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2
  • 2233阅读
  • 9回复

陈启基 中国金鱼文化的领航者   2016年04月10日 04:09 中国时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大苏打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楼 发表于: 2019-03-06
2016年04月10日 04:09                 中国时报


文/何志平  图/宇珍国际艺术提供
                      
     清 恽冰《鱼藻图》,32x33cm,设色绢本轴。图/宇珍国际艺术提供
     刘奎龄《金鱼图》,30x41cm,设色绢本。图/宇珍国际艺术提供
在艺术品的花花世界里,可说是种类繁多,且无时无刻环绕在人们生活中,而在这多如繁星的种类中,有种在我们周遭环境,习以为常,但不会特注意到的生活艺术─金鱼。有「金鱼鑑主人」美誉,也是公认金鱼综合性收藏及研究领域第一交椅陈启基,在短暂过境台湾时接受本报专访,热情、毫不保留的细说金鱼蕴藏的深厚歷史文化与无限魅力。

为何锺情于金鱼?陈启基表示,从小就已对金鱼抱有莫大的兴趣与无可救药的痴迷,中学还自行组装比他身高还长的大鱼缸,而学校的生物课更开启他对进化论浩瀚的知识,从中体认到物种的演变,发现生命的奇蹟。
陈启基说,我认为全世界最早的基因遗传工程应该是金鱼的演变,因为早在宋朝(或更早)已开展人类史上首个遗传基因改造工程,把食用鲫鱼的生物特徵缔造成千变万化的金鱼百态,牠们从演化红、黄等顏色,到单鱼尾演化成二尾再分叉成四尾,再衍生各种型态、多采多姿的样貌,着实令人嘆为观止。他接着提到,虽然中国金鱼的歷史可追溯到山海经,但真正有实物考证的是明朝时期。陈启基举例说,在1956年出土的明朝定陵中,孝靖皇贵妃生前穿的百子衣─「红暗花罗绣『万寿』字过肩龙百子花卉方领女夹衣」中就有金鱼的图案。衣服上覆盖了二十多种游戏,包括几个小孩围绕一个带木托底座的陶盘玩金鱼,此绣景如实的反映金鱼已从土坑养殖(半家化)转移至盘养(家化),象徵金鱼文化的崛起,甚至连衣服上都有金鱼养殖歷史的痕迹。


