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2
  • 12797阅读
  • 20回复

“抛砖引玉”漫谈福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楼 发表于: 2015-03-31
— 本帖被 子期 设置为精华(2015-04-05) —



第一个部分,发头的历史


  在中国,是没有兰寿金鱼的。
   中国蛋种发头的历史,基本就是从“无头瘤”到分化成“狮头”、“鹅头”开始,最后确定虎头系金鱼(包括蛋种鹅头,这个头型的成品种的实在太少,就先做个忽略)。这个过程首先是普通蛋鱼进化成为普通虎头,再由虎头培育进化成为不同特点的各种“虎头类”,它们不同形态、不同花色,被不同地域“圈禁”,多少带着点地方保护的守旧色彩的。虎头类的最终分化品种可包括花虎头(包括蓝、黑、紫)、红顶虎、王字虎、猫狮等等。

    而中国蛋种鱼传至日本,却走了另外一条路,即便是千变万化,我想在形象上也不外乎“中国红虎头”的基本特征,只不过他们称其为“兰寿”,早期的兰寿由细柳长身发头的形象,经过了一段侧视如当今福州兰寿状态的圆滑弓形背弧,短圆肥胖的身形。后期发展至今,名字依旧,品种不改,“血统”却是多种多样。



制图只能作为在文字表述观点之外的一个图解阐述,不一定准确性,只起到一个借鉴参考作用。鹅头金鱼作为一个特例,有资料记载北京额头红为北京红虎头进化得来,无疑这又是在发头的演变上,进化了一个层次,因为“鹅头”不在这次“中日蛋种金鱼发头历程”的对比讨论话题中,所以就不加以深究。


   由此图可以看出中国、日本蛋种金鱼的发头历史是各自走上一条不同方向的道路。如何解释呢?中国发头金鱼,可以说是走的一条“多元化品种,单一性发展”的道路。而日本发头金鱼则走的是一条“单一性品种,多元化发展”的道路。
    先说中国发头史的“虎头类”,由“红虎头”演变出“花虎、王虎、猫狮、红顶虎......”,中国人注重“创造性”,注重金鱼的多变,寻求杂交新品种。因此,由单一材料鱼(普通红虎头),置办出多个品种(虎头类金鱼)。然而,当演变出“新品种”之后,中国发头史就没有继续在这个基础之上加以深化创造。以“红顶虎”为例,自鱼种诞生并被认可为一个品种之后,几乎就没有再分类,因此,很难称这个鱼种是某某血统的红顶虎!中国人养鱼,挺矛盾的。一边是拼命的“崇祖”(追溯传统)即:“老祖宗是怎么玩儿的,玩儿的什么品相,咱就照方抓药的追随前人。一边是迫不及待的“创新品种”,充分发挥广阔的“杂交”想象力,改动特征,变换色彩,也造就了百家争鸣的“蛋种肉瘤金鱼”。但总的来说,中国虎头类金鱼是“共性”大于“个性”的,是群体意识比较强的。就连名字都是带着地域性的,比如“武汉猫狮”、“北京王字虎”。
     日本“发头史”的兰寿又是怎么发展的呢?日本的兰寿并没有开支散叶,一直都是兰寿这个品种,从早期有一段“侧视”的经历(这个过程与当今福寿,可称之为“无独有偶”),到最近我们能够看到的“俯视”的状态,日本兰寿从来都是只叫做兰寿,从来只是一个单一品种。但是,日本鱼人却在单一品种中做了多元的,极具个人趋向性的深化改良。这就是“统一品种的不同路血统”。从而兰寿才有了诸如宇野又或协会的分类,才有了协会系“山田”、“柏野”、“狄古”、“实兰洞”等等的不同特征的区别。日本金鱼发头史不是金鱼品种的创新史,准确的说,其实它就是一个“兰寿金鱼的变化史”,这个漫长而又连续的过程,造就的是兰寿业者与兰寿金鱼的多种“个性”,而且两者很好的结合了起来。日本兰寿,体现在“个人意识”上,更有创造性!日本养鱼人对“做出自己想要的鱼”的愿望,要强烈的多。他们在提纯改良的技术上,包括意识上,是非常有个人意志的,甚至有人会用毕生的心血去朝着一个属于自己的目标做鱼,其中不乏一些功成名就者(如宇野仁松),或许是因为地域环境的限制,对于养金鱼,日本人较早的开始“小规模”运营方式,这也比较符合养鱼人主观驾驭改造金鱼的可操作性。可以这样讲,日本养兰寿,个人意识比较强。
     以上所述,是中国虎头类和日本兰寿演化在整体面貌上的一些区别,这说明两国玩鱼,在整体思路和理念上是存在差异的,而且还挺大。
    当然,什么事都有个特殊性,中日发头金鱼的玩赏,也并非就完全的毫不相干。就拿北京刘景春来说,刘景春就是典型的庭院式小规模饲养,刘景春就有较详细的关于北京红虎头、额头红的鉴赏繁育饲养的经验记录,这就是一个既定的标准;同样,刘景春的金鱼带有非常强烈的他自己的意志;刘景春也具有比较明显的“提纯改良”的观念。越想越觉得,无论从哪一点看,刘景春玩红虎头的思路,跟日本人玩兰寿几乎如出一辙。而刘景春在中国金鱼领域取得的成就和对后世的影响,包括在金鱼历史中的地位,倒还真是像极了日本的宇野仁松。
……
   关于中国、日本金鱼的渊源和历史讲述,主要是从网络论坛上浏览 “二手资料”所得感想,先不说我看到的这些资料是否具有参考价值,就说我的个人见解,一定是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的,其中比较多的还带有我个人的许多没有根据的猜测性因素。在讲正题之前,算是为本帖做个引子,就当是我最近一段时间“勤奋学习”交给诸君的一个小作业吧。
   好了!言归正传!下面开始正式说这个“福寿”!


