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2
  • 5277阅读
  • 25回复

福州金鱼与传人们--邱泰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大苏打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楼 发表于: 2016-08-01
— 本帖被 大苏打 执行加亮操作(2016-08-01) —


中国是金鱼的故乡。金鱼素有“ 东方圣鱼”、中国“国鱼”之誉。金鱼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遗产之一,天然的活生生的艺术品,迄今已有1700 年左右养殖记载历史。远在晋朝(265-420)中国已有红色鲫鱼的记录。唐代“放生池”开始出现红黄色鲫鱼,宋代出现金黄色鲫鱼,人们开始用池子养金鱼。到了明代,金鱼搬进鱼盆,所以又称“盆鱼”。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金点有鲤鲫鳅数种,鳅尤难得,独金鲫耐久,前古罕知。”根据史料和近代科学实验显示,金鱼起源于我国普通的野生鲫鱼,先由银灰色的野生鲫变为红黄色的金鲫,再经过不同时期的家养,由红黄色金鲫逐渐变成不同品种的金鱼。世界各国的金鱼都是直接或间接由中国引种的。
一方水土养一方鱼。福州位于福建母亲河闽江下游,由于地理环境优越,常年气温在19 至21 摄氏度之间, 气温适宜,阳光充足,更兼城内水资源丰沛优质,金鱼养殖可谓得天独厚。成书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的《福州府志》卷三十七“食货志”记载:“金鲫能变幻,可蓄盆中,俗称‘盆鱼’。”此志书记载足以佐证,福州金鱼养殖至今不下400 年历史。成书于清乾隆十九年(1754)由清福州知府徐景熹主修的《福州府志》记载:钟丘园在杨桥之北,马尚书森别馆。森记:“又攀磴转而上,始为亭,山上最高处也。亭前有药栏,芝兰谷,砌石为池,豢金鱼其中。”卷二十六“物产二”记述:“‘盆鱼’,有三尾,如虾,身赤,尾金。‘金鱼’中品之佳者,名金箍鱼。”清末福州植物学家、大学者郭柏苍《闽产录异》卷六“鳞属·盆鱼”则作了详细记载:“‘盆鱼’即金鱼,福州南台银湘浦业此者数十家。俗以蓄于盆中,故呼‘盆鱼’。有岐尾、有四尾、有凤尾、有龙目、有平目,或纯红、或纯白、或杂红白。惟纯黑者名‘铁青’,纯白者名‘银鱼’,为难得耳。”由此透露,至清时,福州金鱼养殖业已经比较兴盛且成一定规模,仅银湘浦一处就有几十家,可点可圈品种已有不少。特别是
旧时福州三坊七巷不乏封疆大吏、豪富巨贾、文人雅士,将美丽的金鱼用以点饰庭院水榭鱼池。郭柏苍的孙子、民国藏书家郭白阳(1901-1956)《榕城考古略·竹间续话》卷四记载了福州嘉庆年间举人郭介平饲养金鱼的嗜好,颇为形象风趣:
“撰先荣禄公,讳阶三,字介平,嘉庆(1796-1820) 丙子举人,夫子身稍短,目小而光如闪电, 少须。暇则闭目静坐,率一二时许不见摇动。爱蓄金鱼, 大盆贮水,大者三四寸,游泳上下,暇则观之,他无所好。”目前福州拥有民间金鱼养殖场五六十家,面积近千亩,品种百多个,产值过亿元。出口至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欧美等几十个国家和
地区。福州金鱼以品种繁多、体型硕大、色彩鲜艳、品质优良而著称,较具代表性的品种有兰寿、琉金、狮头、望天球、皇冠珍珠、蝶尾、水泡、寿星等。
近年金鱼界流行着这样一种说法:“世界金鱼看中国,中国金鱼看福州。”2013 年福州被中国渔业协会授名“中国金鱼之都”。福州金鱼一跃成为全球金鱼老大,坐上了第一把交椅。
