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2
  • 2361阅读
  • 2回复

转帖金鱼、锦鲤传染性疾病及防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容易中毒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楼 发表于: 2010-10-07
  第一部分 金鱼、锦鲤传染性疾病   

    金鱼是世界上著名的一种观赏鱼,不论是颜色的艳丽或是体态的优美都可成为观赏鱼类中的姣姣者。锦鲤也是一种著名的观赏鱼,从日本引进我国后,许多城市部在饲养。但由于饲养管理不善,水质控制不好,饲料营养成份不全,防病治病措施不力等多种原因,个别地区、个别养鱼户和养鱼场,鱼病严重流行,造成经济损失。因此,根据本人多年从事金鱼、锦鲤疾病防治研究的结果,综合国内、外文献报道和群众养金鱼的经验,总结汇集以供金鱼、锦鲤生产单位参考、试用。凡是由植物性病原体引起的鱼病,称为传染性鱼病。植物性病原体通常包括病毒、细菌、真菌、藻类等。我国已发现14种传染病。   

    一、痘疮病 

    (一)病状:发病初期,体表或尾鳍上出现乳白色小斑点,覆盖着很薄的一层白色粘液随着病情的发展,病灶部分的表皮增厚而形成大块石蜡状的“增生物”,这些“增生物”长到一定大小和厚度,会自动脱落,在原处又重新长出新的“增生物”。病鱼消瘦,游动迟缓,食欲较差,常沉在水底,陆续死亡。 

    (二)病原体:外国文献报道是病毒,日本的佐野德夫认为不是病毒,而是上皮组织瘤。 

    (三)危害和流行情况:在湖北省武汉、沙市饲养的当年鱼和一龄金鱼常发生此病,秋未和冬季水温较低时(12℃左右)是此病的流行季节,武汉东湖公园金鱼园有两个水泥金鱼池,曾连续三年都发生此病,通常红鲤、锦鲤对此病很敏感。患病的有鱼种、成鱼,上海、浙江吴兴县、湖北武汉都发现少数红鲤、锦鲤患此病死亡。 

    (四)防治方法 

    1、强化秋季培育工作,使金鱼、红鲤、锦鲤在越冬前有一定肥满度,增强抗低温和抗病力。 

    2、经常投喂水蚤、水蚯蚓、摇蚊幼虫(血虫)等动物性鲜活食料,加强营养,增强对痘疮病的抗病力。
 
    3、用红霉素10ppm浓度浸洗50-60分钟,对预防和早期的治疗有一定的效果。 

    4、用红霉素0.4ppm~1.0ppm浓度全池遍洒, 10天后再施用药一次,有一定的疗效。 

    5、用红霉素10ppm浓度浸洗后,再用呋喃西林0.5ppm-1.0ppm浓度全池遍洒,10天后再用同样浓度全池遍洒,有一定的疗效。 
 
    二、出血病 

    (一)症状:病鱼的眼眶四周、鳃盖、口腔和各种鳍条的基部充血,如将皮肤剥开,肌肉呈点状充血,严重时全部肌肉呈血红色,某些部位有紫红色斑块,解剖病鱼,肠道、肾脏、肝脏、脾脏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充血现象,有腹水,鳃部呈淡红色或苍白色,通常各种鳍条、鳞片都较完整。此病状和草鱼出血病很相似,病鱼游动缓慢,食欲很差。 

    (二)病原体:可能是呼肠弧病毒(Reovirus),但至今未分离到病毒。 

    (三)危害和流行情况:患病的有当年鱼和少数一龄金鱼,最小的金鱼全长2.9厘米开始发病,能引起金鱼大量死亡,此病是急性型,最初仅死亡数尾鱼,二、三天大后就有数十尾,数百尾死鱼出现一般水温在25℃~30℃时流行。在湖北省每年6月下旬至8月下旬为流行季节。湖北武汉、沙市、上海、江西南昌都出现过此病。红鲤、锦鲤没有发病的记载。 

