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2
  • 2776阅读
  • 7回复

天津金鱼红胜火--由国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大苏打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楼 发表于: 2020-11-17
— 本帖被 大苏打 执行加亮操作(2020-11-17) —

近两年,锦鲤因其寓意好运,受到网友们追捧,火遍网络。其实,金鱼的吉利寓意比锦鲤更悠久,老天津人就特别喜欢在春节到来之际买几尾金鱼,为家中增添喜庆。今晚,笔者和您聊聊金鱼与天津的故事。
  “歪打正着”广传名
  金鱼起源于中国,古人畜养金鱼素具历史,北宋时代的大诗人苏舜钦、苏东坡就非常喜欢杭州六和塔附近的金鱼,并留下赞美诗句。金鱼实为野生鲤科鲫鱼的特殊变种,当时俗称“金鲫”。到了南宋,人工培育金鲫兴起,鱼儿变得更加优美。后来,因鱼色红且鳞片闪烁若金,所以俗称为“金鱼”。
  天津自明代永乐年设卫筑城,乃兵家重地,起初人们闲玩偏好不免粗狂。清代以来,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让天津城市经贸迅速发展,富户人家渐次增多。再有,京津地近唇齿,皇城生活对津地的影响不可小觑。清中叶,满汉文化进一步融合,养金鱼的风气在宫中大兴,相形之下各地多呈“金鱼贡”珍品,宫中且有御用“鱼把式”。京城的达官显贵纷纷效仿,进而辐射京津民风民情。道光二十八年(1848),我国首部《金鱼图谱》问世,老百姓养鱼赏鱼开始进入盛期。与此同时,天津有钱有闲的人茶余饭后也越发喜欢上了养金鱼消遣。
  鱼儿离不开水。天津虽地处九河下梢,但水质大多一般,然金鱼往往以怪为美,津地河水养金鱼或多或少有点“歪打正着”的感觉。水让金鱼在形体、色泽方面产生了不少出乎意料的异常变化,尤其招人喜欢。老天津的金鱼品种多彩多姿,如双眼上翻的“望天”、两眼突出的“龙睛”、头带肉瘤的“狮头”与“虎头”、仅头顶红而全身洁白的“红头”、透明鳞的“珍珠”、眼戴罩的“泡眼”、鼻上有肉瘤的“绒球”、杂色鳞的“五花”等,都可谓上品。
  玩鱼的人多了,便有了买卖两旺的市井。清末至民国年间,天津西头西大湾子、梁家嘴南运河边、河北新车站(北站)附近、陈家沟一带、广开墙子河边、特一区马场道等处有二三十家专卖金鱼的摊店。胡同里也常见挑挑子卖金鱼的小贩,挑子一头是扁圆的提梁木桶,盛放金鱼(有的桶里分格盛着不同品种);挑子另一头是荆条筐,筐里(加稻草防磕碰)装玻璃鱼缸。小贩的吆喝余声袅袅:“卖大小金鱼儿嘞——”“大金鱼嘿——小金鱼呀——蛤蟆骨朵儿,大田螺蛳嘞——”老舍的话剧《龙须沟》里有个程疯子,那人叫卖颇似旧年卖小金鱼的吆喝声。
  天津与河北文安近在咫尺。文安古来洼淀多,自然环境良好,当地最早从苏杭、京津引进鱼苗,经培育畜养大获成功,成为著名的“金鱼之乡”,文安金鱼又广销京津沪,天津民间的部分金鱼、鱼商就来自文安。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天津是南北商贸的重要枢纽,且连通外洋,天津金鱼的美名缘此驰誉全国并出口到欧美及日本等地,曾有年出口量十五万尾的记录。干鱼虫的外销量也不少。天津,可谓名副其实的中国北方金鱼输出地。不仅如此,津地养鱼能手辈出,后来还影响到上海、广州等地。
  金鱼俗雅有奇人
  俗世出奇人,玩花鸟鱼虫但凡玩精玩成“把式”了,也许就能扬名立万了。天津卫就不乏这样的人物。民间传说,清代中叶老城西门里二道街有个“金鱼张”,他畜养金鱼贩卖金鱼的本事高人一筹,天长日久获利发家,乃至成为富户,不仅盖起了大宅院,还开了戏园子。