第二个部分:日寿福州行----从“中日混血”到“三国杂交”


   说叶其昌是日寿在福州,乃至在中国传承发展最早一批的人,属于“日寿中国行”的先驱,应该是不会有错的。而叶其昌之于兰寿金鱼,之于整个福州金鱼界,尤其是致力于日本兰寿在中国的开枝散叶,从而缔造了一个二十多年的“国寿神话”,应该说他是功勋卓著的。因此,谈中国化的日本兰寿,必谈叶其昌;谈纵横市场的福寿,那也必谈叶其昌。因为,兰寿始于中国,就是始于叶其昌。
     那么,究竟福寿是如何来的呢?用叶其昌自己的话说,是经由广东某金鱼商从日本引种,赠送给叶本人,叶经两次繁育,精心挑选所得。

图中文字截自叶其昌发表于“水族世界”中名为《与福州金鱼同行》一文



    严格意义上讲,其实称呼福寿为“中日混血”并不准确,福寿原本就是纯种日寿的后裔。叶其昌在多年之后,定向培育,用他的话说叫“定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兰寿金鱼风格”。事实上,由于实际信息的不畅,以及对日本兰寿历史的不了解,叶其昌并不知道他的“形体雄浑,游资威武,尾柄粗壮….”的“老版国寿”,早在几十年前,甚至一个世纪之前,就已经在日本出现过,叶其昌的福寿其实并没有脱离开日本兰寿的发展轨迹。
    但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叶其昌用他的标准“按照我自己的审美标准,好中选优,塑造我心目中的兰寿金鱼….”成功的定型为“老板国寿”,这也不失为一种他个人创造力的体现。而对日寿的改良,即便是叶其昌他还谈不上是开创者,但是,毋庸置疑!他算是兰寿在中国发展的第一人。众所周知,2000年之后日本兰寿才慢慢开始渗透到中国大陆,而这之前,至少要早了十多年,从叶其昌开始,兰寿金鱼早已经“改头换面”潜移默化的渗透到中国金鱼爱好者的心目中了。因此,用叶其昌这个中国人的“审美观”,配上“日本纯种”所创造的“叶其昌系兰寿”(即老版国寿),从概念上讲那就是标准的“中日混血”。





