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2
  • 12085阅读
  • 34回复

动静之间(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林海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楼 发表于: 2006-11-23
本想写个(下)就作了结,没想到拉拉杂杂又写了一大堆,还没讲完:(希望大家不要觉得它是老太太的裹脚布,呵呵。

  我没考证过玻璃制造史,但可以推想,若唐宋以降中国就有了玻璃缸,金鱼绝不会是今天的模样。无论是凿石为池,还是烧土为盆,侧视观鱼,对于中国古人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观赏角度的不同,决定了人们选鱼育种时的取向。今天金鱼品种的压倒性多数,仍是俯视的产物,而金鱼之演化也的确是逆乎本性的。自然界的鱼儿,若想在求偶时骚首弄姿,大多要在体侧下功夫,不信你看热带鱼,侧看五彩斑斓,俯看便和小泥鳅、鲫瓜子别无二致。为啥要在侧面作文章呢?我冥想半天,顿悟:因为鱼的眼就长在两边呀!
  有趣的是,人以俯视标准来选取金鱼,金鱼也塑造着人的审美心态,而我以为,这心态的底色便是个“静”字。静者何来?其一,俯视者,呈现于眼帘的皆对称图形,纵然有花色变幻,也是在对称轮廓间的涂抹。略知美学规律的人知道,对称趋于平稳,平稳又趋于安静。而金鱼之妙,又在于它是优哉游哉的“平稳”与“安静”,目随鱼游,心随鱼走,仍是于“静”中观“动”。其二,俯视者,人与鱼间总有距离。如赏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凡宁静、高贵之物,必懂得与人保持审美的距离。俯视的常态,是微微垂首即可,投食时逗弄几下,更显悠然自得。而哈腰趴缸的,不是眼花的老者,就是好奇的顽童。像“金鱼爱美丽”那般把嘴探进缸里,我倒是头回见,只是胡子拉碴了点:)。其三,俯视者,观的实是鱼的背影。背影,便有远望的意味;而远望,便含着一分神往。朱自清以《背影》作文,正得这个妙处。更鬼的是,俯视之鱼从不会向你“蓦然回首”,像虎头等品种,如果不仰头乞食,你就永远看不到它的眼睛,察不出它的眼神,这就让鱼又添了一分疏离与神秘。三者叠加,便可体味到俯视观鱼,人与鱼间隔的远不是一线静水,更有人心与鱼心的相念与相远。
  而一旦放入玻璃缸中,转为侧视,则上述的一切就要翻个儿。
  这一点,还是女友给我的启示。每次买鱼碰上合意的,她总会说:“瞧瞧,这个小家伙的眼神儿多可爱呀”,并不停地用手指在缸壁上敲,和鱼儿逗。起初不以为意,但天长日久,我也越发体会到与鱼眼神交流的乐趣。虽说金鱼的视力不佳,但每每还是会依着我手指的弹动摇头摆尾。特别是兰寿,眼半陷于头瘤中——这也是兰寿品评的重要一项——那半滑稽半憨厚的样子,着实可爱。而且,每条鱼的眼神是不同的,同一条鱼不同体况时的眼神也是不同的。顾盼流光,平添动感。一一对照,更觉侧视与俯视的不同:众鳍招展,各部细节尽在眼前,畅然舞摆,难寻瞬间的“对称”;人与鱼仅有一层玻璃相隔,几可耳鬓厮磨,兴致所至,还能努起嘴来和鱼打个KISS……如此这般,心旌摇荡,谁还能守住那老夫子般的安静呢?
  真的如此吗?我再举一例,可为佐证。如果你拿盆养,会发现每当开足冲氧,气泡喷涌,水光摇荡,观鱼便总有几分闹心,可把泵一停,水复静,心也复静;而如果你拿玻璃缸养,停泵时你会觉得有几分死寂,可一旦开足冲氧,气泡翻腾,顿然间满缸生气。这一正一反,正印证了盆养与缸养、俯视与侧视的动静之别。
  进而我就琢磨,为什么女友喜欢侧视、而我会喜欢俯视呢?或许源于性格不同,这看我俩人的文章就能觉出。僵鱼老师说,我女友的文章情感充沛,直扑人面,而我是内敛的,总收着劲儿。前段日子人家约她写篇养狗的文章,她是满怀伤感漫漶于纸面,边写边哭,结果交到我这儿,横竖一痛删砍,她的真情流露在我手里全成了煽情无当。嘿嘿,即是如此,文章发表后她还边读边哭了好几回。我俩人一静一动,买鱼时却又会来个颠倒。我是一见好鱼就心跳过速,咄咄地说不出话来,可一张嘴便是引颈就割;这时女友反而沉稳,捏着我的手指暗示要讨价还价。但那多是于事无补的,以我俩的性子,不挨宰反倒成了罕事,临了还要谢卖主好几声。
  话扯远了。我又想,自己对俯视的偏爱会不会是先入为主?记得女友刚养鱼时,我总爱向她“摆谱”:“不懂了吧,金鱼俯视才有味道”,可她打开初就是不认同的。可见,俯视观鱼并非人的天性使然,而选择盆养、缸养最终要看个人的性情偏好。进而言之,关于传统与现代的争论,似乎也不必走入“非此即彼”的僵局。天地之大,什么鱼都有,什么缸都有,什么人都有,排出个数列会有无数种选择;各有其长,各有所短,以兼包并容的心态去应变,去改进,才是正途。
  再拿泥盆作例。如果有哪位商家能以审美眼光研制出配套的过滤设备,我是要感激涕零的。但即使有了好过滤,还要斟酌有无好地方。如果没有独家小院,或阳台不够豁亮,我劝诸君还是打消用泥盆的念头吧。不信你就摆只泥盆在室内,如果你的家具不算破落,那么它就会像是一只癞蛤蟆跳进了你的浴盆。任何器物都要与之相契相融的环境,往大里说叫“天人合一”,往小里说叫“搭不搭调”。如果你有四合院,摆个泥盆我夸你坚守古典,如果你住的是现代SOHO,架个泥盆我只能说你抱残守缺,或是在 “装大尾巴狼”。物换星移,时代变迁,我们不能以“传统”之名,抱着泥盆不放;否则,“传统”就会变成僵尸,供那些遗老遗少们把玩了。
  当然,这并不意味玻璃缸就好,棋盘子所说的缸深对鱼体的影响,我是赞同的。但不必因噎废食,比如像“金鱼爱美丽”用的玻璃水槽就是一种变通。在水深控制住之后——随之水面也变得宽广,就培育而言,我不认为玻璃缸比传统养器逊色多少。唯一不能追的,可能是通透性,但有了暴氧装置之后,通透性的比重究竟有多大呢?而就观赏论,玻璃水槽可以贴衬鱼的蓝膜——蓝色或许是唯一能把各色金鱼衬得亮丽的颜色——这是传统养器望尘莫及的。而更关键处,在于玻璃水槽俯视、侧视皆可,虽不能达至专攻一面之器物的效果,毕竟能各取几分。这又回到了老问题——为什么大家总是不愿放弃俯视呢?因为玻璃缸从它自然本性而言,明明为侧视而生的呀?!
  问答这一问题,似乎又要回到对动与静的玩味,然而细细想来,它所涉及的又远不止一个审美趣味。因为,它直指金鱼这一“物种”的本质:正如开头所说,中国金鱼绝大多数品种,依然是俯视标准的产物。当玻璃器具成为主导潮流之际,中国金鱼又当何去何从呢——让我好好想想,下回和您探讨。
[ 此贴被林海在2006-11-23 17:05重新编辑 ]
离线牧渔人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6-11-23
接着沙发。
离线林海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6-11-23
牧渔人兄是闪电屁股,呵呵
[ 此贴被林海在2007-01-14 19:05重新编辑 ]
离线王生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6-11-23
good article!!

