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2
  • 8330阅读
  • 8回复

鱼虫介绍之枝角类终极介绍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天山雪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楼 发表于: 2008-05-28
枝 角 类 nmiJ2edx  
?S& yF  
% WDTnEm  
概   述 Zocuc"j  
一、枝角类的分类地位 cz IEkm  
,X3D< wl  
节肢动物门,甲壳纲,鳃足亚纲,双甲目,枝角亚目,俗称红虫或鱼虫。 mQ1  
二、主要特点 2fky z  
BTwc(oL  
1 .躯体包被于两壳瓣中,体不分节(薄皮溞例外)。 * ;sz/.  
2 .头部具一个大复眼。 ?J2A.x5` a  
3 .第二触角强大为双肢型。 ~/A2 :}Cp=  
4 .后腹部结构、功能复杂,胸肢4-6对兼具滤食、呼吸功能。 MD$W;rk(Hn  
5 .枝角类大多生活于淡水仅少数产于海洋,一般营浮游生活。 Vf:.C|Z  
$s=` {vv  
第一节外部形态与功能 .X3n9]  
vmNo~clt\  
体短,侧扁不分节。侧面观呈卵圆形,多数种类体长2-3mm。躯体分为头部和躯干部。 `#iL'ND[  
l@SV!keQ  
H2|'JA#v  
O9N!SQs80  
一、头部 afHRy:<+%  
包被于整块甲壳内,其背面有的种类具颈沟与躯干部分开。头部有以下结构: H HX q_-V  
tYTl-c  
(一)头顶与头盔  头部顶端为头顶,弧形或突出呈斧状,称头盔。头盔形状常随季节成周期性变化。 *PlKl_nP6  
(二)眼  复眼一个,相当发达,由若干小眼(透明晶体)组成。单眼一个,通常较小,位第1触角附近。复眼和单眼均为视觉器官,能感受光线的强弱。复眼还能视别光源的方向和颜色。 ;Egl8Vhr  
(三)触角(第1触角、第2触角) ~*3Si(4l/  
D8! Y0  
第1触角 x(sKkm`Q  
bn|HvLQ"1  
第2触角  位头部两侧,长大。双肢型,内、外肢2-4节。其上的羽状刚毛数目常以一定序式(刚毛式)表示。如0-0-1-3/1-1-3(加相片3.1.1.6.a 3.1.1.6.b)。表示外肢4节,第一二节上无刚毛;第三四节上分别有1根和3根刚毛;内肢3节,分别具1、1、3根刚毛。刚毛式是分类的重要依据。第二触角是主要游泳器官。 6?5dGYAX<  
+cXi|Zf  
(四)壳弧  头部两侧,各具一条由头甲增厚形成的隆线,称壳弧。可伸展至第二触角基部,形状随种类而异。壳弧支持了头部且为触角肌着生处。 Ln6emXqw  
XBX`L"0  
二、躯干部 /Bgqf,N |  
(一)  壳瓣(介壳) {~]5QKg.  
13 L&f\b  
1壳瓣 |g \ _xl  
eQyc<  
左右2片,背缘愈合。腹缘和后缘游离,薄而透明,一般种类躯干部包被于壳瓣之内。 Ar~<l2,{r  
2壳刺 dpchZ{  
8 [,R4@  
有的种类壳瓣后背角延长成壳刺(如溞属)而有的种类则是壳瓣后腹角延长成较短的壳刺(如船卵溞和象鼻溞属)。 2s,cyCw&  
<i ]-.>&J  
(二)胸肢  位于胸部,4-6对。枝角类的胸肢已丧失运动机能,主要为摄食器、滤食性种类的胸肢、捕食性种类的胸肢、胸肢的其它功能 Iao?9,NL9O  
q},,[t  
1滤食性种类的胸肢 p;7wH\c  
Q~ Nq5[  
(如溞属等绝大部分种类)扁平,叶状,不分节,上有许多羽状刚毛构成滤器。由于胸肢的不断运动,在两壳瓣内产生恒定的水流,从水流中滤得食物颗粒,并把它们集中到胸肢基部的腹沟中,形成食物流向前推进入口。滤食性种类的主要食物是藻类、原生动物、细菌和有机碎屑。 SR.xI:}4  
^wSGrV'  
m@I}$  
2捕食性种类的胸肢 3HR)H-@6@7  
HnFH|H<Uf  
(如薄皮溞等少数种类) 呈圆柱形,外肢退化(大眼溞总科)或完全消失(薄皮溞科)只留内肢,有真正的关节,上生粗壮的刺状或爪状刚毛。捕食原生动物、轮虫和小型甲壳动物时。用大颚将猎物杀死与撕裂,然后送入口中。 ;){ZM,Ox  
}h/7M  
3胸肢的其它功能  wj'fdrY5h  
&'DR`e O)  
滤食性种类的胸肢除摄食外,还有交换气体、进行呼吸的机能。同时,许多种类的雄体的第1对胸肢内肢有壮钩,交配时雄体就利用这对胸肢和第1触角攀抓♀。 Zs0;92WL  
1S+T:n  
(三)腹部 tNqSCjQ~_c  
 -y_q  
1腹突 e8_EB/)_Z  
Xa"I  
胸部以后无附肢的部分称腹部,腹部背侧有1-4个突起。它构成孵育囊的后壁,具防止卵子逸出的作用。 zw5Ol%JF  
hCX/k<}I  
2尾刚毛 PbxQ \.  