2009 年第七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参展的福州金鱼一举获得2 金4 银1 铜。2010-2011 年参加北京举办的金鱼、锦鲤大赛,福州金鱼两年总揽全场总冠、亚、季军。2012 年,福州举办的世界(福州)金鱼大赛,福州金鱼一举获得全场总计20 项冠军中的18 项。2015年9 月17 日在海峡(福州)渔业周暨第十届中国(福州)国际渔业博览会上,福州金鱼包揽前三甲。
在京津、苏杭、广州、福州四大金鱼产区中,福州精品金鱼名列首位(如“红白兰寿”曾击败上千条优质金鱼,荣膺“中国金鱼皇后”桂冠),并与北京宫廷金鱼、苏杭杭州金鱼并列中
国三大金鱼流派。如今全球最好最美的金鱼出自福州,福州小金鱼正悠悠游向大世界……
离线大苏打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6-08-01

邹鼎世家,世代养殖金鱼,位于北后街77号“屏麓山庄”的邹家大院历来被誉为“金鱼之宫”。邹鼎(1895-1952,字赓欢),至新中国成立之初,饲养金鱼已历经40 多年,在中国金鱼界颇负盛名。邹鼎当时饲养的金鱼多为珍品,拥有狮子头、水泡眼、珍珠鳞、望天球、五彩鹅冠、凤尾黑龙晴、鹤顶红、龙凤球、五路红和高头龙晴等。他家最大的金鱼重达0.53 公斤,长45 厘米。
新中国成立前,欧美喜欢金鱼的人士来榕时,均上门邹家拜访观赏。抗战时期福州第一次沦陷时,日本兵曾抢走邹家20 余条珍品金鱼。据说运回东京献给天皇玩赏。随着声名远播,金鱼品种和数量增多,仅靠薪金生活的邹鼎深感经济负担沉重,特别是鱼食(需要鸡蛋、面粉、鱼虫等)力不能支。1950 年初,睿智的邹鼎做出重大决定,将自己长期精心饲养培育的珍贵金鱼几十个品种共计5000 条以及几十个优质鱼缸全部无偿捐献给人民政府。
这批金鱼由省人民政府先委托省文物保管委员会接收,暂存孔庙(后一度改为少年宫)饲养,后转交养殖展览金鱼历史悠久的福州西湖公园,以供广大市民观赏。邹鼎及其子邹桓、邹穆等先后被招进福州西湖公园养殖金鱼。邹家父子十分敬业,培育了很多优良的金鱼品种,曾经展出一尾重达1.75 斤的“五彩鹅冠”,轰动福州。1952 年,57 岁的邹鼎壮年早逝。其子邹穆在实践中运用体外受精原理静水孵化特征,创造了简易的“人工授精法”,使金鱼授精率由原先的40% 提高到了95% 以上,对定向变异新品种杂交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957 年福州西湖公园开化寺南侧被扩建为集观赏、饲养为一体的渔场,面积约300 平方米,左侧为观赏鱼廊,右侧是饲养场。邹家子弟就曾在这里养鱼弄展。福州金鱼第二代传人回忆,那时邹穆在开化寺旁的渔场工作。他是个残疾人,拄着双拐,大眼晴,花白发,说话声音洪亮,敬业和蔼,诲人不倦,让人望上一眼就能记忆一辈子。福州金鱼与传人们与邹鼎世家一起影响和推动福州金鱼养殖的,还有福州银湘浦的金鱼养殖。福州银湘浦一带是民间金鱼养殖场所, 当地村民家门前有许多养殖食用鱼的鱼塘, 他们便在自家后院借助地利,摆放了大量的大水池,用以养殖销售金鱼,补贴家用。20 世纪50-60 年代鱼湘浦(即原银湘浦仓山范围延伸扩大到台江茶亭街、洋头口一带)共有民间渔场20 多家。那个年代娱乐活动项目较少,养殖价格不贵且外形漂亮的金鱼算是一种民间普及的爱好。不但有钱人有闲人买着养着,少钱人少闲人也迷着买着。孩子们更是情有独钟。他们一有零花钱,就提着用铁丝捆住的空浆糊玻璃瓶,跑去银(鱼)湘浦买鱼。当年稚气的孩童如今早已白发苍苍,但他们还清晰记得,那时银(鱼)湘浦有个卖鱼老婆婆,瞎了一只眼晴,大家都叫她“单眼姆”(福州方言)。“单眼姆”的金鱼质量好,大家都向她买很多。

邹桓(右二)在金鱼养殖场
[ 此帖被大苏打在2016-08-01 10:57重新编辑 ]
离线大苏打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16-08-01
1969 年,福州市园林系统被撤销解体,金鱼养殖亦事业凋零。一直延续到1972 年福州园林机构得到恢复,金鱼养殖才得以复兴。当年福州园林口引进了一位金鱼传人能