i print it for reference!!

also thanks again!!
离线牧渔人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6-11-23
引用第2楼林海2006-11-23 15:53发表的“”:
牧渔人兄是闪光屁股,呵呵 [表情] [表情] [表情]


已经拜读完了。这次是先抢后看,上次可是先看的,老半天僵鱼才来。
离线hxzaw1314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6-11-23
欢迎继续,值得推崇.
离线牧渔人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6-11-23
其实过去的人们也很希望从各种方位观赏鱼,只不过条件不允许罢了。
我上次贴的金鱼掌故里关于燕帖木耳的水晶壁,可以看出有权、有钱人为了欣赏还是不遗余力地。
我记忆中的玻璃鱼缸应该是七十年代初的事情了。
离线牧渔人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6-11-23
引用第6楼牧渔人2006-11-23 16:14发表的“”:
其实过去的人们也很希望从各种方位观赏鱼,只不过条件不允许罢了。
我上次贴的金鱼掌故里关于燕帖木耳的水晶壁,可以看出有权、有钱人为了欣赏还是不遗余力地。
我记忆中的玻璃鱼缸应该是七十年代初的事情了。 [表情]


但民国的那本书里已经介绍了玻璃缸了,一体的。
离线林海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6-11-23
引用第7楼牧渔人2006-11-23 16:19发表的“”:
但民国的那本书里已经介绍了玻璃缸了,一体的。


我有本书上讲玻璃缸是清朝后传入中国的,但我不敢确认。
你把那个掌故的贴子发上给我瞧瞧吧,我好像没看过
离线牧渔人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06-11-23
引用第8楼林海2006-11-23 16:25发表的“”:
我有本书上讲玻璃缸是清朝后传入中国的,但我不敢确认。
你把那个掌故的贴子发上给我瞧瞧吧,我好像没看过


在灌水区,置顶贴里呢。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提到某人:
选择好友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