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2
  • 7455阅读
  • 40回复

水族世界——《饕鳞四问》之“一问:精养还是粗养”——转自鱼爸鱼妈(林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子期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楼 发表于: 2013-01-31
— 本帖被 子期 执行取消置顶操作(2013-10-15) —


仿佛农家大集,金秋时节,各地的鱼展鱼赛便成了鱼友们的饕餮盛宴。而观近两届“北京金鱼锦鲤大赛”以及气势骇人的福州“2012 首届世界金鱼大赛”,全场总冠军皆被巨型琉金夺走,其所到之处,如海怪入江,令蝶尾珍珠之属唯恐避让不及。那等威风,真乃“饕鳞”是也。

然而,有人却对“饕鳞”嗤之以鼻。一位以主打国粹金鱼知名的业者对我说:“坑塘里出的鱼,也不觉得丑陋吗,评出这样的总冠军,真让人心寒啊!”

实话讲,这位仁兄与巨型琉金的饲主与我都算相熟。作为朋友,我自该左右疏解;出任两届北京鱼赛的初评评委,更让我难以抽身事外。加之“饕鳞”,本也让我一脑门子官司,索性,打破砂锅问到底吧。

一 问   精养还是粗养

“精”“粗”之辩,在网间关于日寿与国寿的论战中便有涉及。日寿精致,国寿粗犷,是“挺日派”贬低国寿的一大理由。由此,推及两国养殖模式的比较,日寿精细,国寿粗放,国寿只是日寿等而下之的演变。而笔者认为,“精养”之“精”,并不在做鱼手法“精细”与否,而在塑造鱼品风格的“精确”。国寿之雄阔浑厚,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福州的大池大水,如果拘于泥盆木海,国寿之风格很可能荡然无存。精养与粗养,一个直观表现是养殖水体的大小。相比国寿之“粗”,琉金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国寿尚以池养为主流,琉金则以坑塘为常态。至于两斤开外的巨型琉金,即使出于三四平米的池面,也是“放卫星”。而它的屡屡夺冠,让人不免心生疑惑:难道中国金鱼真要告别盆池,跨入坑塘时代?


依笔者之见,“饕鳞”的胜出实在于它的“粗”中有“精”。据“饕鳞”饲主福建漳州闽南渔村的王良宏介绍,“饕鳞”小苗需在12至18平米、水深50公分的水泥池中“蹲形”到8公分左右,再选出优良版形拿到坑塘里“放个儿”,由此,鱼苗可以基本“不走形”,而“饕鳞”又是这“不走形”中大浪淘沙的佼佼者。这一手法,亦见于福州孙宝陵鱼场对老版巨型国寿的培育上,其原理与传统金鱼“盆养—蹲形”—“池养—放个儿”是相通的,只不过操作平台放大至“池养”—“塘养”。如果说前者是三尺尺幅上弄工笔,后者则是三丈尺幅上玩泼墨,工笔之精微与泼墨之豪放,往往“鱼”与“熊掌”难以兼得,好恶取舍由玩家的趣味而定。

相形之下,许多传统品种的落败,实在于它的似“精”实“粗”。犹记福州世界金鱼大赛之后,一些南方鱼友不无掫揄地说道:“真想见识一下北方传统金鱼的风范儿”,言下之意,你不是瞧不起我们的兰寿、琉金吗,那咱拿鱼说话。实话讲,我也觉得北方金鱼不提气,且不说它们也多是坑塘产物——而“泼墨”技艺只能以涂鸦论,就算是盆养、池养,又何处能见传统金鱼的韵致?前日,拜读李振德先生《感悟金鱼》一书,深感传统金鱼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日寿的理念和手法在相当程度上是对中国“宫廷金鱼”的借鉴和精进。因此,如果以“传统”、“国粹”为标榜,至少应拿出接近日寿的精致品相,否则,与“饕鳞”泰山压顶般的视觉冲击力相比,有何优势可言?

如上所述,精养与粗养并不能简单地以养殖水体的大小来划分,关键看饲育者在其间注入的技术含量和审美品味。塘养金鱼自古有之,在人们印象中只是走低端市场的大路货,“饕鳞”横空出世,对诸多传统观念的禁区提出了挑战。当“塘养”融入“盆养—池养”的优长后,其固有优势:成本低、易于管理、鱼只生长迅速等便越发突出,近几年河南等地大规模铺开的金鱼塘养绝非一个“低级趣味”可以论定。那么,传统的“盆养—池养”该何去何从呢?

