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2
  • 4877阅读
  • 21回复

津轻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yaojin

只看该作者 20楼 发表于: 2006-12-03
[談日本金魚] 一.<日本金魚的歷史> 公元1502年中國金魚首度踏上日本國土,由大阪府?(土界)市輸入,至今約有500年的歷史.在江戶時代,武士間頗為盛行.直到江戶時代後期,一般大眾才得以飼養.期間(1661-1680年)出現了[地金].(1715年)出現了[和唐內].(1764年)[卵虫](蘭壽)登場.(1772-1788年)[琉金]輸入.(1800年)[荷蘭獅子頭]飼育.(1845年)[土佐金]出現.(1862年)[大阪蘭壽]開始有品評會.接下來明治時代以後,有更多的日本金魚被培育出來.在(1870年)就有[出目金]的銅版畫.(1887年)[鐵魚]出現.(1833-1892年)有[秋錦]出現.(1902年)[金蘭子].(1908年)[弘錦].(1912年)[五花琉金].(1923年)[朱文錦].(1931年)[東錦].(1965年)[江戶錦]等等,都陸續出現了.二次大戰後,日本經濟逐漸復甦.1959年後中國金魚又開始輸入日本.開創了日本金魚的新紀元. 二.<日本金魚的種類> (一).元祖品種 [緋鮒]:提起日本金魚自然要從[緋鮒]開始,所謂"緋鮒"就是紅色的鯽魚,也就是[紅鯽].是由中國傳入的品種. [和金]:"緋鮒"自然是鯽尾,後來發展出三尾.四尾的[和金].[和金]者,顧名思意"日本產的金魚也.當然其元祖,仍是輸入自中國. (二).四大天王 [蘭壽]:1764年中國的蛋種金魚傳入日本,當時日本人稱之為"卵虫".因為"卵虫"之音與"蘭鑄"相同,所以現在漢字都寫成"蘭壽(加魚部)."蘭壽"之美,在於頭部豐碩的肉瘤,碩壯的身軀,張力強的尾鰭,均衡的整體美,以及律動優美的游姿,使得[蘭壽]擁有"金魚之王"的稱謂.也因為"蘭壽"的好魚甚少,才引人更努力的追求優質的個體,而成為最常比賽,最受金魚迷青睞的品種. [土佐金]:"土佐金"是純粹日本人培養的品種.具有極為華麗的反轉尾.有"金魚之后"的美譽.為高知縣(又名"土佐")培育出來的名魚.土佐金出現至今已有二百餘年的歷史,昭和44年(1969)指定為[特別天然紀念物].根據記載有兩種說法:1.由"琉金"突變而來.2.由"琉金"與"大阪蘭壽"配種而來."土佐金"的特徵為:1."文魚"的體型(頭尖.腹圓,但無特別隆起的背).2.三尾(尾蕊相連).3.尾鰭"後"尾幅寬而平,"前"反轉成"袋".4."金座"大而平,閃閃發亮. [地金]:1661-1680年間出現了極為了不起的[地金],自古為愛知縣的三河.尾張地方飼育的品種.昭和33年(1958)訂為愛知縣[天然記念物].牠具有四片如孔雀開屏般的X狀尾鰭,這是由"和金"突變而來.不僅如此,牠還以[六鱗]的方式來呈現色彩.所謂"六鱗"就是中國人講的"十二紅".六鱗怎麼個算法,有點傷腦筋.總之,全身必須為白色,而口.各鰭均為紅色才算標準.不過,加上"眼紅"和"雙奴"(腮紅),更受歡迎.要達到這個標準,非常不容易.因此,才有所謂"人工調色"的方法,來製造"六鱗"."