手——汪聿钢。出生于1940 年的汪聿钢,天性喜欢小动物,儿时就接触金鱼,时不时跑到银(鱼)湘浦老根据地的地摊上买金鱼。1954 年夏天汪聿钢因患肺结核病休学,离开福州一中校园,从此金鱼成了他病榻前的伴侣,后来参加工作了也未分手,直至“文革”学习班结束返城后被分配到市防治白蚂蚁公司工作。1972 年江聿钢兴致勃勃地跑到市建设部门,自荐要到其系统下属的动物园金鱼池工作。
汪聿钢初到西湖公园时没见多少鱼,金鱼池也就小小一角,二十几口龙缸而己。唯一的一口十几平方米的池子还住着一只海龟。汪聿钢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终结金鱼池长期以禽蛋和面粉蒸熟作为金鱼饵料的历史,改用金鱼饵料——水蚯蚓。他找到一位退休的放排工人,此人成了福州专业捞水蚯蚓( 俗称沟虫、河虫、红虫) 第一人。自从改食水蚯蚓,福州园林金鱼便呼呼生长,欣欣向荣,不久,便终结了长期需向民间买金鱼养殖展出的历史,而且做到金鱼自给有余。此后,汪聿钢开始把金鱼品种引进与培育,列入动物园金鱼养殖的重头戏。汪聿钢发动众手成鱼。1978 年秋,一位武汉来的鱼迷兑现品种交换的承诺, 送来了6 条不及5 厘米长瘦小的扬州黑蝶尾,它们竟成了福州蝶尾的始祖。又一次,西湖公园一政工干部回沪探亲, 也受托从上海动物园弄到两条7-8 厘米长。当时尚属新品种的五花水泡,装在小铝锅里提回来送到福州动物园。20 世纪70-80 年代,在最简陋的养殖条件,汪聿钢历时5 年成功培育了金鱼新品种——五花望天球与绒球珍珠。20 世纪80 年代,福州市领导与有关部门把口渠道。1979 年底,福州动物园金鱼在香港花鸟鱼虫展销会上一展成名,一售而空。1985、1987 年福州金鱼两次在新加坡展出。特别是1985 年那次,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中国金鱼第一次在海外展览,盛况空前。该年2 月在新加坡文华酒店大宴会厅举办福州金鱼展销会,展销金鱼品种7 大类52 种、5200 多尾。2 月19 日开幕式上,新加坡李光耀总理的父亲李谨恭慕名莅临参观。展销会前后持续了5 天,观众超过14万人。交通运输的落后,使当时的金鱼出口路途坎坷。第一次发货去香港走铁路,全程56 小时,12箱只装2000 条12 厘米以下的小鱼。那是不计成本的探路。
1981 年发往香港长江水族的金鱼改从厦门船运。从福州到厦门码头都赶行夜间车,傍晚理鱼包装,翌晨运到码头。等接到最终落实起锚通知,就赶着金鱼包装换气调整。还要落实最终的件( 箱) 数供外贸方去报关。一辆2.5 吨的车来回就装几箱金鱼和包括司机在内4 个人, 供货方就汪聿钢一人负责途中处理金鱼的技术性工作。司机只一个, 单程连续开车近8 小时。那年榕深直达大巴开通,金鱼成了首运嘉宾。押运的3 人坐车头,几箱金鱼放在车尾。车行一夜,凌晨到罗湖关口,卸货下车一看,傻了眼:几箱金鱼, 放底下的已被煮成半熟,上层幸存的也没几条能活……直至20 世纪90 年代福州空港开通货运后,福州金鱼出口才逐渐步上正轨。

汪聿钢(右三)与澳督高斯达合


游德馨参观金鱼展
离线大苏打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16-08-01
1985 年间,市园林部门从民间小巷“挖”来了福州金鱼的重要传人叶其昌。叶其昌,1953 年出生于鼓楼区贡院前(现湖东路)一个市民家庭。叶其昌的父亲曾当过国民党县级官员,小时候,叶家兄弟姐妹因父亲的“历史问题”长期抬不起头。家中孩子又多,经济拮据,叶其昌从小就乖巧懂事,学做生意贴补家用。少小时,叶其昌跟着哥哥经常跑洋头口银
(鱼)湘浦一带买金鱼养,一角钱三尾,五分钱一尾的。1966 年“文革”初期,叶家就已拥有30 多口大陶缸、3 个各十几平方米水泥地的生产规模了。当时一位国家正式干部一个月工资不过三四十元,而叶家卖鱼平日每天可得钱2-5 元,周日一天多时能赚十几元。时值“文革”,偷着养鱼卖鱼风险很大。曾有红卫兵跑到叶家割“资本主义尾巴”,狠狠地砸了一缸金鱼,但见金鱼那么灵动优雅憨态可掬,便下不了手了,教训一番之后便走人,从此再没返回。