    有时候我在想,从某一个层面来看,其实叶其昌兰寿大有点日本协会的味道,而叶其昌本人,若是放在日本协会界,那也必定是“一家宗师”。先不说兰寿金鱼本身。从做鱼的思路,做鱼的过程,做鱼的结果,以及这做鱼结果给后人的启发和影响上来看,叶其昌无论是在哪方面的造诣,应该说都是丝毫也不输给当今被中国人所追捧的诸如 “南泽美诚”、“山田芳人”、“狄古富士夫”等人的。为什么有如此的说法呢?先让我们回到兰寿金鱼的身上去。
     如果说叶其昌兰寿(老版国寿)是十足的“中日混血”,那么当今的福州兰寿,那就是不折不扣的“三国杂交”了。如今的福寿,应该是以叶其昌福寿(老版国寿)为根基,用寿星、花虎杂交,取“泰寿血统”杂交,三国血统混交而成的。(这个改良福寿的思路,经福州某大场鱼老板高调的在电视节目中宣传,早就已经变得“家喻户晓”了)。




   因此,看着如今的福寿“面目全非”,早就与自己当年所培养的兰寿 “愈来愈远”,叶其昌发出这样的牢骚:




    这里面存在一个理念的异同问题。对叶其昌而言,显然当今杂交之后的福寿,并不是他本人所期望的,或许他本人持有的还是一个金鱼“提纯”的理念。我相信,注重血统,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认识做鱼,且严格要求标准,这也是所有日本协会系名家们的整体思路。殊途同归,对于叶其昌,或许潜意识里他也是这样认为的。
    与叶其昌不同,福州渔场人从这个观念上,显然是达不到他的高度的,意识上达不到他的高度,那结果上就一定达不到他的预期,甚至是南辕北辙!“金鱼本来不就是个杂交的玩意儿嘛”!事实上大部分从业者更愿意信奉这句话!对于叶其昌之后的福州渔场人来说,或许他们认为“杂交”会给兰寿带来更新、更广的一片天地,急于改变叶其昌福寿的面貌,得以创造出属于自己渔场风格和特点的兰寿,这无论是对市场还是对自己的声誉,都是迫切需要而又极其有诱惑力的。
   总体而言,从鱼本身去说,在一个培育方向上,叶其昌与福州渔场应该是存在分歧的。
   且,叶其昌做为当年“公家人”养鱼,自然是要任着自己的性子来做鱼的,而摸爬滚打在商业市场上的各个私人渔场则就完全不同了。他们有生存的压力,他们有谋取利益的驱使,他们要迎合市场需求,他们那“先为吃饱饭,而后再谈文化”的初衷,怕不是当年的叶其昌所能经历的。而恰恰是当今福州渔场的五花八门的杂交,全面的“商业化”,充分的迎合市场,这才体现和创造出了福寿相当巨大的商业价值。
   那么,为什么无论从何种角度去解读,叶其昌就是要比这帮福州渔场“高了那么一筹呢”?是因为,一个人的价值体现,往往是要经历一个“得失”的辩证过程的,“鱼与熊掌”往往是不能兼得的。叶其昌“吃不吃得饱饭”不得而知。但是,我知道叶其昌是做出了“文化”的,而且这个文化做的很巨大。而在我看来,其他福州渔场,他们即便是“吃饱了饭”,那“文化”也未必就能做的过叶其昌。这是因为,不光是“人”的因素,从“环境”上看,其他的福州人也早已失去了当年叶其昌的历史机遇。从一个正常的行业生态平衡上讲,也不允许有太多的“大师”和“巨匠”共同存在!
   因此,福州渔场选择的“利益”和“效益”。福州渔场的识时务,反向的衬托出了叶其昌对待兰寿的理念和态度的“不同流”,也恰恰证明了叶其昌兰寿身上镌刻了叶其昌个人的印记,这是凌驾于商业价值之外关乎金鱼的个人荣耀。显然,回过头去再说叶其昌,他若不是“一家宗师”,谁还敢说自己是呢?

