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2
  • 15198阅读
  • 5回复

疑难杂症金鱼病及治疗方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coolboy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楼 发表于: 2009-11-07
白便,如何治疗?
1.先区别何种原因引起。
A.水温突然降低时,鱼不吃东西,拉白便。这种情况只要把水温慢慢加热到35°C,病治好后再慢慢冷下来即可。
B.饵料转换引起的肠胃不适应,拉白便。
C.体内有寄生虫,如六鞭毛虫、毛细线虫等。用龙牌鱼虫净或者丰惠的百必除加特灭菌,海宝的克肤虫灵等市售成药都可治愈。

头洞病如何治疗?
这种病主要是由六鞭毛虫引起的,另外饵料营养不全面,缺乏矿物质也会引起此病。
一种方法是:把金鱼捞出来放在消毒干净的纱布上,将头洞中的白点挤出来,用棉签将碘酒滴在洞里,处理后将鱼泡在有敌百虫药物的缸中(丰片/100公斤水)浸泡两天就好了。此法好的快,但操作时需要两个人小心迅速的操作。
采用龙牌鱼药时,用鱼虫净(口服)鱼妙(浸泡),用海宝的贺利沙民,Tetra的药等市售药物均可。水温应提高至32°C, 最好是口服,将薄片与药物混合(500mg药剂/200g汉堡)喂食,口服效果不错。如果鱼已不进食了,就只能喂药了。将药物直接注入鱼嘴内部,效果比药浴更好。
注入鱼嘴的方法是把500毫克的甲硝唑(或上述成药)溶在10公升的水中,用没有针头的针管吸取药液,
将取出的鱼放在湿毛巾上,以熟练的手法将溶液注射入鱼口中。每天1次,1次喂2ml,让鱼慢慢咽下,30秒后把鱼放回鱼缸中,持续5天,隔一周再用,此病可治愈。

白便以及解决办法
病因:此病症主要是由于水质温度变化过大,或水质不利,鱼只饲养密度过高等原因引起的鱼只体质状况不佳,从而引发以六鞭毛虫为主的寄生虫大量繁殖形成急性症状.另外有一种隐鞭虫和锥体虫都是具有茸毛状鞭毛的单细胞生物体(原生动物),因此得学名“鞭毛虫”,它们作为寄生虫生活在血液里。有危害的隐鞭毛虫有两根鞭毛,而完全没有危害的锥体虫只有一根鞭毛。要在血液涂片上看到这种寄生虫,需要用到少300倍的显微镜。两种寄生虫都是经第二寄主—水蛭传播的。

鞭毛虫无害地生活在水蛭的肠内,水蛭叮咬时将其传到鱼身上甚至形成细菌性二次感染.导致比较可怕的后果. 六鞭毛虫(六前鞭虫,以前的八鞭毛虫和Spironucleus sp)属于原生动物鞭毛虫纲,寄生在肠道和血液当中,其中还有纺锤二鞭毛虫,螺旋六鞭毛虫,梨形四鞭毛虫,隐鞭毛虫等等...传染源主要是由红虫,水蚤或其它活饵带入缸中,引起鱼只感染.以前很多很多专家们认为此虫感染是导致鱼只出现头洞的直接原因.现在经过进一步研究发现,鞭毛虫感染会导致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从而引发头洞. 这个病的临床表现为身体表面会出现小洞,特别是头部,嘴部周围以及侧线部位.慢慢的变为管装疹并伴随有乳酪装粘液流出.感染水源后再通过食物传播.寄生虫有少量寄生时无大碍,大量寄生的时候就会危及健康并可导致肠炎.出现白色管装白便或乳白色粘稠装白便.再由血液循环感染其它脏器,例如肾脏.肝脏.以及胆囊.并使这些器官发炎.最终导致腹水... 症状:传染上隐鞭虫的鱼无精打彩并且游动不正常,有白色粘稠装拖便.由于缺乏钙质导致骨质软化或生长速度较慢,眼睛上方出现塌陷.鱼变得消瘦,眼睛凹陷,鱼鳃发白(说明缺少红血球)严重时头部出现小洞,寄生虫像发白色的物质一样从洞里伸出来。