人工調色"就是用草酸等酸性液體來侵蝕鱗片.還有,用"剝鱗"的方式,在三個月前把鱗片剝掉.那麼,重新長出的鱗片,就會是白色.不僅如此,連頭皮也要剝掉.實在很殘忍. [南京]:"南京"是由"丸子"(蛋魚)汰選出來的,跟"蘭壽"的原型相似.是明治時代,島根縣出雲地方飼育的金魚,所以,又名為[出雲南京].昭和57年(1982)指定為島根縣[文化財天然記念物]."南京"頭小而尖,無肉瘤,無背鰭.身體圓肥,尾柄較細.短尾鰭而張力良好.色彩方面,以"六鱗"為佳.不過,背部有鮮豔的紅色斑紋,腹部有些鹿子斑紋,也很受歡迎. 以上四種,是日本最受歡迎的金魚,常常有"品評會"舉辦.而且,土佐金.地金.南京這三種金魚,都有[保存會]于以保存. (三).一般品種 [琉金]:"琉金"於"江戶時代",從中國經琉球在經鹿兒島輸入日本,所以稱為[琉金].琉金的原型就是"文魚",經過多年的汰選,而發展成現在背部特別隆起的體型.此外,仍保有文魚之頭尖.腹圓.長尾的特質,且特別注重紅.白分明的"更紗"色彩.[琉金]是俯視.側視皆宜的魚種.因此,張力良好的尾鰭是很重要的. [Calico]:"Calico"是外來語,"印花布"的意思.就是中國人講的"五花".因為美國買主指名要Calico,所以就成了品種名.根據日本書的記載,是由"三色出目金"與""琉金"交配而來."Calico"具有"琉金"的體形,透明的鱗性.藍色底,紅色花紋和黑色斑點.大家習慣稱為"五花琉金". [出目金]:"出目金"中國叫做[龍睛],五百多年前就出現.而日本的[出目金],想必也由中國輸入.所謂"出目",就是眼睛突出的意思.不僅突出,而且很大.其種類有[紅出目金].[黑出目金]和[三色出目金]."三色出目金"就是中國的五花色,是屬於透明鱗. [荷蘭獅子頭]:"荷蘭獅子頭"可不要以為是荷蘭出產的獅子頭,其實是道地由中國輸入的[獅子頭].主要的色彩有紅和紅白.江戶時代在1800年即有飼養及文獻的報導.而明治時代頗受歡迎,在當時是很珍貴的品種.因為是由荷蘭船隻帶進來的,所以稱為[荷蘭獅子頭]. [東錦]:"東錦"就是"五花獅子頭".根據日本書的記載,是由"三色出目金"與"荷蘭獅子頭"交配而來."東錦"是透明鱗的,以肉瘤發達,並具有藍色底,紅色花紋,黑色斑點,色彩鮮明而受歡迎. [朱文錦]:"朱文錦"根據日本書的記載,是由"三色出目金"與"緋鮒"及鯽尾的"和金"交配而來的."朱文錦"具有長型的尾鰭和透明鱗五花的色彩,即中國所稱的"五花燕尾".鮮明的藍色,是不可缺的. [江戶錦]:"江戶錦"是由"蘭壽"與"東錦"交配而來.跟中國的"五花蘭壽"相似.是昭和40年代(1965)做出的品種.具有蘭壽的體形和五花的色彩. [京錦]:長尾型的"江戶錦",叫做"京錦".同樣是由"蘭壽"與"東錦"交配而來.具透明鱗,五花的色彩,長而美的尾鰭.以中國式的名稱,可稱為"五花高頭蛋鳳". [櫻錦]:"櫻錦"是由"蘭壽"和"江戶錦"配種而來.部分紅白透明鱗,具有水彩般渲染的效果,也像櫻花的花瓣.近年較受歡迎.紅白透明鱗蘭壽,在中國稱為"玻璃花蘭壽". [濱錦]:"濱錦"就是中國的[皇冠珠鱗](鵝頭珠鱗).1967年,濱松市的清水徹二氏,從香港輸入[皇冠珠鱗].1975年蒲郡市的渡邊茂夫氏,將頭部泡狀肉瘤發達的個體分離,而產生的.1978年命名為[濱錦].其實,[濱錦]跟[皇冠珠鱗]並無兩樣,要說是日本金魚,實在牽強.