    (四)防治方法 

    1、小金鱼培养过程中,适当稀养,保持池水清洁,每周要有三天投喂水蚤、剑水蚤、水蚯蚓等鲜活食料对预防此病有一定的效果。 

    2、流行季节用漂白粉1ppm浓度全池遍洒,每15天进行一次预防,有一定的作用。
 
    3、用红霉素10ppm浓度浸洗50~60分钟,再用呋喃西林0.5ppm~1.0ppm浓度全池遍洒,10天后再用同样浓度全池遍酒,有一定的疗效。 

    三、皮肤发炎充血病 

    (一)病状:皮肤发炎充血,以眼眶四周、鳃盖、腹部、尾柄等处较常见,有时鳍条基部也有充血现象,严重时鳍条破裂。肠道、肾脏、肝脏等内脏器官都有不同程度的炎症,与出血病所不同处是肌肉正常,口腔内部没有炎症病鱼鳞片通常完整,没有脱落。病鱼浮在水表或沉在水底部,游动缓慢,反应迟钝,食欲较差。 

    (二)病原体:是细菌,菌种还有待鉴定 

    (三)危害和流行情况:患病的多数是个体大的当年鱼和一龄以上的大金鱼、锦鲤,春未到初秋是流行季节,可引起金鱼、红鲤、锦鲤大量死亡。水温20℃~30℃时是流行盛期,水温降至20℃以下时,仍会出现少数病鱼,且继续死亡,因此危害很大,直至10℃左右不再发现病鱼,死亡停止。此病是金鱼、锦鲤常见病、多发病,全国各地都有此病流行。 

    (四)防治方法 

    1、合理密养,水中溶氧量最好维持在5毫克/升左右,尽量避免金鱼浮头,以增强抗病力。 

    2、加强饲养管理。每周除喂全价颗粒饲料外,至少有3天投喂活水蛋、剑水蚤、摇蚊幼虫、水蚯蚓等动物性食料,并加喂少量芜萍(瓢莎、芝麻萍),以增强抗病力。 

    3、用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20ppm浓度浸洗鱼体,当水温20℃以下时,浸洗20~30分钟; 21~32℃时,浸洗10~15分钟,用作预防和早期的治疗。 

    4、用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0.2ppm~0.3ppm浓度全池遍洒、用作预防和早期的治疗。如果病情严重浓度可增加到0.5ppm~1.2ppm对金鱼、红鲤等仍是安全的,疗效更好。 

    5、用红霉素2.0ppm~2.5ppm浓度浸洗鱼体。水温在34℃以下,浸洗30-50分钟,此药仅用作治疗,每大浸洗一次,可以连续3~5天,直到病情好转。 

    6、用链霉素或卡那霉素注射。每尾大金鱼腹腔注射5~10万国际单位,红鲤、锦鲤按每一公斤鱼体重注射12~15万国际单位,通常仅注射一次。红鲤、锦鲤患病严重时,注射一次,没有明显好转,可在第五天注射第二次。 

    7、用氟哌酸(诺氟沙星)内服。每10公斤鱼体重每天用药粉0.8-1.0克,每天1次,连续内服6天,药粉拌人工饲料投喂,由于用量少,务必和饲料充分拌匀,让每条病鱼都能吃到药饲,方能起到治疗的作用。上述用呋喃西林浸洗或全池遍洒,用红霉素浸洗等施用外用药的同时,再结合内服药,疗效更为显著。 
   
    四、粘细菌性烂鲤病 

    (一)病状:病鱼鳃部腐烂,带有一些污泥。有时鳃部尖端组织腐烂,造成鳃边缘残缺不全、有时鳃部某一处或多处腐烂,不在边缘处。鳃盖骨的内衣皮充血,有时破腐蚀成一个略成圆形的透明区,俗称“开天窗”。由于鳃部组织被破坏造成病鱼呼吸困难,常游近水表呈浮头状。病情严重的病鱼,在换清水后,仍有浮头现象。 

    (二)病原体:柱状纤维粘细菌(Cytophaga columnaris),同物异名:鱼害粘球(Myxococcus piscioco1a)。 

    (三)危害和流行情况:此病危害金由、锦鲤、红鲤等水温在20℃以上即开始流行,在长江流域一带,春未至秋季为流行盛期。水温在15℃以下时,病鱼逐渐减少。此病能使当年鱼大量死亡,一龄以上大金鱼也常患病,然而红鲤、锦鲤患病较少。此病是金鱼的常见病、多发病,全国各地都有此病流行。 

