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2
  • 4842阅读
  • 19回复

《鳞金数札》 继续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楼 发表于: 2014-08-26
— 本帖被 子期 执行取消置顶操作(2015-02-15) —
咱养鱼往来间也有十多年了,金鱼,热带,海水都饲弄过。最终,都仍是在这国粹上,并为所动。《鳞金数札》打一虚名儿。自小学起,咱就写过类似的玩意儿,但终没坚持下来。下面的东西,是小学,初高中的集合。咱知咱才疏学浅,先谢您听咱扯蛋,如有不对,或您有疑问的,劳烦指点个。先发几通,日后,再慢慢积累吧。
恭书短引,聊以为序。
  



                 辛卯冬月上




金鱼        余
大凡是我们这一辈,可接触的新鲜事物,教80后,70后就多多了。接触的多,吸收的也快。有能力触及各种宠物,如猫,狗。有甚者,可饲香猪,仓鼠,蜥蜴······ 既有中国   传统,又有舶来异品,真可谓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养鱼,似乎是中国古代上层统治阶级的活动,当然,这是指金鱼。热带鱼饲养历史虽不如金鱼,却也是后起之新秀。也许向我,是更应被后者所打动,迷恋的。可我又偏偏好上这口——养金鱼。
在飞禽走兽,花鸟鱼虫中,我独对这水中的奇异又有趣的小生物感兴趣。我仍旧记得第一次见到鱼,确切的说,是金鱼的情景。
那口缸,是外公自己用玻璃制作的。在当时,也应算大的了。总之,放在客厅中,无人不被其中的游鱼所吸引。凭着一张我当年和它的合影,里面养着是鹤顶红这一传统品种。只可惜照片模糊不清了。不然,比比当时的鹤与现在的鹤有什么区别。我想,至少整体上是和谐的,不会有现在这么大的头瘤,显得比例失调。
后来,我们这唯一一个金鱼摊成了我常去的地方。我与盆中的它们相遇在一起,仅仅是因为大小,视角的不同。它们在盆中或直溜溜地游,或慢条斯理地转,不管怎样,是给我留下了无穷的乐趣,以致现在还有这一纯真的梦。再后来,家中添置了鱼缸,注上水,饲起了鱼。一年四季,水总是满的,鱼总是换的,四时都有不同的景致可以欣赏。那时对品种的取舍,品相的好坏也不会,只看花色,个头。这也是一种乐吧!所养的鱼种也是丰富的。热带,金鱼都养着,但在我的记忆中,没有哪一条活过了一年。换水一类的事,当然都是由母亲处理,而我,顶多喂喂食,剩下的,便是痴痴地看了。
在这期间,我又认识了一些品种:黑的叫墨龙,花的叫五花,满头肉的叫狮子头。就这几种,叫起来总是觉得亲切又别扭。没过多久,我又主动饲养起鱼来。换水,喂食依着母亲的样,丝毫不敢马虎。还记得第一次遇到的病是“白点病”。而对于这种病状,我束手无策,求助于母亲,毫无办法。换水,下盐,这2种方法是我常用的,这回,也失灵了。询问了卖鱼人,方才知这是一种常见的病,便买了“白点净”。但此时,家中的鱼早已命赴黄泉了。我听过一句这么的话:“一个养鱼老手是靠鱼的尸体过来的”。想想,并无道理啊。
一直是养2种鱼:热带,金鱼。但大多数是热带的质量与数量胜过金鱼,对金鱼的热恋,并不是十分的专注。直到2006年,我在百度金鱼吧上看到了一篇时任吧主“蓝鲱”转载的一篇文章,大抵是说作为国粹的金鱼的一些现状,特别是这句:“本来从毫无艳丽体色和动人外表的普通食用鱼中培育出千资百态、五颜六色的金鱼就是一件多少有些传奇色彩的事,所有现在市面上的热带鱼养殖历史不过百年,我们欣赏的大多是造物主给它们的原始体态、体色,有几种能象中国金鱼那样凝聚了这么多人的心血和汗水,有这样深的文化沉淀,这样悠久的历史?”为此,我深受感动,对金鱼的兴致,也渐渐大了。
网络对我来说有很大的帮助。若有空闲,我便到“寿网”,“中金”,“观赏鱼之家”······这类论坛上看看,从中也了解,学到了不少东西。而热带,随着那一场百年难遇的冰灾,死伤无数,所剩无几。慢慢地,我也就放手了,一心饲养起金鱼来。我很欣赏“金鱼徐”说的:“鱼忧我忧,鱼乐我乐”。确是如此,金鱼在我的生活中,也许只有五分之一,而对金鱼,我在它的生活里,则是全部!
金鱼品种命名在古代颇有书卷气:“流水落花”,“金钩钓月”,“莲台八半”,“12红”,“紫玉萧”·····因此,赏鱼,对养鱼人来说,是最惬意的事。
元朝时燕帖木耳以水晶做壁,珊瑚做栏,装清水观鱼。清时和绅的琥珀书桌,砌一水晶屉,养观金鱼,可谓不惜工本,尽态极妍。便是普通人家,也用白瓷大缸,盛鱼细赏。而今有了玻璃缸,金鱼的美能从各个方面无尽地展现出来。
观鱼宜早起。微阳初升,时时闻山间鸟语。关了过滤器,免得嘈杂水声入耳。清晨缸水清澈如镜,可直观金鱼的状态,是一天中金鱼最活泼的时候。我偏好传统的长尾品种,如此,又别有一番滋味。缸映绿苔,鱼游其上,长尾呼闭呼合,似长袖善舞,与婵娟对乐,似直穿云霄,与水藻相戏。时而鳞光闪闪,时而跃水惊波。或一转身,或一扭腰,无不体现着中国的独特审美情趣,体现着含蓄之美。缸上飘着浮萍,缸中栽植金鱼藻。鱼啄苔吐水,倒映清流,又更显得可爱动人,妩媚多姿。金鱼往来荇藻之间,紫绿,红绿,白绿······相互交错,婉胜图画,妙不可言。武侯在池边思考治国之策,庄子临濠梁有风雅之乐,梅兰芳以鱼练睛之灵转。想来,金鱼不也是培养性情的一味良物吗?
北宋徽宗有诗曰:“已有丹青约,千秋指白头”,我想,我亦是如此般的心境吧。




