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刚看到此帖!首先感谢楼主的赞赏。
c3 O/#* F)(^c 我个人自从饲养研究金鱼之后,就深深地被这种魅力十足的生物所吸引住了。。。但由于个人的条件,一直没有饲养过所谓的精品级别金鱼,几乎都是从4公分大小的小鱼苗开始饲养。另外也有一批金鱼是从鱼卵孵化针苗出来后,精心饲养长大的。因此,希望自己从实际饲养金鱼的过程中所得到的经验可以提供给大家一个更加明确的对于这种金鱼慢性病症的分析探讨与经验总结。
!JDr58 ;U|(rM; 现在,我个人深信失鳔是一种慢性病症,而且家养的金鱼很大部分后期会得到该病症的很大的原因可能是在于该金鱼处于幼小时期在鱼场里被催养长大或是喂食方式长大有关。这点个人已经通过这近4年从自己孵化针苗出来以及购买4公分大小的小鱼苗开始饲养的实验与测试所得出来的结果。
\c
-m\| HiA E9 金鱼由于生理特征没有胃部消化器官,只可以依靠肠道的蠕动来缓慢消化进食的物质,所以,这些物质就是直接造成金鱼是否会失鳔的最主要原因,而肠道的蠕动以及肠道消化功能的顺畅与否是直接同该鱼体本身的健壮程度成正比的关系。个人观察,金鱼处于小鱼苗阶段,其消化肠道的功能是最强健的,而随着日后鱼主人所给予的饵料以及喂食方式就造成了日后消化器官功能是否会出现异常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个人的饲养经验来分析,自从自创粉末状的荤素搭配综合性饵料,从去年8月开始饲养购入的约150条4公分大小的兰寿小鱼苗,以及自己去年11月间孵化出针苗饲养长大的约50多条的凤高针苗,然后经过了这1年多的饲养实验与测试之后,终于得出了以下的结果:
`^Vd* @^<odmM 1. 从针苗饲养长大的金鱼从头到尾都是在自己的监控之下,一直喂食粉末状荤素搭配综合性饵料的金鱼没有发现有任何一条得到过失鳔的病症,至今都很健康的成长着。
RkE)2q[5 2. 那150条从针苗到4公分大小的小鱼苗在鱼场被饲养长大的兰寿,在这一年期间,初期喂养颗粒状饵料但到了11月过后就开始同样喂食粉末状荤素搭配的综合性饵料,观察发现到那些抢食很积极的鱼儿有一部分得到了失鳔症状,但后来更换了某金鱼专用饵料后,症状有些许好转,但无法完全痊愈了,有时会复发。
E=N$JM 3. 第三批网购来的绣球,龙睛球,蝶尾以及望天球4公分大小的小鱼苗从今年的8月开始饲养实验测试,从头到尾同样使用粉末状饵料,至今没有发现任何一条鱼儿出现过失鳔症状。
@QQ%09* 4. 每日的喂食量以1分钟内吃食完毕为标准。如果在30秒内就被吃食一空的话,则第二度再给予第一次约一半分量的喂食量,让鱼儿有吃8分饱的感觉。其后,观察发现鱼儿还会继续寻找食物,也会啃食青苔。个人觉得这是种最安全的喂食方式。
)A$"COM4 d/bimQ 因此,从上述饲养实验测试得出下列结果:
${MzOi 1. 粉末状的饵料对于金鱼的肠道消化是最有帮助的。推断细微颗粒比较硕大颗粒更加容易消化与吸收。
x-m*p^} 2. 每日三餐,1分钟内吃食完毕的8分饱喂食量与方式可以有效防止鱼儿失鳔症状的发生。
|gA@WV-% 3. 从针苗饲养长大的金鱼没有发现有失鳔症状的鱼儿。因此,可以推断出鱼场的喂食方式甚至催养方式有极大可能是造成鱼儿日后出现失鳔症的最主要原因。实验结果同样证明有些短身型的兰寿与蝶尾也不会因为喂食粉末状饵料而导致失鳔症,由此可见饵料的形状大小对于促进金鱼肠道的消化与吸收功能有很大的帮助。
' @RF >`\.i,X.D 从以上的结果看来,一般的家庭饲养金鱼在选购饵料时可以考虑尽量选择颗粒细微的款式,概率上比较不容易得到肠炎或失鳔症。另外,喂食方式一定要下功夫,维持日常喂食8分饱的方式,少量多餐为原则。同时,在饵料添加方面下工夫,尽可能每餐都给予适量的益生菌,酵母菌,叶绿素,维生素等有益促进消化吸收与成长的营养成分。再加上每日的定时控管水质(排换水作业),维护安全的水体环境,相信这些就是养活养好金鱼的基本功课了。
zak\%yY`
yf:Vhr 衷心祝愿金鱼饲养爱好者可以早日从鱼病忧患怪圈中解脱出来,迈向快乐养鱼生活每一天的目标!同共勉。
/[<F
f 2ZY$/ &em~+83 [ 此帖被生涯学习在2015-12-15 11:56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