    (四)防治方法 

    1、当年小金鱼适当稀养。经常投喂水蚤、摇蚊幼虫等活食料,对预防此病发生有明显作用。
 
    2、用食盐2%浓度水溶液浸洗。水温在32℃以下,浸洗5~10分钟,有效进行预防和早期治疗,尤其是鳃和体表寄生虫感染。
 
    3、用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20ppm浓度浸洗。与防治皮肤发炎充血病相同。 

    4、用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全池遍洒。与防治皮肤发点充血病相同。 

    5、用漂白粉1ppm浓度全池遍洒,此法适用于室外大鱼池。 

    6、用中药大黄2.5ppm~3.75ppm浓度,每0.5公斤大黄(干品)用10公斤淡的氨水(0.3%)浸洗12小时后,大黄溶解,连药液、药渣一起全池遍洒(不论氨水的含氨量多少,一律当作100%纯氨水浓度计算)。此药适用于室外大池,特别是多年使用呋喃类,已经产生抗药性的金鱼、锦鲤养殖场,改用大黄有显著疗效。 

    五、粘细菌牲自头自嘴病 

    (一)病状:病鱼的头部和嘴圈为乳白色,唇似肿胀,以致嘴部不能张闭而造成呼吸困难,有些病鱼颅顶和瞳孔周围有充血现象,呈现“红头白嘴”症状。病鱼通常不合群,游近水面呈浮头状。
 
    (二)病原体:是一种纤维粘细菌(Cytophagasp.)。 

    (三) 危害和流行情况:小金鱼、红鲤和锦鲤苗对此病很敏感,而大鱼通常不发病。刚开始时仅死亡二、三尾,次日便增至数十尾,第三日便大批死亡,发病之快,来势之猛,较为罕见。发病小金鱼的全长为2.0~3.5厘米,病情和池养家鱼苗情况极相似,在湖北武汉地区,每年5月下旬至7月上旬是流行季节,6月为流行高峰期,我国华中、华南地区都有此病出现。 

    (四)防治方法:药物和剂量与防治粘细菌性烂鳃病相同。 

    六、烂鲤病 

    (一)病状:和粘细菌性烂鳃病很相似,但用显微镜检查始终没有找到柱状纤维粘细菌。 

    (二)病原体:可能是细菌,菌种待鉴定。 

    (三) 危害和流行情况:与粘细菌性烂鳃病相似,全国各地都有此病流行。 

    (四)防治方法 

    1、用食盐水、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浸洗,与防治粘细菌烂鳃病相同。 

    2、用漂白粉或呋喃唑酮全池遍洒,与防治粘细菌性烂鳃病相同。 

    3、用利凡诺20ppm浓度浸洗。利凡诺又名雷佛耳,当水温为5℃~10℃时,浸洗15-30分钟;21℃~32℃时,浸洗10~15分钟,用于早期的治疗,疗效比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更显著。 

    4、用利凡诺0.8ppm~1.5ppm浓度全池遍洒,治疗烂鳃病、皮肤发炎充血病、粘细菌性烂鳃病等细菌性疾病有特效,但利凡诺价格昂贵,不宜大面积用于预防。 

    七、出血性腐败病(赤皮病) 

    (一)病状: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充血发炎,鳞片脱落,特别是鱼体两侧及腹部最明显。背鳍、尾鳍等鳍条基部充血,鳍条未端腐烂,水温低时(15℃左右)感染水霉菌,口腔正常,肌肉正常。 

    (二)病原体:是荧光极毛杆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 

    (三)危害和流行情况:通常鱼体受伤,易患此病,当年金鱼患病较多,而一龄以上的大金鱼少见。红鲤患病较多,锦鲤患病少,春季和秋季是此病的流行季节,此病与水质有密切的关系,溶氧含量低,溶解有机质含量高,易发生此病,我国各地都有此病流行。 

    (四)防治方法 

    1、合理密养,水中溶氧量最好维持在5毫克/升左右。注意饲养管理,操作要小心,尽量避免鱼体受伤。 

    2、用漂白粉1ppm浓度全池遍洒,适用于室外大鱼池。 

    3、用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浸洗,与防治皮肤发炎充血病相同。
 
    4、用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全池遍洒,与防治皮肤发炎充血病相同。 

    5、用利凡诺浸洗或全池遍洒,与防治烂鳃病相同。 

    八、打印病(腐皮病) 

    (一)病状:病灶部位通常在肛门附近的两侧,少数在身体前部。最初皮肤发炎,出现红斑,随着病情的发展,鳞片脱落,肌肉腐烂,病灶呈圆形,周围充血发红,犹如打上一个红色印章或椭圆形。病鱼身体瘦弱,食欲减退,游动缓慢,终至衰竭而死。 

