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2
  • 3073阅读
  • 15回复

关于国寿的疑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尐皮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楼 发表于: 2015-02-15
      这几天关于国寿的争论很热闹。本人就去查了查“国寿”的资料。查到了叶其昌老师写的这篇文章。但是看了之后更加疑惑了。根据叶其昌老师所说,“老版国寿”是1988年繁殖日寿成功,并且在1990年代定型成功的。2005年之后才杂交。那么2005年之前的“老版国寿”岂不是正宗的日寿后代。只是挑选了叶老师自己喜欢的类型。2005年之后的“国寿”是国产日寿(“老版国寿”)和虎头,泰国兰寿杂交的后代。那么“国寿”的历史只有短短的10年时间。至于其他颜色“国寿”产生的年代叶老师没有提及。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时间形成的。叶老师在全国以及福州金鱼圈的地位如此之高,对于福州金鱼的来龙去脉如此清楚。他的话有百分百的可信性。我发现我对于“国寿”的概念越来越乱了。 > qIZ  
       叶其昌:与福州金鱼同行 qS2]|7q?Tc  
2015-01-23叶其昌福州市金鱼协会福州市金鱼协会 ]G2%VKkr  
福州市金鱼协会微信号功能介绍纵览中国金鱼文化,遍阅八闽金鱼百态,品味精品金鱼神韵,分享居家养鱼经验——欢迎来到金鱼之都,敬请关注福州市金鱼协会官网。 E;x~[MA  
(来源:《水族世界》2014年第05期) <b;Oap3  
(一)福州金鱼的历史与今天 8 uhB&qxB  
金鱼性情温和,身型华丽,色彩斑斓,千姿百态,素有凌波仙子、水中牡丹、活的艺术品之称,人们赋予金鱼许多美好的寓意:年年有余(鱼)、金玉(鱼)满堂等。 Hz<)a(r!J  
饲养金鱼能使人修身养性,陶冶情操。茶余饭后,闲暇之时,欣赏着缸中悠然自得游动的金鱼,能使人暂时远离城市的喧嚣,忘却心中的烦恼,是一种理想的休闲方式。 &($Zs'X  
中国是金鱼的故乡,江浙一带是我国的金鱼发源地,福州饲养金鱼的历史要晚于杭州、嘉兴、南京及京津等地, 成书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福州府志》卷三十七“食货志”说:“金鲫,能变幻,可蓄盆中,俗呼为‘盆鱼’。”“金箍鱼,‘盆鱼’中之三尾者。”可见福州饲养金鱼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成书于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的《福州府志》卷二十六“物产二”也说:“金鲫,可蓄盆中供玩,闽人呼为‘盆鱼’,有三尾,如虾,身赤,尾金。‘盆鱼’中品之佳者,名金箍鱼。” 刊刻于清道光年间的福州人编著的《才子必观》也有“盆鱼”的记载。最为详细记载福州金鱼的要算清末福州博物学家郭柏苍《闽产录异》卷六“鳞属·盆鱼”一则的记载,节录如下:“‘盆鱼’即金鱼,福州南台银湘浦业此者数十家。俗以蓄于盆中,故呼‘盆鱼’。有歧尾、有四尾、有凤尾、有龙目、有平目,或纯红、或纯白、或杂红白。惟纯黑者名‘铁青’,纯白者名‘银鱼’,为难得耳。” Kx[z7]1@  
那个时代,金鱼只养盆中或大缸中,还没有养于池中。在福州,金鱼以“盆鱼”的叫法一直沿用到今天,现在福州每年的鱼展,福州人聚集在鱼缸前,还依然很多人指着可爱的金鱼用福州话说:“看,这只盆鱼多漂亮!” GB_ m&t  
说到福州金鱼,就不能不说邹氏父子了,位于福州屏麓山庄的邹氏家人世代养鱼,民国时期已有墨龙睛、鹅冠(高头)、花文鱼、五花帽、朝天龙等名贵品种。1950年,邹氏自愿将家中所有名贵金鱼捐献给国家,这些鱼先是饲养在孔庙(后改为福州市少年宫)供人观赏,2年后移交给福州西湖公园,邹氏父子3人(父邹鼎,子邹恒、邹木)亦被西湖公园招募至公园内专门负责饲养金鱼。 \OXKK<^$uK  
