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2
  • 13313阅读
  • 45回复

溢流虹吸管工作原理及其DIY实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henk
只看该作者 30楼 发表于: 2016-11-25
回 gong39 的帖子
gong39:呵呵,原来你是先行者老前辈啊,失敬失敬。你后来的那个不就与我现在介绍的一样吗?而且后面那个帖子中也有鱼友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至于病鱼或脏东西给吸到入水口,那可不单单是溢流虹吸管才能遇到的问题,把入水口安装较大的网门就解决了。 <a&w$Zc/  
 (2016-11-25 22:22)  iCJXV'  
cOf.z)kf6  
是一样的,所以我知道它吵。那位鱼友的办法就是你上面加阀门的办法,我不愿意用的理由同上。至于用硬管嘛,那是没用的,我试过。
离线gong39
只看该作者 31楼 发表于: 2016-11-25
你提的问题倒是很值得我注意,在后面的DIY实验中,我看看能不能找到解决你所说的问题的方法。
离线一灯莹然

只看该作者 32楼 发表于: 2016-11-25
很实用的
离线轩辕老祖
只看该作者 33楼 发表于: 2016-11-28
这不是虹吸,这是连通器原理
离线gong39
只看该作者 34楼 发表于: 2016-11-29
第三篇  如何区分连通、虹吸与溢流
>7 cDfv"  
          这是临时额外增加的一篇,主要是针对网友反馈的问题而临时写的,而且版主“非地球虫子”与楼上网友也提到了“虹吸”的概念问题,所以一并通过此篇予以解答。 YM.  
    网友“henk”提到虹吸现象是在连通器处发生,下水管处发生的只是溢流现象,这恐怕是最典型的一种认识。我不能说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因为这个倒U形连通器确确实实是通过虹吸原理来实现联通作用的,而最简溢流虹吸管下水管处也确确实实没有具备常规虹吸管的倒U形结构。然而,事实上那个倒U形联通器虽然发生了虹吸现象,却并不是我们溢流虹吸管作用原理中所强调的虹吸,你完全可以把它改成一个直通管,而不会影响它的工作原理(如果以此来实际操作,则必须在两缸侧壁打孔——这本身就违反了它存在的目的——我们使用联通器的本意就是要避免在鱼缸侧壁打孔)。而且,最简溢流虹吸管看起来确实与传统真正意义上倒U形虹吸管完全不同,但它却是我们溢流虹吸管把溢流变成虹吸的关键原理所在。通过下面三张图示,相信大家可以看懂连通、虹吸与溢流这三者间的相互联系与区别。 ?+%bEZ`  
MOi1+`kwh  
WD*z..`  
NQcg}y  
5aXE^.`  
Q~rE+?n9 F  
Qv]rj]%  
>9yy91H  
`joyHKZI.  
U8,pe;/ln`  
;0uiO.  
"3_GFq  
oR3t vw.  
g8" H{u  
Az:A,;~+,!  
["<'fq;PJ  
_g'x=VJF  
\BO6.;jA  
%'S[f  
<|w(Sn  
#]Jg>  
    总之,连通可以通过虹吸来实现,“虹吸”(广义的虹吸)也可以通过直接的连通来实现,只要我们跳越那个倒U形连通管的习惯思维(不把它看成虹吸的必然原因与必然形式),这个问题就很好理解了。另外,溢流可以理解成有空气(大气压强)加入的水体流动——水体的流速只与出水口的大小有关——与流出后的水流路径毫无关系,而连通或虹吸是管道内的无空气加入的水体流动——除管道粗细决定流速外,管道的方向与长短也可以决定水体的流速。打个简单的比方,你在五楼,把鱼缸底部打一个孔,水会像自由落体一样徐徐地飞到地面,而如果你在底孔上安装一个管径与孔径一致的水管且一直延伸到地面,那么你一缸的水会非常快速地排尽,这是因为水管内的水的分子吸引力与重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简单地说,是水管内的水把你的缸中的水拼命地吸下去的。这就是我们强调的溢流虹吸管的核心虹吸作用原理,与有没有倒U形“虹吸管”并无多少关系。 \l`{u)V  