笔者以为,站在历史长河中看,“盆养—池养”无疑是金鱼发展的沧桑正道。因为金鱼这一“物种”的本质,便是人,捕捉并利用鲫鱼的自然变异而创造出的“活的艺术品”。金鱼从起源到繁盛,为什么会经历“塘养—池养—盆养”的三个阶段,正是因为生长环境越人工化越脱离自然状态,越能成为金鱼基因突变的诱因,生长空间越家居化越能让人操控自如,越利于人们捕捉变异提纯变异创造变异。“盆养”入文,“塘养”入“野”,这是“适者生存”的自然规律,再强悍的人工干预,也不能扭转生物的自然本能。因此,丢掉“盆养—池养”,金鱼很可能在“塘养”中退化到原始祖先那里去,这一“物种”便宣告消亡了。

不妨打个比喻,“盆养”就像“池养”和“塘养”的酒曲,“池养”与“塘养”要酿得甘醇,必须不断回溯到“盆养”处汲取精粹。正如李振德先生所言:“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不是重复历史上的作坊式生产方式,而是吸收精养的理念,继承传统文化中的有益成分,这就是‘宫廷金鱼’作为精品中的精品留给我们现代养鱼人的启示。”因此,对于异军突起的“塘养”,我们所要做的,并非不分青红皂扣上“倒退”的帽子——给别人扣帽子并不能证明自己的“进步”——而是溯本清源,想想如何把“酒曲”做得更“精”更有“酵”力。

换个角度讲,人的审美趣味以及金鱼市场的多元性,都决定了金鱼的“粗养”与“精养”将长期并存。在2010年首届“中国水族成果展”论坛上,笔者提出中国金鱼应沿着“农产品”—“工艺品”—“艺术品”的轨迹向前发展,与之对应的,是“粗放型的农户散养”—“产业化的企业运作”—“个性化的园艺作坊”的养殖模式的演进。这三个台阶,实是“粗养”向“精养”的步步提升,而“饕鳞”的出现则启示我们,台阶之间并非泾渭分明,扞格难通,而是循环往复,相互促发。正如“宫廷金鱼”,博采于民间,而精萃于皇家。皇家垂范,故有“官宦及富贵人家也兴起养鱼风潮,民间也相应产生专营金鱼的‘鱼活儿’……这成为金鱼发展史上家化饲养史的开端。(《感悟金鱼》)”民间广布而出新,又能为宫廷金鱼不断添注活性因子。纵观中国金鱼发展史,其繁盛其精进,皆有赖良好的内部生态,这生态是开放的,也是多元的,具体到“粗养”与“精养”,则是两者间持续而良性的竞争与对话。故对于“饕鳞”,我虽不养玩,亦不激赏,却乐观它睥睨四方的憨猛劲儿——就像鲶鱼闯入了沙丁鱼舱,虽“素不相能”,却能让中国金鱼常保活力。

有趣的是,我问王良宏:“你知道人家对塘养的一大诟病是什么吗?就是说你只能养出琉金、兰寿,像珍珠、水泡、蝶尾啥的精细品种,你就养不出,不敢养”。“谁说的,明年就给你养出珍珠、水泡看看,一年两个品种,行不。”呵呵,斗志可嘉。想一想,在展缸里再游出几尾 “饕鳞”,泡如鸭蛋的水泡眼、鳞如苞谷的珍珠鳞——品种特征不退化,是王良宏拍胸脯的——将是何等景象?那些“盆养”“池养”的鳞物,又该如何应对?




[ 此帖被子期在2013-01-31 16:52重新编辑 ]
离线子期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3-01-31




[ 此帖被子期在2013-01-31 16:16重新编辑 ]
离线子期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13-01-31







[ 此帖被子期在2013-01-31 16:16重新编辑 ]
离线子期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13-01-31




[ 此帖被子期在2013-01-31 16:21重新编辑 ]
离线子期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3-01-31


[ 此帖被子期在2013-01-31 16:22重新编辑 ]
离线子期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3-01-31



[ 此帖被子期在2013-01-31 16:23重新编辑 ]
离线子期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3-01-31



[ 此帖被子期在2013-01-31 16:23重新编辑 ]
离线子期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3-01-31



[ 此帖被子期在2013-01-31 16:24重新编辑 ]
离线子期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3-01-31



[ 此帖被子期在2013-01-31 16:24重新编辑 ]
离线就爱龙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3-01-31
贴那?等着那。。。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提到某人:
选择好友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