0Nk!.gY  
腹突之后有一小节状突起,其上着生2根羽状刚毛,它具有感觉机能。 *cX i*7|=  
@b5$WKPX  
3后腹部 Z)3oiLmD  
 l]   
自小节突或尾突以后到尾爪这部分结构称为后腹部。后腹部的形态及其结构,如肛门开口的位置,肛刺与侧刺的数目和排列形式,尾爪与其凹面的基刺、栉刺的有无和数目等特点常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x FvK jO)  
WkpHe  
hVZS6gU,x  
nI73E  
o=lZl_5/u;  
9RK.+ 2  
第二节 内部构造与功能 MQ'=qR  
64'sJc.   
一、消化系统 j(pe6  
x'Nc}  
#z*,-EV|  
UQb|J9HY4  
由消化道和其上的附属器官组成。消化道由食道、中肠和直肠3部分组成。食道前端有口,口的周围有口器,即1对大颚、2对小颚、1片上唇和1片下唇。口后接细管状食道(又称前肠),其后端通入中肠(或称胃),其后接直肠。 @!!5el {  
!Ap*PL  
二、循环系统  \ZSqZDq  
G8Ow;:Ro  
&-vHb   
T#H-GOY:  
在头部后方的背侧有一卵形或球形的心脏。绝大多数种类(透明薄皮溞和尾突溞例外)没有血管,血液只在体腔内及其组织间游动,但游动的路线是一定的。心脏收缩时,血液被压出动脉孔->头部->全身->静脉孔->心脏。血液一般透明无色或带淡黄色,某些池塘种类带粉红色或红色,这是由于在溶解氧浓度很低时形成了溶解性的血红素。这也是枝角类被称为“红虫”的原因。 SHnMqaq  
:hf%6N='kI  
三、呼吸系统  ]% G#x  
k$Ug;`v#  
!bX   
eQfXUpk3@I  
枝角类主要进行扩散性呼吸。O2和CO2通过体表面进行交换,此外有些种类(如溞)的肠收缩迅速,使水不断进出,似有气体交换的功能。另外还具有3种特化的呼吸器官: U4iVI#f  
1 鳃囊  除薄皮溞科和大眼溞总科外其余的枝角类胸肢基部的上肢呈囊状,称鳃囊,内充满流动的血液,有呼吸机能。 kH[thR k}  
2 头盾  为胸肢无鳃囊的薄皮溞科和大眼溞总科所特有,呈鞍状,位于头的后半部背侧,由腺性上皮细胞组成,这种细胞有固着作用。 g`6I,6G  
3 颈呼吸器  是溞属等幼体所特有的呼吸器官,位于头部背侧,由一团细胞组成。幼溞第一次脱壳后颈呼吸器就消失。 |uM=pm;H  
J'wJe,  
四、排泄系统  ,o3`O|PiK  
&TN.6Hm3  
ZpwFC7LW  
}JUc!cH8z  
枝角类有两种不同的排泄器官,即颚腺和触角腺。 `0u)/s$  
A#F6~QX(.9  
1颚腺  又名壳腺,1对,生于前胸两侧,由末端囊和细长盘曲的肾管组成。枝角类成体都具颚腺,它是枝角类主要的排泄器官。 vcP_gJz  
t<^7s9r;I  
2触角腺  是枝角类幼体的排泄器官。也分末端囊和肾管两部分。有的种类(如蚤状溞等)它成体还残存退化的触角腺(只有几个细胞),但已无排泄功能。 #zb67mg~  
W$gjcsv  
五、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神经系统  #)%X0%9.*<  
1CUI6@Cz)  
AFsYP/g]  
^>y|{;`  
1像其它节肢动物一样较原始。主要由若干神经节和神经索组成。 g(o^'f  
2 感觉器官 P qa;fiJ)  
a感化器是第一触角上的嗅毛。 8;3I:z&muQ  
b触觉器是第一触角上的触毛、后腹部的尾刚毛和躯体上其它各种毛状体。 fz+dOIU3\L  
c视觉器通常包括一个单眼和一个复眼。 TH~"y  
d颈感器为枝角类所特有,分布于头部各处,与由脑发出的神经相连。 0"mr*hyj  
UQBc$`v  
六、生殖系统 hdbm8C3  
?{OU%usQwE  
c$;Cpt@-j  
}l5Q0'  
1雌性生殖  雌性生殖系统位于中肠的两侧,1对长形的卵巢,1对颇短的输卵管,1对生殖孔,位于后腹部靠近背面的左右两侧与孵育囊相通。 MX|@x~9W  