叶其昌对金鱼始终感恩戴德,从小到大到老,上学、上山、上班,一直利用课余、业余时间,持之以恒养殖金鱼,并对每一尾金鱼不论赚不赚钱从不言弃,从不敢亵渎金鱼。1985 年,叶其昌这匹千里马被伯乐相中,如愿以偿调进园林部门,专事金鱼养殖,由业余成专业。他先在西湖动物园渔场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到西湖官家村渔场工作。不久便遇到园林系统试行改革承包,叶其昌被当作能人,1988 年刚承包西湖官家村,受聘新店渔场负责人,1989 年又应要求承包兼任新店琯路渔场场长。叶其昌见证了福州金鱼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奠定了福州传统金鱼培育技艺传人地位, 坚持了对福州传统金鱼的守护与创新。作为大师级领军人物,叶其昌保留了大量优秀的传统金鱼品种。寿星、水泡眼、珍珠、高
头、蝶尾是福州金鱼的老五样,由于经济利益驱动,跟风势利,老五样中的一些品种因不赚钱,养的人越来越少。但叶其昌坚贞不渝,始终如一,所有金鱼不管能否赚钱,都舍不得丢弃。俗话说“同行是冤家”,但叶其昌却反其道而行之。他的渔场品种最多,不管谁需要引种,他从未拒绝,有求必应。他在金鱼品种交流、创新、养殖技术传统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国内外金鱼展评中每每有所斩获,屡屡喜得殊荣,受到业内人士的一致好评和推崇,于全球金鱼界都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良好的声誉度。叶其昌十分注重培育福州金鱼新品种、珍品,特别是驯化培育了“福寿”(又称国寿)和“熊猫蝶尾”。金鱼养殖培育有两种讲究:人工定向培育(杂交),自然变异。一位金鱼培育者终其一生,能够培育出一尾金鱼珍品已属不易。杂交成功,有的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而叶其昌却能在自己的手上培育出了两种以上金鱼新品、珍品!“福寿”原品种最早是由香港东海水族公司陈镇平先生从日本金鱼拍卖会上带回,交给叶其昌培育繁殖的。据日本水产专家松井佳一所著的《金鱼大鉴》考证,17 世纪日本从中国引入金鱼品种,并派人前往中国学习金鱼养殖技术,历经数百年发展,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日本金鱼。兰寿金鱼成了日本“金鱼之王”。具有敏锐商业头脑的香港客商看上了福州优越的气候、水质等自然条件和精湛的金鱼饲养技艺,看上了叶其昌等金鱼传人奇人,于是便从日本等地带来兰寿等金鱼珍品,交由福州渔场养殖繁育,回购成鱼。但陈镇平先生带来的第一批日本兰寿并未产卵。叶其昌并没有因此灰心气馁,1987 年又委托陈先生从日本再带回10 多尾兰寿。当时陈先生告诉叶其昌:日本人说了,这鱼离开了日本就不会有第二代了,你试试看。叶其昌不信邪,对新送来的兰寿单独精心照料研究。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1988 年3 月下旬,一尾母鱼成功产卵,孵出了2 万多尾小鱼。叶其昌一鼓作气,精心培育,按照自己的审美标准,好中选优,努力塑造自己心目中的兰寿金鱼风格。福州兰寿(后被业界称为“老版国寿”)以其形体雄浑、游姿威武、尾柄粗实、头部肉瘤突出、色彩丰富等鲜明特点面世,与原先日本兰寿已经大不相同。天时、地利、人和,成就了“福寿”培育。近20 年“福寿”深受青睐。1992 年福州兰寿在福州金鱼研究会举办的金鱼展中获优胜奖。2003 年在福州市园林局和东海水族公司合办的福州地区首届东海杯金鱼大赛中,叶其昌的黑兰寿获得全场总冠军。2008、2010 年第二、三届中国福建花王暨花卉精品展中,叶其昌的红白兰寿、黑兰寿分别获得观赏鱼类最高奖项。2009 年在上北京举办的第七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上,叶其昌的黑兰寿、五花兰寿获得观赏鱼类金奖。在高档水族市场,品质优良的福州兰寿每尾售价可达6000元;高品质的精品兰寿一尾可卖到2 万元人民币以上;倘若得过国际国内大奖或作为镇世之宝的兰寿,有时出价10 多万元,主人也未必肯卖。金鱼“熊猫蝶尾”则是一例成功的变异驯化。
