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氧含量可以分为几个区域,分别为自由区、限制区、窒死区和即死区。对于鲫鱼,氧含量在4-5mg/L时是自由区,氧含量低于1mg/L即为窒死区。 4d 3Znpf
-Wn.@bz6B
氧含量在自由区时,鱼活泼,饲料利用率高,生长快,抗病力强。在限制区时,鱼可以长期生存,但饲料利用率慢,生长慢,易患病。窒死区的表现就是浮头。鱼无法在窒死区长期生存。鱼缸水一般不会是即死区。 5Hm!5:ZB
9aU:[]w
氧含量还会对鱼缸环境造成影响。氧含量高时,鱼缸内是氧化环境,好氧菌起主导作用,有机物的降解可以比较和谐地进行,这时候的水是好水。氧含量低时,鱼缸内是还原环境,厌氧菌起主导作用,有机物降解会产生硫化氢之类的毒素,病菌也容易孳生,这时候的水就是坏水。所以水的质量可以大致通过测量水的氧化还原电位来监控,很多玩海水缸的发烧友会配备氧化还原测试仪就是这个道理。氧化还原测试仪也一样可以用于淡水,只不过淡水鱼相对好养,大家不愿意花这个钱罢了。 {e%abr_B
ThlJhTh<%4
即使有过滤和增氧设备,鱼缸中的氧含量仍有可能进入限制区甚至窒死区。氧含量是由增氧过程与耗氧过程共同决定的。 _tReZ(Vw
!TOi]`vqc
鱼缸内耗氧机制包括:(1) 鱼呼吸;(2) 有机物分解;(3) 藻类、植物呼吸。增氧机制包括:(1) 机械增氧;(2) 光合作用。 f0`'
i[
s4gNS
eA
当鱼的密度高时,氧气消耗率大于增氧率会造成氧含量下降。所以要控制养殖密度。 UvZ@"El
$i@EfujY
有机物分解是另一个重要的耗氧机制。必须指出的是,过滤器内硝化细菌硝化过程的耗氧并不等于有机物降解的耗氧,从公式上看硝化过程的耗氧实际上是比较次要的。环境科学中用化学需氧量(COD)和生化需氧量(BOD)两个参数来表征水中有机物耗氧量。 D,n}Qf!GYk
XeSbA
水中有机物含量的问题应该是养鱼的一个关键问题。一方面,有机物含量高会造成溶解氧含量下降。另一方面,所谓“肥水养大鱼”,养金鱼的都知道老水养鱼才比较好,而老水是有一定有机物含量的水。所以控制有机物含量是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这方面好像还没有很科学的结论。国家的养殖水有机物含量标准是很严格的。如果按标准做肯定能养活鱼,但未必能养好鱼。 ?R]y}6P$
Doh|G:P]#
在自然界中,光合作用增氧是主要的机制。草缸中也是如此。很多草缸中水草上会有氧气泡产生,就是表明水中氧气已经过饱和了。其实氧过饱和的水并不好。 e8 7-
B1`
05KoxFO?
机械增氧是裸缸中增氧的重要手段。但是氧气泵只不过是增加了水表面积。氧气融入水中仍然是通过扩散进行的。也就是说,充气的气泡很大并不等于水中含氧量高。 T"H)g
"k<:a2R
对于静水养殖,含氧量存在纵向的梯度分布。表面水的含氧量高,接近于饱和溶解度。但是在缸底,由于氧气扩散速率有限、加上底质中有机物耗氧可能出现低氧区。因此,传统养殖一般都建议用大开口的浅盆,大开口可以增加气水界面的面积,浅可以保证氧气能够扩散到缸底。 $vLV<
y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