在新鲜的排泄物中也能发现寄生虫。随着病情的发展,鱼变得消瘦,并且由于肉被腐噬而使小洞变大.侧线旁边有时也会出现小洞. 治疗方法: 针对六鞭毛虫的方法通常使用特效药剂,投放药饵, 药浴或强灌法.注射法对于普通饲养者我还是不建议的. 采用药物:我建议使用"六鞭杀手".此药物真对以六鞭毛虫的为主的寄生虫,有着较为明显的疗效.进行多次驱除寄生虫的治疗. 虽如此可以治疗,但是鱼只平时的饲养环境应努力注意,减少水的瞬间温差.加强饲料的消毒工作等等... 保义六鞭杀手使用方法 1. 以三天为一个疗程, 换水50%, 加药50%, 保持相同浓度, 治疗时间为6~9天. 2. 内含小平匙, 每一平匙为2公克, 每100公升水量使用2公克. 3. 换算公式:长*宽*高(cm)/1000=公升. 4. 连续药浴2~3次可有效治愈六鞭毛虫之感染, 对鱼只拉白便与瘦病鱼只不进食有特别之药效. 治疗时喂食以吃完为佳. 5. 2个月投药检疫一次, 防止疾病发生, 预防胜于治疗.


细菌性肠炎
[病因] 主要是吃了不清洁的食物或摄食过饱、肠道胀饱、排泄受阻,最后由细菌感染肠道引发肠炎。

[病原体] 为点状产气单胞杆菌。

[症状] 病鱼常常腹部膨大,呈现红斑,肛门突出,鱼体呈呆滞,停在水族箱角落不动,体肌作短时间的抽搐,不进食,粪便白色。剖开鱼腹,可见腹腔积水,肠壁充血发炎,轻者仅部分肠道出现红色,严重时全肠呈紫红色,肠内无食物,充有淡黄色的粘液和血脓。
[治疗方法] 治疗肠炎的方法较多。市场销售的药物也较多,内服药如纳克菌、鱼服康、磺胺胍等,外用药如浴菌洁、呋喃西林、庆大霉素、土霉素、痢特灵等药物经稀释后泼洒或浸浴,均能取得较好疗效。

内寄生虫~~(一)、感染的迹象。
感染的最初迹象之一是生长缓慢。某些品种的鱼可能变得消瘦,贴近心脏的部位凹陷,但是腹部膨胀。由于感染绦虫,腹部最终胀破。鱼可以忍受轻微的感染,而养鱼者甚至意识不到出了问题。

感染详述。
可能遇到以下类型的寄生虫:刺头虫—这种寄生虫(体长从几毫米到几厘米不等)吸附在鱼的肠内,经常损害肠内壁,并且使鱼易受其他传染病和寄生虫的影响。它们通过一串小钩子将自己挂在肠内壁上,通过它们整个身体表面吸食食物。成虫产的卵被鱼排泄出来并孵化出幼虫,幼虫生活在桡足类动物身上。由于它们是很多鱼类最喜欢的饵料,特别是丽鱼科鱼类,因为幼虫就被带到肠内,在那里它们长成成。一定要丢弃带红斑点的钩虾,这些红斑点是刺头虫的幼虫。绦虫—绦虫是典型的扁平的缎带状体形,有些品种可达几米长。它们用吸盘或者用钩子,或者两者并用,使自己贴在寄主鱼的肠内或腹内。某些绦虫在幼虫时寄生在一种鱼的腹内,被吃掉以后,在成虫时寄生在比较大的鱼的肠内。大多数绦虫的生活周期包括产卵(有时在废弃的体节内),卵排出寄主体外进入越来越复杂的幼虫期。桡足类动物剑水蚤和颤蚓都是潜在的绦虫幼虫携带者。用这些活饵料喂鱼总是有风险的,因为它们通常是从有鱼生活的水里收集来的。有些品种的绦虫在水鸟或哺乳动物体内达到成虫期,仅寄生于作为生知周期中的中间寄主的鱼类中。不同品种的绦虫有所不同。总体上,它们在水族箱鱼类里是难以受欢迎的。线虫—线虫是无节虫,长度从不足1毫米到9米不等。在各种寄生的线虫的生知周期里,鱼可以是最终寄主也可以是中间寄主。如果鱼体内藏匿成虫,那么通常在肠内发现它们。幼虫期通常是以在=肌肉里或内脏器官里形成囊状的结节出现,结节达1毫米宽。很多寄生的线虫侵害野生鱼类,在水族箱里仅能遇到少数几种线虫,它们中值得注意的是毛细线虫和驼形线虫。行毛形线虫成虫1~20毫米长,依品种而不同,生活在肠内。它产出大量的卵,卵随排泄物排出,在显微镜下可以辨认出来。驼形线虫是一种鲜红色的线仅几毫米,寄生于水族箱鱼类的直肠内。它用头上的微小的“颌”夹紧肠内壁,从寄主身上吸食血液和组织液。有时候能看到成串的鲜红虫子从休息着的鱼的肛门处伸出来,这种情况在雌性孔雀鱼身上尤为明显。在显微镜下对排泄物的涂片进行检查可以看到驼形线虫产出成千上万条微小的活幼虫。鱼的脊椎明显弯曲,示意着它已受到驼形线虫感染。肠吸虫—鳃吸虫和皮肤吸虫都是吸虫,如指环虫和三代虫,是鱼类的外部寄生虫(所谓的体外寄生虫),在它们的生活周期中只有一个寄主。生活在鱼类体内的吸虫(所谓的体内寄生虫),通常有复杂的生活周期,包括几个寄主,如水鸟和螺,鱼可能是成虫的寄主,或者是多个幼虫期之中的一个幼虫期的寄主。例如血液吸虫、血居吸虫,作为成虫生活在自由游动的鲁鲤科鱼类的鳃部血管里,但是很少生活在水族箱鱼类里。卵寄宿在毛细血管里,对身体的任何器官都能造成很大的伤害。水螺扮演的是生活周期中的中间寄主。另一方面,复口吸虫在水鸟的肠内长成成虫,但是生活周期中的一个幼虫期—后囊蚴,在鱼的眼睛里形成虫白内障。大多数轻度吸虫感染不会对鱼造成不幸。