  论玩家,总会应“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那句俗话。据1936年版张次溪编著的《天津游览志》介绍:“天津喜欢养金鱼的首推前津浦铁路局长唐丽生,平生养鱼最多。”唐丽生痴迷此道,在四十多年间花费了十万多元大洋,陆续从各地高价访求罕见精品鱼,畜养数百盆之多,一时传为美谈。唐丽生故去后的1927年,唐家将金鱼捐赠南开大学,学校在南湖(南马蹄湖)东侧辟地特建丽生园。据1931年版《天津志略》记载,南开大学中“尤以丽生园金鱼为平津一带所罕见,甚有三十岁之老鱼”。志书中《名园》一节也谈到该园,称“纪念唐丽生先生而名者也”,同时表述,园中有数千尾金鱼,珍贵品种较多,如蓝色鱼、紫色鱼、老虎头、龙睛鱼、五花丹凤等,慕名前来观赏的人络绎不绝。
  清末民初天津有位文苑高手与金鱼颇有缘分,他叫梅振瀛。梅家乃名门望族,梅振瀛是光绪十四年(1888)戊子科优贡生,随即成候补知县。他诗书画样样精通,所绘金鱼、竹兰等最为活灵活现,人送雅号“梅家鱼”,与晚清的虚谷、翁小海同为画金鱼的名家。
  文史掌故大家郑逸梅很喜欢金鱼,早在1935年6月就在上海《申报》发表过《金鱼一夕谈》等。当时,沪市金鱼界名流吴吉人、邱良玉等都是郑逸梅的朋友。上海文化出版社1956年出版有吴吉人编写的《金鱼》一书,其中刊有郑逸梅的一些补白。
  郑逸梅不仅关注到天津“梅家鱼”,对丽生园被日寇炸毁也表示痛心。他在《南开劫火殃及金鱼》一段中写道:“北方谈到金鱼,大家都推南开大学所畜的为最佳。舒尾似张扇,鳍采斑斓,长至一尺有余,不在清宫之下。西洋学者前来参观,看到金鱼的奇丽称为‘东方的圣鱼’。不料卢沟桥事变,敌人肆暴,南开文物,尽付一炬,无辜的金鱼,也牺牲在炸药弹火之中了。”郑逸梅在这段补白中先谈及清宫颐和园所养的稀罕金鱼,又说推翻帝制后便要首推天津金鱼了。作者将南开金鱼与皇家金鱼予以关照比对,足见唐丽生所遗金鱼的价值所在。
  年年有余鱼多子
  说到老天津最红火的小金鱼市场,当数娘娘宫、宫前集市,堪称家喻户晓的福地。通过清代文献可知,这里售卖小金鱼至迟在乾隆初年已形成规模,尤其是新春佳节前后的生意更加火爆。究其原因,一是养金鱼在津有极高的人气基础,二是真挚向好的民俗心理使然。
  娘娘宫元代建庙,圣母娘娘乃护海佑生之神,天长日久,天津百姓以淳朴的心理不断将老娘娘的职能延展扩大,陆续加塑宝像,祈福、求子、求财、求顺等各有所拜。比如刚过门的新媳妇常常到送子娘娘面前“拴娃娃”,盼早得贵子传宗接代。金鱼多子(籽)是习性,如此,娘娘宫中的金鱼更多了一道灵性光环。《金鱼多子》不仅是我国传统吉祥图,天津杨柳青年画中也有同题作品。再有,“鱼”通“余”,寓意年年有余,生活富足。金鱼俗称锦鱼,民俗中“金鱼摇尾”比喻财源广进;“塘”谐音“堂”,畜养金鱼预示金玉满堂。杨柳青年画不仅有名作《莲年有余》,还有几样同题的《金玉满堂》图。例如画中绘一美少妇正抱着孩子观赏金鱼;绘两个童子在两缸金鱼前嬉闹等。画意对“求财”与“求子”民俗心理的表达显而易见,类似信俗在天津民间相沿成习。
  人们觉得老娘娘身边的金鱼是大吉大利的象征,所以竞相在宫里宫外买小金鱼。金鱼耐寒,新春庙会上大鱼盆里畜养的鱼儿欢游着,捞进玻璃鱼缸里更是鳞光闪闪,再配上水藻(金鱼藻专属一科,非普通水草),自彰显盎然生机。鱼缸是必需品,有的高档鱼缸里还配有一个五彩玻璃球,旧年也有人专门来宫里定制鱼缸。
  民国时期,娘娘宫为增加庙堂收入,将多处殿阁、院落出租给商户,山门里牌楼下正是售卖金鱼的旺地。卖金鱼的商贩照章交租,牌楼下常年摆放大缸、大盆,畜养各色金鱼。当时宫里所售金鱼的部分货源来自城西梁家嘴一带。值得一提的是,宫门外海河水质较差,而宫中多井,其水清亮甘美,利于养鱼。
