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2
  • 4685阅读
  • 31回复

水中望月,纸上观鱼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天山雪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楼 发表于: 2014-02-09
去年自己发表在水族杂志上的文章,拿出来分享一下,各位看官和我一下欣赏那些远离我们的年代中文人墨客笔下的金鱼吧。

-------------------------------------------------
水中望月,纸上观鱼
/兰寿网  /天山雪


金鱼从古至今,传继千载,一直为文人骚客所追捧推崇。茶罢搁盏、吟诗作对、观花赏鱼、附庸风雅,也是那些才子佳人们钟爱的一项文娱活动。期间也涌现出了许多善画花草鳞毛的丹青高手。因此,我们才有幸得见先人们眼中之唯美尤物。在物质和文化极大丰富的今朝今代,我们这些爱鱼之人,还能因这些游弋于笔墨间的倩影所动容,也足见其艺术魅力之不朽。虽然在中国,金鱼的历史仅有千余年,远不如其他文化传承的久远,但其受众群体之广泛,也是毫不逊色。其文化内涵、其民俗民风、其富贵瑞相、其意境悠远......每一项展开来,都是一幅饱含丰富情感的历史画卷。今天所要说的,正是这些活跃于笔端纸上的寄情之物“金鱼”。




玩鱼越久,就越发想探究金鱼的前世来生,越发的对金鱼的历史兴趣渐浓。近代相关资料中最直观的莫过于明清、民国时期的画师们留下的一幅幅描绘金鱼的图画。

犹如水中月,朦胧、神秘、冷艳、疏离,看似俯首可拾,却又是那般遥不可及。那些停顿于永恒的瞬间,那些大师们笔下难掩的惆怅和欢愉,那些流淌于纸上的潺潺水声,让我深感遥远神秘,引发我的思绪游离。






之所以会在此间沉迷,也皆因现实中时常的惋惜。金鱼本是个传奇,汇集致俗致雅为一体,不论达官名士亦或贩夫走卒,都可对其流连痴迷。而如今,金鱼却似乎已经堕入一个发展的僵局。很多曾经的金鱼,至今已销声匿迹。许多品种的发展,也都在重蹈历史的足迹。如何更好的保存和创新,成了一个难题。难道品种的存亡,真的只能靠纯粹的市场洗礼?而不成熟的产业和市场,到底又会“淘汰”多少“珍稀”的品种?恐还真是难以估计。

这一切的一切,开始让我对过往痴迷,时常坐观那些游于纸上的金鱼,去寻找捕捉曾经的过去,去翻看品味历史的痕迹。或许仅是一种沉迷,或许还有一些激励,我无从可知,只是一任自己在纸间游历。那些隐匿在书谱画卷中的小鱼,能否告诉我,如何才能继续金鱼的传奇?随着我的寻觅,一个个名字逐渐在眼前清晰,翁小海、梅振瀛、虚谷、金章、刘奎龄、汪亚尘、吴作人、潘觐贵、凌虚......其中最早动笔画鱼的人,早至两百年前。两个世纪,对于整个人类历史来说,或许只是短暂的瞬间,而对于金鱼的历史来说,却不可不提。


明清时期的金鱼,是中国金鱼发展的一个巅峰时期。虽金鱼超过千年但之前的形态多趋于原始,真正如花季盛开的则是在明清。这个阶段,品种日新月异,变化扑簌迷离。尽管因为朝代发展的局限,品种尚不能达到顶端,可那些品种,那些色彩,已然将金鱼引领上了一条飞腾之路,这个时期,就是金鱼品种的爆发期。连想一下都能让人心跳加速,那些金鱼在养鱼人的手中,是如何的变异、杂交,是如何的纯化、稳定,让我做梦都想回到过去,去探究一下这些奥秘。

为什么一千五百多个岁月,只有在近几百年里才出现那样多的神来之笔。难道真的是神仙下世,将画中之鱼点化成凡胎肉体?这让我充满了好奇。造化弄人,自然也是造化弄鱼,品种的繁盛,是人为的更多,还是“天为”的更多?亦或是人与天的一次难得的默契?看来一时半会儿的,我也是解不开这个谜题,就让我暂时平缓一下思绪,压制一下好奇,接着来坐观纸上金鱼。

刚刚提到的曾画过金鱼的一些明清民国的画师,如今都被称作大师了,排在最近的一位 “凌虚先生”是从民国一直画到了当代。九十几岁的高龄,在去年还听一个前辈说他老人家还可以动笔画鱼。其金鱼品种涉猎之广泛,表现之全面,堪称古今第一。现在,我们能够看到最多的就是凌虚先生画的金鱼了,那些紧凑的绒球儿,那些五彩的丹凤......而今, 在现实中,再看不到鲜活的个体。


凌虚,号万顷,出生于民国之初的1919年。凌虚先生除人物、山水、花鸟外,尤擅画鱼藻,意境清雅、笔墨精练、情趣盎然、独树一帜,人称“金鱼王”。而在其手伤之后,改用左手画鱼,风格更是拙趣盎然。堪称笔笔曼妙,幅幅精奇。