1957年,西湖公园开化寺南侧被扩建为集观赏、饲养为一体的约300平米的渔场,左侧是观赏鱼廊,右侧是饲养场,这里饲养的金鱼主要供市民、游客观赏,也有少量出售,还有一部分作为与国内各大城市公园的品种交流。 u~d&<_Z  
我是在1962年左右与邹木先生认识的,他那时在开化寺旁的渔场工作,他的形象至今乃非常清晰地停留在我的脑海中:残疾人,拄着双拐,大眼睛,花白头发,说话声音洪亮,和蔼可亲,他的助手是一位挽着鬓子的矮胖依姆,她非常喜爱我们这些经常去那里看鱼、买鱼的孩子。 >'zp  
西湖渔场一直延续到文革(1967年前后),这期间培育了很多很好的金鱼,虽然渔场很小,但培育的品种很多,1954年展出的一尾红顶五花帽重达1.75斤,轰动福州。 IN9o$CZ:  
然而,令人扼腕叹息的是,西湖所有金鱼在文革砸烂“封资修”的“黑染缸”浪潮中毁于一旦。 pBu~($%d  
文革结束,政府恢复福州西湖公园金鱼时,公园管理处到我家买了2900多元的金鱼,要知道那时候这可是一笔“巨款”啊,那时工薪阶层月薪都在30—40元左右。 eL!G, W  
福州市园林局花木公司的金鱼养殖场后来发展到3个:西湖动物园(大梦山麓旧址)、西湖官家村(西湖公园内金鳞小苑)、新店琯路(福建省拖拉机厂附近),总共有效养殖水面积达5000平米,养殖的金鱼品种多,品质好。这里产出的金鱼率先出口香港、澳门及其他东南亚国家,并于1985年2月、1987年9月2次在新加坡举办中国金鱼展,引起轰动。这三个渔场至2010年10月先后悉数拆迁完毕。 $pGk%8l%  
50—60年代,福州民间饲养金鱼比较集中的是在台江区洋头口“银湘浦”一带,共有20多家,但规模都很小,一家也就20—30个缸,80年代初,这些小渔场联合发展成为双丰渔场,到1986年已经有6000平米养殖规模,双丰渔场于上世纪90年代末拆迁。 #8d$%F))  
90年代末,福州还有其他10多个渔场,规模较大的有福州联合渔场(王良宏),悠然金鱼养殖场(王爱民), 福州闽江水族(陈茂武),潘墩兰寿金鱼养殖场(潘国诚),永杰金鱼养殖场(李永杰),龙峰金鱼养殖场(陈益明)等。发展到现在,福州已经有大小近60家金鱼养殖场,养殖规模大,金鱼品质高。  qz:_T  
2009年9月,福州市花木公司的新店琯路金渔场(我负责养殖经营的)的金鱼在第七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上一举获得2金4银1铜的好成绩。同年11月,福州多家渔场一齐亮相广州举办的中国金鱼博览会,首次集体面向全国金鱼爱好者集中展示福州金鱼的风采。 62LQUl]<  
紧接着2010年、2011年,福州金鱼协会组织福州各渔场参加北京举办的金鱼.锦鲤大赛,连续2年包揽全场总冠、亚、季军,为国内广大金鱼爱好者高度瞩目,同时期,福州金鱼在国内举办的各种金鱼赛事中也是频频获奖,2012年,福州成功举办了世界金鱼(福州)大赛,福州金鱼一举获取全场总计20项冠军中的18项,成绩斐然。2013年福州被中国渔业协会授予“中国金鱼之都”称号。 rzqUI*4%  
福州金鱼养殖起步晚,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与数百年来福州养鱼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孜孜不倦的追求是分不开的。 {#y HL  
自80年代福州金鱼重点开发世界市场,拓展出口渠道,到90年代,福州金鱼无论生产规模、品种数量、商品品质都有了质的飞跃,同时产生了一大批经验丰富的金鱼养殖艺人。 MY[" zv  
福州金鱼以品种繁多,体型硕大,色彩鲜艳,品质优良而著称,较具代表性的品种有:各色兰寿、熊猫蝶尾、各色琉金、各色狮头、望天球、皇冠珍珠、各色蝶尾、水泡、寿星等。 <!|2Ru  
}a_: oR  
     (二)我和福州金鱼 *lG$B@;rc|  
与鱼结缘 .9g\WH#qD|  
      我1953年出生于福州鼓楼区贡院前(现湖东路)一个贫苦市民家庭,祖母、父母、兄弟姐妹合家9口人,父亲由于历史原因解放后长期赋闲家中,全家人的生计靠母亲在食杂商店工作薪金勉强维持。 fwQ%mU+  
