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硝酸盐生物过滤器的经验
?RsrY4P @AEH?gOX 设计规划比较合适的硝酸盐生物过滤器的效率,应该是每小时过滤水族箱容量的1/100至1/200。我的水族箱的有效容量为660l,这样算来,硝酸盐生物过滤器的平均值是在660/200=3.3l/h和660/100=6.6l/h之间。我选择5l/h。对于硝酸盐的完全分解,需要水在过滤器中滞留约6小时。由此计算出硝酸盐生物过滤器的容量应该为:6 h x 5 l/h = 30 Liter
!bE-&c 6Wu*zY_+ 设计结构过滤器材料基本全部使用各种口径的PVC管。其中外壳用200mm直径1m长的PVC管,具体见图
=&bI-
Ktq 4b%{ 1 外壳 DN(直径) 200
E~%n-A h1w({<q*ov 2 支撑圈 DN 200
8:,($a/KF }KI/fh 3 密封盖 DN 2OO
%F;BL8d ^+_rv 4 内管 DN 50
|C[!A dHc\M|HCC 5 密封盖 DN 50
rAH!%~ bhqSqU}6~ 6 进口管 DN 40
h_%q`y , .^Sglo 7 U型管 9 mm
heVkCM : "v8p<JfB` 8 出口管套 12/15 mm
V?uT5.B2 @+gr/Pul^ 9 出口管 12 mm
NKu[6J?) )}ev;37<C
10 U型管 12 mm
yLnQ9BXB& t6DSZ^Zq 11 控制阀门 9 mm
+>Wo:kp3 K-0=#6?y4 12 进水管 12 mm
Xz_WFLq4 ZL(
j5E 13 滤材
\}Jznzx; o,6t:?Z 0k]ApW G 密封橡胶圈
?jmP]MM DrK]U}3fh" S 玻璃胶
1q6)R/P vK',!1]y K PVC胶
H;/do-W[ Mog>W&U 内管长约115cm直径50 mm,底部密封,并在靠近底部管侧壁打出约14个直径10mm的孔。距顶端约10cm处,在外壳上打直径为15mm的孔,粘接出口管套(内径12mm,外径15mm),里面接一U型管防止进气,外部接出水管。然后加入滤材。滤材选用大孔的生化棉比较好,不要太紧,松散点好,不至于堵塞。外壳上部也密封,但中间留有进口管(长30cm,内外各有15cm,深入内部的15cm正好低于过滤器运转后的水平面)。考虑到过滤器内堵塞的可能,过滤器进口管应设溢流排水口,我的设备的进口管因高于鱼缸水平面,故没有安装溢流排水口。
2S?7j[@%i` >,e^}K}C
}[AaI # 启动运转过滤器内加水,用控制阀门调节出水量达到约5l/h(5升/每小时)。运转几天后,已经会有一些厌氧菌开始分解有机化合物了。为了使分解硝酸盐成为可能,我使用食用淀粉作为厌氧菌饲料,把淀粉用汤匙通过漏斗加入进口管,其加入量与出水量及鱼缸中的硝酸盐含量有关。具体计算如下:
Vrt$/ d F9fLJol 每小时出水量(l/h)*每升水硝酸盐的含量(mg/l)/50,就是每天加入淀粉的数量(g)。
5,"c1[`- 2XP
}:e 比如:60 mg/l硝酸盐:5(l/h)*60(mg/l)/50=6(g)淀粉/天。
!HY^QK dli(ckr
(` *BZ_ 生态系统的建立需要两到三周的时间,其间会有亚硝酸盐含量的增加,请不用担心。如果三周后,水中硝酸盐的含量还高于20%(20mg/l),说明淀粉加入量不够,或出水量太大,需要调节。如果出水口出现异味(h2s,硫化氢),说明淀粉量过大,或水中硝酸盐含量太小。此时可增加出水量。过滤器工作正常后,硝酸盐含量会明显减少(小于10%),这时需减少淀粉加入量,变为1克/每天。
1'~Xn
4
f 7v5]%%E/ 运转结果
3l{V:x!9@ ${f<} 在我的水族箱中,硝酸盐的含量从80mg/l下降到了10mg/l以下。继续运转一段时间后,硝酸盐含量就测不到了(用Sera测试)。水草及鱼的状态都非常好,藻类基本看不见了,原来略显黄色的水,现在在没有换水的情况下,反而变得清澈无色透明。系统已经运转了几年,无需清理。在很长时间,系统也不需要再加入淀粉。我认为,在正常蓄养范围内,这种硝酸盐过滤器能扮演着非常合适的角色。
d^ C@5Pd
< [wGj?M} 以上文字摘译自Joerg Ohliger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