就好像我買了些[朱頂高頭](鶴頂紅),把肉瘤發達的個體分離,而產生的肉瘤較發達的[朱頂高頭](鶴頂紅),可以另訂新名稱嗎? [山形金魚]:"山形金魚"跟中國的"紅白燕尾"及美國的"彗星"(COMET)相似.其紅色主要在背部,尾鰭長,尾幅廣而柔軟.其實,都有個別差異,難以依此確認.自古產於山形縣庄內地方,故又稱[庄內金魚]."山形金魚"是耐寒性很強的金魚. [鯖尾]:"鯖尾"又稱[玉鯖尾].新瀉縣中越(古志)地方生產的品種."鯖尾"具有琉金的體形,卻有燕尾的長而柔的尾鰭.看起來是"琉金"和"山形金魚"雜交的產物,其實是"山形金魚"的變種.主要的色彩,是鮮艷的紅白. <<日本已滅絕或接近滅絕的品種>> [大阪蘭壽]:"大阪蘭壽"是一個古老的品種.以大阪為中心,頗為盛行,在江戶時代末期還會舉辦"品評會". 可是自從[獅子頭蘭壽](日本蘭壽的前身)出現以後,就人氣大衰.再加上昭和20年間二次世界大戰局勢混亂,人們無心飼養,就滅絕了. 戰後,日本金魚玩家頗為懷念[大阪蘭壽]的風采,經大和郡山市西川繁次郎氏苦心復育,終於成功.現在也有些玩家正繼續努力,期望恢復[大阪蘭壽]的昔日風貌.   [大阪蘭壽]是什麼模樣呢? [大阪蘭壽]具有蘭壽的體形(無背鰭),粗壯,但頭稍小(不是尖頭),沒有發達的肉瘤,卻有一對尚稱發達的"鼻摺".各鰭短,尾鰭宜長而寬廣.以三尾為佳,也有四尾.張力要強,向左右伸展. 色彩以六鱗(十二紅)為理想,再加上"雙奴"(鰓紅)更佳. 以目前日本做出來的[大阪蘭壽]來說,離理想還有一段距離,尚待繼續努力. [和唐內]:"和唐內"是和金和琉金雜交的品種.具有和金的體型,琉金的尾鰭.有三尾.四尾和櫻尾.顏色以紅和紅白為主.套句中國名稱,應為"長尾鯽文". 在江戶時代被普遍飼養著,但現在已不被喜愛,也沒在生產了. [金蘭子]:"金蘭子"可說是沒有背鰭的"金鯽",也可說是最原始的"蛋魚".可是牠是"和金"和"蘭壽"的雜交種. 顏色有紅.紅白.虎斑等,也沒有肉瘤.目前沒有固定的品系,也不再被飼養. [秋錦]:"秋錦"是由明治時代著名的金魚養殖家"秋山吉五郎氏"作出,故稱[秋錦]. 是由"荷蘭獅子頭"和"蘭壽"雜交的品種.體形像"荷蘭獅子頭"但沒有背鰭. 中國名稱應是"獅頭蛋鳳". [津輕錦]:"津輕錦"是青森市附近,在江戶時代飼育的品種.一度絕滅.不過,現在有相同特徵的金魚再現. 體型圓,沒有背鰭.跟"秋錦"相似,但肉瘤不發達. 中國名稱可說是"蛋鳳".不過,"蛋鳳"完全沒有肉瘤,頭形較尖.而"秋錦"頭形較圓.   [弘錦]:"弘錦"是由"津輕錦"和"蘭壽"雜交的品種.青森縣弘前市地方曾經飼育,但現在已滅絕. [鐵長尾]:"鐵長尾"可說是鯽色的"文魚"(琉金),也就是沒變色的"文魚"(琉金).現在已經沒有人生產了. [鐵魚]:"鐵魚"是琉金與鯽魚的雜交種,具有鯽魚的體形,鯽魚的色彩.不過,具有長長的燕尾. 雖然已沒有生產,但宮城縣魚取沼有出產,並指定為國家的天然紀念物.
离线爱鱼的人
只看该作者 21楼 发表于: 2006-12-03
楼上的好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提到某人:
选择好友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