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蛋种发头鱼的起源和演变,一竿老竹兄曾做过精心的研究
.
*xq = QPE.b-S “对金鱼系统而较为详致的著述,最早是明代屠隆(1543--1605)的《金鱼品》,书中对金鱼颜色的论述详细,但对金鱼是否有背鳍没有明确描述,殊为可惜。与屠隆同时代的张丑(1577--1643),在《朱砂鱼谱》中,对金鱼的背鳍也没有涉及,但两人著述中,鱼已有顶瘤凸现,而无背鳍的金鱼似乎已存在。(书中出现了金管、银管,清代的曲句山农在《金鱼图谱》中,对金管、银管的注释为“凡有管者脊如虾无鳍”)。
4+,Z'J%\[7 到了清代,对金鱼形态的描述更为详尽,不光顶瘤“高而厚者(《朱鱼谱.佛顶珠》),腮瘤也有了,比如《朱鱼谱》中对“点腮红”的描述:“两腮红点园(圆)而厚高者,名曰点腮红。拙园老人的《鱼虫雅集》中对金鱼的分类与名称更为芜杂,”鱼之种类不一,有蓝鱼,有翠鱼,有龙睛鱼,有文鱼,又名鸭蛋鱼.......蛋鱼嘴长者,养老出狮子头.......外有龙背鱼,只无脊刺.....”不足取。 "
vyGLn ^?[<!VBI 值得一提的是,在《朱砂鱼谱》中,在“金管、银管”之前,还提到了“金背”、“银背”
',Pk>f]AB- 我们知道,龙种鱼是很难以“背”作为品种称谓的,因此,“金背”与“银背”当指蛋鱼
4LJ}>e 或许,这也是傅毅远先生把“红蛋鱼”的诞生年代定为1596年的原因。
MiM=fIuw@s 这种以成书时间而确定品种诞生年份的方法,本不尽科学,准确的表述应为:在1596年前既已存在。
{`CWzk? ~')t1Ays 而“金背”、“银背”与“金管”、“银管”有何区别,我们尽可发挥想象力
5V8C+k) 是否就是起头与不起头的区别呢:)



[ 此贴被林海在2009-02-13 13:35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