    (二)病原体:是点状气单胞杆菌点状亚种(Aeromonaspunctata punctata)。 

    (三)危害和流行情况:此病危害大金鱼和红鲤,主要因操作不当,使鱼体受伤而感染致病菌。患病的多数是一龄和一龄以上的大鱼,当年金鱼思病少见。春未至秋季是流行季节。此病是金鱼的常见病、多发病,全国各地都有病例出现。 

    (四)防治方法 

    1、加强饲养管理,勿使鱼体受伤。夏季经常换水,可有效预防此病。 

    2,用呋喃唑酮或利凡诺1%浓度涂抹病灶。再用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全池遍洒,与防治皮肤发炎充血病相同。 

    3、用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浸洗。与防治皮肤发炎充血病相同。 

    4、用红霉素浸洗。与防治皮肤发炎充血病相同。 

    九、竖鳞病(松鳞病,鳞立病) 

    (一)病状:病鱼体表粗糙,部分或全部鳞片竖起像松果状。鳞的基部水肿,其内部积存着半透明或含血的渗出液,以致鳞片竖起。如在鳞片上稍加压力,就有液体从鳞基喷射出来,有时鳍基充血,皮肤轻度充血,眼球外突。文金、龙睛的病鱼,看来像珍珠鳞那样的外形。病鱼沉在水底部或身体夫去平衡,腹部向上,最后衰竭而死。 

    (二)病原体:是水型点状极毛杆菌(Pseudomonas Punctata f.ascitae)。 

    (三)危害和流行情况:主要危害个体较大的金鱼、红鲤和锦鲤,每年秋未至春季水温较低时是流行季节。鱼类越冬后,抵抗力减弱,最容易患此病。此病是金鱼的常见病,多发病,全国各地都有此病流行,以东北和华北地区较为严重。 

    (四)防治方法 

    1、强化秋季培育工作,使金鱼在越冬前有一定肥满度,增强抗低温和抗病力。 

    2、用维生素E内服。每10公斤鱼体重每天用0.3-0.6克拦人工饲料内长期服用,有效预防竖鳞病、水霉病等;每天用0.6-0.9克内服,连续10-15天作为辅助治疗药物。待鱼病治愈后,维生素E用量改为预防用药量。 

    3、用食盐水浸洗或红霉素浸洗。与皮肤发炎充血病、粘细菌性烂鲤病相同。 

    4、用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全池遍洒。水温在20度以下时,用1.5-20ppm浓度。经过10-15天后,再用同样浓度全池遍洒一次。 

    5、用链霉素注射。与皮肤发炎充血病完全相同。 

    6、用氟哌酸内服。用上述外用药浸洗或全池遍洒的同时结合内服药物,剂量与皮肤发炎充血病完全相同,疗效非常显著。 

    十、蛀鳍烂尾病 

    (一)病状:病鱼的鳍条边缘出现乳白色,继之腐烂而造成鳍条残缺不全,尾鳍尤为常见。有时每根鳍条软骨间结缔组织裂开,有时尾鳍成扫帚状,严重时整个尾鳍烂掉。病鱼的鳞片正常,或者有个别鳞片脱落。有些病鱼尾鳍有充血现象,呈一条一条血丝状。 

    (二)病原体:可能是细菌,菌名待鉴定。 

    (三)危害和流行情况:从当年鱼到产卵亲鱼都会患此病,而以大鱼为常见。一年四季都会发生,夏季往往引起病鱼死亡。水温较低时,整个尾鳍烂掉,病鱼仍活着,使金鱼。锦鲤观赏价值降低,家庭养金鱼易发生此病。我国各地都有此病出现。 

    (四)防治方法 

    1、用孔雀绿1%浓度水溶液涂抹鳍条破裂处。每天一次,连续涂35天。以预防水霉菌感染,促使伤口愈合。再用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1ppm-2ppm浓度全池遍洒。 

    2、用呋喃唑酮或利凡诺1%浓度水溶液涂抹,每天一次,连续涂3-5天。再用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上述浓度全池遍洒。 