水法一则

夏酷暑时,余日换水过缸半,直接用自来水,鱼亦无恙(不建议新手采用!)换下的水,可洁厕,浇花。必免浪费。秋冬时,晴朗日,多直入自来水,阴雨菲菲,连日不开时,则以水器蓄水,换时方用。鱼在初换水时,常栖于底,次日,此为状态最佳时。三日后,水渐老,疾病易生,多要倒水,以剌激促鱼成长。盛夏正午,不得让阳光直射于水面,不可搅动水体(水中上下温差大,一动,水温变化快,鱼则不适应。)换水,也多在清晨或傍晚,酷热时,可停食。











丹凤


幸得丹凤,感慨良多。先求之靡途,后终得一饲。其不敢忘。            蛋鱼圆滑如蛋,甚是可人,丹凤又为其古老种,宗也!以细鳞,尖头者为上,又传以侧线鳞30片为佳。今之此物,头部似有方圆,尖嘴鲜见。日寿中有“抑鳞”一说(蛋鱼背部有强烈反光鳞者,应设法去除,不可夺整体协调)余以不取。尝见徐金生影片中,丹凤长尾下垂,似有90度,薄如蝉翼,婉胜天仙,今之不复矣!窃以丹凤者,身不可太圆实,如过,乃“蛋鸡”之称,非凤骄翔之态也。今此物,盖出于九亭。九亭数年来,独专于此。尾由原来窄,缩,选育为宽,日益改善。其好动,对珍珠鳞的鳞片,喜啄(水泡,绒球亦此理。)故上述者最好不与其同饲。其长势飞速,于食无挑剔,抢食尤快。                              成年后,可多喂植物性饲料,控制体型。鱼不得催,静心养尾,二,三年者,才有看头。然则,光背鲫也!其繁殖后,屡经挑选,留下者,定要尖头,嘴细,眼与嘴之距愈善。当岁鱼,尾不要选太长,否则,数年之后,多有歪肚(或身无力支撑起尾,匍匐于缸)    见《中国金鱼文化》一书中,称丹凤为中尾,还是中长尾合乎其名哉!