     那么,当今的福寿现状又是怎么样的呢?当今的福州渔场是怎么一个情况呢?接着往下说。


第三个部分:“福寿”的现状





图一,这应该就是早期的“老版国寿”,时间标注1993年。这就是90年代的福寿。
图二,摘自寿网”国寿雄风“版块,早期的樱花,应该是2005年之前的。
图三,摘自“国寿雄风”版块,标注为:北京鱼友老焦在福州渔场所拍,图片上传时间是2008年,预计应该是在2005年—2008年间。
图四,整组为某福州鱼友发至寿网,时间为2015年,相信这批也不足以代表整体的当今福寿的优良。


   在说“国寿”现状之前,先要接着上一段叶其昌所指责当今福州兰寿的问题,引入一个与之相关而又非常有普遍性的话题。即,现在坊间、论坛,总是有人抱怨如今的福寿如何如何不好,以前的福寿又如何如何好!这其中不乏早已成为大家的主流意识。我也不免受其影响,“人云亦云”的批评如今的福寿“傻、大、肥……”,
   而客观的说,如今的福寿真的就这样不堪吗?才历经20年的国寿就这样衰败了吗?我分别从不同的四个时间段截取了几张图做对比,从大量的福寿的照片上来比较,从90年代到今天,福寿似乎也没有出现太明显的“退化”现象。若是冷静的思考一下,如今福州渔场,繁育饲养规模化,销售渠道多元化,信息交流频繁化,在各个因素统统都发达的今天,又是地域集中化,外加“子承父业”、“家族式”联营居多,福寿人养兰寿居然要比二、三十年之前还要倒退?这似乎是不太可能的!事实上,当今的福寿比之从前的福寿,有丢失的可值得怀念的东西,但更多的是有比之前形象更为精彩的部分。单从外形上看,这变化其实相对来说也是很细微的。因此,我认为对比从前和现在,根本不足以定论当今的福寿就比“老板国寿”差。当然,如今的福寿产量巨大(包括非福州产福寿),良莠不齐而又充斥在各档次的销售渠道流入各种市场,这也是不争的事实,从侧面给予人一种“福寿”品质大不如前的感受也是自然而然的。但这并非是福寿被人屡屡诟病的真正原因。
   我认为真正的缘故,也是影响许多人有这种“福寿日薄西山”的感受的原因,是与“自2005年之后,日寿的相关资料、照片和信息,迅速而又大量的涌入国内”有直接关系。从兰寿金鱼本身出发,包括日本兰寿的品评、鉴赏、繁殖、饲养的理念,“抢了福寿在国内的风头”!更有甚者,日本兰寿有令中国人艳羡的,不断代的传承历史和有机构、有条理的民间组织形式,种种这一切,在极大程度上刺激和改变了中国人玩赏金鱼的传统观念。这无疑也直接的冲击了国内传统品种,包括新兴品种福寿金鱼的市场。(这一点,中国兰寿网的成立和发展,便是见证)
   可以这样断定,要说在90年代到2005年这十几年,福寿做为“高级金鱼”在国内算作“一枝独秀”的话,那么,显然日本兰寿带着日本兰寿业者以及相关的各路信息切入国内,就是对国内福寿在金鱼地位上的震动。同时,日寿也在不断的影响改变着消费者的观念。于是,用一句俏皮话讲:不是福寿动了谁的奶酪!而是谁动了福寿的奶酪!这个谁,其实就是日寿(包括泰寿)!
   人们从消费理念上已经不满足于当今福寿金鱼的现状。至少,金鱼爱好群体中的一部分先行者已经开始转换了玩鱼的思路,将目光更多的投入到了海外兰寿的身上。就说日寿,日寿金鱼以及与日寿有关的金鱼理念和技术上的普及,在这个金鱼圈子,在中国福寿面前,是体现出了一定的先进性的。而日寿,在这个时候这对许多金鱼爱好者来说,无疑是有着巨大的吸引力的。不可否认,许多的兰寿爱好者,开始就是从喜爱福寿开始,然而他们接触到日寿之后,便抛弃了福寿。用一句我揣度的话来形容:或许,他们从日寿身上体会到了真正的兰寿的魅力,这无疑又是对金鱼认识上的一种深化!
   而福寿的坚决拥护者包括与福寿有利益挂钩的部分群体,他们当然会不遗余力的维护福寿在兰寿金鱼中,甚至在中国金鱼中的地位。但是,面对当今福寿所遭受海外兰寿所冲击的局面,其实他们也束手无策。许多人就将对福寿的感情寄托到了“从前”。而怀念“老版国寿”并不在于“老版国寿”比之当今国寿是如何如何的好!怀念“老版国寿”,恰恰是在怀念叶其昌的那个时代,是在怀念福寿最开始兴起发展时“登高望远,一览众山皆小”的那份独一无二的荣宠时代。这只不过是一种情怀,一种怀念辉煌从前的情怀!而这种思绪的出现,毫不避讳地说,它是很有一种失落感的。
   因此,当今福寿的品相问题,并非是与早些年福寿比较的所得“退化”结论的问题,至少这先后数十年间的品质变化,其差距是不大的,至少它没有一个质的巨大改观。而福寿品质上的“问题”,这又是客观存在并被许多人所讨论的,所有的根据,那就是因为“拿福寿来跟日寿比”。
   聪明的福州人,福寿的忠实追随者,他们务实的提出了一个避免福寿尴尬的办法,那就是“不比”!偷梁换柱的将福寿当做“侧视鱼”,将日寿当做“俯视鱼”,禁止别人作比较。那么,这样做有意义吗?吊着诸君的胃口,依旧往下!


