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2
  • 4055阅读
  • 34回复

陶陶然和你聊绿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楼 发表于: 2012-12-20
这次多写了点,可以让您看着不耐烦,没办法,这已经是精减版了。 w 9G_>+?E  
核心提示: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语出行业道德古训) I/^q+l.=`{  
44'=;/  
jN31\)/i  
 QpdujtH`  
_L?v6MTj  
2=igS#h  
,AdusM  
绿茶是咱们平时喝茶的大品种,甭看现在流行来流行去的普洱铁观音的,但最大宗的茶,还是绿茶,这个,从中国名茶录中就可以看出来,咱们平时总说的十大名茶几大名茶的,十之七八都是绿茶,甭管您懂不懂喝茶的,一张嘴的龙井碧螺春的总是知道的,在日本,如果主人请客人喝茶,如没有特别指出啥茶,一般都是绿茶,当然了,是绿茶粉,这个是习惯。 l5{(z;xM  
\Pw8wayr%  
8|w5QvCU?3  
N90\]dFmy  
要说到茶粉,那还是中国的传过去的,只不过咱们现在不这么喝了,唐朝的茶圣陆先生写的那个茶经里,在之器这一部分里专门有个茶碾子,比药碾子小点,就是粉碎茶用的,(碾:碾以橘木为之,次以梨、桑、桐柘为臼,内圆而外方。内圆备于运行也,外方制其倾危也。内容堕而外无余木,堕形如车轮,不辐而轴焉,长九寸,阔一寸七分,堕径三寸八分,中厚一寸,边厚半寸,轴中方而执圆,其拂末以鸟羽制之。)这个又要插一句,看古代电视剧时,那个泡茶方法和茶壶基本上都穿越,这个没办法,我说了也没用,他们不归俺管,不听俺的。 -s9Y(>  
,"P5D&,_  
s$f+/Hs  
80{#bb  
绿茶,一般说是从明朝时开始出现的,这个和明太祖元璋先生有关系,他老人家经过元末的动乱,觉得以前的那个茶的制法和喝法都太费人力和物力了,说白了就是太费银子了,他老人家就下令不准再做团茶了,也就是龙团凤饼了,说到团茶,可不是现在普洱压饼这玩意儿的做法,比这个费劲多了。要说咱中国人是最聪明的,接着就把制作方式改进和发扬了,就以蒸青,炒青和晒青等的基本方法做绿茶了。 a9yIV5_N  
skk-.9  
g0^~J2sDd  
Vpug"aR&_  
所谓的这些方法,核心工艺是杀青方法,蒸青就是用蒸汽杀青,找个大锅烧开水,把茶青放上面一蒸,现在中国的蒸青茶不多了,代表的品种是恩施玉露,在日本反而是主要的制茶方式。炒青也就是用铁锅炒,为啥出现炒青这一方式呢,主要是因为蒸青茶有一种特殊的青草味,这个是蒸汽温度不够高造成的特有滋味,老喝就想换换口味了,炒青的温度就灵活的多了,不同温度可以出现不同的迷人香气,味道也就多起来了,比如熟香呀,花果香呀,都是炒青的杰作,这个品种就多了,龙井、碧螺春、蒙顶甘露等大部分绿茶都是炒青。还有一点是晒青,这个出现的原因是因为要多做出茶时,炒不过来了,那咋办,就炒一下杀青后把茶扔到院里子去晒干,一般有滇晒青、川晒青,俗称晒青毛茶。 0MwG}|RC  
&,W_#l{  
M[:O(  
y+K7WUwhq  
绿茶的工艺一般就是采摘-摊凉-萎凋-杀青-揉捻-干燥。有些茶还要复炒复揉的,这些是制茶工艺,听着比较枯燥,有茶友感兴趣时,咱们再深入探讨。要说看绿茶的好与不好,也就是那几个审评标准,外观、汤色、香气、叶底等基本的固定标准。咱们一般说好呀,也就是喝着好才叫好。绿茶一般是降温浸泡,这与审评时的泡法不一样,咱们也就想喝个好滋味罢了,以90度左右水温为宜,还有些茶要降到70度来泡才更有特色。喝绿茶好处多多,这个大家上网上一搜就有的是,不过瞎聊一句,太离谱儿的说法咋就先放一放,毕竟茶只是茶。 D__lqboz  
:)KTZ  
Fy}MXe"f  
Ov $N"  
