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都市快报 央视4套2010年1月30日报道:日本三重大学田丸浩副教授用3年时间,利用基因突变的浅色金鱼培育出透明金鱼,可看到内脏和血液状态,今后有望应用到医学研究中。
姚兴发:不稀奇,民国时我妈妈就培育出来了,叫玻璃金鱼。解放后我也搞出过,一种全透明的,一种半透明的。就是找到得白化病的金鱼,杂交、提纯,最终让基因定型。这种鱼容易生病,很难养,好处是它和某种鱼杂交就会繁殖某种鱼花色的后代,所以我当年培育新品种时,经常用玻璃鱼做中间环节。
姚兴发30多年前写的手稿——《金鱼的经营性饲养——杭州姚家祖传》,其中有张手绘的“金鱼系统图”,其中就有“玻璃文鱼”,边上标注着一个“民”。
“‘民’就是指民国时期培育出来的品种。金鱼分文种、龙种、蛋种三大类,文种背上有鳍、蛋种无背鳍,龙种眼球突出。玻璃文鱼就是背上有鳍的透明金鱼。
“杭州是养金鱼的起源地。清朝年间,到我妈妈手里的金鱼还只是三尾鱼,鱼尾巴只开两个叉,三片的;我妈妈用剪刀把鱼尾巴修剪成四片,再杂交,养出来稳定的四尾金鱼。现在流行的日本兰寿、琉金,杭州老早都有过的……”
花港观鱼没了鱼姚家去了动物园
我们姚家世世代代养金鱼,1949年解放,园林部门找到我家,叫我们给公家养金鱼。你晓得为啥?花港观鱼里没有鱼了,这景点都没鱼,不是难看死了!我们一家就都去了杭州动物园。
我一去就是六级工,整个园里就两个六级工,工资比工程师还高,不用再讨生活,我就全心全意养鱼,一养养到1977年退休。
动物园最严时,一年规定要做10个新品种,几年弄下来,杭州动物园的金鱼在世界上不要太有名,彩色蛋凤、龙背灯泡眼、凤尾珍珠、翻鳃、绒球、紫色红头、狮子头、玛瑙眼、王字虎头、虎头龙背、虎头龙睛、玉印头……
那时候园里弄了本意见簿,让群众提意见,有些品种就是根据群众意见弄出来的。
我记得有一条是:一斤重的金鱼能不能养出来?
本来我们是讲品种,不讲究大小的,但群众有要求,我就养了几条一尺长、一斤重的金鱼出来。
还有条意见说:狮子头有了,狮子滚绣球能不能养出来?
我们就把下颌有一对水泡的金鱼的一只水泡剪掉,另一只水泡想办法移到中间,也做出来了,游的时候,下颌的泡泡吐进吐出,像玩球一样。
还有个群众说,搞一条三只眼的金鱼。
勿要笑,我还真想养过,可惜文革来了。
当时园里为啥对金鱼嘎重视?因为园里一年开支的一万八,基本上是从卖金鱼的钱里来的;各地三天两头有人来参观、学习、买鱼;我们光卖淘汰的品种就把开支挣出来了。——姚兴发
朱顶紫罗袍
1954年,姚兴发培育出至今都公认的最名贵金鱼——朱顶紫罗袍。
“我用紫鱼和红高头交配,弄出个鱼,全身都是浓紫色,头上肉瘤是鲜红色,开始我叫它们‘紫色红头’。“这种鱼非常不稳定,养上一段时间,紫色全褪成了红色,最后只剩下一尾雄鱼不褪色,纯种的。更稀奇的是,养了两年多,它相貌儿变了,嘴巴长出一圈黑色,眼睛上也出来一圈黑色,鼻膜也黑了一道。看上去有眉毛、有眼睛、有嘴巴,面孔像个小娃娃!
“当时海疗很多老干部喜欢来看鱼,走到鱼缸前,就看到一张小娃娃的面孔从水里笑嘻嘻冒出来,老干部们欢喜地拍手:娃娃鱼来了!后来一些老干部回北京,中央领导也晓得杭州有条有鼻子有眼的朱顶紫罗袍,毛主席、周总理到杭州看金鱼,主要就是为了看它。
“这条鱼我养了12年,比茶杯口还要大。后来,我下放到农场,没多久就急着叫我回去——朱顶紫罗袍病死了,肉痛啊!”