第四个部分:“国寿”是怎么唤成的


   面对日本兰寿、泰国兰寿更为强劲的竞争,意识性较强的金鱼爱好者,其实也是有一番热忱而又专注的讨论和深刻的思索的。
  “平衡,色系,是国寿发展之路。总之,我感觉国寿之路很艰难,很难和日寿抗衡,就是比泰寿也要弱几分。中国那么大,地域性又强,很难有客观统一的看法,这是国寿之殇。随你怎么形容,怎么呵护,我看国寿是大而无神,肉而无筋,散而无骨。皮粗,肉糙,尾巴小,怎么个栽字了得!”------这是我在读林海写的有关福寿的《雄风吹度梦几回》三篇文章中,摘自一位鱼友的一段留言。再也没有比这一段评价还能干练而又准确的反应出旁观者对于福寿金鱼的深度关注、细致沉思和洞悉体察之情了。如何看待福寿的发展,如何看待福州渔场的走向,之后再讲。在这之前,先来给福寿改个名字,这就是本章节的核心:“国寿”是怎么唤成的!
   当今之所以称福寿为“国寿”,从字面讲,那大概的意思就是用“国寿”来区别“日寿”了!为随主流习俗的称呼,以后,概称“福寿”为“国寿”。“国寿”这个名字从什么时候开始被叫起来的呢?我估计也是在2005年之后。毋庸置疑,兰寿网上这个“国寿雄风”版块一定是起到了不小作用的。追溯根源,无从考据。也就只能从目前我能够翻得到的,山雪兄在2009年所发的这篇《兰寿金鱼之三国演义》中去摸索寻找了。
   说到三国,比之厚重大气的曹操兵团,比之稳固灵气的孙家江山,刘备这股势力就显得寒酸弱小了一点,几度依托寄主,几度死里逃生,累累若丧家之狗,靠“坑蒙拐骗”乱世夹缝中求得一席生存之地,后积薄发,这才落得川蜀半壁江山。不管怎么样,刘备军团总归这最终的结果是功德圆满的。在这中间,“名分”这个东西相当重要,要不他刘备干嘛要上追大汉王朝十四代,非得攀一个“皇叔”之名!
   与刘备集团的崛起很相似,恰恰国寿能与“日寿”、“泰寿”成“三足鼎立”之势,就不得不首要归功于被人带上了“国”字桂冠。所谓“师出有名”,让自己先从名义上站在一个“高度”上,站在一个“正义”、“正统”的高度上,这是成功的开始。就这样,福州兰寿,在某一个时间段,无需“烛光斧影”,便做到了“黄袍加身”,悄无声息的变成了“国寿”!
上图为山雪兄所制三国兰寿侧视俯视对比图。



