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2
  • 31611阅读
  • 80回复

妙用加热棒巧治冬季低温性鱼病——几种需要升温治疗的鱼病介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牧鱼山人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楼 发表于: 2015-01-22
— 本帖被 蓝色港湾 设置为精华(2015-01-22) —

    妙用加热棒巧治冬季低温性鱼病——几种需要升温治疗的鱼病介绍

                       牧鱼山人

温度不仅影响水体环境、鱼类的生长,同时也影响着病原体的繁殖,当温度有利于某种病原体的生长和繁殖时,则该种病原体所致的鱼病就会发生,反之则不易出现,所以鱼病的发生受温度的影响至大,不同季节不同水温所出现或流行的鱼病均有所不同,呈现出较强的季节规律性,如春末夏季水温较高时容易流行细菌性鳃病、赤皮病、白皮病、白头白嘴病、肠炎等细菌性鱼病和车轮虫病、黏孢子虫病、杯体虫病等寄生虫性鱼病;而冬季春初气温水温较低时则易出现痘疮病、疱疹病毒病、水霉病、鳃霉病、小瓜虫病(白点病)、口丝虫病(鱼波豆虫病)、斜管虫病等,这些在高温季节少见、低水温时易出现的鱼病我们称之为低温性鱼病,药物对这些低温性鱼病的治疗效果有时候往往不尽人意,低温性鱼病的病原体对高温很敏感,高温对这些病原体有很显著的抑制甚至杀灭作用;另外,大多数抗生素及消毒剂的药效受温度的影响较大:水温越高,这些药物的功效越强,反之水温越低则药效越削弱,所以在治疗低温性鱼病时,合理使用加热棒升温既可明显提高药效又能抑制甚至直接杀灭病原体,药物+升温治疗低温性鱼病有事半功倍之奇效。

加热棒的正确使用方法

金鱼对水温的变化非常敏感,短时间内水温升降幅度过大常可导致金鱼出现应激反应而生病甚至死亡;升温速度过快还可导致金鱼尾、鳍末梢的细胞坏死,继而感染细菌引发烂鳍烂尾现象,长尾巴的金鱼尤其容易出现此现象,所以使用加热棒时须缓慢升温,不可操之过急,可每12小时提升4℃直至升至所需要的治疗温度;鱼病治愈后也不可马上撤离加热棒,应继续保持原温度至少3-4天防止鱼病死灰复燃,数日后未见鱼病复发表示已经彻底治愈,可每天降温4℃,直至接近正常水温后再撤离加热棒。

温馨提示:1、不是所有的冬季鱼病都需要升温,水温高于10℃的细菌性鱼病可不用升温,因抗生素和消毒剂此时尚能发挥良好功效。2、如果整个冬季都使用加热棒的话可能会影响到第二年春天金鱼的繁殖,导致母鱼不排卵、公鱼不追星,因为金鱼是通过对水温变化的感知来繁殖的,长时间水温恒定的话可能会导致金鱼对季节变化不敏感从而出现不育不孕现象。前年冬季我为了预防金鱼头瘤痘疮,整个冬季都使用加热棒,后来在与蓝色港湾兄短信来往时,兄告知可能会影响第二年金鱼的繁殖,试验后果真如此,第二年的春季金鱼真的未出现追星及排卵现象,不过对于不想搞繁殖的我而言正好适得其所,所以如果想搞繁殖的鱼友在借助加热棒治愈鱼病后应缓慢降温撤离加热棒,以免影响到第二年的繁殖。港湾兄养鱼时间长、经验丰富,一语中的令我深感钦佩,从他身上学到很多宝贵的养鱼经验!


