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2
  • 3102阅读
  • 18回复

两个不同的物种——明清时期与春秋时期的中国人--中国人的性格历史[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辛宇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楼 发表于: 2010-09-14
读过一个日本人的帖子。他说,我们尊敬古代的中国人,但不尊敬后来的中国人。因为古代的中国人和后来的中国人不一样。 (j>a?dKDS  
"~:AsZ"7  
这话初听很刺耳,但细读历史,你会发现有点道理。春秋时的中国人,生机勃发,品格清澈。汉唐时的中国人,雍容大气,自信心强。及至明清,一个个却那么麻木、懦弱,缺乏创造力。明清时的中国人和春秋时的中国人相比,简直是两个不同的物种。随手举几个例子。 3Ql77?&k  
+c+i~5B4  
先说尚武精神。 '=eG[#gy  
d<,'9/a>  
春秋时代,贵族个个下马能文上马能武,侠客遍地,武士横行,一言不合就拔剑相斗。那时的中国人,不喜欢一步三摇、弱不禁风的白面书生。不论男女,皆以高大、健硕为美。所以《诗经》言庄姜之美,必先言“硕人其颀”;写鲁庄公之美,必说他“猗嗟昌兮”。那个时代美男子的标志是大个子、卷头发、浓胡须,最好还带点狐臭味儿。《齐风?卢令》赞美猎人,就说他“美且鬈,美且偲”,即卷发多须。同样,《陈风?泽陂》中说,“有美一人,硕大且卷,有美一人,硕大且俨”,于是令女主人公心生爱意,在单相思中苦闷不已。 cJ ^:b4j  
; fOkR+  
东方大国——齐国民风剽悍,百姓都是急性子、倔脾气,和今天的韩国人差不多。贵族们常在道路上驾车相撞,国家立法也不能禁止。  F0i`HO{  
#gQaNc?  
连今天说着吴侬软语的吴越地区,在先秦时代也是一片气质刚劲的土地。《淮南子?主术训》篇说:“越王好勇,而民皆处危争死。”班固描写这片土地的尚武遗风:“(吴越)君皆好勇,故其民至今好用剑,轻死易发。” o$Jop"To  
y'{*B(  
再看看后来的中国人。 \7\7i-Vo  
;5cN o&  
明朝万历年间,到中国的传教士利玛窦意外地发现,中国男人如此文弱。他在写给罗马的信中说,“很难把中国的男子看作可以作战打仗的人”。不仅如此,他还惊讶于这个帝国里最聪明的人看起来都像女人:“无论是他们的外貌气质,还是内心的情感流露,看起来全像是温柔女子。要是你对他们尊敬礼让,他们便会比你更加谦和。”居留中国几十年,利玛窦也看过上流社会的人打架,不过其情景却让他哑然失笑:“彼此争斗时表现出的,也只是妇道人家的愠怒,相互殴斗时揪头发。”“他们很少残杀,他们甚至连想都没有想过这种争斗的方式。不仅由于他们没有真正的男子阳刚之气,主要是,他们大多数人连小刀之类的兵器都没有”,“这些男人不惜每天花费两个小时来梳理他们长长的头发,考究地整理服饰,就这样悠闲自得地打发着美好的时光”。 vGIe"$hNh  
#?^%#"~4H  
鸦片战争后,来中国的外国人,更惊讶于中国人的胆小。古伯察说:“傲慢、尊大的、看上去颇具刚毅的中国人,一旦遇到态度坚决,意志不挠的人,马上就会变得软弱,像患了癔病。面临困难的中国人嘴里常说‘小心’,即‘胆子要小’。”罗斯则说:“中国儿童不像欧洲儿童那样蹦蹦跳跳……对武力的赞赏已经完全没有了。大男子当众啼哭而不以为耻。” +xL*`fn  
78u9> H  
侠义文化和侠义精神的失落 F4R0A6HL  
tjId?}\  
一个例子也许说明不了问题,再看侠义精神。 ORdS|y;:  
O3*}L2 j@  
春秋,是中国侠文化最灿烂的时代。侠人义士救危扶困,振人不赡;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知恩必报,赴火蹈刃;受人之托,一诺千金。赵氏孤儿、聂政刺侠累、荆轲刺秦王,一个个动人心魄的故事,演绎了那时男人们的壮烈与决绝,告诉后代什么叫轻生重义、生死相许。 `<oNEr+#  
OZ SM2~  
春秋时的侠客,最大的特点是极端重视人格的独立与平等。豫让刺杀赵襄子的故事就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豫让为了给智伯报仇去刺杀赵襄子,设法混进赵府, 他用自残的方式,吞炭漆身,化装易形,吃尽了苦头。在被抓住之后,审讯者对豫让说,你当年也曾为范家、中行家效力,这两家都被智伯灭了,你不报仇反倒为智伯卖命,为什么今天智伯被人灭了你就这样死心塌地为他报仇?豫让回答说,当年范家、中行家随随便便看待我,我也这样对待他们;智伯待我像对待国士, 我自然要用国士的行事方式来报答他。 1+Z@4;fk  