朱顶紫罗袍问世,轰动全国,金鱼爱好者们几乎将杭州、苏州、扬州、上海的紫高头金鱼抢购一空,以期培育出朱顶紫罗袍,但都没成功(朱顶紫罗袍具有新品种特征的子一代仅约0.2%,成长后正品就更少了)。
“后来我和兄弟、园里的高级工程师傅毅远,又选育了二三十尾紫身红头的幼鱼,但长大后大多褪色,只剩几尾颜色不变的可以叫朱顶紫罗袍,但品相上,不是很像娃娃脸。那尾朱顶紫罗袍是最完美的。”姚兴发说,“这些年,各地都有人说又培育出了这个品种,但只能算是紫色红头,色泽稳定的几乎没有,一年不到就褪色了;即使有条把颜色不褪,也没有长出眉眼,不是娃娃脸。”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不少杭州人养金鱼成了万元户
相建勇,现任杭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姚兴发最看好的一个徒弟。
我六七岁开始“玩”金鱼,我们叫玩,算民间玩家。上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中期,杭州公家园林的金鱼全国第一,不用说了;当时民间养殖金鱼也很厉害,大狮子巷、菜市桥、望江门一带,还有下城区的南大树巷,就是现在的树园、艮园一带,民间养鱼很成气候,精品鱼也很多。
上世纪7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花木公司有个叫百果园的金鱼养殖场,就是现在清波门海底世界这里,培育的精品鱼和出口销售额,都是全国顶尖的。还有玉泉的金鱼场,常年展览一些精品鱼,我这辈子见过最大的一条金鱼——45厘米长的鹤顶红,就是玉泉看到的。
那时候也是杭州民间养鱼的鼎盛时期。民间养鱼的起码400多户,当时养鱼,都用大缸,场地就在各家的天井庭院,也就三四十平方米,顶多二三百平方米。
民间和公家的金鱼一样好销。一个是走外贸,省市都有进出口公司收购;还有就是外省收购,每年一到10月份,全国各地的鱼贩子一窝蜂跑来杭州,到12月底,各家各户除了几条留种的,基本都卖光;三四十平方米养养,一年收入也有三四千,我工作之余,最多的时候养过110平方米的金鱼,那一年赚了一万五六千。
杭州金鱼怎么就没落了
“我兄弟姐妹四个都养金鱼,我这辈子至少养出180多个品种,可惜现在大多灭绝了,再弄出来,没个30年想也不要想。”姚兴发说。
2002年西博会金鱼文化节,参展金鱼大都来自江苏,杭州本地已很难找到名贵品种了。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后,外贸体制有了变化,省市进出口公司都不做金鱼了,这对杭州金鱼市场冲击很大。
“最近这十多年,杭州金鱼养殖的规模、数量,还算有所上升,但质量、价格都在下降。几万平方米的金鱼养殖场,规模算大了许多吧,但鱼价仍和20年前差不多,而场地、水、电成本比以前要高多少?所以许多金鱼场,就靠养五六厘米长的小鱼赚钱,品种很低档,你到花鸟市场看看就晓得了,一两块一条,给小伢儿搞搞的,12厘米以上的算大鱼了。
“而外地,以前从杭州引种过去的,在当地政府扶植下,发展非常快,水平不比杭州差。这几年,反而是我们要跑到福建和江苏淘鱼种。”相建勇说。
柏张春,滨江长河街道张家村金鱼养殖大户,鱼场2.5万平方米,其中2万平方米养金鱼,其他养锦鲤。
“70%的金鱼销到省内,30%销到省外,出口早没了。从2000年到现在,一直维持这个局面,已经很不容易了。
“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做过调查,杭州本地年产金鱼1500万尾,年产值750万元,而杭州金鱼年流通量在4000万尾以上,销售额近4000万元。说明什么?都是外地金鱼。
“培育新种、做精品才赚钱,道理大家都晓得,做做不容易。政策和技术的支持、品种的拓展和销路,都要综合考虑。杭州金鱼为啥竞争不过外地?一句话,成本太高。一条11厘米长的金鱼,假设我这里成本价一块五,河南运过来的只要一块二。那我养它做啥?河南调过来卖好不好?”
-姚兴发,89岁,中国金鱼养殖大师级人物。
南姚北徐,中国金鱼养殖的两大流派——南姚,杭州姚家;北徐,北京徐家。
杭州是金鱼家化(人工)养殖的发源地,上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杭州金鱼称霸全国,享誉世界——1954年,周恩来总理送给印度总理尼赫鲁65岁寿辰国礼中的100对金鱼,均由杭州选送。
-金鱼由野生鲫鱼演化而来。最早,有人见到变种的金色鲫鱼,以为祥瑞,就弄到放生池里单独养,慢慢就成了定向培育。最早放养金鱼的是嘉兴南湖,后来杭州六和塔开化寺、南屏山下兴教寺的水池内都有金鱼放生。
杭州成为金鱼人工养殖的发源地,主要因为宋高宗,他大建养鱼池,广集各地金鱼观赏;皇帝的这一爱好,让杭州民间生出养金鱼的行当,养殖技术一路北传,最终形成了南姚北徐两大流派。
明神宗时期,金鱼出口到日本,十七世纪输入葡萄牙,十八世纪中叶传入美国,以后在日本形成了第一代兰寿,在印度培育出第一代金黄色珍珠鳞。 (都市快报记者魏奋)