1987 年,眼尖心细的老叶发现一群黑白蝶尾金鱼出现了变异现象:有极少量的黑白颜色分明,非常漂亮。老叶万分惊喜,于是特意留下了20 多尾黑蝶尾金鱼做种培育。翌年新产出的金鱼超过20% 蜕变为黑白颜色。变异后的金鱼,眼晴、鱼鳍、尾巴是纯黑色的,身上雪白,黑白分明,像极了大熊猫,之后得名“熊猫蝶尾”。信息时代好事出门快。1989 年正月初三,凌晨四五点就有人来渔场敲响叶其昌的门。来人是香港客商兄弟俩,让老叶好歹让几尾“熊猫蝶尾”给他们,让老叶随便开价。老叶喊:“一对250 元!”港商二话没说付钱走人。后来听说这一对“熊猫蝶尾”卖了2 万多元港币。虽说在这对“熊猫蝶尾”上少赚了钱,但港客却替叶其昌做了个广告,“熊猫蝶尾”从此声名大振!1989 年元宵节,“熊猫蝶尾”被第二届福建省花卉盆景博览会评为一等奖。金鱼养殖露天作业,是个辛苦活儿。当年年过五十的叶其昌和另两位伙伴,每天看管着300口金鱼池,喂鱼、换水,不分昼夜,没有节假,有时连正月初一也得“泡”在渔场。他习惯于每天凌晨六七点就上班,每年淡季(从年底至翌年3 月金鱼产卵期),上午忙上四五个小时,而到了旺季(每年3-5 月金鱼孵化、育苗期)繁殖挑选鱼苗,最忙时一天要干上12 个小时。夏季挑苗任务更为繁重,一天忙累下来,眼都挑花了,背都直不起来。由于长年累月风吹日晒,昼夜辛劳,叶其昌肤色黝黑,几十年体重一直徘徊在97 斤左右,从不上百。近年不养金鱼了,体重才上了130 斤。现在叶其昌虽已退出渔场多年,但很多渔场还保留着他的紫兰花蝶尾、望天球、红头寿星、长尾五花琉金等品种,每当看到这些鱼种,他心中就深感宽慰。近年从金鱼养殖场退休的叶其昌并未淡出业界。现为省花协观赏鱼专委会副会长、秘书长的他从前台转入后台,由一线领军人物转为幕后顾问评委。2010 年10 月叶其昌被中国渔业协会授予“中国水族成就奖”;2012 年叶其昌被福建省人事劳动厅授予“水生动物饲养(金鱼)一级高级技师”,确立了其“福州传统金鱼培育技艺传人”的地位。

2012 年在福州首届世界金鱼大赛上叶其昌与英国评委合影


1987 年叶其昌在新加坡参加金鱼展销
离线yinchao115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6-08-01
555
离线yinchao115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6-08-01
666
离线yinchao115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6-08-01
学习历史
离线余余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6-08-01
这个资料看过。
离线天井养鱼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6-08-01
学习了 谢谢
离线qixing_77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6-08-01
学习了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提到某人:
选择好友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