闻名东西方的中国国粹 金鱼成为世界的新宠儿
陈启基说,歷代帝王中乾隆对金鱼是最情有独锺的,在清廷造辨处檔案即有记载,乾隆十四年曾下旨郎世寧在通景画的鱼缸内画金鱼。此外,还包括在臺北故宫珍藏的乾隆多宝盒托盘底座画有金鱼、乾隆派人写真素描的金鱼青花转心瓶和霁蓝描金转心瓶,特别的是转心瓶中金鱼延展画面的七条金鱼,大部份是带残鳍的蛋鱼,由此特徵可判断出应为早期进化的蛋鱼。此外,乾隆年间耶稣会修士甚至请中国画师绘制手卷送与法国皇帝路易十六,内容含盖当时一百多个品种的金鱼写真,此举证明金鱼在当时可谓受西方先进国家追捧的掌上明珠,是少数难得被西方世界认可的国萃。
说到兴起,陈启基大方展示4/23在宇珍国际艺术展览的「金鱼收藏系列」部份精品,如现代着名的走兽花鸟画家刘奎龄绘制的《金鱼图》,只见头顶绣花,活灵活现的金鱼悠游在水中绿草之间,怡然自得;另外一幅2008年于香港佳士得拍得的清恽冰《鱼藻图》,恽冰画风注重逼真写实,造型生动传神,本幅金鱼注重阴阳向背,立体感十足,再通过作者灵动多变的用笔,把墨、色与画中的形象完全融为一体。
事实上,金鱼在西方世界的吸引力有多大呢?根据文献记载,最早英国军舰把活体金鱼送回国是1691年,而东印度公司把活体金鱼送到法国则是1750年,但毕竟活体鱼运抵欧洲实为不易,故带有金鱼图案的陶瓷就变成了望梅止渴的代用品。陈启基展示其收藏的《青花鱼藻碟》表示,1750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商船离开中国后沉没于印尼海域,直到1985年才被澳大利亚探险家Michael Hatcher发现。翌年,整船以陶瓷为主的宝物被送至阿姆斯特丹进行专拍。这场把沉睡在海底二百多年的陶瓷以时间囊的方式重现世人眼前的拍卖会轰动一时,而同款的《青花鱼藻碟》更成拍卖图录的封面主角,去年臺北故宫推出郎世寧特展时还用此款金鱼碟与郎世寧画在珐琅彩大碗内之金鱼作比较,相互辉映。
谈完歷史演变后,陈启基语重心长地指出,金鱼是中国特有的、有趣的文化,外国人不太懂,只是因为金鱼体态特徵非常有趣,导致几百年前外国人就开始追求。然而这个以生命繁殖的方式去延续的国萃却是很特别的,若经歷战乱或社会动盪,金鱼文化就可能会倒退,甚至灭绝。因此,实有必要将金鱼进行有系统的整合。陈启基说,他个人目前的整合工作包括大量的活鱼摄影,把金鱼的美姿及不下两、三百品种的金鱼记录下来,配以文玩的搜集,从正面、侧面,全方位检视这个中国独有的国萃。
陈启基强调,「在我的认知中,金鱼是少数全世界都有认受性的中国文化,我们把过去的品种当基础,再回头看中国歷代是如何把玩金鱼。此外,尤其在没有相机的时代,人们只能把金鱼的型态放进陶瓷、文玩里,但是若没有活的金鱼就是空谈。所以我的研究是从活体金鱼开始,研究透彻后再来追求歷史典故,这样实物和歷史片段才能结合。」而在这个观念下,出版《金鱼鑑》可说是陈启基毕生对金鱼知识的结晶,现今中国文化是全世界公认的瑰宝,每项文化都要有人来做时代的总结,自受文玩大家王世襄先生来函鼓励及嘱咐后,陈启基更自觉有责任承担这个使命,去传承中国的文化。
实物和歷史片段的结合 才能完整呈现金鱼之美
为了捕捉这位金鱼大师的画面,请他拍张个人照,刚好墙上挂着也是此展的作品。宇珍国际总经理张玉霞指出,金鱼的拍品实在罕见,墙上这二幅分别为师从徐悲鸿之现代画家吴作人的晚年作品《有余图》,画中分别绘以二条鹤顶红、墨龙睛与红龙睛,腹部到尾鳍以淡墨层迭,背鳍与眼珠一笔到位,凸显鱼身立体感,搭配画龙点睛般的鲜明色彩,充分表现金鱼在水中悠然自得,可谓形神兼备。另一幅购至画家杨善深本人的《猫窥金鱼图》更是难见的佳作,画中的猫儿耸肩垂首,目光专注蹲伏于枝干上窥视池中悠游的红白珠麟金鱼。杨善深以猫欲伸爪抓金鱼,金鱼却未有所觉,仍怡然自得游觅于水中,表达令人惊心动魄、屏气闭息的压迫感。
访谈到了结尾,想听听陈启基说些金鱼小故事。陈启基笑说,用摄影捕捉金鱼的优雅是兴趣,也是基本功,他集结不下两、三百品种金鱼的美丽体态及游姿。但毕生最难忘的经验莫过于「北京天坛公园北门」之国家养殖场。犹记第一次造访国家养殖场还是透过公安引路才找到,场内培养及保存的全是当时国内的最稀有品种,能开开眼界已是天大的人情,然在特殊的安排下终能将稀有金鱼容姿拍摄下来,只是没想到那时的中国供电系统不稳,在拍摄尾声突然断电,在场方协助排除万难下完工却错过关门时间。陈启基微微摇头说,时值严冬,瞥见五公尺高的鼓钉大门,顿时打消翻墙离开的念头,只得在警卫室借宿一宿,此等的经歷亦算是鱼痴的一大快事。
陈启基曾撰文表示,「活体金鱼为此文化的根本,若忽视本体,又何谈兴趣呢?只有当一个人真正从心去喜爱金鱼时,方能「谈美」,指出中国文化对美的瞭解,不单停留在感官上,更把它提升至修养的层面去瞭解。陈启基对金鱼的执着、自许、与孜孜不倦,正是「借物观心,物我两忘」的最佳表述。对金鱼艺术品有兴趣的藏家或民眾不妨在4/23日前往宇珍国际参观难得一见的金鱼收藏品特展。
(中国时报)

离线琅琅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9-03-06
离线liangqing521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19-03-06
    
离线deathtong10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19-03-06
离线nipponkoi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9-03-07
........久違廿餘載.....
离线fsrgb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9-03-07
离线愚痴人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9-03-07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9-03-07
欣赏
离线北干听风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9-03-07
离线生涯学习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9-03-07
支持与关注!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提到某人:
选择好友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