推荐的治疗方法。
严重的体内寄生虫感染很难治愈。某兽医的药品值得一试。如吡喹铜和左旋驱虫净10毫克/升,使用12~24小时,先使用试验剂量,个别品种的鱼可能显示过敏。对大多数的病例,预防远比治疗更恰当,尤其是对那些中间寄主很容易转移的寄生虫。

肠炎的治疗
肠炎病因:
(A)食饵不净,令细菌性侵入感染。 (B)投饵不妥当或大小餐,食量不定。 (C)肠道寄生虫所感染。
症状:
1,将排泄粘液便,偶而粪便会附着肛门呈现拽拖粪状。 2,排泄物为白色细条状,有时会出现腹部肿胀。 3,严重之病症,食欲会完全丧失,肛门红肿继而出血。
治疗: (A)马上改善水质环境与注意食饵并提供维生素。 (B)严重消受鱼只,最好放弃。  肠炎如果仔细观察其实早期就能发现,治疗也比较容易,(将排泄粘液便,偶而粪便会附着肛门呈现拽拖粪状)一般在缸里下一些抗生素或专治肠炎的鱼药,停食3天,保持好水质,水温30度就可以恢复,而且药量可以减半。如果鱼儿吃食正常也可以把(抗生素或专治肠炎的鱼药)和饲料混合喂鱼。也有人建议下盐,但我个人看法是盐只是起到一个辅助作用,如果你不能确保疗效就会耽误最佳治疗时机。  如果已经比较严重(排泄物为白色细条状,有时会出现腹部肿胀。严重之病症,食欲会完全丧失,肛门红肿继而出血。)就非常麻烦,治愈率也比较低。比较好用的方法是100公斤的水:庆大霉素,4万单位10支 / 青霉素80万单位2支,前后务必相隔2-4小时。6小时后换水1/6.青霉素一定要小心,下多了会适得其反.抗生素的药效有赖于其有效的血药浓度,如达不到有效的血药浓度,不但不能彻底杀灭细菌,反而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每种抗生素的抗菌谱不同,用药不当,轻则达不到理想疗效,或使药效降低,重则使药物毒副作用大增,危及健康。 其他抗生素一样适用,如先锋霉素,而且单独就可,简单方便。抗生素的好处是见效快,抗菌性广。缺点是用量不容易掌握。在鱼缸里一旦用过抗生素药类就一定要彻底换水,因为抗生素把水里的病菌全部消灭的同时也把有益细菌消灭的干干净净。这时你鱼缸的水已变成死水。此时鱼儿极易患上其他疾病。

