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2
  • 1408阅读
  • 4回复

凉月子巴巴,照见谁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文毅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楼 发表于: 2020-09-16
U&OE*dq  
我们的冬景老人有个得意之作,动不动就拿出来显摆,简直赶上那熊孩子嘴里叼着的棒棒糖了一样,真是童心未泯啊! qlg?'l$03)  
#vPf$y6jCI  
没错,就是一首童谣——凉月子巴巴。 4>Y\Y$3  
VI;)VJbq  
说起童谣,相信我们小时候都曾唱过,至少也听人唱起过。由于各地不同,方言有异,肯定是五花八门,多种多样了。但也肯定存在着共性,或者相通之处。即使像我这般对于音乐堪称门外汉的人也能总结出几条。首先就得朗朗上口,旋律不可过杂。比如那首大家耳熟能详的“两只老虎”,或许这会儿已经有人悄没声地哼哼起来了。所以同样不能太长,三五几句歌词,循环往复,要得就是这种记忆深刻的效果。还有内容,简单直白,然而妙趣横生,才好广为流传。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与之可谓是异曲同工的事情。 psM&r  
@YI- @  
不过,就像是童言无忌,有些童谣一样没心没肺,编得比较坑爹。在此就不举例了,大家肯定也都知道一些。然而,正如郭德纲在相声里说俩大人相互砸挂我是你爸爸,大伙儿听了哈哈一乐,倘若换成两个孩子的话就显得十分膈应人了。好在那些童谣即使有着几句脏话,也绝非成人世界里的污言秽语。该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而已。就像木心先生的一首小诗《从前慢》被改编成了歌曲。最初版虽不够精美,但是娓娓动听,与原本小令似的小格小调非常之吻合,仿佛那句“清早上火车站,长街黑暗无行人,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的意境一致,从从容容,平淡悠远。可是后来加上了钢琴伴奏尤其管弦乐的烘托,变得声嘶力竭,判若两人一样,反正让我觉得很不舒服。犹如一幅水墨小品,非得镶金嵌银,装饰镜框,陈列于庙堂。好看是好看,唯独亲近不起来了。不知木心先生的在天之灵会做何感想呢?倒是最近他的爱徒以及拥趸们又与人发生龃龉,有着争议不断,众说纷纭。 Nrfj[I  
a3B^RbDP&8  
我们冬景老人的思路却很清晰。他以非常讨巧的方法将一首历史弥久民间童谣变成了他的个人作品。这似乎与他平常的某些作风如出一辙,要么息息相通,属于习惯成自然了也未必不可能。具体来讲,即在原有的框架基础上,仅把一些个土话或者俚语稍微改动,另行替换,从而通俗易懂。更加鸡贼的是他采用了无伴奏的童声合唱形式。尤其在那指挥老师激情澎湃,手舞足蹈的带领下,整场演出抑扬顿挫,果真胜过“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音效组合,的确别有味道来着。然而我却看得脚趾抠地,阵阵尴尬不已。有人说过,不管好的还或不好的东西,都能引起人们的不安。而我觉得有些难以界定的事情也同样可以。所以,问题可能在我一个,和孩子们的表演没有任何关系。只是这么一首原本单纯的童谣却承载了那么多的诉求甚至欲望则令人叹息又无可奈何。不过,我们冬景老人可是极其得意!总之逮住机会就赶紧着炫耀一番。毕竟作为一首童谣的体量终究小了点儿,但我们冬景老人贵在精神可嘉,绝非那种夜郎自大。且还往往做出一副谆谆教导的样子,其实不乏恶意地每每提及:“小时候常听老人说,太阳从家家门前过。凉月子巴巴,照见他家,照见佤家,也照见‘极少数似有精神狂妄、焦虑、躁动、抑郁、心烦者’。”真可谓是用心良苦;纵惨淡经营,而其心可诛! Ji;R{tZ.R  
D`@*udn=  
最后我也唯有纳闷儿地问上一句:凉月子巴巴,你到底照见了谁家,又照见了什么呀?
离线文毅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20-09-16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21-01-07
离线lin649104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21-01-29
  
在线lijie4033546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21-02-06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提到某人:
选择好友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