;Yr?"|  
豫让的回答,开了两千年来“士为知己者死”的滥觞:我豫让不是你们任何人的附属品,我就是我自己,我没有给你们报仇的义务,报不报仇全在乎我自己。豫让追求等级社会里平民的个人尊严和社会、他人对自我价值的承认, 尤其在向来瞧不起平民的贵族阶层面前。既然我不是你们的附属品,那么我们之间的交往就该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如果你不肯和我平等相交,我们之间就只有 利益关系,人走茶凉。 s^vw]D  
-u nK;  
及至明清,“侠客”们却自愿攀附权力,沦为权力的附庸。 zKllwIf i  
xj#anr  
如鲁迅所说,春秋时的侠客,是以“死”为终极目的,他们的结局也确实是慷慨赴死。清代小说中的侠客,却个个成了地主官僚,黑白两道通吃。《三侠五义》所写,双侠丁兆兰、丁兆蕙家里广有田产,实乃地产豪绅,五鼠则是陷空岛渔霸。鲁迅说, 《三侠五义》中的英雄,表面是侠客,实质上却是奴才,“满洲入关,中国渐被压服了,连有‘侠气’的人,也不敢再起盗心,不敢指斥奸臣,不能直接为天子效力,于是跟一个好官员或钦差大臣,给他保镖,替他捕盗”。他们“虽在钦差之下,究居平民之上,对一方面固然必须听命,对别方面还是大可逞雄,安全之度增多了,奴性也跟着加足”。 +9fQ YJBA  
T=W;k<P\k  
清代儒臣的动物式生存方式 S}}L& _  
FpYeuH%  
孔孟之道诞生之初并不像后来那样充满奴性,而是相当刚健清新。春秋士人每以君王的师友自居,将自己所学之“道” 凌驾于权势之上,合则留,不合则去。孔子周游列国,不留恋高官厚禄,不屈服于任何政治权威,只为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他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qiI;C_P\  
X{BS]   
孟子相较孔子,更锋芒毕露。孟子性格外向,行事张扬。他自负到公然宣称: “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他强调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独立,与国君交谈之际,毫无奴颜媚态:“说大人,则藐之,勿视之巍巍然。”胸有浩然之气的他,居然敢说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离娄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样的话,在后世看来几乎有点大逆不道。 -TT{4\%s  
W|I<hY\X  
到了清代,大儒们却已经完全被驯服成了“绕指柔”的奴才。清代帝王认为,一个大臣如果过于注重自身修养,也会妨碍他们不打折扣地为皇帝服务。作为臣子,不但身体要属于君主,心灵也应属于君 主,不应有任何自己的独立意志、个人尊严。清代儒臣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无思想、无操守,除功名利禄外无所关心。他们选择了动物式的生存方式。在皇帝明察之下,他们老老实实,卖命效力,以图飞黄腾达;皇帝一旦放松警惕,他们就大肆贪污,尽一切可能盗窃皇帝的家产。操守、尊严、人格,对他们来说都是不着边际的空话。 +YFAZv7`  
&`LR{7m  
于是,五百年诗坛,没有激情和冲动。 CU+H`-+"J  
]ME2V  
唐宋时代,中国人在思想上不再有原创力,但是文学艺术方面的创造力却突然勃发。唐诗展示了前所 未有的艺术生命力,精神蓬勃、气象光辉,风格或高昂明朗,或雄浑壮大,或具“清水出芙蓉”的自然之美。宋词则为中国人表达情感的细腻化、生活化开辟了新天地,其清新婉约更胜唐诗一筹。李泽厚说:“只要中国人还说汉语,还用方块字进行写作,那么唐诗宋词的魅力是永恒的。” 8bf~uHAr  
t4H*&U  
然而明清500年,所谓诗人们的才性、阅历、学识均大幅崩塌,他们以拾前人余慧为荣,不敢越藩篱一步,写了大量模仿杜甫或者黄庭坚的诗。500年的诗坛,没有激情和冲动,没有真性情,甚至没有真表情——除了纳兰性德外,中国居然再没产生一个有影响的诗人。 Sa 8T'%W  
jiGXFM2  
失去创造力、感受力,就没有了灵魂。 cGUsao  
>V$ S\"  