  1931年2月16日农历除夕一早,天津《益世报》记者到娘娘宫游览,见庙里已很热闹了。买小金鱼的商贩深谙百姓心理,于是“满缸满盆置诸院中,向游者兜售”。刊发于同一时段的《统一国历后二十年腊尽春回宫南宫北观》,也认为新年买金鱼有取富贵有余之意。再读1936年版《天津游览志》中的《庙会》篇,文述娘娘宫“大门以里,很大的院落里,百货杂陈,许多小贩在这里摆摊做生意,卖绢花和小儿玩具,以及金鱼等物的不一而足”。殿中拜了娘娘,宫里看了热闹,市上买了金鱼,真就“带福还家”过大年啦。
  要买头盆鸭蛋鱼
  “元日晴光画不如,灵慈宫外斗香车。琉璃瓶脆高擎过,争买朱砂一寸鱼。”清乾隆初年杭州诗人汪沆到天津(客居水西庄)参与编修地方志,陆续写下百首《津门杂事诗》。当时,汪沆为考证核实娘娘宫的始建年代,曾入庙考察相关碑文,新春庙市的热闹市井与小金鱼的欢动也引起他的注意,特作如上《岁朝灵慈官》一首,他同时在诗注中说:“天后宫旧名灵慈宫,岁朝闺人咸走集焉。宫前有鬻小红鱼者,以琉璃瓶贮之。”“元日”与“岁朝”即指大年初一,“琉璃瓶”即玻璃瓶。正如作者所见,过大年上香拜庙的游人摩肩接踵,争相购买金鱼求吉利,可又怕玻璃鱼缸被碰到,所以高高举起。汪沆细腻传神的文笔为天津“金鱼诗”开创了(目前已知的)先河。
  天津诗人樊彬生于嘉庆元年(1796),自幼聪慧,青年时就被一些名流赞誉“有国士之目”。樊彬著有《问青阁诗文集》《津门小令》等,其中的《津门小令》最为脍炙人口,用“忆江南”词牌写出了津沽大地的勃勃生气与人文风情。其中有道:“津门好,天后庙开时。铁马珠悬红线络,金鱼瓶映碧玻璃,灯市上元期。”这首《小令》写于嘉庆二十三年(1818),值得注意的是,樊彬笔下的鱼缸已不再称“琉璃”,而改用“玻璃”二字。“灯市上元期”即正月十五元宵节灯会。金鱼与年景又一次被诗人点亮。
  晚清津门文人周宝善(楚良)的《津门竹枝词》在表述地域风土人情方面客观写实,通俗近俚,他同样关注过新年娘娘宫的金鱼买卖:“儿女欢欣眄岁除,娘娘宫里众纷如。玻璃缸子红绳络,要买头盆鸭蛋鱼。”这里的“鸭蛋鱼”是说金鱼的品种相貌,鱼身圆圆如蛋。“买头盆”的意思是抢购大年初一头一缸金鱼,类似烧头炷香民俗,皆为图好彩头大吉利。
  “称体衣裁一色红,满头花插颤绫绒。手提新买金鱼钵,知是来从天后宫。”此为清末民初天津诗人、城南诗社成员冯文洵在《丙寅天津竹枝词》里绘声绘色的描述,文中的“金鱼钵”即小鱼缸。旧时的天津女子,新春佳节爱穿红装,头戴红绒花红绢花,高高兴兴地去拜娘娘,祈福求喜后再顺便拎一缸小金鱼高高兴兴回家转,所以路人都知道是刚从娘娘宫回来的。
  顺便一说,民国时期以娘娘宫为龙头的天津金鱼市场所售品种大致有草金鱼、文种金鱼、龙种金鱼、蛋种金鱼四类。文种的为不鼓眼、有背鳍的,如狮子头;龙种的眼凸(似龙眼),有背鳍;蛋种的身形如蛋,眼不鼓,无背鳍,如虎头。这也是当时京津地区按明清时传承下来的传统分法。娘娘宫的金鱼买卖风俗历时久,大致持续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民生民乐故事多
  老年间,天津过日子讲究的人家养金鱼也不买次货,好品种的鱼儿放游到一尘不染的玻璃缸中,缸里再添几许金鱼藻,还要为小缸架上雕工精致的硬木托架。冬日的窗前,暖融融的阳光照着鱼缸,金鱼灵动,水藻碧绿,相映成趣,为居家闲情平添了品味。
  若买小金鱼为哄孩子玩,便宜乐和即可。有些走街串巷卖金鱼的小贩也抓住这种心理,所以趸货时往往搞些“下手货”,比如背鳍像一根刺的,比如鱼身发育不良的,也就是俗称“扛枪的”或“没吃饱的”那种,相对廉价。