    3、用利凡诺全池遍洒。适用于名贵品种,浓度与防治烂鳃病相同。 

    4、用药物治疗的同时,必须投喂水蚤、剑水蚤、水蚯蚓等动物性饲料,加强营养,以增强抗病力与组织再生能力。 

    5、如果尾鳍烂掉一部分,残缺不全,应该用剪刀剪去,使鳍条平整,然后用上述药物处理。通常经过10-15天,裂开的鳍条能够愈台,剪去的鳍条也能够再生通常经过4080天,整个尾鳍可重新长好。再生鳍条与原来旧鳍之间留下一条痕迹,这种鱼观赏价值降低了,但可以留作亲鱼繁殖后代。 

    十一、水痘病 

    (一)病状:病鱼的体表出现一粒一粒的小水痘,其大小下一致,小的如绿豆、黄豆,大的如豌豆。通常水痘为圆形或椭圆形。水痘内是淡黄色的液体,经显微镜检查发现有大量的细菌。水痘的位置集中鱼体腹部,腹面两侧,少数在尾柄、颌下。水痘的数量少则3-5个,多则十余个。患病的以珍珠鳞特别是球形珍珠鳞发病率高,其次是水泡眼。 

    (二)病原体:可能是细菌。 

    (三)危害和流行情况:患病的都是大金鱼,从当年鱼到亲鱼都会患病。从春未到秋季都有发生,有时水痘会自行消失;有时水痘破裂,破伤处有发炎充血现象,能使病鱼死亡。通常对金鱼危害不大。上海、江苏、浙江、湖北都有此病的病例。红鲤、锦鲤没有发病的记录。 

    (四)防治方法 

    1、用利凡诺或呋喃唑酮1%浓度水溶液涂抹水痘破裂处,防止继发性感染致病菌。每天涂抹一次,连续3-6天,直到伤口愈合。 

    2、用呋喃唑酮全池遍洒。与防治皮肤发炎充血病相同。 

    3、用维生素E内服,与防治竖鳞病相同。 

    十二、穿孔病(洞穴病) 

    (一)病状:早期病鱼食欲减退,体表部分鳞片脱落,表皮微红,外观微微隆起,随后病灶出现出血性溃疡,从头部、鳃盖、背部、腹部、鳍部直到尾柄均可出现。溃疡面大小不一,依鱼体大小有所差异,小者如黄豆,二龄以上大金鱼溃疡直径有1-2厘米。有的病灶在腹侧形如一条被刀划破的伤口,又似打印病,其溃疡不仅限于真皮层,而且深及肌肉,严重的甚至骨骼和内脏,酷似一个洞穴,故又称洞穴病。发病快,病程持续时间较长,盲到病原体侵入鳃部,鲤丝红肿成棒状,尖端有缺刻,肿胀有的呈紫色,有的整个鳃丝呈苍白色,有的部分鳃丝形成血栓,以致呼吸困难,窒息而死。 

    (二)病原体是鱼害粘球菌(Myxococcus pisciocola)。 

    (三)危害和流行情况:此病是危害很大的传染病,1971年日本发现此病。每年从9月到次年6月为流引期,而10月到初冬水温较低时,为流行盛期。据了解日本友人赠送一批金鱼给杭州,杭州动物园金鱼场饲养,未经严格的检疫措施,以致全长14厘米以上,二龄名贵金鱼900尾和12厘米3000尾亲鱼均先后患病。180口鱼池几乎每日均有死亡,少则十余尾,多则五、六十尾,最多一日死亡一百余尾,情况严重,这是金鱼疾病中危害最大的一种病。用病鱼卵孵化的鱼苗,一个月后也开始发病,其症状与成鱼有所不同,最初是尾鳍边缘出现白色粘液股分泌物,随即向前蔓延,布满全身,不久死亡;少数小鱼开始时,鳞片色素细胞被破坏,夫去光泽,体色转白,然后脱落发炎,出现溃疡,此病仅发现于杭州。 

    (四)防治方法 

    1、经常投喂水蚤。水蚯蚓等鲜活食料,加强营养,增强对穿纪病的抗病力。 

    2、合理密养,水中溶氧量最好维持在5毫克/升左右,避免鱼浮头,以增强抗病力。 

    3、呋喃唑酮和食盐合剂浸洗。呋喃唑酮20ppm加食盐1.4%浓合液浸洗20-30分钟,每天浸洗一次,连续浸洗2-3次,预防比治疗效果更好。 

    4、呋喃唑酮、食盐、高锰酸钾20ppm,浸洗10-30秒钟。适用于发病早期的幼鱼。曾有七万尾小鱼经浸洗后,生长发育良好,直到成鱼阶段,未见此病复发。 

    5、死亡的病鱼务必深埋并加主石灰消毒灭菌;病鱼池水用漂白粉10ppm浓度全池遍洒消毒24小时后方可排入下水道中。 

    十三、肤霉病(水霉病、白毛病) 