vcaPd}nf  
vF/wV'Kk  
I~;H'7|e  
离线gong39
只看该作者 35楼 发表于: 2016-11-29
h72CGA|  
fc9@l a  
这里给出一点资料供有兴趣的网友参考。请大家特别注意图四所介绍的“毛细现象与虹吸现象”,并特别注意最后的介绍:“b端的滴水速度会随着它与水面的高度差的加大而加快”。而这正是我所说的溢流虹吸管的核心工作原理,只不过这里使用的是“毛细管”,而我们用的是“连通管”(不是指从鱼缸出来的联通器),但其原理实质是完全一样的。
离线seabiscuit
只看该作者 36楼 发表于: 2016-11-29
学习了,多谢。
离线henk
只看该作者 37楼 发表于: 2016-11-29
回 gong39 的帖子
gong39:第三篇  如何区分连通、虹吸与溢流 s)a-ky(  
          这是临时额外增加的一篇,主要是针对网友反馈的问题而临时写的,而且版主“非地球虫子”与楼上网友也提到了“虹吸”的概念问题,所以一并通过此篇予以解答。  Sfz1p  
 &nb .. (2016-11-29 00:29)  @M5+12FYt  
K381B5_h  
你说的是对的,不过确实不容易理解。我也是想了下才想明白的。
离线henk
只看该作者 38楼 发表于: 2016-11-30
回 gong39 的帖子
gong39:第三篇  如何区分连通、虹吸与溢流 rH7Cv/Y  
          这是临时额外增加的一篇,主要是针对网友反馈的问题而临时写的,而且版主“非地球虫子”与楼上网友也提到了“虹吸”的概念问题,所以一并通过此篇予以解答。 kY]"3a  
 &nb .. (2016-11-29 00:29)  'yiv.<4  
01mu6)  
但是另一方面,说你不对的人也是对的。虽然连接了管道后,管道内理论流速应当用与虹吸相同的公式计算,但是实际决定流速的是管道口的溢流过程。下面我来具体解释下: c+FTt(\8.  
7i"b\{5  
一个底缸过滤系统正常运行时,水泵上水的流量必须等于溢流管下水的流量。水泵上水的流量近似可以认为是一个常量。 zH1 ;h  
?'k_K:_  
溢流管下水的流量呢,可以从0连续变化到最大流量,这个最大流量对应的是底缸所有水都被抽到主缸里时,溢流管的流量,这个流量是必须要用虹吸的公式计算的,其实就是用贝努利方程算,压强用主缸液面到下水口下口的高差计算。溢流最大流量与水泵上水流量的差值,就是过滤系统的储备流量,可以认为就对应了系统的冗余度。为了系统能够比较稳定,这个储备流量并不会设计得太小。当储备流量比较大时,下水口处并不是封闭管道流体,而是处于开放管道向封闭管道变化的这么一个说不清楚的区间,下水流量实际上是由水表面溢流的流量决定的。 [<XYU,{R  
B#g~c<4<  
我见到的不少底缸过滤系统就如上所述。而我自己做的系统正好是处在溢流与虹吸交替的这么一个状态,所以噪声比较大。 /r7xA}se^  
V|YQhd0kv  
那么用阀门控制下水,使溢流管进入你所说的虹吸状态是否好呢?我认为不好,因为这实际上相当于减小了储备流量,也就是减小了系统的冗余度。 KYiJXE[Q-  
@rGY9%E  
用阀门对减小噪声有没有好处呢?我认为也没有好处。这个可以看我的另一个帖子。http://www.lanshou.cn/read.php?tid=94461
离线vwgolf

只看该作者 39楼 发表于: 2016-11-30
学习!!!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提到某人:
选择好友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