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2
  • 1461阅读
  • 6回复

白点/打粉求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lblblblb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楼 发表于: 2013-03-14
各位:
       大家好,我的一条鎏金 身上有大概二三十个白点,边缘清晰,目前未发现充血情况,只是鱼体貌似有点发白,求教是打粉还是白点啊,怎么医治呐?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3-03-14
学习
离线znhlly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13-03-14
数的出来 白点  谁不出来打分
离线鱼人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13-03-14
最好有图
离线1024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3-03-15
也有人稱小瓜蟲,病原為Ichthyophthirius。會寄生於皮膚,鰓,口腔之表皮組織,外觀上會呈現白色的小點病灶而得名,也是觀賞魚類最常見的寄生虫性疾病。淡水魚白點病是由I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感染所引起,屬纖毛蟲全毛目,他有兩個核,大核型如腰果。海水魚白點病是Ichthyopthirius marium他有多葉型的細胞核,大核由4~8個卵圓形核呈念珠狀U字型排列。
白點蟲寄生在魚類的皮膚黏液之下,而受到黏液的保護,使其不會受到傷害。然後在皮膚黏液之下形成孢囊,每個孢囊內含有300~500(或上1000個仔蟲)個仔蟲。白點蟲的繁殖適溫在15℃~25℃間,在這個溫度範圍內侵襲力最強,約24小時便可孵化。因此常流行於春秋之際,但水質惡化或養殖密度較高,魚體抵抗力低時,在冬季(或低溫)或盛夏也會發生。當白點蟲成熟後,孢囊破裂釋出仔蟲散入水中,再伺機感染魚類,其整個生活史大約7~10天。
症狀~白點蟲主要侵犯皮膚,鰓,口腔內壁等表皮組織。可見到密生的小白點,會刺激表皮組織引起增殖,肥厚,壞死或出血。體表與附鰭會出現許多的白點,魚會以身體磨擦固體物或池底,縮鰭,呼吸急促,或漂浮於水面,或躺在缸底,或聚集在角落。病魚皮膚和鰓會分泌大量的黏液,附鰭磨損,皮膚出現紅斑,出血,最後呼吸困難而死亡。
    治療與預防~治療時必須注意包括整個水族箱,水,水生植物,裝飾品,過慮器等都必須加以處理與治療。
加溫~白點蟲寄生在魚類的皮膚,並在一層黏液之下而受到保護,使他不會受到藥物的傷害。因此治療必須在仔蟲脫離孢囊後,在水中自由遊動的時期進行才會有效。加溫是為了加速其生活史的進行,讓脫離魚體的幼蟲可以更快的被殺死,以達到治療的效果。另外建議將水溫增加到28℃~30℃(85℉)或更高,提高溫度也可以殺死自由游動期中的寄生蟲。對於溫度較敏感的魚,無法忍受高溫,可以逐漸的升高,每天升高1~2度。水溫高生活史較短,水溫越低生活史也越長。
鹽浴~調節池水鹽度,寄生的生物較魚更不能忍受鹽度。淡水魚白點病可以將魚浸於1%的粗鹽溶液中1小時,或5~10%鹽浴1~2分鐘。建議以一般鹽浴濃度0.3或0.5%既可。海水魚則可以用海水淡化的方法控制。
化學治療~化學治療的方法包括福馬林formalin, 孔雀綠alachite green, 敖合銅chelated copper,硫酸銅 copper sulfate, 高錳酸鉀potassium permanganate。他們有可能損害水生植物以及無脊椎動物,像蝸牛等,在使用之前必須先移除。還有許多有效與專門治療白點蟲,以及相關的Oodinium(velvet disease絲絨病,卵圓鞭毛蟲piscinoodinium,卵甲藻病,打粉病)的藥物。有些魚類對孔雀綠非常的敏感,使用時必須減半藥物濃度的劑量,如三間鼠Botia,豹貓Pimelodella,虎頭鯊Pangasius,一線玻璃貓Eutropiellus,脂鯉類和鮭類,而這些魚類也是特別容易罹患白點病的魚類。
魚類的搬遷或空缸~將水族箱中所有的魚類移出,讓水族箱空置7天,讓白點蟲的仔蟲因為找不到寄主而死亡。Ich的治療可以用遷移的方法,將魚每天遷移到乾淨而不同的溫暖的水缸中。魚離開水箱後寄生蟲數會減少。在每天移動魚之後7~10天,魚大概已治癒可以再放回原缸中。這個方法的缺點是魚的飼養和對魚所造成的緊迫。
*警告
所有的藥物,在某些程度上,不僅僅是對寄生動物對魚也是有害的。極度衰弱的魚無法容忍藥物,較強健以及感染程度較少的則可以治療。小丑泥鰍Clown loaches, 象鼻魚elephant noses,以及許多的Tetras類的魚使用孔雀綠會對其造成傷害。孔雀綠的操作是有其危險性的,眾所周知它會引起癌症,突變和對胚胎有害。操作濃縮的粉末時,必須戴手套穿戴防護衣與面罩。懷孕的女人不可操作此一化學物品。當溫度增加時孔雀綠對魚的毒性也會增加。如果你要在使用孔雀綠的同時想要增加溫度,或是你已經維持你的魚缸溫度在一個較正常溫度為高時,你可能須要從新思考一下。而且孔雀綠也會汙染塑膠或樹脂(cilicone)製的水族箱。
离线1024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3-03-15
也稱絲絨病Velvet Disease,也叫卵甲藻病,打粉病。舊名Oodinium,屬原生動物門鞭毛蟲綱渦邊毛蟲目。卵圓鞭毛蟲會寄生在魚類的體表和鰓,當卵圓鞭毛蟲脫離魚體後,會形成一個囊孢。當囊孢成熟時,可以釋放出250個左右的孢子。這些孢子會在水中尋找新的宿主,如果孢子沒有找到新宿主,他們將會在二天內死亡。
   症狀~卵圓鞭毛蟲寄生於鰓和體表,而主要侵襲魚類的鰓絲。罹病魚的體表會覆蓋一層粉末狀的薄膜,所以又稱打粉病,也稱絲絨病。罹病魚會顯示出縮鰭,精神緊張,常見躺在缸底磨擦身體,並分泌大量黏液,呼吸困難等。嚴重時則病魚會變得不活潑,失去食慾,逐漸消瘦,終至一死,也會繼發細菌性的二次感染。卵圓鞭毛蟲對幼魚的為害最大,很快便會病發而死亡,感染後痊癒的魚會產生免疫能力。緊迫和其他不利的環境因子,會促使本病的發生。在酸性水質,高密度飼養池中易發生本病。
治療~最有效的治療為copper sulfate(硫酸銅)和粗鹽。
*註~本病在中國所編水產動物疾病學,黃琪琰主編,水產出版社出版。將本病歸類於真菌和藻類疾病,並說本病切忌使用copper sulfate治療,否則會造成大量的魚隻死亡。


离线tobyfu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3-03-15
硝酸亚汞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提到某人:
选择好友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