  当然,小孩们还会有免伺候的蜡制金鱼可玩。做这小玩意儿时用对合式、径寸大小的金鱼造型模具,在模子中灌一点热蜡油,然后扣紧摇晃几下,蜡油便附着在模子内壁,待凉打开,一个中空的小蜡鱼便活灵活现了。为了不让金鱼在水中歪斜,可在鱼肚下粘一丝线,线头再拖个米粒大小的铅疙瘩垂于水底。卖玩具的小贩常会卖这种小鱼,有时还捎带着好看的石子、塑料水草等,孩子们买回家“养”在玻璃瓶子里,摆在桌上也挺好看。三伏天家长哄孩子玩水,有时也会在澡盆里放几个小蜡鱼、小蜡鸭,权当消暑一乐。
  正月十五闹花灯,天津人最喜欢红彤彤的金鱼灯笼。按老例儿,当舅舅的一定要送盏灯给小外甥,最好是鸭子灯、金鱼灯,取“外甥打灯——照舅(旧)”之意,期盼一切照旧大吉大利富富有鱼(余)。再瞧街面上,随处可见宫灯、鱼灯、龙灯、楼船灯、跑马灯,再听胡同里的孩子们唱:有打灯笼的快出来呀,没打灯笼的抱小孩呀,金鱼、拐子(鲤鱼)、大花篮呀……金鱼灯笼大多用红玻璃纸、红纱粘糊,黑眼或金眼硕大,红鳞似火,摇头摆尾(头身尾三节活动),煞是喜庆耀眼。
  民国时期天津出了个“灯笼王”,他就是王继昌,来自“花灯之乡”河北胜芳。上世纪20年代王继昌初到天津,他继承父亲王玉树的制灯技艺,在生活中也注意观察金鱼、鸭子、兔子的生活习性,所制金鱼灯、鸭子灯等无不栩栩如生,广受欢迎。
  老天津人不仅平常爱养鱼,似乎时时处处忘不了金鱼。比如很多人爱用画着金鱼的餐具,小到酒盅、茶盏,大到菜盘、海碗。金鱼有画在瓷碗外壁的,也有画在碗内的,有红鱼绿草的,有一色青的。喝碗水,鱼在水中游;吃碗饭,鱼在饭里头,真乃富富有余。
  老广告画家擅长捕捉民生热点,为商家做推销。1932年新年之际,英美烟草公司印行了一幅月份牌美女广告画,用来宣传天津公司的大前门牌、哈德门牌香烟,以及上海公司的华芳牌(烟盒上印明星潘雪艳肖像)香烟。此画为名家胡伯翔所绘,画中时髦美人烫着卷发,粉面朱唇,双目恬静,身着湖蓝色蕾丝喇叭袖衬衣,外套深蓝色高领旗袍,戴水晶项链,仪态端庄。重要的看点是,她左手轻托,右手柔提着(带绳套的)一缸小金鱼。鱼儿一红一墨,在清亮水中欢游,恰与美人之静形成巧妙对比。通过广告画可知,畜养小金鱼在当年可谓时尚雅致生活的突出标志,画家也将“手提新买金鱼钵”的动作与拴系细节表现得清清楚楚。
  图① 胡伯翔绘1932年月份牌广告画《乐在其中》
  图② 杨柳青年画《金鱼多子》
  图③ 好看的金鱼碗
  图④ 纺织品老商标上的《金鱼图》
  图⑤ 20世纪30年代初吴吉人著《金鱼饲养法》

离线happy1234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20-11-17
谢谢分享

很久不见版主的帖子了
离线wp1984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20-11-17
离线lwz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20-11-17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20-11-18
欣赏了
离线于渔鱼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20-11-18
    
离线豆逗哥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20-11-23
好文 学习下
离线nipponkoi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20-12-12
好資訉,高養份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提到某人:
选择好友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