虎头杂谈


虎头在其头瘤,色佳则更优。在其种气,种纯则形霸,自有威武之势,缸中甲观。



家饲苏南红顶虎一条,亦属淘汰品,不入方家眼也,然其乐性不减,又何足为怪哉?其终是顶红不正,他处较可观,种不入俗流,兼江南秀巧,灵动,非武汉,福州,京津特有。初一年,不见起色,唯抢食多而形体丰,身实壮而疾病少。如此而已。及次年,晚秋九月,渐有长进,头部增生,势猛。是道家养虎头都如此?鱼修情性,精功细作,数载心血,方才有得!












养鱼日久,盆,缸在向阳处,经日光照射,水汽充足,或成藻,或成苔。


苔之好坏,贵在其色。青色鱼喜食,黄,褐鱼不食。苔可为观赏服务,以决定去留。缸底有苔藻,则生机盎然,时人谓之“绿地毯”。其又可保护鱼生息,防止鱼与缸底擦伤。鱼饥时,常有若鹤般“啄苔”状。此举一可促进青苔生长,二可使鱼果腹。苔中各种维生素,植物纤维丰富。鱼食之,如人食青菜,不得常食亦不可不食,关键在细微之处,不可忽略。素苔使金鱼体色艳丽,发色十足,更兼扩大饵性。









自制鱼食


取面粉,猪肝(煮熟),鱼虾肉(煮熟),胡萝卜,干鱼虫(细末),螺旋藻(粉)蒜(少量),酵母,调钓鱼饵用蛋白粉。21金维他(粉)鸡蛋黄。猪肝,鱼虾肉切泥。以上各种材料混合均匀。发酵,蒸熟,切粒成型,烘干,密封保存!












在下眼手俱拙,不可与前贤比才量力,然有所得,记之。

水随鱼状态而改变。鱼状态佳,精,气,神足时,绿水,则青绿喜人;清水,则通透清澄。老饲养家一指尝水味,即可知其优劣。少时,吾曾试尝。鱼状态佳时,绿水时,水味略有腥,无他变化。青水时,性甘而略腥,视水,清可见底。鱼神气完足,啄苔,咬水,似与观者相乐。不佳水:水体混浊,有陌名异味,白浮沫于水上,腥气重。绿水忽变清,清水复变浊。鱼病时,此更为明显。

水至黄褐时,多为鱼有恙,不可不防于未燃。春夏适当换水,刺激鱼体,使其状态常佳,疾病亦少,精气十足,养者自有怡然处也。











长尾金鱼饲养浅见


中国金鱼传统以尾大为美。昔时丹凤,长鳍狮,长尾虎,裙尾。。。。。。长尾于缸侧视,更为风姿卓绝,可谓“鳞仙”也。

余好饲长尾鱼,记之。水可较他鱼深些。静水饲养,不可用强流水,日久,恐有折尾。俗语云“软水发头,硬水起尾。” 需常喂植物性饲料。为了整体美感,鱼不得过胖,要减少高蛋白饲料投喂次数。缸中要光滑无阻碍,怕有物体使鱼尾碰伤,须注意烂尾病的发生。水温适宜稳定,水质清洁,降低尾部充血机会。捞取时,可用细网先捞头部,尾部待其自然展开后,轻托起












饲鱼之光,以日光为上。其不必直射,亦不可过暗。暗环境散射光为上佳。饲于外,则无此忧。饲于内,可用卤素灯,日光灯作补充,使鱼有细微非常变化。色相好坏,俱在于此。日光使钙易吸收,促鱼骨骼发育,身强体壮。光中紫外线能杀死部分细菌,净化水,促苔藻生长。光照有长短,视鱼反应而定。余以3,4小时准。绿水浓时,须防光照过盛,使得烫尾,重可殒。