5^N` ~  
2雄性生殖  雄性生殖系统也位于中肠的两侧,为1对腊肠形的精巢,其后接1对输精管,末端为生殖孔,开孔于肛门或尾爪附近。少数种类的生殖孔开口于阴茎状的突起上,这突起就是交媾器。 -]:1zU  
E/C3t2@-  
?|GwuG8g  
ql_,U8Jw  
第三节 生殖方法和生殖周期及其影响因素 sGGi7 %  
~[0^{$rrWs  
一、生殖方法 }Gd^r  
io7Zv*&T0  
KN.WTaO  
xHlO~:Lc  
枝角类有两种生殖方式:孤雌生殖(单性生殖)与两性生殖。外界条件比较适宜时进行孤雌生殖,环境条件恶化时进行两性生殖。  q)RTy|NJ^  
lh;;%@1DM  
1夏卵  平时所见到的枝角类常为孤雌生殖的♀,它所产生的卵为孤雌生殖卵,也称夏卵,这种卵不需受精就能发育,故又名非需精卵。非需精卵的卵膜薄而柔软、透明。    YF)c.Q0  
U)_x(B3d/  
2生殖量  每胎卵的数目称为生殖量。同一种枝角类生殖量的变动与龄期有关,同时也受种类、母体大小、龄期、及外界环境条件(食物、水温等)的影响。生殖量的高低与种类有关,一般体型大的种类生殖量高于体型小的种类。 lkQ(?7  
r@G34Q C+  
3冬卵  外界条件恶化时,孤雌生殖的雌体所产的夏卵,不仅孵出雌体,也同时孵出雄体,开始两性生殖。两性生殖时雌体所产卵称冬卵,冬卵必需受精才能发育,名需精卵。但有一种例外现象,分布在北极高纬度地带的某些种类,如蚤状溞等,在没有雄体时也能产生冬卵,这些冬卵在环境条件改善以后,未经受精也能孵出幼溞。 &hIr@Gi@ch  
(l)r.Vj  
4枝角类的生活史 引起两性生殖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一般水温过高或过低,食物缺乏,食物质的差别,水中溶氧量下降,种群密度过大等都会促使夏卵孵出雄体和雌体产生冬卵,发生两性生殖。 VW**N}1#C  
`m-7L  
二、生殖周期及其影响因素 Y-]Ne"+vf  
F>aaUj  
#$u7:p [t  
v3r<kNW_  
从冬卵孵出幼溞到新的冬卵形成,这一过程称为一个生殖周期。根据一年中能产生几个生殖周期,也就进行几次有性生殖。枝角类可分为单周期、双周期、多周期和无周期四大类。1单周期: wU&vkb)k  
  生活在湖泊、水库等大型淡水水域的敞水区及海洋中的种类为单周期。常见种类如盘肠溞科,低额溞属、网纹溞属、象鼻溞属等两性生殖在秋末冬初进行,短尾秀体溞、僧帽溞、透明薄皮溞等两性生殖在夏末秋初进行。 Z:>ek>Op  
2 双周期、多周期: ;sY n=r  
  双周期的种类少,如栖息在大型水域的虱形大眼溞是典型的双周期种类;池塘和间歇性水域,由于环境因素变化频繁,生活其中的种类皆为多周期,如大型溞、蚤状溞、老年低额溞、长额象鼻溞、网纹溞属和裸腹溞属的很多种类,一年中出现多次两性生殖。 #6 M3BF  
3 无周期: OJ<V<=MYZ  
  无周期是指一年四季都进行孤雌生殖的种类,但并非完全不进行两性生殖,只是能持续几年不进行两性生殖或行两性生殖的强度极小,在种群中很难见到雄体或负有冬卵的雌体。如分布在大型或深水湖泊、水库中的脆弱象鼻溞等。 uiaZ@  
gO_d!x*  
4影响生殖周期的因素: G4J)o?:m@  
J QA]O/|N  
枝角类的生殖周期不但与种的遗传性有关,也与所生活的水域环境有关,多数种类的生殖周期随生活环境而变化。如长刺溞生活在湖泊敞水区为单周期种或双周期种,生活在池塘则为双周期种或多周期种。 +.66Ky`|[  
jJe?pT]o  
第四节 发育、生长及其影响因素 t:tIzFNv  
Z<[:v2  
一、发育    7K /quJ  
G`,M?l mL  
:+meaxbu  
x\K,@  
(一)夏卵的发育   ?l^NKbw  
1 枝角类的夏卵发育的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故夏卵为双倍体。 $SdpF-'  