肠炎有几种:
肠炎有几种: 1,内寄引起的肠炎. 此类肠炎通常难以和内寄区分开来.眼睛,体色,神态,与内寄几乎相同.只能从食欲和粪便来区分,内寄的鱼食欲不减,肠炎多数厌食或拒食.内寄的粪便通常是空心或分段的白便,肠炎的鱼很少有便,或是脓样白便. 2.消化不良引起的肠炎. 此类肠炎的鱼表现为厌食或拒食.神态呆滞,有时伴有体色变暗或发黑.大多时间表现出离群,面壁状态.粪便多数为散便,或脓样白便. 3.水质变化过大引起的肠炎. 此类肠炎鱼的表现是体色发黑.缩鳍.聚堆.粪便表现多为拖便,最长可达10公分左右. 4.细菌感染引起的肠炎: 此类肠炎表现除了发黑,缩鳍和聚堆外,最大的特征是腹涨.是肠炎中最容易死鱼的.粪便多为脓样白便,也有拖便的.

肠炎的早、中、晚期的治疗方法
初期--托便(黑白相间)

中期--白便(长条状态)

晚期--涨肚(拉不出来)

治疗方法:

初期治疗:

先停食.升温32~34度,,,加盐,0.4%,,,保持三天...坚持每天换水五分之一,,,,然后缓慢降温致原来温度,,,其间一直不要喂食..七天后可少量喂食..

中期治疗:

同上方法在停食的24小时后加甲硝锉和痢特灵,量每100升水分别加10片和5片
其后每天换水1/5后,,加放甲硝锉和痢特灵分别为5片和3片连续三天,,记着仍然要补充盐致原来的浓度...
三天后缓慢降温..七天后少量喂食..观察是否仍有白便,,,如有白便可继续放盐,,十天后基本上恢复正常..

晚期治疗:

鱼涨肚时,,基本上肠炎已经很严重了..这时随时就有挂掉的可能...
可仍用上述方法治疗..盐的浓度可加到0.5%..保持高温直至拉出白便后肚涨消失...恢复同上,
治疗时间上要长一点,,当发现鱼拉出白便.基本上就渡过了危险期了,,,,鱼得了肠炎,,最容易挂的就是涨肚..肚涨后,24小时左右鱼就挂了,,
以上治疗加盐是非常重要的,可减缓鱼的紧迫感,,防止鱼脱水而挂,,,
个人意见...我治了不少次,,,基本上可痊愈....
有条件的可隔离治疗...仍用上法,,,
可以同时使用且效果更好,

治疗方法2:

停食,加温比平时高2度,庆大霉素40W单位/100L  每天换水五分之一,补药10W单位。有强烈食欲可以少量投喂易消化饵。

肠炎病的症状、流行特点及防治方法
(1)病原  病因尚未完全肯定。但大多数学者认为,此病是由肠道点状产气单胞杆菌引起,故又称细菌性肠炎或烂肠瘟。
    (2)症状病鱼起初呈现呆浮,行动缓慢,离群,厌食,甚至失去食欲,鱼体发黑,头部、尾鳍更为显著,腹部出现红斑,肛门红肿,初期排泄白色线状黏液或便秘。严重时,轻压腹部有血黄色黏液流出。将病鱼进行解剖,可看到肠道发炎充血,甚至肠道发紫,故很快就会死亡。
    (3)流行特点  多于4~10月份发病。

防治方法
①忌喂腐败变质的饵料,防止伤食遇寒。
②在5升水中溶解呋喃西林或痢特灵0.1~0.2克,将病鱼浸浴20~30分钟,每天1次。平时预防,还可用土霉素O.25克,或四环素0.25克,或氟哌酸0.r1克等抗生素药物,药量为50升水中放2粒,浸浴2~3天后换水。

以上是我收集的金鱼的治疗寄生虫病及肠炎大全。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9-11-07
直接抄了没仔细看吧 35度
离线coolboy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9-11-07
引用第1楼爱鱼没商量于2009-11-07 17:54发表的  :
直接抄了没仔细看吧 [表情] 35度 [表情]

有些是针对热带鱼的,金鱼可以25度,呵呵,依次类推,冷水鱼25度上下。
离线小宅男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9-11-07
引用第2楼coolboy于2009-11-07 18:07发表的  :
有些是针对热带鱼的,金鱼可以25度,呵呵,依次类推,冷水鱼25度上下。[表情]


25°还不如不加 没用 35°连热带鱼都难受
离线coolboy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9-11-07
引用第3楼小宅男于2009-11-07 18:18发表的  :
25°还不如不加 没用 35°连热带鱼都难受[表情]

那就30度。
离线菲利浦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9-11-07
预防为主。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提到某人:
选择好友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