   自打这张图开始(或许还要更早),无疑已经注定了国寿在三大兰寿之间的形象,敲定了它在中国金鱼中的地位。显然,山雪兄这篇“三国论”着实的为国寿注入了一剂强心剂。在今年的2月份之前,我曾用早期日本兰寿的形象来对比福寿,所得定义为“国寿是日寿的倒退,国寿是日本兰寿发展演变的一个过程,并且是一个日本鱼人已经经历,并且已经淘汰的一个过程”。目前来看,我认为在一个理念上,在一个历史现实面前,这是可以肯定的。但是,倘若从实际情况出发,从我们对国寿的感情出发讨论这个话题的,即所谓的“国、日之争”,属老生常谈,似乎也没有什么太大意义了。
   但是,提出疑问,甚至是“批评”,正视国寿的现状,展望国寿的未来,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为中国之国寿或是“亡羊补牢”、或是“未雨绸缪”的,都是有意义的!用叶其昌老师的话说“我认为福州金鱼业者要有危机感,不要老是自我感觉良好,要重振福州兰寿雄风是要进一步付出艰辛劳动的”。不可谓不是用心良苦啊。(关于对福寿提出疑问这一话题,在这期间,我读了大量的老贴和一些相关养鱼人对国寿金鱼的关注性材料,尤其是林海林先生实地走访福州渔场,考察所感所想的文章,收益体会良多。)


第五个部分:客观看待国寿,客观看待福州


   回想我在“福寿你没有什么可骄傲”的帖子中的观点,我也在反思那些带着情绪攻击我的鱼友,他们为什么如此不满。可能的原因,那就是,显然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忽视了“国寿的好处”。或许,许多“国、日之争”的观点,都仅仅是局限在“国寿”、“日寿”的金鱼本身的优劣对比上,局限在“日寿、国寿”饲养、繁殖以及鉴赏的理念的争议之上。而换一种角度去想,从中国金鱼的大环境考虑,福州的国寿从影响力上讲,已经是非常了得了。福州渔场也同样具有中国金鱼界的代表性。