     天无绝人之路,老天爷把金鱼赐给我们家,在西湖公园观鱼廊见到那些可爱的金鱼后,我就与它结下了近半个世纪的不解之缘。 GOwd=]e  
     我从10岁左右开始养金鱼,我和我的哥哥先是一毛钱三尾、五分钱一尾的买回来养,很快发展起来,1966年我们家就有30多口大陶缸,三个各十几平米水泥池的“生产规模”了,许多人慕名而来,就开始卖鱼了。如果不是有卖鱼的收入,我们家真不知如何度过那些艰难的岁月啊!怀着感恩之心,我对金鱼始终秉持着一份特殊的感情,上学、工作期间,我一直利用课余、业余时间继续养鱼,从不间断。 4"j5@bppJ  
     1985年2月,分管西湖金渔场的福州市花木公司副经理汪聿钢在市领导的大力支持帮助下,把我从市糖烟酒公司零售管理科调到市园林处(市园林局前身)花木公司,专门从事金鱼养殖工作,我先是在西湖动物园渔场(大梦山麓旧址)工作一段时间,后到西湖官家村(金鳞小苑)渔场工作,1988年受聘担任渔场场长,1989年兼任新店琯路渔场场长。后来西湖渔场地块被划拨给省博物馆后,我就一直在新店琯路渔场任职,直至2010年10月底渔场拆迁。 W:>RstbnMG  
     从1962年认识金鱼、饲养金鱼到2010年渔场拆迁,我与金鱼结缘48年,可以说养了一辈子鱼。几十年中,所有的金鱼品种,不管能否赚钱,我都舍不得丢弃。在福州,我渔场的品种是最多的,不管是谁需要引种,我从未拒绝,总是有求必应。现在看到很多渔场还保留着我的紫兰花蝶尾、望天球、红头寿星、长尾五花琉金等品种,我心中深感宽慰。 +o/;bm*U<K  
     到今天,新店渔场拆迁4年多了,4年来,那些在渔场工作的情形,那些可爱的鱼儿还经常在我脑海中出现,多少年来,金鱼已经融入我的生命中了,真是魂牵梦绕啊! 1.H"$D>TC  
关于兰寿 ~ab"q %  
     福州兰寿(又称国寿),以其形体雄浑、游姿威武、尾柄粗实、头部肉瘤突出,色彩鲜艳丰富等鲜明特点,深受国内外金鱼爱好者青睐,20多年经久不衰。 *<#&ne 8  
     福州兰寿金鱼最早是由香港东海水族公司陈镇平从日本的金鱼拍卖会上带回国内并交给我养育繁殖,第一批没有产卵,1987年又从日本带回10多尾,当时陈先生告诉我:日本人说了,这鱼离开了日本就不会有第2代,你试试看。这10多尾鱼经过我单独精心照料,在1988年3月下旬其中一尾母鱼成功产卵,孵出了20000多尾小苗。经过我多年的精心培育,按照我自己的审美标准,好中选优,塑造我心目中的兰寿金鱼,在上世纪90年代,终于定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兰寿金鱼风格,与原先的日本兰寿已经大不相同,至今一直为众多国内外渔友所喜爱,被业界称为“老版国寿”。 t@v>eb  
1992年,我渔场的兰寿在福州金鱼研究会举办的金鱼展中获得优胜奖。 ._tv$Gd@k  
2003年,在福州市园林局和东海水族公司合办的福州地区首届东海杯金鱼大赛中,我的黑兰寿获得全场总冠军。 ,?#-1uIGL>  
2008年、2010年在第二、三界中国福建花王暨花卉精品展中,我的红白兰寿、黑兰寿分别获得观赏鱼类最高奖项。 =C\S6bF%  
2009年在北京举办的第七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上,我的黑兰寿、五花兰寿获观赏鱼类金奖。 C.(ZXU7  
现在福州许多渔场的兰寿应该都还有我这些兰寿的遗传基因。 G%kXr$?W  
2005年后,情况发生了变化,渔场完全被市场牵着鼻子走了,市场反映喜欢短身大头兰寿,一些渔场就用寿星杂交,失去了原有老版国寿的头型、尾型、身型,体型过短,容易栽头。后来市场又反映喜欢兰寿头瘤有突起“龙吻”的,一些渔场就用泰国兰寿进行杂交,失去了老版国寿原有的宽背、尾柄粗和优美的背弧。 SKfv.9  
兰寿金鱼是越作越乱,成品率越来越低,原先的那种体长适中,背腹弧线上下协调统一,尾有张力且上翘角度好,粗腰阔背,霸气十足的大规格老版国寿已经难见踪影。近几年兰寿销量下降了,价格也大不如从前,我认为福州金鱼业者要有危机感,不要老是自我感觉良好,要重振福州兰寿雄风是要进一步付出艰辛劳动的。
yMSRUQ x  
关于熊猫蝶尾 !s)$_tG  