我认为很不错的一段话,引自《虫鱼雅集》





养鱼六诀
第一诀
养鱼一诀,各归各盆。母鱼食白,亦如孕娠,若相掺杂,种类不分,即或出子,必难成文。
第二诀
养鱼二诀,格物要真。虽鳞介属,理亦同人。水养其性,食养其身。随时体察,自然精神。
第三诀
养鱼三诀,寒暖要均。不宜过冷,不宜太温。虽然微物,在人留心。畜养得法,鱼自生新。
第四诀
养鱼四诀,清静是门。清则平澹,静则温存。潜可养性,跃必乐神。顺其本体,意自欣欣。
第五诀
养鱼五诀,随处留神。鱼原喜洁,最怕腥荤。凡属秽物,莫教入盆。倘有疏忽,恐伤其身。
第六诀
养鱼六诀,全在手勤。早晚着眼,窥视宜频。收什(拾)一切,务要清新。鱼得自在,必然超群。






1条评分兰寿币+500
冰晶玉洁 兰寿币 +500 优秀文章 2014-08-26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4-08-26
中途隔了几年

继续几篇吧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14-08-26

家养金鱼,非同渔场,重中之要,莫于观赏。韵之重,应高于形,色;韵之本,首推健康。已达康健,复重精神,精神又上,才展气质,气质蕴精、气、神,同名“韵。”六法扬“气韵生动”。如北宋画,主内家筋骨,当代水墨,体外在淋漓。内为本质,外为表象,由内示外!谓:“气韵是灵魂,形色是灵性。”无论鱼之逸与实,工与写,收与放,细与粗,饲者若诚心,皆需过此关。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14-08-26
南北二宗

佛,画以唐分南北,读史过夜,览至盆鱼,亦南北派,应以明分。有明以来,南派以苏杭为代表,养之民间,姿舞轻盈。杭金山,苏南通,至现代千湖鄂,九亭沪,海福州,皆为首位。饲弄之人,集中在此。
北派金鱼,因宫廷推崇,聚于京津。乾隆年间,“坦坦荡荡”景已存三园,帝赏清闲,以鱼舒心。北方水刚,南方水柔,故北派佳种者棱角方折,颇具东瀛标致。世界鱼都当属福州,水暖温宜,传统较之,多有于北不同,方家一眼即知,则不复叙述。
离线济源原强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4-08-26
写得不错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4-08-26
饲鱼三境
词分三境,余以玩鱼之道,亦复如是。
有入境(有鱼境),造境(追鱼境),大成境。初入鱼道,耳目一新,见鱼心动则买,见缸有意则求,为之挥霍,为之热狂,此为入境也。时日稍长,阅历渐广,鱼之好坏,有己标准,凡有所需,择优而入。脱人云亦云之风,成赏鱼一家之貌。有汰有留,不必过多,但存为精,主好品种,渐现规模。此为造境也。至大成,精力所限,愈少弥精,趋整体化,系统化,以鱼养心,此是鱼之道!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4-08-26

鱼体变黑
饲养水体不当,或因药物刺激,鱼身,鳍,会生黑点。因药物则罢,或水质变差,犹加注意。改善水质,物理,生物过滤并行,逐步改进,黑色可自行消除。可见,此为水质监控器。养鱼以鱼,环境,人三者协调,又以水为纽带,由此可知。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4-08-26

密度
自古金鱼饲育以稀为上,长期观察,此理不欺。稀养好处,远于密养。鱼多水易坏,鱼密病易生。大缸稀养,静动自如,水质亦稍长时间较好,免时时操劳。以虚剩实,空强于密。特别1龄鱼,稀养,定色稳型,性状突出。与人理通,距离生美也。
离线初养红龙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4-08-26
谢谢分享
离线lishen110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4-08-26
好多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