既然俺老矫情地说俺是一名茶人,那还是说说俺是咋个做绿茶的吧。俺用的茶青,真真正正地长在深山里,还不是成片的茶园,也就是散落在山间地头的老品种,天晴的时候,看天大亮了,老乡们吃过早饭就上山了,这时候山里的雾气露水也散尽了,这时候采的茶,滋味要醇厚些,下雨天是不能采的,采了也不要,雨青和露水青都会影响到茶的口感,要不就寡淡,要不就有雨腥味儿,反正是都不好喝。您说咋就没有摸黑上山的呢,说实话,还真没有,山里的医疗都跟不上,天黑路滑的真要是摔个好歹的,亏大发了,要是有十万分之一的幸运碰上老熊,那就爽歪歪了。要是采芽的话一般是装在粗布白袋里,采叶的话要装在竹筐里,这样通风,不会烧青的,茶青到了俺家后,马上就要摊晾萎凋,去去湿气和热气,失水达到15%后,这个要凭经验的,气温呀,风力风向呀,湿度呀,都要考虑,一般合适的时候在夜晚12点左右,这个空档就要抓紧休息了,因为马上就要投入到繁重的劳动中了。俺们做茶,都是连夜做的,没办法,过了劲儿,茶的味道就变了,没有那么清爽了。夜里起来,根据需要浪浪青,让茶再还还阳,一会就可以炒了。点上火,用柴也是有讲究的,俺用的是修剪果树的枝条,这个烧起来没杂味,不会为制作来来麻烦,千万是不能用松枝的,那个做完了,直接变小种绿了。刷干净锅,拿手在锅上方试试锅温,合适了就可以炒了,俺高档的茶一锅炒9两鲜叶,中档的2斤左右,不为别的,正好两把可以抓干净,炒完后趁热就揉捻,茶凉了就再炒再揉,反复三次左右,也就是所谓的三揉三炒叶,当然了,这个也要看青做青的。最后干燥就好了,过两天再拿出来干燥一下,让茶的含水率在7%以下,也就是拿手一捻就碎了,这样的茶才能长时间保存,现在很多都做15%左右的,这个倒真是不伤份量,100斤茶多做出七、八斤呢,但是这样的茶也就是当时喝行,您在家放俩月,味就变了,您还觉得是自己没保管好。现在的消费者过于在意茶的外观,造就了擦油刷蜡加糖精加色素喷催长素的垃圾,其实制茶就是个干燥过程,原汁原味的东西才是韵味无穷的。 1$='`@8I  
qT4I Y$h  
|y{; |K  
lH#@^i|G  
俺做了些年茶,总结出一句,好看的茶不好喝,好喝的茶不好看,又好看又好喝的茶就是天价了,其实无非也是从好喝不好看的茶里挑出来的。 AIvL#12  
AJ;u&&c4C\  
w\"n!^ms  
1条评分兰寿币+500
老蛇 兰寿币 +500 原创美文! 2012-12-20
离线摄眼迷蒙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2-12-20
来了
离线江城芜湖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12-12-20
看看
离线shamrock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12-12-20
学习
离线重庆老王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2-12-20
看看。
离线韩彦雷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2-12-20
楼主用心了 顶一个
离线韩彦雷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2-12-20
冒昧的问一句,  绿茶红茶黑茶 等等,应该怎么区分呢?
离线青年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2-12-20
用户被禁言,该主题自动屏蔽!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2-12-20
忘了说,还有个烘青,就是炒后不是在锅内直接收干,而是用烘干机的热风把茶烘干的一种做法。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2-12-20
回 韩彦雷 的帖子
韩彦雷:冒昧的问一句,  绿茶红茶黑茶 等等,应该怎么区分呢? (2012-12-20 14:20)  :#jv4N  
&\[J  
绿茶是不发酵茶,红和黑都是发酵茶,只是发酵的方法不同。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提到某人:
选择好友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