而在这些位大师中间,我最欣赏的是其中两位,第一位是虚谷,第二位是刘奎龄。此二位大师皆生于晚清,只是一先一后,未能够产生更多交集。虚谷大师圆寂的1896年,刘奎龄将满周岁。不知刘大师当年是否也有生年恨晚之痛,与虚谷这样的画鱼大师失之交臂,不得与其同在池畔赏鱼。当然,唏嘘蹉叹的,也就只有我自己。想那两位高人画风迥异,犹如天地,估计不太可能惺惺相惜,可我偏偏却在如此众多的历代画师中,把他倆拉在一起。虚谷的鱼有些飘渺,似是神来之笔,所画金鱼无不意境高远,不染凡尘。而刘奎龄先生则是一笔一笔,将鱼精准的临绘,宛如一台数码相机。

虚谷,平生履历丰厚、极富传奇。生人于1823,诗书画无一不精,被誉为晚晴画苑第一。虚谷先生做过儒生、当过兵、做过官,最后遁入空门做了和尚。俗姓朱名怀仁,为僧后名虚白,字虚谷。善画山水、花卉、动物、禽鸟、松鼠、金鱼。其画作苍秀,敷色清新,造型生动,落笔冷峭。虚谷画鱼,运笔用墨与其他人大为不同,其运用枯笔艳色、方圆交错、化巧为拙。金鱼的造型大多方头方身方眼,几笔枯墨做尾,将一尾尾金鱼,点缀于荷塘水藻之间,别有一番风趣。这样画金鱼,也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虚谷画鱼,是化繁为简,化有为无,寥寥数笔,粗粗几点,绿草红鱼,尽显意趣,以鱼写意,以意画鱼,大师完全画的是心中之鱼,赏其画作,令人叹为观止,啧啧称奇。

而刘奎龄,则完全是和虚谷画风对立,尤其在画鱼方面。笔下金鱼无不细节尽显,从鳞片到鼻绒,从鳍条的筋骨,到眼睛的瞳孔,就连眼睛之外的一层透明的凸起也表现的淋漓尽致。观其画,犹如看真鱼,其飘逸的长鳍长尾、其晃动的绒球水泡儿。恍惚间,好似与大师一起并肩赏鱼,手扶青盆儿,谈笑生风,连那鱼儿也被这声响惊出一片涟漪,纷纷浮上水面,张嘴讨食。

喜欢刘奎龄先生的金鱼,最大的特点,一是刻画入微,二是实事求是。这可以从许多鱼的表现出的“缺陷”看出来,非常写实。这两点,对于我这种极想了解当时金鱼真实情况的人来讲,着实受益匪浅。虽然我们不能百分百的认定其就是完全再现了其见到的真实金鱼。但是从其画风中,我们依稀的可以探寻到当时金鱼的发展阶段。从这一点上来说,通过刘奎龄先生的眼睛,完全可以把时间拉回到一百年前。

百年前的金鱼品种已经极大丰富,我们已知的大部分品种,这时都已经稳定。龙睛、虎头、狮子头、绒球、望天、水泡等金鱼都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准。在色彩方面,红的、黄的、靑的、蓝的、紫的、红白、蓝白、紫白、黑白、五花等也已经出现。而我心中的那惋惜之意,也正源于此,不少当时画作中出现的品种,到现在又经过了一百余年,本应该更趋于完美才对。可偏偏,还远不及当初。甚至于一些品种,已经因为多种因素而消失了。这又怎能不让这些痴迷于金鱼的玩家们顿足捶胸。

难道,这些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的这些宝贵遗产,真的就这样遗失在历史的某个角落中,不复再来?当今对金鱼关注的人和从业的人,与旧时的朝代不可同日而语。不仅经验丰富且技术先进,又资源充沛人手众多,原本应该远远的超越百年前的水平才是常理。虽然,新中国成立之后,到改革开放之初,金鱼的品种也是又增加了不少。曾经的各大公园金鱼养殖,也能够创新不断,这也算是又一个金鱼品种剧增的时期。历史悠久的京津苏杭,后起直追的福建广东,都出现了一些地方新品。这是有我们值得骄傲的地方,但很多传统的品种,却在悄然退出市场。一些曾经名优的金鱼,也逐渐的失去了光芒。



传统品种,大都远远没有到达其自身的顶峰阶段,却已经濒临末路。是人为造就,还是市场规律?难道说,曾经的辉煌,到如今,只能做纸上一观,曾经的财富,就只能成为镜中繁花、水中明月?这真的让我深感纠结。

在金鱼圈子里混迹多年,看金鱼流行,看鱼市搬迁,看不少老品种波折不断,看似潮起又见潮落。有多少业者能不被市场左右,潜心品质的提升?又有多少爱好者能够认可精品的价值,而不盲目跟风?想来想去,未能解题,唯剩自己安慰自己,养鱼爱鱼,就让我独自继续痴迷。顺便儿和大伙儿一起赏赏画片儿,看看金鱼。