1987年,我在黑蝶尾中发现了极少量黑白蝶尾,黑白颜色分明,非常漂亮,感到十分惊喜,特意留了20多尾做种,第2年产出的鱼中就有超过20%变为黑白颜色,因有一小部分黑白颜色分布酷似熊猫,故命名“熊猫蝶尾”。 In;z\"NN4  
1989年的春节,正月初三早晨4点多钟,香港客商陈国富兄弟来敲渔场的门(那时我家拆迁,一家三口都住西湖官家村渔场),说是专程买的机票从香港飞过来的,已经和国外客户讲好了,让我务必卖他几尾熊猫蝶尾。他们挑了二尾让我开价,我说250元,他们二话没说付款走人。后来听说这2尾金鱼卖了2万多元港币(在当时,国内其他品种同一规格的鱼卖价只有4—5元人民币)。熊猫蝶尾自此名声大振。 @i)tQd!s  
我渔场的熊猫蝶尾在1989年元宵节第2届福建花卉盆景博览会上获金鱼一等奖。 CWN=6(y  
2003年我渔场的熊猫蝶尾在福州市园林局和东海水族公司联合举办的福州地区首届东海杯金鱼大赛上获得全场总季军。 Om1z  
在同一时期,福州一些渔场也出现了色彩变异现象,接下来这些年,各渔场就为了使黑白的鱼变得更多些,更快些,就采用蓝蝶尾、褪色成全白的蝶尾做种鱼,得到的结果是出了很多蓝白色的鱼,不管蓝白还是黑白都只能保持很短时间,每年6—7月开始变色,8—9月绝大多数就退化成全白,而第2年才开始变色的,黑白颜色才能保持较长时间。 ev guw*u  
熊猫蝶尾从发现至今已经20多年了,遗传基因还不稳定,没有一定数量较大规格的鱼供应市场。 m9B3]H  
走上荧屏,走向世界 p$%h!.~99T  
几十年来,我所培育饲养的金鱼品种多,品质好,我渔场保留了大量优秀的传统金鱼品种,在国内外展评中屡获殊荣,在金鱼品种交流、养殖技艺传授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受到业界人士一致的好评和推崇,在国内外金鱼界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良好的声誉。 B6pz1P?e}  
2010年4月下旬,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走进科学》栏目专程来访,同年7月8日播出30分钟的专题节目“水下淘金”,在全国及海外华人金鱼爱好者中引起轰动。 Jb$z(?S  
2012年5月,中央电视台为推动传统金鱼培育技艺文化遗产的挖掘推广工作,再次来福州采访了我,同年6月18日在央视科教频道《探索发现》栏目播出专题节目“年年有鱼”,确立了我“福州传统金鱼培育技艺传人”的地位。 ?\pE#~m  
     福建电视台、福州电视台、海峡都市报、福州晚报、香港文汇报、台湾东森电视台、台湾中天电视台等新闻媒体都对我相继进行了采访报道,为推动福州金鱼产业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f%}+.e D  
2010年至2014年,我受邀在北京金鱼锦鲤大赛中连续5年担任金鱼决赛组评委。 \rN_CBM  
2011年5月,我受邀担任第12届新加坡国际观赏鱼大赛金鱼组专家评委,并在展会高峰论坛上发表题为“为促进金鱼产业健康、可持续性发展而共同努力”的演讲。 =J'?>-B  
2012年受邀担任在福州举办的“首届世界观赏鱼博览会暨首届世界金鱼大赛”金鱼组评委。 ( gFA? aD<  
2013年受邀担任第八届中国花卉博览会观赏鱼类评委。 .>nd@oU  
2010年10月被中国渔业协会授予“中国水族成就奖”。 Y'HF^jv]R  
2012年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经过充分调查认证,鉴于我几十年来在保留、优化传统金鱼品种,创新培育新品种工作中取得的优异成果,以及为福州金鱼文化推广及金鱼养殖技艺传授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授予我“水生动物饲养(金鱼)一级高级技师”职称,并颁发了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一印制的职业资格证书。 1!C,pXU#:  
V$_0VN'+Z  
   文章出处:福州市金鱼协会 *h%G4M  
["IJ h  