   中国金鱼低端化,低端市场化,从来都是金鱼业者以及相关人员所持续诟病之处。而福州的国寿(包括福州其他金鱼)却实实在在的将“金鱼”这一“农产品”提升到了“工艺商品”的位置(特别要指出,农产品――工艺品――艺术品的这样一个阶梯观点,也是我从林海的文章中读到的)。福州在做渔场这一点上,品质的改良以及成本的投入,包括最终价格的提高,这无疑又是对国内金鱼行业,国内金鱼市场的一个促进和提升。福州国寿也是实实在在的泡在了市场中,经受住了“检验”。通过大规模的,有效的商业操作,它引领了潮流,并使得国内整个的金鱼市场的提升,这一点不容忽视。(在这里插一句话,同样是呼吁“高端”路线,若是拿福州国寿来跟北京金鱼想比,国寿的能量显然要比“王虎”、“宫鹅”这些传统品种大的多。)
   反过来说,福州金鱼之所以为这么多人所认可,怕是这样来定论也不是不可以的!那就是:有可能国寿从某个层面恰恰已经开始代替传统型中国虎头类金鱼的各色特点特征和审美价值,抛开商业操作,这也见证了中国金鱼的“玻璃缸”审美趋向在目前是要比之“木海瓦盆”,比之日本式“水槽”,广泛的多,普及的多!而传统虎头类金鱼其实用玻璃缸并不能够最大程度的展现其美感。(这一段的这个话题,只做为一个模糊的猜想,目前还不足以成为一个成熟的论点)
   说完国寿,再说福州国寿渔场。因我从来没有接触过任何福州渔场以及相关业者,无从得到一手资料,将林海在几篇与福州渔场业者的交涉中所得他们的观点和想法做为参照,肤浅的谈谈看法。
   如果从金鱼文化以及带有人文色彩的人的观点去看,显然,所有对国寿的种种揣度、思量,那一定是丰富而且灿烂的。如果从“从业者”的角度考虑,那这些实践者的观点似乎更为接地气,更符合本土人情和实际情况。许多金鱼业者或许没有超出金鱼之外的更多的文化知识,不过他们所在现实中经历的,却又是太多集金鱼抱负于一身的人所无法触及的。
   在许多人眼中国寿的弊端,包括叶其昌对国寿所做的种种呼吁和批评,或许到了福州的一些国寿从业者那里,也只不过是“当面点头,心中暗叹”罢了。前者在指出国寿的问题,而后者可能想的是北方“论斤批发”的金鱼的诟病。要求福州渔场如何如何,也只是表达出自己的或是少部分人的对国寿发展的愿望,仅此而已。而事实上,福州的水泥池比之河南的大坑塘,已经是非常的令人骄傲了了。换句话说,“大坑塘”还在地摊上徘徊着为“糊口”着想的今天,“水泥池”已经开始全面的走向中、低端市场,走出国门,在“糊口”的基础上“挣存款”了。
   我们在给“水泥池”打建议稿的时候,是不是该先要给“大坑塘”开个批评会?能批评吗?不能!因为那样在他们业者看来,这无疑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这不公平!
   然而,所有的对他们的呼吁、建议之声,却又是迫在眉睫的必须要说的。这看似矛盾,事实上却又是非常简单。为什么叶其昌会正面的对福州渔场提出警告?是因为,无论是“大坑塘”还是“水泥池”,这已经面临着危机,那就是小规模精养化路线开始慢慢崛起,消费者的欲望在不断的变化和深化,这一切都会对他们的固有市场,带来一些冲击和影响。对于国寿,那是日寿以及泰寿在不断的种鱼引进,不断地国内繁殖所带来的市场分割,甚至是生存威胁。金鱼市场化的今天,无法存在地方保护主义,无法存在民族主义。这便是他们眼光长远的人近几年来所奔走相告,迫切呼吁的原因,这也是对福州渔场和国寿的“未雨绸缪”。
   回到本帖我在第三个部分所说的,散落在论坛上的那些盲目崇拜而又自闭排外,那些缺乏远见的福州人,那些青红不分的福寿鱼场追随者,试图忽略、避免、甚至禁止拿国寿和日寿做比较的人,他们这样做有意义吗?此“掩耳盗铃”之举,不仅不能够起到一点意义,根本就对国寿发展的阻碍!事实上,他们也不能够阻挡社会舆论的兴起,也不能够阻止客观形势的变迁。再回看叶其昌对福州渔场的批评和担心,如此高瞻远瞩!又如此鹤立鸡群!这才是从感情上对国寿的一种关心和挚爱。
   当然,福州渔场客观的格局不会因为个人意志就可以霎时便能够改变。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中,“大坑塘”依旧是“大坑塘”!“水泥池”也依旧是“水泥池”!这是正常的,这是现实的,也是应该的。对于福州渔场来说:显然,经过两代人的经营,这个目前的现状,已经是相对稳定的,也是难以突破的。只要国寿相对来说还能够基本稳定住自己的市场份额,还能够“吃得饱饭”,这就可以将就一直这样稳定下去的。想起之前有鱼友所提的疑问,为什么引进日寿、泰寿,国内繁殖的怎么看怎么像国寿,于是许多人将这看做“一方水土养一方鱼”,难道国内就该是养“国寿”?从某种层面上说,就该这样!福州渔场,尤其是大渔场,如前面所言,就该这样,就该维持在这个现状。同样是有盈利,其实擅自改变局势,无疑是一种巨大利益的损耗,比如出口,外面人喜欢国寿,干嘛要改。况且,对于绝大多数的福州渔场,我相信现在他们也根本还不具备这个能力来深化改革自己的经营模式和培育方式。
   因此,不改变现状便是最可行的、最稳妥的、也是最合理的方案,这是站在从业者的实际利益角度,做的一个靠谱的考虑。
   此外,对于福州渔场,一定会有少部分的,有实力、有远见的人,会根据呼吁者们的理想和心声,走出改变自己的一步。他们如何走向?!那就是长久之计要做两手准备。或许,这少部分福州渔场可以另辟蹊径,抛开各种脱离市场需求之外的,脱离金鱼本身品质之外的什么民族主义,传统主义等累赘,全面的、深入的、彻底的学习日本和泰国的技术和方式。比如,大渔场可以独立出来一个空间,专门做“小规模”,而且必须是互不交叉,互不影响。粗养和细养同步平行的进行。引领潮流的高级“艺术品”要有,冲击市场的“工艺商品”要有,渗透力强的,大量制造的低端“农产品”也要有。日寿有冲劲,那就全面的、彻底的学习日本,就从玻璃钢水槽开始;泰寿深入人心,那就全面的彻底的学习泰国。只要是能赚钱,能占据市场的,能引领主流价值的,就要去做,而且是要不带有任何包袱的去做!当然,这对福州人来说,其实真的很难!这个过程中,习惯了全面商业化,功利化,习惯了就以“卖鱼为生”的福州渔场,能否扎实的具备日本兰寿人那样的素质和理念,包括技术。那就只能是看个人造化了。叫我说,不要去猜结果,一切也就只能是在设想和建议中,慢慢的来了!
   回到我这一章节题目,如何客观看待国寿?又客观看待福州呢?那就是肯定它们带给中国金鱼市场的价值,同样,要捅破它们过分“虚浮”的泡沫神话。至少,让它们展现在全国消费者的眼前的时候,是一种真诚的、朴实的、谦逊的一种状态!如何展望国寿和福州渔场的未来呢?用兰寿网一位名叫“桥本龙太郎”的鱼友在我帖子中的留言说:我们必须全面彻底的向日本兰寿界学习。这话听上去有点绝对,有点讨厌,但也是有点道理的。至少,这话他说的很有趣,很有意思……