冬季需要配合升温治疗的鱼病

包括:病毒性鱼病的疱疹病毒病和痘疮病;真菌性鱼病的水霉病和鳃霉病;寄生虫性鱼病的小瓜虫病(白点病)、口丝虫病、斜管虫病及由鱼波豆虫寄生鳞片所致的冬季竖鳞病。


1、疱疹病毒病

本病为病毒性鱼病,主要传染对象为锦鲤和金鱼,发病水温在18℃-28℃之间,确切地说是秋季至初冬,水温高于30℃或低于13℃时都不会发生疱疹病毒病。症状:被传染病鱼眼球凹陷、游动缓慢,甚至停止游动,皮肤上出现苍白色的斑块或水泡,全身充血严重,特别以嘴、腹部和尾鳍最为明显;鳃丝腐烂、肿胀出血并分泌大量的黏液,病鱼受传染后在1-2天内即发生死亡,死亡率高达80%-100%,是一种比较凶险的传染性病毒性鱼病。

治疗方法:本病主要在于预防,平时要注重水质的打理,经常换水和清洗滤棉,喂食适度不超量,及时清理残饵鱼便等;发病后须及早合理用药,否则病情发展迅速,救治率极低,病鱼会很快死亡,室外鱼池遇到此病基本上是接近全军覆没。处理方法:1、因为水温高于30℃时不会出现疱疹病毒病,利用这一原理可将鱼缸水温提高到32℃。2、整缸泼洒0.7%的粗盐+8%的溴氯海因杀菌、消毒、杀病毒,8%的溴氯海因每升水加1毫克。3、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如:病毒唑、利巴韦林等)制作药饵喂鱼,每天2-3次,连续至少一周,每条成年金鱼每次喂食药量为成人每次口服药量的1/30-1/20,视金鱼大小而定。

下图为疱疹病毒病图片:





2、痘疮病

痘疮病包括鱼身、尾鳍及头瘤痘疮,主要发病于冬季春初10-16℃的低水温季节,与饲养密度、水质过肥、水体含氧量过低及低水温有关,水温超过18℃时病症会自动消失。症状:痘疮病的主要特征是石蜡样增生,病鱼患病初期在体表出现乳白色小斑点,随着病情的发展,白色斑点的大小、数目逐渐增加、扩大和增厚,其形状和大小各异,直径可以从1厘米左右增大到数厘米或更大些,厚度1-5毫米,较薄的增生物显透明或半透明状,严重时可融合成灰白色、乳白色或奶油色的石蜡样增生物,这种增生物既可自然脱落又能在原患处重新长出,若增生物面积不大时对病鱼特别是大鱼危害不大,不会致死;如果增生物占鱼体的大部分,会严重影响鱼类的正常发育,对骨骼特别是脊椎骨的生长发育影响较大,可导致骨质软化、脊柱畸形,病鱼因生长受到抑制而消瘦、游动迟缓,病情严重时会死亡;头瘤痘疮症状为头瘤处出现小圆状或带棉絮状的白色分泌物,可引发细菌性感染导致发炎、出血、包脓、糜烂甚至头瘤穿孔(俗称:头洞病),溃烂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治疗方法:1、降低饲养密度、适当增加换水次数及频率、鱼缸打氧,最重要的是使用加热棒将水温缓慢提升至25-28℃。2、整缸泼洒0.5%的粗盐和8%的溴氯海因,溴氯海因用量同上。3、头瘤痘疮可用碘伏或1%的利凡诺溶液、药膏外擦,注意药液不要流进鱼鳃内。金鱼头瘤痘疮一般用药后都能短时间治愈或好转,但病情容易出现反复,往往过一段时间又再度复发,所以冬季痘疮病唯一能根治的方法就是使用加热棒升温,药物只能起到控制炎症防感染的短期效果。

下图为鱼尾痘疮病和头瘤痘疮病图片:









3、水霉病与鳃霉病

水霉病又称肤霉病,可局部感染或全身性感染,体表外伤或皮表受损时可感染,属真菌性鱼病,病原体为水霉菌或棉霉菌,在0-20℃的水温下最容易发生,30℃或以上的水温几乎不会出现水霉病;水霉病症状:鱼体表出现灰白色如棉絮状菌丝,全身或局部布满“白絮”,故俗称“白毛病”,病鱼初期焦躁不安、常用身体摩擦固体,后期常呈呆状,食欲减退,游动缓慢,最终死亡;鳃霉病的病原体为鳃霉菌,也属于真菌,症状:病鱼失去食欲,呼吸困难,游动缓慢,鳃丝黏液增多,鳃丝上有出血、淤血、缺血或坏死的斑点,呈花斑鳃外观,病重时病鱼高度贫血,整个鳃丝呈青灰色,由于鳃丝严重损伤,病鱼最终因缺氧窒息而死亡。