    (一)病状病鱼体表或鳍条上有灰白色如棉絮状的菌丝,故又称白毛病。严重时菌丝厚而密,鱼体负担过重,游动迟缓,食欲减退,终至死亡。有时菌丝着生处有伤口充血或溃烂。 

    (二)病原体:同丝水霉(Saprolegnia monoica)曾在金鱼、红鲤上发现。寄生水雾(S.parasitica)曾在金鱼、红鲤体上和鲤、金鱼的卵上发现。 

    (三)危害和流行情况:据报道,水霉和绵霉腐生性寄生物,专寄生在伤口和尸体上。鱼类型患水霉病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捕捉、搬运时操作不小心,擦伤皮肤,或因寄生虫破坏鳃和体表,或因水温过低冻伤皮肤,以致水霉的动孢子侵入伤口。当水温适直时(15度左右),3-5大就长成错综交叉的苗丝体。如伤口继发性感染细菌,则加速了病鱼的死亡。水霉全年都有存在,秋未到早春是流行季节。此病是金鱼、红鲤和锦鲤的常见病。多发病,我国各地都有流行。 

    (四)防治方法 

    1、加强饲养管理,避免鱼体受伤。在越冬以前,根据显微镜活体检查结果,用药物处理杀灭寄生虫,可以有效地预防此病。 

    2、用孔雀绿0.1%-1%浓度水溶液涂抹伤口和水霉着生处。 

    3、用孔雀绿1:15000浓度浸洗3-5分钟。
 
    4、用食盐400ppm-500ppm和碳酸氢钠400ppm-500ppm浓度合剂全池遍洒。因用药量大,通常将病鱼集中在小水泥池中进行施药。 

    5、用维生素E内服,药量与防治竖鳞病完全相同。
 
    6、创造有利于鱼卵孵化的外界条件(注意水温、鱼卵密度),用1:15000浓度孔雀绿浸洗鱼卵(连同鱼巢一起)10-15分钟,可预防鱼卵水霉病。 

    十四、卵甲藻病(打粉病) 

    (一)病状:病鱼初期体表粘液增多,背鳍、尾鳍及体表出现白点,白点逐渐蔓延至尾柄、头部和鳃内。骤看和小瓜虫病的病状相似,仔细观察(或用放大镜),可见白点之间有红色血点。后期病鱼游动迟缓,不时呆浮水表或群集成回,身上白点连接成片,就像裹了一层面粉,最后病鱼瘦弱而死亡。 

    (二)病原体:是嗜酸卵甲藻(Oodinium acidophilum)。它是一种寄生性藻类。成熟的个体呈肾形,宽大于长,长0.083-0.130mm,宽0.102-0.155mm显微镜检查白点是不会运动的,与小瓜虫有明显的区别。 

    (三)危害和流行情况:此病发生在酸性池水(pH5.2-6.2)中。主要危害当年金鱼,一龄鱼死亡较少。春未至初秋,水温22-32℃时为流行季节。小金鱼密度过大,缺少水蚤、剑水蚤和水蚯蚓等动物性食料,病情特别严重,发生大量死亡。此病先后在广东连县、南海,江西上饶和宜春地区出现此病。红鲤、锦鲤没有病例记录。 

    (四)防治方法: 

    1、投喂水蚤、剑水蚤等动物件食料,最好还要加喂少量芜萍,以增强抗病力。 

    2、将病鱼转移到微碱性水质(ph7.2-8.0)的鱼缸或鱼地中饲养。 

    3、用碳酸氢钠10ppm-25ppm浓度全池遍洒。适用于小缸、小池等小水体。 

    4、用生石灰5ppm-20ppm浓度全池遍洒。适用于室外土池或大鱼池。   
离线衡水老焦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0-10-07
粘球菌的毒性比前些年强大的了许多,书上提到的防,治,方法已经无效了。其他疾病的防治方法效果还是相当好的。
离线rdwwwwrz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10-10-07
先顶再学习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提到某人:
选择好友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