后附资料源于百度,近代金鱼画家简介,仅供各位同好一起研究。

翁小海
1790~1849)江苏吴江人,中年后专攻花鸟、草虫、水族,尝被秦祖永评曰:“草虫水族最不易写,小海笔精墨妙,生动尽致,可称能手”。

梅振瀛 (清)
天津人,字韵生,晚号归余老人。光绪时优贡生,候补知县,津门文人画坛“四君子”之一。宗法清代统治者奉为正宗的“四王吴恽”代表画家之一。善画兰竹、山水,尤喜画金鱼。

虚谷
1823~1896)清代著名画家,海上四大家之一,被誉为“晚清画苑第一家”。僧名虚白,字虚谷,别号紫阳山民、倦鹤,室名觉非庵、古柏草堂、三十七峰草堂。籍新安,居广陵。

金章
1884~1939)女。号陶陶,亦称陶陶女史,南林女士,浙江吴兴人。金城三妹。幼嗜六法,花卉、翎毛无所不工,而尤精于鱼藻。1920年金城等创办中国画学研究会于北京,章任画鱼指导,撰《濠梁知乐集》,为专论画鱼之书。

刘奎龄
1885~1967)生于天津,自幼学习郎世宁画法,研究五代、宋、元诸家,并将西洋画之色彩、透视比例融合于中国传统工笔国画之中,形成自己特有的艺术风格。其金鱼画法刻画入微,写实技法无人能及。

汪亚尘
1894~1983)浙江杭州人,原籍安徽太平。曾建东方画会、东渡日本、赴欧洲考察、任新艺术专科教务长、新华艺术师范校长、赴美讲学举办画展,传播中国绘画,历时30余年。擅长西画及国画,尤以画金鱼著称,时称金鱼先生。

吴作人
1908~1997),安徽泾县人,生于江苏苏州,从师徐悲鸿先生。早年攻素描、油画,功力深厚;晚年后专攻国画,境界开阔,寓意深远,以凝练而准确的形象融会着中西艺术的深厚造诣。他画金鱼在造型上忠实于物象,神态真切,有着高雅与平易的统一,在用笔上亦形成了一定程式。他画鱼强调尾根不断,从腹部到左尾鳍一连到底,仅用一笔。对金鱼背鳍、眼睛等部位也是运笔独到,使金鱼不仅有动态美,更具体形美,似动似静,悠然自得。

潘觐贵
(1917.2~1996)别名江淮画鱼人,江苏泰州人,擅长画鱼,师从汪亚尘。曾从事中等艺术教育、出任过江苏泰州文联副主席、泰州市书画院副院长。出版有《国画鱼类画法》、《江淮画鱼人》等。潘公平生好玩鱼,整日浸沉于魚缸、魚盆之间,或清缸、净盆;或换水、捞虫,伺候那数十余品名贵珍种,闲观魚趣,乐此不疲。

凌虚
(1919~)号万顷,出生于浙江,毕业于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国画系。先后在上海中国艺专、行知艺校、安徽师大艺术系任教。国画善画人物、山水、花鸟、鱼虫,尤擅画鱼藻,意境清雅、笔墨精练、情趣盎然、独树一帜,人称“画鱼专家”、“金鱼王”。
















































2条评分兰寿币+1000
子期 兰寿币 +500 借我借我一支神笔马良的画笔吧~让我把这些纸上金鱼变成健健康康活活泼泼真真切切 2014-02-09
白狐书生 兰寿币 +500 水墨映画,中国风!! 2014-02-09
使用兰寿网的签名功能,展示自己的产品和联系信息,方便直接。在任何一个自己的发言后,都可以看到。点击下面连接看详情。联系电话:xxxxxx 微信:xxxxxx QQ:xxxxxx
www.lanshou.cn/read.php?tid=359030
离线天山雪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4-02-09
接着上图
































使用兰寿网的签名功能,展示自己的产品和联系信息,方便直接。在任何一个自己的发言后,都可以看到。点击下面连接看详情。联系电话:xxxxxx 微信:xxxxxx QQ:xxxxxx
www.lanshou.cn/read.php?tid=359030
离线ash1127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14-02-09
太崇拜你了
画中的鱼栩栩如生
我何时能画出这样的神韵来
美哉美哉!
离线镁都雄狮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14-02-09
真漂亮   尤其喜欢那张水泡的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4-02-09
老品种还是  好看
离线雨后残虹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4-02-09
好帖啊
离线潜水许久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4-02-09
天版辛苦~这个要收藏~
离线白狐书生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4-02-09
水墨映画,中国风!!
我觉得是人与天的一份默契,并且在未来还有许许多多次这样的默契
离线tobyfu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4-02-09
金鱼,中国的。水粉画,中国的。两者结合就变中国国粹!!!
离线木通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4-02-09
有味道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提到某人:
选择好友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