治疗方法:预防水霉病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尽量避免鱼体受伤,只要金鱼的黏液层不被破坏或者鱼表没有伤口就不会感染水霉菌;治疗方案:98%(或98.5%)的三水合亚甲蓝+0.5%粗盐+小苏打+缓慢升温至30-32℃,亚甲蓝用量为1-2毫克/每升水、小苏打0.3-0.5克/每升水;也可使用中药+升温治疗,具体方法请参考此帖:水霉病、鳃霉病的中药处理方案介绍  。在研究鱼病时,我花在水霉病的精力和钱财最多,但凡是医药书、鱼书上所介绍的对水霉菌有效的各种中西药物我都会不计成本、想方设法买来实验,根据药理调配了各种单方、复方药剂,本地几家水族馆(老板均为好友)为我提供了丰富的免费试验病鱼,最终得出一条结论:治疗冬季水霉病如果仅靠药物,没有配合加热棒升温的话是很难完全彻底治愈的!

下图为水霉病和鳃霉病图片,鳃霉病图片的花斑鳃特征不是很典型,互联网上找不到更好的图片,大家将就着看:









4、小瓜虫病(白点病)

小瓜虫病是由多子小瓜虫寄生于鱼类皮表或鱼鳃的一种纤毛虫病,症状:病鱼体表、头、口腔、尾、鳍或鳃部布满白色白点,故又叫白点病,发病初期以尾部最明显最容易观察到,发病时鱼表可有大量黏液,表皮糜烂、脱落,后期严重时可致蛀鳍、烂尾、瞎眼;病鱼体色发黑、消瘦、游动异常、体表受损,鱼体常与固体物摩擦,病重时呼吸困难而死;水温高于28℃时小瓜虫停止发育、繁殖,所以水温高于28℃时不会出现小瓜虫病。

治疗方法:治疗小瓜虫病的方法有多种,较快较安全的方法有二:1、汞溴红溶液(红药水)+缓慢升温至30℃,红药水整缸泼洒,每100升水加6ml,配合升温一般2-3天就可快速治愈白点病。2、若不愿下药破坏鱼缸硝化系统的话可用0.5%的粗盐+升温治疗,但疗程较长,一般需要4-7天的时间。不用药物,仅用盐+升温治疗白点病控制小瓜虫的速度较慢,往往第1-2天会出现白点不减少反而增多的现象,不过无须担心,一般第3-4天白点的数量就会开始减少,5-7天左右可治愈;还有一点须知道的是:用第二种方法治愈后的鱼如果以后再次感染白点病的话,若仍仅用加热棒治疗的话疗效会比第一次差,具体原因不明,所以如果使用加热棒4天后仍无法控制住小瓜虫时须下药物治疗。

注意事项:盐不可与汞制剂(包括白点净、硝酸亚汞、红药水等)混用治疗白点病,若鱼缸中已经下盐的话,加汞剂之前须先少量多次频换水(避免一次性大换水温差过大)清除大部分盐分后再下药。

下面两张图为小瓜虫病图片:










5、口丝虫病(鱼波豆虫病)

口丝虫病的病原体为鱼波豆虫,为鞭毛虫的一种,口丝虫病的发病季节为水温12-20℃的初春或气候较暖和的南方冬季,症状:疾病早期没有很明显的症状,当病情严重时,病鱼离群独游,游动缓慢,食欲减退甚至不进食,最后死于呼吸困难;患病鱼身上粘液增多,病灶部位充血、发炎、糜烂,身体和鳃部被灰白色的粘液覆盖,将病鱼提出水面时,口中黏液丝丝流下,此病常并发水霉病或细菌性鱼病;成年鱼患病严重时可引起鳞囊内积水、竖鳞病。此病因为鱼身有灰白色黏液层,所以在观赏鱼界又被称为白云病,实际上真正的白云病是由革兰氏阴性杆菌属的荧光假单胞菌感染的细菌性鱼病,而口丝虫病属于寄生虫性鱼病,二者不应该混用名称。