宋代以前的中国人,可以说是伟大的民族。他们创造着,体验着,发现着,说自己想说,想自己所想,生机勃勃,生趣盎然。 zEMZz$Y  
VTl\'>(Cl  
宋代以后的中国人,却只是前人的影子。不但失去了创造力,也失去了感受力。他们画地为牢,处处模仿,重复着过去。书法家以重复前人为最高标准,诗人以写得像唐或者像宋而沾沾自喜。遇到花朝或者月夕,或者其他任何人生情境,他们都已经形成固定的解释方式、感受方式和表达方式。中国只剩下一个外壳,没有了灵魂;社会如同一潭死水,散发出一种腐败气味。从上层到下层,人们都既狡猾又愚昧,既贪婪又懦弱。用汤因比的话来说,这种生活是“一种毫无意义 的存在”,“它之所以能活着只是因为它已经僵化了”。(汤因比《历史研究》)如果说这几百年中国人有什么进步,那就是在政治厚黑学和民间骗人造假术上的进步。 d cG)ql4d  
iQ8T3cC+  
宋以前的中国人和宋以后的中国人,确实已经成了两个物种,其差别就好比一个好罐头与一个变质的罐头,或者说是钻石与石墨——虽然同是由碳原子构成,性状却已完全不同。中国人的性格历史,如同我们的黄河,先秦是上游,清澈见底;汉唐是中游,虽泥沙俱下,毕竟有波涛汹涌之雄大气象;明清是下游,已经常断流、奄奄一息了。
离线wenwuhualong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0-09-14
有同感啊!!!
离线二十多年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10-09-14
也许是人类进步了。
离线辛宇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10-09-14
引用第1楼wenwuhualong于2010-09-14 18:37发表的  : 3Nk )  
有同感啊!!!
UjcKvF  
(tz fyZ M  
最近读先秦文学,有点感触
离线辛宇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0-09-14
引用第2楼二十多年于2010-09-14 19:21发表的  : {6 brVN.V  
也许是人类进步了。 [表情]
-KU@0G  
">rt *?^  
也许
离线回头再说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0-09-15
看看。
离线ghj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0-09-15
日本人原意说的是尊敬古代的中国人,但不尊敬现代的中国人,因为古代的中国远比日本发达先进,让日本人羡慕不已,而现代的中国却远远落后于日本,让日本人看不起,日本人对比的是古代的中国和现代的中国,而并非指中国古代的不同朝代.
离线ghj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0-09-15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连年无休止的互相征战,因此军事第一,勇士第一,只有更勇武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因此勇猛被抬到很高的位置.
离线ghj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0-09-15
明清时期,中国一样取得了很高的文化成就,四大文学名著都是产生于明清时期,明清时期各类文学小说的极大繁盛是中国以前任何一个时期都无法比拟的.
离线ghj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0-09-15
人性的善恶是不分朝代的,春秋秦汉时期的人一样丑恶,随便举一例,赵高是怎样指鹿为马,结党营私的,怎样和李斯合谋害死了长子扶苏,后又阴谋害死了李斯,又害死了秦二世胡亥........ F` ifHO  
秦朝的暴虐苛政又怎样逼的陈胜,吴广起义......... ^#R-_I  
各个时期,各个朝代的人都有无数的丑恶,如果要列举,可以一直列举下去,春秋时期,秦汉时期也有无数的丑恶,邪恶,奸恶........人的善恶是和朝代没有关系的.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提到某人:
选择好友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