后记
   一朝悲,一朝喜; 一众狂欢,一众嬉闹;大不了烦心了便不去想它!仅此而已!这贴说国寿说的有点“认真”过头了,难免显得凝重。换一个更为轻松的想法,假如这日寿、泰寿,一切的海外兰寿在国内一阵高潮之后,便不能扎根这片土壤,会怎么样呢?如同三国鼎立之后,历史颠倒了魏蜀吴的最终结局,魏、吴两国萎缩殆尽,这蜀国到最后一统江河,那又会如何呢?历史不能颠倒。但是,这“国寿”才刚刚开始,这日、泰还没站稳脚跟儿,说不定咱们国寿还有颠覆历史的机会呀!
   ……
   本想就取春节期间那个“盖棺定论”做名字,怕又引起福州人情绪上的不适和不必要的争执,也确实不太谦虚。因此,更名为“抛砖引玉漫谈福寿”,做九千字书,算是给福州那帮人的一个兑现和交代吧。有点冗长又有点混乱,我也实在是懒得逐字逐句的再调整了。随便挑着有兴趣的看看就行了。引用摘抄了不少鱼友和网上的资料,就不一一言谢了!另,读老贴有益,诸位亦可多去查阅研习。
   我辈鱼友,寿网共勉!




[ 此帖被房蜂是念叨在2015-03-31 09:01重新编辑 ]
1条评分兰寿币+500
子期 兰寿币 +500 优秀文章 2015-04-05
离线babyb1ues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5-03-31
沙发,欢迎大神闪亮回归
离线不再犹豫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15-03-31
拜读了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15-03-31
回 babyb1ues 的帖子
babyb1ues:
沙发,欢迎大神闪亮回归

回仁兄,虽然我心中高调的在呼喊:爷我回来了
但是还是得谦虚的说:谢谢了,实在不敢当!



离线沈西楼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5-03-31
看完帖子才回过头,一看原来是房十佳!您出来了?看来这次闭关有用啊,要是照这个路子下去,今年的十佳某先投您一票!
离线80154066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5-03-31
查啦不少资料  认真
离线深中鱼毒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5-03-31
仔细看帖子,学习了
离线雄霸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5-03-31
路过~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5-03-31
开卷有益
离线1234567899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5-03-31
其实,你是不懂鱼的,再长的篇幅也是罗列辞藻堆砌方砖,没什么可读性。还是做真实的自己吧!以前不是挺好的吗?个性鲜明,何必为了一盒区区版主违心的讨好别人呢?做了总版幼嫩如何?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提到某人:
选择好友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