治疗方法:1、加热棒缓慢升温至32℃对鱼波豆虫就有直接的杀灭作用。2、也可加热至28℃,然后配合药物治疗,药物可选:硫酸铜、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高锰酸钾、亚甲蓝或敌百虫等杀虫剂。

下图为口丝虫病图片:






6、斜管虫病

病原体为纤毛虫类的斜管虫,主要危害对象为淡水鱼的鱼苗和小规格鱼种,发病于12℃-18℃的冬季和初春,症状:寄生在淡水鱼的体表及鳃上,少量寄生时对鱼危害不大,大量寄生时可引起皮肤及鳃分泌大量的黏液,体表形成苍白色或淡蓝色的黏液层,病鱼鳃组织受到破坏、呼吸困难,斜管虫病又称为白翳病。

治疗方法:斜管虫对温度很敏感,通过加热棒升温使水温超过25℃以上,此病基本上可以不药而愈;也可选用药物治疗,药物与口丝虫病同。

下图为斜管虫病图片:




7、冬季竖鳞病

竖鳞病症状:疾病早期病鱼离群独游、精神萎靡、鱼体发黑、体表粗糙;鳞片竖起、向外张开如松球状,严重时全身鳞片竖起,鳞囊充满大量的含血渗出物,用手按压鳞囊,可见大量渗出液从鳞囊处喷射而出;病鱼常伴有鳍条基部及体表皮肤轻度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大,腹腔积水,还伴随贫血,鱼鳃、肝、脾、肾充血肿大等症状;竖鳞病可分为全身性及局部性竖鳞,局部竖鳞由外伤感染引起。

治疗方法:竖鳞病大多由革兰氏阴性杆菌属的水型点状假单胞菌感染所致,属细菌性鱼病,治疗时使用消毒剂和抗生素治疗就行了,不用升温(水温低于10℃除外);竖鳞病还可由鱼波豆虫寄生所致:冬季或春初低水温时,鱼波豆虫寄生于鳞片内导致鳞囊内积水引发竖鳞,所以治疗冬季的竖鳞病除了使用消毒剂和抗生素之外,建议最好配合加热棒缓慢升温至32℃或者加热至28摄氏度后配合高锰酸钾等杀虫剂杀虫,以免延误病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两年前就曾有鱼友跟我短信反映用高锰酸钾药浴治疗竖鳞病功效显著,起初我还以为是个别案例的偶然性,直至多位鱼友回馈反映后才确信,估计可能与鱼波豆虫寄生有关,高锰酸钾杀灭外寄生虫的功效是卓著的。

下图为竖鳞病图片:




感谢您耐心读完本帖!以上所介绍药物的功效、用法用量、注意事项及配伍禁忌可参看此帖:常用有效鱼药的合理使用(一)




[ 此帖被牧鱼山人在2015-01-22 08:45重新编辑 ]
1条评分兰寿币+500
蓝色港湾 兰寿币 +500 热心分享!有些特殊病症暂时加温治疗可事半功倍。 2015-01-22
离线370702576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5-01-22
收藏了
离线牧鱼山人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15-01-22
回 370702576 的帖子
370702576:
收藏了


感谢光明使者沙发顶帖!!
离线蝶蝶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15-01-22
牧版每贴都必须的收藏,合起来是一本稀世的教科书?市面上可是没的卖呀!呵呵
离线牧鱼山人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5-01-22
回 蝶蝶 的帖子
蝶蝶:
牧版每贴都必须的收藏,合起来是一本稀世的教科书?市面上可是没的卖呀!呵呵


感谢您的赞誉,实不敢当!我也是摸着石头过河,边学习边实践边分享,鱼乐共享、和盘托出、绝不藏私,更无版权归属,欢迎大家广为复制流传、刊登出版,山人绝不会追究版权,一些只为了更广泛地救助可爱的水族众生!!




离线hyhyn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5-01-22
牧版辛苦了
离线午夜观鱼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5-01-22
学习了,图文并茂,版主辛苦了,收藏
离线tmxk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5-01-22
实用
离线老刀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5-01-22
辛苦了。我这在使用加热棒。但还是4条同时排卵。很是苦恼,没一条公的。也不想搞繁殖。
离线淇水滺滺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5-01-22
牧版辛苦,学习了。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提到某人:
选择好友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