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
PU?k
之所以说我们的“冬景老人”整天弄得跟真的似的,主要在于我们的“冬景老人”是个认真的人。他的这种认真主要表现在要让别人也觉得他很认真,就像一个演员,努力想让观众入戏的样子;因而称之为表演才更恰当。 18Pc4~>0
57)S"
据说表演的方式有许多,其中一种沉浸式的比较带感。就是演员把自己完全代入角色,乃至不疯魔不成活。不过,我们的“冬景老人”远没那么高级。如果用一首通俗歌曲来形容的话,那他就在“半梦半醒之间”。当然,梦是美梦,所有的痴心妄想都在其中;清醒的部分则是怎样来构建这个梦境。 4kNf4l9Y
`.Y["f
1B
在此之前,我相信我们的“冬景老人”犹为少年那会儿,已经根红苗正,是块材料了。怎奈时势造英雄,相形之下,唯有群众演员适合生存,与那光芒万丈主角是注定无缘了。不过,无论如何,作为一个演员的自我修养却始终贯穿了他的一生。譬如那句“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教训,简直成了他的座右铭似的,仿佛鲁迅先生留予三味书屋那枚供人幸足观瞻的早字,不同的是,我们的“冬景老人”却非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类型。假如非得借以动物比喻,我觉得他还是像喜鹊多些。特别是成语喜上眉梢、声名鹊起,抑或年画喜鹊登枝,要么喜结连理的喜鹊。几乎千篇一律,不胜其烦的模样。其实喜鹊也会学舌。记得小学课文上说它鸣声清脆。我家老姨夫曾经养过一只,尤其爱学猫叫,那种“春叫猫来猫叫春”的动静,着实难听。倒是有种灰喜鹊会喳喳的聒聒不休,但它们都属鸦科,无非就是讨个彩头,美化而已,怎么可能动听呢。似乎有点儿扯远了。话归正题,可惜我们“冬景老人”的演技却不敢令人恭维。首先就是太假,正所谓过犹不及,总想拿捏那副老艺术家的派头,结果拿腔拿调,可怎么捏造都空洞无物,乏味至极。而他则不自知,相反还变本加厉,随之成了独角戏一样;而独角戏又称滑稽戏,他是看着挺滑稽。不禁想起一则旧时的民间笑话,说一王子,不对,乃一自负才子之人巧遇欧阳修,反正经过一番打脸而不觉悟,末了仍旧夸夸其谈,大言不惭道:诗人同登舟,去访欧阳修。欧阳修也是很无奈,只能摇头苦笑道:修已知道你,你还不知(羞)。用今天的话说:这是一个谐音梗。脱口秀演员的最爱。所以,我们“冬景老人”的狼狈不堪,究其问题的关键所在,根本就是整段垮掉,而不可救药。但往往尴尬的却不是他本人。因为他一直都在那儿十分认真地表演着,表演着...... 7s,IT8ii
4
Yc9Ij
这就好比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有时只怪时候未到罢了;对了,今天你认真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