于野生茶,我就说这么一点。休息一会,我们来讲一个寨子, 公弄村的茶。
RehmVkT  
Ap dXsL  
  现在回来继续。正题之前,先说一些题外的话,希望茶友间互相尊重。大滇组建这个交流平台,不只是为了交流茶,也是为了给茶友间一个互相交朋友的平台。各行各业的朋友都可以在这个平台里谈自己的行业,谈有可能帮助到对方的东西。如果茶友愿意介绍自己,介绍一些可能对茶友有益的事,都可以直接找大滇联系。在群里堂而皇之的说,比如紫砂,如果有高手愿意讲课,比较客观的讲,大滇也是很欢迎的。但刚才群里有个别茶友的表现有失风度,我感觉这样不尊重茶友,也不值得大滇尊重,这样的人,也不适合呆在大滇群里。
At(88(y-W  
lYx_8x2  
  下面,我们要讲公弄村的茶。
r[L%ap\{  
]nTeTW  
  公弄村,属于勐库东半山所在的区域。这里的茶,一直是勐库比较出名的茶;为什么提这里呢?因为这里的茶,很多运到了冰岛。这里的茶,从50年代起,就一直在做红茶;制茶的技术是从凤庆学来的,而且,一直是机器制作红茶。这个比较罕见。因此,这里制作红茶的技术非常成熟,做得非常好。但由于普洱茶的炒作,这里的古树茶最后都运到了冰岛,反倒是自己的名声不显。
OM\J4"YV$  
cfLF@LW!])  
  公弄这里,我们感觉到普洱的制作技术,算是临沧最好的。当然,这里的茶我一直没有做过,没法做。在这里,如果我告诉你,5月份收的茶,还算是春茶,你可别不相信。这里的茶在4月底,很多茶树才刚刚开始发芽;这个是由于海拔不同,立体气候导致的结果。而这里,有我最欣赏的喝茶方式:无意识的,但是是最科学的方式。晒青茶,这里是不会立刻喝的。这里的茶,有很好的习惯,发汗时间长达半年以上。所以,你今年去到那里,买到2010年的春茶也很正常。
NfgXOLthM  
i1 E|lp)  
  公弄,这个在茶友间非常不知名的地方,在制茶人之间口碑甚高,认为是最懂制茶的茶农;而且,是我所到过的,云南的茶区里,茶农自己也会存茶的少数地区之一。 )/;KxaKt  
 
OsgPNy0  
  o^"+X7)  
  看看这样的喝茶方式,从道理上分析,无比的合理。粗制出来的茶,茶性比较寒,先把这样的茶放入瓦罐,直接在火上烘烤,烤到茶香满屋,加水,烧到水滚,再喝。在这样的过程中,茶的寒性被去除,香气被激发。烤出的茶,喝起来,要说霸气,确实是比班章还要霸几分的。回甘生津也极为出色。所以,云南虽然没有存普洱茶的经验,但是这样出来的茶,我个人也十分之陶醉。
=A"Abmx|  
G$<(>"Yr~$  
  时间所限,今晚先说这么多。明天继续,大滇说茶1001夜,冰岛!
.<hHK|HF  
t%=7v)IOE  
  大滇说茶1001夜,今晚到此结束,谢谢。OVER!

只看该作者 18楼 发表于: 2016-07-19
大滇说茶1001夜之22 临沧茶(下)
  这次派的茶,几个茶都不是当年的,目的是让大家体验茶的变化。后面,我们不排除年代继续往前。从09年的派到08 07 06 05年的茶,以验证不同年份的口感。所有派茶信息,都只会在大滇说茶论坛派。根据各方面的意见,大滇说茶论坛,后面将封闭,仅仅限制在少数人的交流上。自2011年2月1日起,只有在大滇购买过产品的客户,才能通过发送邀请码的方式注册成为会员。而且,非注册会员将无法访问论坛内容。这样做的目的,是因为我们希望大滇说茶这个论坛的定位,不是成为公众论坛,成为茶语清心那样的公众论坛;而是定位成大滇茶友的私家交流群。论坛上发布的优惠消息,也仅仅限制在论坛认证会员,我们无意跟各大茶叶论坛争流量,争影响力。大滇论坛,是一个安静的论坛。 0:{W t  
   iM .yen_vp  
  作为这次派茶的产品,我可以认为,经过3年多的考验,中茶赢饼的口感令人满意,大家可以试试其饱满度。作为一个勐海地区的拼配茶,从口感到叶底,大家可以体会到,变化了3年多的茶,已经没有当初的青味。这个时候的茶,带上了一点发酵的味道,或者说有了初步陈化的感觉。这样的体会经验,对辨别茶的年份非常关键。我有朋友说,你们卖茶的人真会忽悠;喝一口茶,看看,就敢断言这个茶有几年;是什么山头的茶料,是春茶夏茶秋茶。对于习惯性破除神秘感的大滇来说,这样的说法,是可以用实践来验证的。我个人认为,辨别茶的年份并不难,辨别茶的山头也不难。
$WYt`U;*lj  