,Ex\\p-  
X]*/]Xx  
Y_B 4s-  
'9dtIW6E  
&aQ)x   
K{ P#[X*5  
因为网站拒绝腾讯的链接,故只能放一个其他鱼友发过的连接,来证明文章的可靠性。 vTEkh0Ys  
http://www.lanshou.net/read.php?tid=323658 )89jP088V  
5gEfhZQ  
Rx"Qwi,\U  
L _y|l5  
离线80154066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5-02-15
厉害
离线煌浦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15-02-15
我没看完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15-02-15
有意思吗,我养自己喜欢的、价格能接受的。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5-02-15
有意思吗,我养自己喜欢的、价格能接受的。+1
离线尐皮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5-02-15
回 煌浦 的帖子
煌浦:我没看完 (2015-02-15 15:23)  D:"{g|nW}  
MHU74//fe  
       这几天关于国寿的争论很热闹。本人就去查了查“国寿”的资料。查到了叶其昌老师写的这篇文章。但是看了之后更加疑惑了。根据叶其昌老师所说,“老版国寿”是1988年繁殖日寿成功,并且在1990年代定型成功的。2005年之后才杂交。那么2005年之前的“老版国寿”岂不是正宗的日寿后代。只是挑选了叶老师自己喜欢的类型。2005年之后的“国寿”是国产日寿(“老版国寿”)和虎头,泰国兰寿杂交的后代。那么“国寿”的历史只有短短的10年时间。至于其他颜色“国寿”产生的年代叶老师没有提及。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时间形成的。叶老师在全国以及福州金鱼圈的地位如此之高,对于福州金鱼的来龙去脉如此清楚。他的话有百分百的可信性。我发现我对于“国寿”的概念越来越乱了。
离线qgf1017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5-02-15
养鱼达人.............
离线豆腐鱼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5-02-15
付诸于行动,做到有证可考,是个爱鱼的人 ,先把鱼是怎么回事搞明白自然就可以相互学习了,对于兰寿还是那句话,不要牵扯什么爱国,不过有人要是说中国金鱼不如日本那肯定是找死,我们好鱼有的是,珍珠,水泡,虎头,望天,丹凤,哪个拿出来都够日本人看的,哦,对了叶老师选国寿时的标准也不是大众所决定的,只是他欣赏的角度决定的,呵呵,收尾跟贴,这事不聊了
离线午夜观鱼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5-02-15
。。。看看
离线wx27cj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5-02-15
这个我知道一些,确实说得不错,你看我的号寿网注册是06年了之前在“chinagoldfish"是01年,05-06年确实是一个分水岭,因为06年我注册这个号就是为了拍一条当时3岁的国寿,那么那条鱼就是03的国寿鱼苗长大当时那条鱼最后拍出了590还是600多反正按当时来说很好高,所以记忆很清晰那时的国寿不像现在的国寿,傻,大,粗(糙),肥,(型)散。而是类似于放大版的宇野的样子。后来05-06之后各种杂乱的国寿就出现了就是你现在看到的国寿样子 mqD}BOif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提到某人:
选择好友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