2 在由卵巢排入孵育囊的前数期,外界条件都可能影响未来的胚胎的性别,缺食、低温等可促使夏卵孵出雄体。 $[+)N ~  
3 孵育囊中发育的夏卵孵出幼溞后暂时仍在孵育囊中,待发育到一定程度才从母体壳瓣后缘的开口,借助于后腹部的活动而排出。 75H;6(7  
4 幼溞离母体这段时间称孵育期。夏卵的孵育期长短与种类和水温有关。 f^G-ba  
1i;#cIG  
(二)冬卵的发育 E[c6*I  
1 冬卵的育成经过两次成熟分裂,第一次为减数分裂,第二次为均等分裂,故育成的冬卵为单倍体。 P$6 Pe>3  
2 受精的冬卵经卵裂形成囊胚,不久就离开母体,在外界经滞育期后继续发育。 yMJ(Sf  
O-qpB;|  
二、生长 c2:oM<6|  
tiF-lq  
?vmoRX  
YhL^kM@c  
(一)  几个概念 P 4+}<5  
W;|%)D)y  
1 龄 期:前后2次脱壳之间的时期。 !EGpI@  
2 龄 :在一定龄期中动物的体态称为龄。幼溞的称为幼龄,成体的称为成龄。 xpBQ(6Y  
3 第一幼龄:从卵中孵出的幼溞。 > O~   
4 第二幼龄:第一次脱壳后的幼溞。 `Nv P)|  
5 终末幼龄:枝角类每脱壳一次就增加一个幼龄。最后一个幼龄为终末幼龄,无论哪种枝角类到了终末幼龄离开母体,进入外界。终末幼龄脱壳一次变为成体。 ,6SzW+L7  
(二)生长 Em(Okr,0  
1 枝角类的生长是不连续的,每脱一次壳就生长一次。只有在新甲壳未硬化时才能生长,其时间极短,如大型溞每次不到一分钟。幼龄数随种类而异。但同一种类的幼龄数常随水温的不同而变化,成龄数随外界因子的不同而变化更大。 ;Swy5z0=ro  
2 影响枝角类生长的因素:枝角类的生长受食物、温度和溶氧的影响。 %<<JWoB  
(1)食物丰足能促进生长,而饥饿能加长龄期,延缓生长。 >tm4Rg~y  
(2)在一定范围内高温能促进生长,而低温延缓生长。 m+xub*/  
(3)溶氧下降会使枝角类的生长受到一定的阻碍。 h;):TFiC  
                                第五节 分类 mQ2=t%  
NKl`IiGv  
迄今已有记录的枝角类约440多种,11个科中,除圆囊溞科全海产,单肢溞科在我国尚未发现外,我国已发现的枝角类隶属于10个科,约130多种,约占世界总种数的1/3。我国各地普遍分布的枝角类隶属于其余的8个科,其中最常见的如下: < Df2  
F:8@ ]tA&  
一 、单足部 ~vcua@  
15d'/f  
二 、真枝角部 GU]kgwSf i  
_} K3}}  
*'@ sm*  
3Pvz57z{  
(一)裸腹溞科Moinidae  第1触角长,呈棒状,能活动。后腹部具一列肛刺,最末一个肛刺分叉,其余的肛刺边缘均有羽状刚毛。第2触角刚毛式为0-0-1-3/1-1-3本科常见浮游种类只一属: "^wIixOH5  
裸腹溞属Moina  身体不很侧扁。颈沟深。头部低,不呈三角形。壳瓣近乎圆形,无壳刺。无吻,壳弧发达。复眼大,通常无单眼。后腹部露出壳瓣之外,末端呈圆锥状。卵鞍内储冬卵1-2个。 `cPZsL  
1'|gxYT  
第六节 分布及意义 oA3;P]~[  
H3( @Q^9  
一、生态分布 e$E>6Ngsr  
\\3 ?ij:v  
(一)  分布区域  ]}n|5  
(L:Mdo  
枝角类的绝大多数种类栖息于淡水水域: z<gII~%  
1 江河中,枝角类的种类和数量都相当贫乏,习见者不外长额象鼻溞和长刺溞等几个种类,平均每升水中常不足1个。 &"7+k5O  
2 在废旧的河道和闭塞的支流处其种量要多许多,甚至可与湖泊相比。 }$LnjwM;,  
3 湖泊是枝角类的主要分布水域,尤其是蔓生水草的沿岸区,种量特别丰富。 4'Y a-x x  
4 池塘生境与湖泊沿岸区近似,枝角类组成也大至相同。但某些在湖泊中数量不多的种类,如大型溞和蚤状溞等,在池塘中往往大量繁殖。池塘中数量最多的要首推多刺裸腹溞和隆线溞。该两种枝角类在施肥池塘中,经常形成极大种群。其数量有时可达每升水数百个。且持续时间相当长。 J0B*V0'zR  