  当然,这个说法,并不是说大滇有绝对的把握精确说出年份,或者说配料。这个有个范围,比如,新茶的年份,我想大部分茶友都能喝出当年的茶,然后是一年的茶,2-3年的茶,3-5年的茶,5-7年的茶,7-10年的茶,10年-15年的茶,20年以上的茶。我个人认为,分辨到这个范围的功力并不需要很深。达到这个程度,只要你多喝已知准确年份的茶,是可以做得到的。然后是山头,只要你找的基准正确,纯料的茶的判别是很容易的。起码先判断是勐海茶,还是易武茶,或是思茅茶,临沧茶;这个大的范围相对容易判别。然后再具体下去,逐步加深理解,也是可以达到的。而深入到一些寨子,非常不知名的,那就非常之难了,需要你的眼界与实践。总之,普洱茶知识的增长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出错很正常,绝对一定有问题的。
$QiMA,  
5<Kt"5Z%7  
  今天再喝稻穗兄的斗记小砖,红金斗;我们也只能喝出是一个拼配茶而已,绝非纯正的易武正山。至于商家所说,N种原料拼配,我也只能说上主要的两三种而已。拼配的世界丰富多彩,拼出了特色即是成功。呵呵,所以,大家可以体会赢饼的茶样,大厂茶认真做茶的典范。
F}Zg3 #  
h7]+#U]mi  
  这个茶,是大滇比较看好的茶。由于中茶07年后大跌,所以这个茶价格跌了很多;但实话来说,喝过这个,你去对比07年的7542,我给予 100分VS60分这样的评价。这些,在没有派茶样之前,我不会这样说。但是,现在大家手里有茶样,可以自行去验证。茶自己会说话。不带偏见地看任何茶,是评论的一个基本点。正如刚才群里一个茶友问。熟茶,澜沧的乌金和0085 ,我个人依然认为是好茶;不看价格因素,好茶就是好茶。这样的熟茶也是一种风格。只是能称得上好的熟茶,实在是少而又少。大滇点评,随意而已。 _a&gbSQv  
'6D"QDZB  
  下面我们介绍一些资料,关于冰岛。 A1zRzg4I  
   u>fs yn9c  
  
EW$drY@  
C:1(<1K  
t[|rp&xG  
  我们首先来关注这几种形态的树。大家看第二个图,这样的冰岛茶,算是乔木茶,却不能算古树茶。第三个图才是真正的古树茶。市场上,能用第二个图上的茶来做,已经是非常厚道了;起码是冰岛茶,没用周边地区的茶来做。这样的茶的价格,2010年大约是400-500一公斤;下面的,700一公斤左右。大家按这个价格去衡量各个商家的冰岛茶,自然会得出结论;真正的冰岛茶离我们有多远。OK ,有人说了,我有各种各样的关系可以拿到便宜茶......实际上,包括利用政府资源;我声明,都是没可能的。政府资源能保证同样价格优先给你,但是绝对不会价格抵上几百元。 (j>`+F5f  
bU gg2iFS  
  那么冰岛茶的产量有多少呢?休息一会,我们回来继续解说。
5Sl"1HL  
J{/hc} $  
  现在回来,聊一些简单的问题。冰岛古树茶的产量;冰岛很意外的,并无什么台地茶;有人立刻愤怒了,怎么能不种台地茶呢?!冒充古树多挣钱啊。两个因素。第一,交通不便,运输到勐库镇上比较困难;第二 人少,村子里人少,犯不着。整个村子不到200人;年产古树茶,10吨。也就是10000公斤,其中春茶5000公斤左右,夏茶2吨,秋茶3吨,大致是这个数。短短4-5年内,人均收入从2000到20000;总共50多户人家,户均收入8万元左右应该是有的;因为还有种玉米什么的,还有其他农产品。但是,因为底子薄,前几十年实在太穷,所以基础设施上确实不如勐海地区。现在收入高了,可是村民的确开始心眼活了,已经看见部分小茶树了。因为亩产太低,10-20公斤每亩,跟农场 100多公斤每亩比;大家计算一下产值和劳动强度;勐库农场茶在30-40元一公斤,亩产值约6000元;古树茶现在亩产值大约在6000-8000元;但是采摘强度,劳动强度高很多,而且价格变化大;如果春茶价格不在400元以上,则不如农场茶产值高。这些是善良的茶农算给我听的。
@<K<"`~H  
'@t,G,FJ  
  说起冰岛茶的特点,大约在2008年前,价格从06年的100元一公斤,到08年180-220的价位。那时去的时候,当地人卖茶的说辞是这样的:我们的茶树,是祖先从版纳移植的,很多人拿去冒充易武古树茶,我们的茶,跟易武茶差不多的。现在的说辞是,我们的茶比易武茶好多了。
\BBs;z[/  
9DBX.|  
  冰岛茶,主要是韩国人在炒作。韩国这几年的普洱市场据说很火爆。在青岛做普洱的同行,出口到韩国,都说利润很高,挣了不少钱。今年在冰岛遇到的昆明人,也是帮韩国人在收冰岛茶。我想,过几年应该会降温的;那时,会再做一些冰岛茶。
hw"2'{"II  
X -1r$.  
