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总结:失鳔症状同水质参数里的含氧量以及饵料颗粒的尺寸大小与柔软程度有关。
1. 水中生物与我们不同的是空气中的含氧量几乎维持在21%范围。可是生活在狭隘水体空间里的金鱼却会由于水质的变化而直接影响到溶解氧的含量。根据我们的观察结果:每当水体中的微生物含菌量升高时,溶解氧是成反比而降低的。同时,如同人类的肺活量一样,金鱼也由于体质与品种的差异,对于溶解氧含量高低的忍受能力是不同的,因此,体质强健的金鱼在低溶解氧范围还可以维持健康的状态,但一般体弱的金鱼就会首当其冲,出现状况了。。。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出现鳃病!菌鳃也好,虫鳃也罢,这些严格来说都是由于低溶解氧环境所造成的结果。我们通过不断的完善饲养环境的过程中,至今才总结发现大部分的鱼病都是由于小水体低溶解氧的饲养环境所造成的直接结果。每当水质变恶劣时,酸碱度是逐步趋于酸性,这时大部分的细菌病毒类都是厌氧族群,因此,这种水质很容易引发病菌的大量滋生,相反的那些益生菌与微生物却被大量的吞吃殆尽,同时苔藻类也会由于溶解氧不足而趋向灭亡。另,含氧量也会影响鱼体内部细胞(红血球的带氧量)组织的正常运作,低含氧量时鱼儿的呼吸与消化吸收器官功能便趋于低落,这促成病因之外,也会成为鱼儿生长缓慢或停滞的最主要原因。这点可以从饲养日寿为何需要每一天都大量换水而得知。
2. 饵料颗粒度与软硬度的重要性。我们同样发现饵料的颗粒越小,碎度越大,每当吸收到水分时则很快的就成为柔软的颗粒状物质,即使有些微膨化的现象,但柔软度是不变的。因此,几年前我们就着手进行金鱼饵料颗粒的细微化,除了更容易同其它的食物配方调配混合之外,我们的主要目的就是观察该颗粒度(软硬度)对于金鱼消化吸收的直接影响。如今我们已经得到了答案,其结果是肯定的。
是故,水体环境的活性度(含氧量)以及饵料的颗粒度(粒径尺寸)都是会直接影响鱼病的发生与否。这说明了在接近密闭的室内饲养环境与户外开放空间的饲养环境是存在很大的差异。当然户外的饲养环境,如果水质管控不当,同样也会造成鱼病的发生,而更由于受到大自然环境条件的直接影响,在季节更换时期的鱼病高发期间,对于换水的要求必然就更高。
在此,我们衷心希望这些观察结果,可以阐明失鳔,鳃病等鱼病的发生病理关系,让大家在饲养金鱼时,可以更加注意到管理要点,则甚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