(二)影响分布的外界因子  btBu[;  
"Y@q?ey[1  
1水体pH  pH与枝角类的代谢,生殖与发育有密切关系。如圆形盘肠溞发育的最适pH为5.0和9.0,分布较广;大型溞在碱性水(pH8.7-9.9)中更为适应;而透明薄皮水蚤和短尾秀体溞、长刺溞等则喜生于各类酸性水体中。 `qRyh}Ax"  
2 水体盐度  枝角类广布于淡水水体,也分布于内陆盐水水体。真正的海洋枝角类不过10来种。许多淡水种类如大型溞、透明薄皮溞等也出现于低盐水体中;另外一些种类可出现于盐度相当高的内陆盐水中(S‰>40),如蒙古裸腹溞等,可见枝角类对盐度的适应范围是十分广泛的。    z m]R76  
6C\WX(@4  
二、意义 E<7$!P=z`  
1DGl[k/zv  
f?> ?jf  
rV} 5&N*c  
1 饵料  枝角类在水域中数量多,运动缓慢,营养丰富(表 3-1)是许多鱼类和甲壳动物的优质饵料。特别是一些水产经济动物的幼体,在取食轮虫和人工(颗粒)饲料的过度阶段,枝角类更是其难以代替的适口饵料。 umCmxm r&  
BqUwvB4  
^m AxV7k  
表3-1 两种枝角类的化学组成(干重百分比%) { ft |*  
种 类    化 学 组 成 uc}F|O   
    蛋白质    脂肪    碳水化合物    灰分    其它 t<`d*M2w  
大型溞    44.61    5.15    16.75    33.49    0 /F6"uZSt4  
蚤状溞    46.56    3.90    9.02    25.85    14.67 db&!t!#,  
*\cU}qjk  
2 净化水体、指示生物  枝角类摄食大量的细菌和腐质,对水体自净起重要作用;枝角类对毒物十分敏感,是污水毒性试验的合适动物,同时可做污染水体的监测生物。 YL78cWOs  
3 其它  在药物微量测定、繁殖、育种与变异等科学研究以及生物学教学上枝角类也被广为利用。 F{rC{5@fj  
[ 此贴被天山雪在2008-05-28 18:10重新编辑 ]
使用兰寿网的签名功能,展示自己的产品和联系信息,方便直接。在任何一个自己的发言后,都可以看到。点击下面连接看详情。联系电话:xxxxxx 微信:xxxxxx QQ:xxxxxx
www.lanshou.cn/read.php?tid=359030
离线血龙寿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8-05-28
沙你的发
离线poketcd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8-05-28
生物课啊
离线a澄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8-05-28
引用第2楼poketcd于2008-05-28 18:52发表的  : 'O9Yu{M  
生物课啊
!=yO72dgLY  
同感
离线羿菲宝宝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8-05-28
开课了
离线空中的云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8-05-28
学习
离线江涛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8-05-28
离线bianyaqi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8-05-28
我的鱼爱吃这个  
离线bluemido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8-05-28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提到某人:
选择好友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