  呵呵,今天晚上就先大致说这些。最后的总结是:了解冰岛茶的行情,从价格上你会判断是否纯料;因为商家不会是活雷锋,大家都要生活。我09年的冰岛茶,按现在的价格做下来,绝对不会是这个价格卖。
I=DVMG|  
14&|(M  
  大滇说茶1001夜,今晚到此结束,谢谢。OVER!

只看该作者 19楼 发表于: 2016-07-19
大滇说茶1001夜之 23 再论入仓茶
  今天我们来聊的内容是再论入仓茶。其实在这之前的内容里,已经讲过了;这次再论,是有原因的。几位喝老茶的茶友,在新茶中找不到方向;或者说最近10年的茶里都找不到感觉了。他们所认可的茶,都是80年代-90年代的茶。然后,很多人牵强地找了很多原因,比如采摘过度,比如台地茶增多之类,据此来推断以前的茶都是乔木茶做的。种种推测,结论是现在的茶不如以前的茶,现在的工艺不如以前的工艺。关于这样的讨论,我在QQ里谈了好几个小时,对一个人谈,和同时跟一群人谈,我选后者。 Y>C0 5?>  
   / j "}e_Q  
  正好前几天,一个香港的茶商到店里来找我,拿来一饼入仓茶,准备今年收料做一批类似的茶。我们顺便喝了下这款仓茶,颇有一些感想,在此,一并和大家分享。以我个人理解,茶友所表述的观点总结如下: ,gpEXU p\  
3H<%\SYp  
  一、老茶的厚度无法超越; Q)XH5C2X  
  二、老茶的甜度无法比拟; m<#^c?u  
  三、老茶非常耐泡; =mX26l`B  
  四、老茶有特别的香气,比如参香 ,樟香......
sk07|9nU  
lq.]@zlSO  
  关于以上,我的结论是,这些老茶都是入仓茶。茶友所言的新茶,包括后来自己存的(在北方),有6-7年了,都是自然仓茶,或者也可以称为干仓茶;这个是原则性的区别,并非是年份的区别;也并非是现在的原料不如以前的原料。即便在北京,即便是那些著名的茶楼,超过20年的茶,我可以肯定说,99%是入仓茶。甚至更武断一点说,是港仓茶。可以肯定地说,抛开卫生和仓味不谈的话,无论是生茶,或者熟茶;入仓好的茶,同等情况下,口感更甚一筹。
a0k;way  
&2.DZ),L  
  这个结论,可能很多人不认同;但回想普洱茶的历史,首先是从香港名扬四海的。香港茶人固执地认为,云南过去的茶,只是半成品,不入仓不足以称为普洱茶。而港仓,也建立了自己的一整套体系。
 /s^42  
s5G`?/  
  在广东,有一些老茶客,评论现在干仓的生茶,都觉得淡薄无味。而且涩重。对于生茶而言,入仓与不入仓的区别是很明显的。不入仓的生茶,相对来说,茶味较足,回甘强,闻杯底香气存留时间久,但涩一直存在。入仓的茶,滑度甜度,都超过未入仓的茶,口感比较饱满。这个特点延续到熟茶,同样,而且茶味重,水厚,也比干仓的茶强。所以,现今的干仓派是无法说服港仓派的。关于港仓,是不是湿仓,这个说法是要区分开的。港仓的自然仓,也会被认做湿仓。因为空气湿度的原因。同样,广州的天气,对云南来说,也是湿仓。那么,如果是超过30年以上的茶,基本上都是港仓茶;而事实上退仓后的滋味也非常出色。今天所以在这里提出这个话题,是强调一下,入仓茶也是一个流派,应当具有必须尊重的地位;闻入仓就如临大敌,是不恰当的。而那些传说中的仙茶,神茶,古董茶,恰恰都是入仓茶。
) x+edYw  
}'}n~cA.{  
  那么,这个是否就意味着我是入仓派呢?当然不是,我只是不排斥入仓茶,但我提倡干仓自然仓存放。有一个包容的心态,才会做出理性的判断。干仓的优势,也是入仓茶无法比拟的;鲜活性,茶韵,感受茶的生命力;个中的境界,完全不同。所以,北京的这位茶友,习惯喝老茶的茶友,应该会继续选择入仓茶,才能找到旧时的感觉。而事实上,您在京城东邪处喝到的数十年的老茶,应该都是从香港茶商手里买去的。关于这两人的关系,网上都可以查到,白水清卖了88青给北京***。那个时候,好像是90年代中期。而入仓茶,为什么会价值数万?这个过程是在10年内完成的,包括现在的88青;呵呵,大量流行的88青。
_U LzA  
8kcMgCO  
  入仓后对于混淆年份是非常重要的。05年的茶,汤已经很红了,味浓酽,适合重口味的朋友。这样的茶,当然在淘宝上也有类似不少的,大约在200-300元一饼,冒充中茶90年代的茶在卖。一般入仓3-5年,退仓3-5年,这样的茶,足以胜过干仓20年的茶;且滋味更饱满,甜度滑度更佳,对于很多外行来说,1万元一饼,也并不觉得贵。因为市场上确实难以找到类似的茶,尤其是大量干仓茶充斥市场后,好的入仓茶优势会加大。对于小部分习惯入仓茶的人来说,买一饼好的入仓茶,难度非常大, 自然是必须出更高的价格了。云南的茶人或者茶商,在一味打压入仓茶的时候;却不明白,这类固执的客户,是不可以改变的。其深层原因在于口腹之欲,所谓以口收茶,习惯了的口味是改不了的。香港的茶商朋友坚定不移地走入仓路线,同样有广大坚定的支持者。当然,我也同样坚定不移走自然仓路线,大家走着瞧吧......休息几分钟,稍后回来。
9 iJ$M!  
4 7mT  
  呵呵,现在继续,关于香港仓的存放方式。我看见他们存茶,其实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复杂,很自然的,选择在背阴的仓库。密闭存储,里面有加湿的,不是加湿机,而是直接放了一些水缸。水缸里装水,这个是不太大的茶仓;一般开茶店的,存10吨这个规模的,然后一年翻动一次。大型的茶仓,千吨级的,马来西亚那边,设备专业得多。他们带回来的3年左右的茶,我估计在昆明存10年也达不到那样的汤色。广东有大型的茶仓,是一半在地下,一半在地上,配备了专业的加湿机和抽湿机。成规模的退仓方式是这样的,A仓库入仓,B仓库退仓。B仓库退仓的方式,就是选择向阳的地方,配备抽湿设备,退仓。所谓退仓的过程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在仓库的阶段,一个是从仓库到茶店的阶段。成规模入仓的茶商,都有很多网点,比如固定每年出仓10吨,分到下属10-20个经销点,对单个地方讲,也并没有多少;何况,入仓茶的经销体系完全不同于大家明眼看得到的,是很隐蔽的方式。大家看看所谓卖老茶的,全国有多少点就知道了。 而且,很多新开的店,都要去找一些老茶来镇店的。老茶,哪里有那么多!通过入仓,批量制作老茶,是入仓的商业动机。 &N=vs  
    0=U|7%dOL  
  大家看这两种包装,是属于经久不衰的包装。现在每年还至少有千吨级这样包装的茶在生产。这些包装纸多见于港台商人定做了入仓用,通过8-10年的入仓退仓,卖到一万元一片以上。而我们大陆的人呢,只满足于20多元一片,买一片送2片;大家可以在淘宝搜的;这,就是差距。有这样巨额的利润,中茶打假是毫无办法的。这可是比毒品还高的利润啊。反而,新茶的假货风险大,收益低,为智者所不取。呵呵。
mA.,.<xE@  
T(Yp90'6  
  最后的时间,给大家推荐2011年的,第一次派茶的一款茶;即将停止销售入仓了,哈哈,当然入的是我的自然仓;这个茶,试过的都知道,比同期的7542强很多的。秒杀一次,然后,收起。若干年后见。
IIT[^_g  
(x\VGo  
  晚安,明天说茶,开始涉及到制茶的一些知识,让大家了解一款茶,是怎么设计出来的。明晚21点,不见不散! f34/whD65  
  大滇说茶,让普洱简单起来;1001夜,从入门到精通!
N<b2xT  
->?tB1}^  
  大滇说茶1001夜,今晚到此结束,谢谢。OVER!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提到某人:
选择好友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